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谁能把侠客行说出来
李白:《侠客行》1 赏析
赵客缦(màn)胡缨(yīng)2,吴钩霜雪明3。
银鞍照白马,飒(sà)沓(dá)如流星4。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5。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6,脱剑膝前横。
将炙(zhì)啖(dàn)朱亥,持觞(shāng)劝侯嬴(yíng)7。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8。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ní)生9。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10。
千秋二壮士,烜(xuǎn)赫(hè)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11。
【注释】:
1. 这是一首描写和歌颂侠客的古体五言诗,是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中的一首。行,这里不是行走的行,而是歌行体的行,等于说“侠客的歌”。《侠客行》是汉乐府杂曲歌辞之一,六朝多有拟之者。李白之拟古辞,每以其豪纵雄慨之气,继承而又发展了乐府诗,《侠客行》、《结客少年场行》诸篇,自有李白独具风格。
2. 赵客:燕赵之地的侠客。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庄子·说剑》:“昔赵文王好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缦:没有花纹。胡缨:古时将北方少数民族通称为胡;缨:系冠帽的带子。缦胡缨:即少数民族做工粗糙的没有花纹的带子。这句写侠客的冠带。
3. 吴钩:宝刀名,刃弯。霜雪明:谓宝刀的锋刃像霜雪一样明亮。
4. 飒沓:群飞的样子,形容马跑得快。
5. 这两句原自《庄子·说剑》:“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这里是说侠客剑术高强,而且勇敢。
6. 信陵:指魏公子无忌,后封为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为人礼贤下士,门下食客三千余人。
7. 朱亥、侯嬴:《史记魏公子到传》中的两个隐士异人,公子无忌礼遇之。后帮助公子击退秦军,解救了赵国之急。朱本是一屠夫,侯原是魏国都城大梁东门的门官,两人都受到信陵君的礼遇,都为信陵君所用。炙,烤肉。啖,吃。啖朱亥,让朱亥来吃。
8. 这两句说,几杯酒下肚(古诗文中,三、九常是虚指)就作出了承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
9. 素霓,白虹。古人认为,凡要出现不寻常的大事,就会有不寻常的天象出现,如“白虹贯日”。这句意思是,侠客重然诺、轻死生的精神感动了上天。也可以理解为,侠客这一承诺,天下就要发生大事了。这样与下文扣得更紧。
10. 这两句是说的朱亥锤击晋鄙的故事。信陵君是魏国大臣,魏、赵结成联盟共同对付秦国,这就是连横以抗秦。信陵君是积极主张连横的。邯郸,赵国国都。秦军围邯郸,赵向魏求救。魏王派晋鄙率军救赵,后因秦王恐吓,又令晋鄙按兵不动。这样,魏赵联盟势必瓦解。信陵君准备亲率家丁与秦军一拚,去向侯嬴辞行(实际是试探侯嬴),侯不语。信陵君行至半路又回来见侯嬴。侯笑着说:“我知道你会回来的。”于是为信陵君设计,串通魏王宠姬,盗得虎符,去到晋鄙军中,假托魏王令代晋鄙领军。晋鄙生疑,朱亥掏出40斤重的铁锥,击毙晋鄙。信陵君遂率魏军进击秦军,解了邯郸的围。
11. 西汉扬雄曾在皇帝藏书的天禄阁任校刊工作。书阁下,意即写入正史。《太玄经》:杨雄写的一部哲学著作,共十卷,以“玄”为中心思想,相当于《老子》的“道”和《周易》的“易”。结合全文,这两句的意思应该是希望写史的人把侠客的功绩记下来流传后世。
【赏析】:
李白这一首《侠客行》古风,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从侠客的装束、兵刃、坐骑描写侠客的外貌。
第二个四句写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行藏。
第三个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来进一步歌颂侠客,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侠客得以结识明主,明主借助侠客的勇武谋略去成就一番事业,侠客也就功成名就了。
最后四句表示,即使侠客的行动没有达到目的,但侠客的骨气依然流芳后世,并不逊色于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写史的人应该为他们也写上一笔。
有人认为这首《侠客行》仅仅是写朱亥、侯嬴,是不对的。前八句写的侠客的形象就与朱、侯两人不符。朱并不会剑术,而是力气大、勇敢。侯主要是智谋取胜。一句“闲过信陵饮”不过是将侠客与信陵君这样的“明君”联系起来罢了,因朱、侯都不是以这种方式结识信陵君的。李白正是想结识像信陵君这样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政治抱负。
前人有曰:借他人故事,浇自己块垒。李白这首诗亦当如是!
