❶ 大年初一票房前三的电影依次是
大年初一票房前三的电影依次是《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焕英》、《刺杀小说家》。
年初一票房冠军,是陈思诚执导,王宝强、刘昊然等主演的电影《唐人街探案3》单日票房破10亿元,创中国电影史最快过10亿元的影片,也是中国影史第81部票房过10亿的影片,但豆瓣评分才6.2,创《唐人街探案》系列电影最低分。
年初一票房排名第二,是贾玲执导,沈腾、贾玲、张小斐、陈赫主演的《你好、李焕英》,票房近3亿元,豆瓣评分8.2分,获得较高口碑。这部电影是贾玲首部自导自演的电影,票房能取得如此之高,是因为观众冲着沈腾而走进电影院。截至到2月13日零点时分,《你好、李焕英》已售票房破4亿元,预计会成为今年春节档的票房黑马。
年初一票房排名第三,是杨幂、雷佳音、董子健、郭京飞主演的《刺杀小说家》,票房达1.38亿元,豆瓣评分7.2分。一部票房与口碑都是中规中矩的电影。截至到2月13日零点时分,《刺杀小说家》已售票房达1.75亿元。预计该影片最终票房在10亿元左右。
(1)2021春节电影排行榜票房豆瓣扩展阅读:
春节档仍有增长空间
根据1905电影网、电影频道融媒体中心共同发布的《2021年春节档电影前瞻报告》,近五年来,春节档电影票房逐年增长,年复合增速高达34.20%。虽然去年春节档受疫情影响中断,但从今年的预售进度、排片情况和观影需求来看,春节档仍有很大增长空间。
据证券时报网,春节档在全年票房占比重也在稳步上升。2018年首次超越贺岁档成为节假日观影第一档期,全年票房占比在9%以上。
不过为阻断疫情传播,2021年春节档全国影院上座率限制在75%。严控疫情、响应“就地过年”倡议等因素会对今年春节档电影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目前还不得而知。
❷ 春节哪部电影的票房最高
春节档共报收票房56.5亿,创造历史纪录,《唐人街探案2》夺冠,2018年内地影市迎来开门红!
(本文来自影视生活第一站 时光网)
时光网讯在2018年春节档,内地影市的各项票房纪录迎来了一次全面刷新。短短七天内,内地电影市场共报收票房56.5亿,大幅刷新去年春节档创造的33.8亿的票房纪录,增幅达67%。内地影市“无底洞”式的容量再一次令全世界震惊。
《唐人街探案2》以18.89亿的成绩打破了《美人鱼》保持的春节档单片票房纪录(14.7亿),成为新任春节档票房总冠军。
春节七天假期中,除了大年三十当日只报收0.33亿票房外,其他六日票房均保持在7亿以上。其中,大年初一全国票房高达12.64亿,大幅超越去年大年初一创造的8.09亿的内地影史单日票房纪录。
换算成美元,今年大年初一票房约1.99亿,轻松打破全球单一市场单日票房纪录(此前纪录为北美2015年12月18日 《星球大战7》首映日创下的1.37亿美元的成绩)。
同时,在这一天,内地影市首次迎来四部影片同日破亿,两部影片同日破3亿的盛况。
初一之后,影市热度并未下降——大年初二票房10.19亿、大年初三票房9.33亿、大年初四票房8.59亿,均高于曾经的影史单日票房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上周五至周日(大年初一到初三),内地影市共计产出票房32.16亿,约5.07亿美元,大幅刷新了北美市场保持的全球单一市场最高周末票房纪录。
单片方面,今年春节档共有五部影片实现票房破3亿。《唐人街探案2》、《捉妖记2》、《红海行动》位列三甲。
今年名次下滑明显的《捉妖记2》和《西游记女儿国》的口碑并不像去年的《西游伏妖篇》、《大闹天竺》争议那么大,但今年的观众在选择影片时对口碑的反应更加迅速,影片品质对票房的影响更加明显,《红海行动》和《唐人街探案2》的逆袭就是典型例子。
前期成绩看预售,后期成绩靠实力
今年春节档的成绩虽然惊人,但并非完全意料之外。其实只要稍微关注下几部大片的预售成绩,春节档的强势爆发早已露出端倪。
春节前,《唐人街探案2》预售破亿,《捉妖记2》预售破3亿。超高的预售成绩一方面展现了观众的热情与期待;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电影的发行、宣传情况,并直接影响影片首日排片。
《捉妖记2》虽然错失春节档票房冠军,但依然打破多项票房纪录。例如,《捉妖记2》首日票房5.41亿,刷新《战狼2》保持的国产电影单日票房纪录(3.98亿),刷新《速度与激情8》创下内地影史单片单日票房纪录(4.87亿),并连续打破内地影史单片最快破10亿、最快破15亿的纪录。
回头来看,超高的预售成绩为《捉妖记2》帮了大忙。
大年初一,《捉妖记2》排片比接近36%,高居榜首,全国影院排映超13.8万场,一举奠定了其强势地位。一直到大年初四,排片冠军的位置才被上座率更高的《唐人街探案2》抢走。
反观一路逆袭的《红海行动》,由于预售成绩不高,首日排名只位居第四。到大年初四排片比终于反超《捉妖记2》时,票房上已落后了7亿多,失了先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红海行动》是今年春节档票房前五名中唯一一部非续集电影,唯一一部非喜剧电影。观众前期关注度、期待值都不太高,口碑发酵浪费了不少收割票房的时间。