我们知道,唐代游侠之风颇为盛行,这是与唐代西域交通发达,全国经济日益繁荣,城市商业兴旺的盛唐时代有关,所以,下仅是燕赵传统的多任侠而已。特别是关陇一带的风习“融胡汉为一体,文武不殊途。”(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论稿》)更促成了少年喜剑术、尚任侠的风气。李白少年时代,颇受关陇文化风习的影响,因此,他自幼勤苦读书“观百家”外,“十五好剑术”(《与韩州书》)“高冠佩雄剑”(《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甚至,他一生都不离剑的:“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赠张相镐》其二)“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赠崔侍御》)堪称是“文武不殊途”,兼备于李白一身了。那么,诗人李白何以如此爱剑呢?这和他轻财重义,尚任侠分不开。他说;“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正是当时任侠流行的社会意识,为了事业心和抱负的驱使,尚任侠的少年都企求干一番豪纵、快意的事,得到社会上的普遍赞誉。李白这首《侠客行》就是以这任侠意识为旨的。
《侠客行》是诗人李白以夸张的笔墨,从游侠的服饰开始:“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仅二十个字,仿佛全是写物而不写人。但当时游侠儿的气势、风貌,就栩栩如生的展现在目前了。因为诗人并不是为物而夸张的写物,而是处处着眼于人的精神气势而写物。“缦胡”的“缨’,“霜雪明”的”吴钩”,“飒沓如流星”的“白马”这些当时流行的任侠服饰,不仅具有典型性,而且流露出主人豪纵、慷慨之气,把物都写活了。
诗人进而写游侠的行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也仅是二十字,就高度概括了排忧解难、不图名利、尚义气、重承诺等等的高尚人格。诗人是以“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的思想,加以歌赞的、事实上。诗人之所以少好任侠,乃是以此为理想人格而向往的,故能把一般的任侠社会意识,写得如此深刻而生动。
最后,诗人以战国时“窃符救赵夺晋鄙军”中的侯赢、朱亥”二壮士”例,阐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之旨。“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赢。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恒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这“三杯吐然诺,五岳为之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重然诺,尚意气的任侠,真是“慷慨成素霓,啸咤起清风。”(张华《壮士篇》)的。震撼了大梁城:“千秋二壮士”,是当之而不愧。“不惭世上英”!诗人对“二壮士”叹服不已,情见于词了。
然而,诗人不仅在热烈的颂唱“二壮士”,同时也对校书天禄阁草《太玄经》的杨雄辈,无情地加以蔑视:“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是为壮夫所不为!
《侠客行》诗,虽在歌颂任侠,但由于诗人就是尚任侠的,所以把诗人少年的豪情壮志,表现无遗了。
侠客一道,是中国文化自远古遗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基因。这个文化基因的作用是,对于体制的强权保持一种个人的挑战,无论是真正武力上的,还是思想上的,使得体制的强权无法控制一切,使得这个文化不会完全丧失活力。到了宋代之后,在长期的王权的压制下,这个基因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休眠了;而到了近代,更是又来了强势的西方文明的压制,中国人吃饭、穿衣、一举手、一投足、一动念,都变得要想一想是否符合西方人的规范,是否有“绅士风度”。因此,侠客一道的文化基因在现代中国也是离死不远了。现今的中国人还是非常喜欢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但如果你真仔细想想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里的侠客,你会发觉?
Ⅱ 侠客行电影
电影版:
丁当 : 文雪儿
1980年邵氏张彻导演《侠客行》,石中坚 / 石中玉 : 郭追饰;谢烟客 : 王力饰、丁当 : 文雪儿、石清 : 唐菁
Ⅲ 关于金庸的《侠客行》的故事情节
《侠客行》在金庸作品中好像地位不甚高,就改了一遍。2004年金庸删削添补后,文字更加清畅晶莹,但情节也没什么大的修改。不过有个很有趣的细节,在《侠客行》里石中玉有个丫环叫侍剑,在三联版里面,侍剑被丁珰灭了口,在花城版石破天却救了她一命,后来她逃走无踪。不知金老爷子是否向佛吃素太久,下不了手了。
你说的那个电视剧应该是梁朝伟版的,他把石中玉作为主角,人物性格没有那么坏了,只是调皮和捣蛋。书里面当然是不可能这么写的,也没有这么改。贝海石结局是大陆和香港拍的两部电视剧才加的这段剧情,那位A君错了。电视剧先拍的,小说修改是后修改的,要是改得一样,不怕被说是抄袭电视剧啊。
书里面侠客岛山洞里的武功没有少,电视剧里是少了最后一句,据说是刻着最后一句诗的石块掉进海里了,最后被贝海石学了,也因而悟出了前面所有的武功。因为最后一句是整个武功的精华。石破天没有学最后一句,刚开始输了,但后来因为前面的武功总结出了最后一句,所以成功的把贝海石杀了。[书里贝海石没这么厉害,最多就是在石破天身上做了很多假的伤痕,弄得和石中玉一样。结果搞得所有人,包括石破天都以为自己是石中玉。]
两位岛主在书里和电视剧里都是因为火山爆发,洞穴倒塌,不愿离去而死的,而且他们的心愿也足,人世间没有什么好留恋的了。不是因为支撑倒塌的洞穴而死的。[他们没有那么英勇啦。他们的想法是劝大家走,但是走的出去的就是运气好,走不出去的也不会救。]
金庸全集修改的细节,参看http://www.11players.net/dispbbs.asp?boardid=58&ID=135586
Ⅳ 新侠客行的介绍
《新侠客行》是1994年上映的动作武侠类香港电影,由卫翰韬执导,叶全真、袁洁莹主演。《新侠客行》讲述了勇士三力多次遭到庆亲王陷害,在穆亲王之女童安格格被庆亲王杀害后,激起阿三消沉的斗志,苦练独臂神功,一年后藉舞狮贺岁混入庆亲王邸刺杀庆亲王。
Ⅳ 侠客行高清完整版电影
[爱迅播www.ixunbo.com]侠客行梁朝伟版03.rmvb
Ⅵ 《侠客行》的注解
怎么侠客行是用英语写的吗?
市面上能买到的都是中文版吧。
你应该是想要侠客行中李白的那部 《白首太玄经》的解释吧。
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
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
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
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
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
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
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
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
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
煊赫大梁城。 【煊:火亘】
纵死侠骨香。
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
白首太玄经。
【注释】:
1. 这是一首描写和歌颂侠客的古体五言诗,是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中的一首。行,这里不是行走的行,而是歌行体的行,等于说“侠客的歌”。《侠客行》是汉乐府杂曲歌辞之一,六朝多有拟之者。李白之拟古辞,每以其豪纵雄慨之气,继承而又发展了乐府诗,《侠客行》、《结客少年场行》诸篇,自有李白独具风格。
2. 赵客:燕赵之地的侠客。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庄子·说剑》:“昔赵文王好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缦:没有花纹。胡缨:古时将北方少数民族通称为胡;缨:系冠帽的带子。缦胡缨:即少数民族做工粗糙的没有花纹的带子。这句写侠客的冠带。
3. 吴钩:宝刀名,刃弯。霜雪明:谓宝刀的锋刃像霜雪一样明亮。
4. 飒沓:群飞的样子,形容马跑得快。
5. 这两句原自《庄子·说剑》:“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这里是说侠客剑术高强,而且勇敢。
6. 信陵:指魏公子无忌,后封为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为人礼贤下士,门下食客三千余人。
7. 朱亥、侯嬴:《史记魏公子到传》中的两个隐士异人,公子无忌礼遇之。后帮助公子击退秦军,解救了赵国之急。朱本是一屠夫,侯原是魏国都城大梁东门的门官,两人都受到信陵君的礼遇,都为信陵君所用。炙,烤肉。啖,吃。啖朱亥,让朱亥来吃。
8. 这两句说,几杯酒下肚(古诗文中,三、九常是虚指)就作出了承诺,并且把承诺看得比五岳还重。
9. 素霓,白虹。古人认为,凡要出现不寻常的大事,就会有不寻常的天象出现,如“白虹贯日”。这句意思是,侠客重然诺、轻死生的精神感动了上天。也可以理解为,侠客这一承诺,天下就要发生大事了。这样与下文扣得更紧。