不过话说又回来,非喜剧、非续集,偏男性向的定位,既是《红海行动》的劣势,也是其优势。这些特质让该片成为竞争激烈的春节档最特别的一位。竞争对手们前期热闹,观众看腻时,《红海行动》的强势期才真正到来。
以目前的票房走势看,《红海行动》单日票房反超《唐人街探案2》只是时间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正月十五之前学生党和部分成年人观众仍在休假中,领头的两部电影都有冲击30亿的实力,出了春节档,春节档大片的票房大战还将继续。
❸ 最新电影票房排行榜2021
排行榜Top1:《你好,李焕英》
票房54.1亿元
改编得并不算出色,但也中规中矩,将故事成功本地化,《人潮汹涌》在春节档刚上映之时,票房十分糟糕,所幸的是,后期票房表现出色,总票房终于冲上了7.6亿元。
❹ 2021年最新电影票房排行榜
2021票房排行榜(截至2021年12月30日):
1、长津湖,含预售票房已超56.95亿。
2、你好,李焕英,票房54.13 亿元(截至2021年4月10日)。
3、唐人街探案3,票房45亿元(截至2021年3月22日)。
2021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出炉:
从2021年春节档的《你好,李焕英》,到国庆档的《长津湖》,“家与国” 题材的电影,不断刷新着中国电影的票房纪录。随着2022新年钟声的响起,2021年中国全年总票房成绩定格在了472.58亿元,居全球第一。
国家电影局2022年1月1日发布数据,2021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472.58亿元,其中国产电影票房为399.27亿元,占总票房的84.49%。全年新增银幕6667块,银幕总数达到82248块。中国电影产业快速复苏发展,全年总票房和银幕总数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以上内容参考:腾讯网-全球第一!2021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出炉
❺ 哪部春节档电影的豆瓣评分最高
因为过春节很多人都喜欢去电影院看电影,这也让许多电影扎堆的都在春节期间上映,近几年我国有不少好的春节档电影。哪部春节档电影的口碑最好呢?
上面两部电影其实是2021年的春节档电影评分,对于今年今年上映的电影,网友也特别关注,你觉得哪部电影会在今年的春节档当中评分最高呢?
❻ 春节档7部电影评分出炉!票房最高的评分垫底,难道贾玲是最大黑马
第三部电影《唐侦探》排名最差,而第三部电影《李焕英》则名列榜首。新的一年开始看起来不错,尤其是对已经低迷了一年的电影业来说。
目前排名的七部电影分别是:《你好》、《李huanying》、《人潮汹涌》、《新神名单:哪吒重生》、《他的身世》、《野熊与野熊》、《奉神令》、《唐人街侦探3》。票房:《唐人街3》、《你好,李欢颖》、《刺客聂隐娘》、《野熊传》、《哪吒之魔童降世》、《保护神令》、《人群》。终于为华仔感到难过了。他的电影《人群》知名度不高,但票房排名垫底。我认为他犯的唯一错误是他不应该“重拍”。现在的观众和十年前不一样了,创新是所有人的常态,毫无例外。
❼ 2021国内票房最高的是哪10部电影
《长津湖》票房:57.48亿
电影太震撼了,真实还原了长津湖战争的过程,展现了最可爱的战士们朴实又坚韧的精神。易烊千玺又一次挑战自己,虽然有一点之前的影子,不过很好的诠释了这个人物。无论动作戏还是战争戏都是顶级制作,剧情方面兰晓龙是天才,群戏能把人物形象塑造的这么立体绝了。
《你好!李焕英》票房:54.13亿
关于亲情我喜欢有分寸的表达,不喜浮夸,让人更自然的接受和感动。李焕英虽然不算精致,但是恰到好处,符合我心中的好片标准。影片中一句我不求他荣华富贵出人头地,我只希望她平安快乐,大概是所有父母对孩子最根本的期望所在吧
3.《唐人街探案3》票房:45.15亿
情节低劣到可怕, 王宝强的演技也是低到罕见, 装疯卖傻全程无脑 ,早年还能称为质朴, 现在基本就是傻逼加油腻。主线的衔接安排的过于粗糙,无法同时做到即合理有不失幽默风趣。陈导各种素养真是展现的淋漓尽致。
《我和我的父辈》票房:14.76
❽ 2021年电影票房排行榜
据艺恩娱数统计显示,2021年度国内共上映1603部影片,年度总票房高达4285137.22万元RMB。
❾ 春节档总票房破55亿,哪部电影排名第一
截至2021年2月17日13:28分,春节档票房排第一的为《唐人街探案3》收获33.27亿
《你好,李焕英》票房21.69亿,《刺杀小说家》票房4.66亿。值得注意的是,2月17日《你好,李焕英》单日票房已达5.8亿,超过《唐人街探案3》的3.12亿元。
跻身“30亿俱乐部”的豆瓣5.9分电影积压了一年的《唐人街探案3》原本被视为头号种子选手。大年初一,其斩获了10亿以上票房,总票房预测一度超过62亿人民币,大有冲破《战狼2》创下的国产电影票房纪录之势。其它对手,则被远远甩在了后面。
随着时间发展,到了大年初四,《你好,李焕英》的单日票房和上座率渐渐反超了《唐人街探案3》。初五,前者的口碑、排片、上座率、单日票房、总票房预测等指标更是全面压制了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