10. 这两句是说的朱亥锤击晋鄙的故事。信陵君是魏国大臣,魏、赵结成联盟共同对付秦国,这就是连横以抗秦。信陵君是积极主张连横的。邯郸,赵国国都。秦军围邯郸,赵向魏求救。魏王派晋鄙率军救赵,后因秦王恐吓,又令晋鄙按兵不动。这样,魏赵联盟势必瓦解。信陵君准备亲率家丁与秦军一拚,去向侯嬴辞行(实际是试探侯嬴),侯不语。信陵君行至半路又回来见侯嬴。侯笑着说:“我知道你会回来的。”于是为信陵君设计,串通魏王宠姬,盗得虎符,去到晋鄙军中,假托魏王令代晋鄙领军。晋鄙生疑,朱亥掏出40斤重的铁锥,击毙晋鄙。信陵君遂率魏军进击秦军,解了邯郸的围。
11. 西汉扬雄曾在皇帝藏书的天禄阁任校刊工作。书阁下,意即写入正史。《太玄经》:杨雄写的一部哲学著作,共十卷,以“玄”为中心思想,相当于《老子》的“道”和《周易》的“易”。结合全文,这两句的意思应该是希望写史的人把侠客的功绩记下来流传后世。
【赏析】:
李白这一首《侠客行》古风,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从侠客的装束、兵刃、坐骑描写侠客的外貌。
第二个四句写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行藏。
第三个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来进一步歌颂侠客,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侠客得以结识明主,明主借助侠客的勇武谋略去成就一番事业,侠客也就功成名就了。
最后四句表示,即使侠客的行动没有达到目的,但侠客的骨气依然流芳后世,并不逊色于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写史的人应该为他们也写上一笔。
有人认为这首《侠客行》仅仅是写朱亥、侯嬴,是不对的。前八句写的侠客的形象就与朱、侯两人不符。朱并不会剑术,而是力气大、勇敢。侯主要是智谋取胜。一句“闲过信陵饮”不过是将侠客与信陵君这样的“明君”联系起来罢了,因朱、侯都不是以这种方式结识信陵君的。李白正是想结识像信陵君这样的明主以成就自己“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的政治抱负。
前人有曰:借他人故事,浇自己块垒。李白这首诗亦当如是!
我们知道,唐代游侠之风颇为盛行,这是与唐代西域交通发达,全国经济日益繁荣,城市商业兴旺的盛唐时代有关,所以,下仅是燕赵传统的多任侠而已。特别是关陇一带的风习“融胡汉为一体,文武不殊途。”(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论稿》)更促成了少年喜剑术、尚任侠的风气。李白少年时代,颇受关陇文化风习的影响,因此,他自幼勤苦读书“观百家”外,“十五好剑术”(《与韩州书》)“高冠佩雄剑”(《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甚至,他一生都不离剑的:“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赠张相镐》其二)“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赠崔侍御》)堪称是“文武不殊途”,兼备于李白一身了。那么,诗人李白何以如此爱剑呢?这和他轻财重义,尚任侠分不开。他说;“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正是当时任侠流行的社会意识,为了事业心和抱负的驱使,尚任侠的少年都企求干一番豪纵、快意的事,得到社会上的普遍赞誉。李白这首《侠客行》就是以这任侠意识为旨的。
《侠客行》是诗人李白以夸张的笔墨,从游侠的服饰开始:“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仅二十个字,仿佛全是写物而不写人。但当时游侠儿的气势、风貌,就栩栩如生的展现在目前了。因为诗人并不是为物而夸张的写物,而是处处着眼于人的精神气势而写物。“缦胡”的“缨’,“霜雪明”的”吴钩”,“飒沓如流星”的“白马”这些当时流行的任侠服饰,不鼍哂械湫托裕��伊髀冻鲋魅撕雷荨⒖犊����盐锒夹椿盍恕?/SPAN>
诗人进而写游侠的行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也仅是二十字,就高度概括了排忧解难、不图名利、尚义气、重承诺等等的高尚人格。诗人是以“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的思想,加以歌赞的、事实上。诗人之所以少好任侠,乃是以此为理想人格而向往的,故能把一般的任侠社会意识,写得如此深刻而生动。
最后,诗人以战国时“窃符救赵夺晋鄙军”中的侯赢、朱亥”二壮士”例,阐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之旨。“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赢。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恒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这“三杯吐然诺,五岳为之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重然诺,尚意气的任侠,真是“慷慨成素霓,啸咤起清风。”(张华《壮士篇》)的。震撼了大梁城:“千秋二壮士”,是当之而不愧。“不惭世上英”!诗人对“二壮士”叹服不已,情见于词了。
然而,诗人不仅在热烈的颂唱“二壮士”,同时也对校书天禄阁草《太玄经》的杨雄辈,无情地加以蔑视:“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是为壮夫所不为!
《侠客行》诗,虽在歌颂任侠,但由于诗人就是尚任侠的,所以把诗人少年的豪情壮志,表现无遗了。
侠客一道,是中国文化自远古遗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基因。这个文化基因的作用是,对于体制的强权保持一种个人的挑战,无论是真正武力上的,还是思想上的,使得体制的强权无法控制一切,使得这个文化不会完全丧失活力。到了宋代之后,在长期的王权的压制下,这个基因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休眠了;而到了近代,更是又来了强势的西方文明的压制,中国人吃饭、穿衣、一举手、一投足、一动念,都变得要想一想是否符合西方人的规范,是否有“绅士风度”。因此,侠客一道的文化基因在现代中国也是离死不远了。现今的中国人还是非常喜欢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但如果你真仔细想想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里的侠客,你会发觉那都只不过是一些可爱的小男人和小女人。作为消闲,可爱固然是可爱,但与李白诗中的那种豪侠境界却根本不能相提并论。承平世界,一切都已经由别人安排好了,管理好了,自己消闲就够了;但如果我在前面所说的新的极权世界果真降临,我们恐怕就更需要唤醒远古的基因了:“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侠客行”,就算是某一种“眼花耳热后”的梦话吧!
Ⅶ 侠客行电影说了什么
故事讲述石中坚(郭追饰)自幼随养母梅芳姑于深山居住,一日偶拾「玄铁令」,并得谢烟客传授武功,却被长乐帮帮众误认为帮主石中玉;及后更被叮当所骗,愿意替石中玉到雪山派代罪领死。最后真相大白,石中坚竟为石清失散多年的儿子。
Ⅷ 金庸武侠小说《侠客行》主要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
《侠客行》讲述了石中玉与狗杂种兄弟二人齐心协力揭开了侠客岛之谜,守护各自爱情的故事。
玄素庄庄主石清和夫人闵柔生有两个儿子。次子石中坚被暗恋石清的梅芳姑杀害后,长子石中玉因为闵柔的过分溺爱而养成无法无天的性格。石清不得已,只得将石中玉送去凌霄城学艺,一眨眼已经过去了三年。
摩天居士发出的玄铁令再现江湖,传说得到玄铁令的人可以向摩天居士谢烟客提出一个要求。在追逐玄铁令的过程中,石清夫妇得知儿子在凌霄城闯下弥天大祸。而此时玄铁令被一个小乞丐狗杂种得到,而因此成为了谢烟客的债权人。
这两个年轻人因为卷入了长乐帮、侠客岛等一系列的阴谋也一身份颠倒。最后,石中玉与狗杂种兄弟二人齐心协力揭开了侠客岛之谜,击败了贝海石的阴谋,获得了各自的爱情。
作者简介: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1924年生。曾任报社记者、编辑,电影公司编剧、导演等。1959年在香港创办《明报》机构,出版报纸、杂志及书籍,1993年退休。先后撰写武侠小说十五部,开创了中国当代文学新领域。并兴起海内外金学研究风气。
曾获颁众多荣衔,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英国政府O.B.E勋衔及法国最高荣誉“艺术与文学高级骑士”勋章和“骑士勋位”荣誉勋章,剑桥大学、香港大学名誉博士。
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等公职。
从《侠客行》书名着手,亦可把握这部小说的“玄妙”之处。一层是“侠客岛之行”,这是全书的故事梗概;再进一层则是“侠客行武学”,这便是书中的“内核”了。一来是若无侠客行为的武学,侠客岛也就不复存在,小说中的侠客之行的故事也就不复存在了。
二来此侠客岛之行,其目的及其寓意也尽在有关“侠客行”武学的寓言之中。更深的一层是——最深的一层或者可谓“返朴归真”——“侠客之行”。
金庸的这部小说创作改变了过去的习惯叙事模式:历史背景——江湖传奇——人生故事,而是以江湖传奇——人生故事——人性寓言为新的结构模式。这样,不仅在意义的层面上达到哲学的深度,而且在技艺的层面上又保证艺术的完整。
Ⅸ 侠客行的主角是谁
《侠客行》至今共有四个影视版本:
(1)1980年香港邵氏电影《侠客行》:张彻导演,郭追饰石中玉vs石破天、文雪儿饰丁珰、唐菁饰石清、刘慧玲饰闵柔、王力饰谢烟客
(2)1985年台湾华视电视剧《侠客行》:莫少聪饰石中玉vs石破天、赵永馨饰丁珰、赵家蓉饰阿绣
(3)1989年香港TVB电视剧《侠客行》:伍润泉监制,梁朝伟、邓萃雯、姚正箐、刘淑华、郑艳丽、张翼、林聪、余加伦、陈家碧、欧阳震华主演(增加了几个女主角,阿绣在此剧降为配角)
(4)2002年央视电视剧《侠客行》:王新民导演,吴健、周莉、章艳敏、韩月乔、邓嘉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