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像专业人士一样欣赏电影
作为一名喜欢看电影的观影者,当然希望自己的观后感能够给人更多的启发,也能够正确表达自己对影片的评价。但是如何能够像专业的人士一样欣赏电影评价电影呢,其实可以从以下这几点做到。
第1点学会欣赏剧情构思。一部作品之所以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剧情的丰富和剧情的合理化以及剧情的转折点才是重中之重。所以我们可以先从整部电影的剧情构思上,据发表感慨,这样也能够让人找到欣赏的点。
第4点就是学会欣赏电影制作的背景。比方说一部电影讲述的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事情,作为观影者我们不能够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的本质,虽然没有那个年代的感受,但是可以客观地欣赏电影,也能够在表达观后感的时候,像专业人士一样。
㈡ 如何用心理学的角度去评价《沉默的羔羊》里的影视人物
“羔羊”就是女主人公幼儿时在农场的一段遭遇而在她幼小的心灵上留下的深深的创伤。家贫,父死,孤儿一样漂泊的童年,让幼小的史达琳对周遭的事物充满了恐惧,她想逃出农场,救走即将被屠杀的羔羊,哪怕一只也好。可是她失败了,她被送到了孤儿院,她带走的羔羊还是逃脱不了被屠宰的命运。从此以后,即使史达琳拼命地读书,在读书中竞争,在竞争中取胜,她的心灵深处始终有一只羔羊在尖叫,可她并没有意识到,那正是自己内心脆弱的呼号。潜意识中她认为自己是弱者,不敢接受儿时的遭遇,逃避与心灵深处的直接对话。但是她却在逆境中显得异常的坚定、老练,靠着意志力将恐惧深藏在平静的外表之下,她不要任何人知道她的“懦弱”,她也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 就在史达琳以为自己已足够坚强,也认为可以独立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时,命运再次粉碎了她天真的想法。作为FBI预备警员,史达琳接受了联邦调查局行为科学部委派的一项工作,表面上是给优秀的她一次锻炼的机会,实际上她只是人手不足时用来凑数的小棋子罢了。这一切都被汉尼拨.莱克特博士一眼看穿了。他就是史达琳这次工作的对象,一个权威的精神病专家、心理学家、古典文学家(在《汉尼拨》一书中有详细的描述,在下文中会具体分析)。他因涉嫌杀害多名患者而被关押在州立精神病犯罪医院。由于他是著名的精神病专家、心理学家,因而不少学者、研究人员,甚至是FBI的行为科学部都想搞到关于汉尼拨.莱克特的重要的精神调查情况。可是他本人却极不合作,几年来无数的拜访者都是空手而归。千篇一律的调查问卷勾不起他的胃口,枯燥乏味的牢笼生活磨灭了他的耐性,就连远远在外的调查者都逃不了他的魔掌,濒临垂死边缘。他高高在上,蔑视着周围的一切。他永不变的是那双锋利的眼睛,任何人内心的想法都逃脱不了他的窥视,他会揭发出你苦苦隐藏的秘密,毫不留情地,将你击溃在痛苦与绝望中。 史达琳来了,她抱着信心与勇气走进了那间地下室,是如此的清高,矫健的步伐中看不出隐藏在内心的恐惧,那伴随了她十几年的梦魔。只要填完调查问卷,史达琳就算完成任务了,整个过程都在掌控之中,即使博士不合作也没关系,完成报告是没有问题的。史达琳依照接受任务时得到的忠告,努力避免与莱克特博士过多的交谈。可是眼睛是不会说谎的,莱克特褐紫红色的眼睛又捕捉到了绝好的猎物——那双看似坚定的眼神中隐约闪烁着不安与惊恐。一双迷人的眼睛吊起了莱克特的胃口,他对研究面前这个女孩的经历充满了兴趣,决定和她玩下去。渐渐地史达琳掉进了他的陷阱,同时她的命运也悄悄地偏离了轨道。 沉默了多年的莱克特开口了,可他不愿接受调查问卷上的那些心理咨询,他根本就对那一套不屑一顾。他最敢兴趣的是津津有味地鉴赏别人的痛苦以及细致入微地掠取他人的隐私。他有非凡的洞察力,能看透一切,所以当史达琳第一次出现在他的面前时,他一眼就看出了她卑微的出身和争强好胜的性格。他开始猫玩老鼠似的逗玩这位实习生。他开始吊史达琳的胃口,主动提供行为科学部一直在设法缉拿却始终没有成功的杀人凶手,剥了五张人皮的变态凶手“野牛比尔”。这样一来,倒还真的吸引了史达琳,诱使其慢慢走进了反被利用的圈套。 莱克特是狡猾的,史达琳是单纯的。急于破案的史达琳迫切地需要线索,虽然首先的线索是莱克特主动提供的,然而往后他却又不直接告诉你;更甚至于,善于心计的他,每到关键时刻或每当史达琳差不多摸清了头脑时,他就故意不再往下说,而要史达琳把自己的隐私告诉他作为往下谈的条件。于是,史达琳苦苦深埋于心底的那段幼儿时的遭遇就这样被莱克特一点一点地挖出来了。史达琳渴望成功地破案,解救重要的人质。她并没有意识到这不仅是出于职业的本能,同时也是她潜意识中的一种挣扎,她挣扎在羔羊的尖叫声中!莱克特发现了这一点,他知道史达琳在“野牛比尔”的案件上会坚持到底,因为从她在蒙大拿牧场的那段经历,让莱克特十分清楚地了解到,史达琳心中一直有一个无法摆脱的尖叫声,那便是可怜的任人宰割的羔羊。对于克拉丽丝.史达琳而言,如果说她幼儿时在牧场听到的羔羊的尖叫声是真实的话,那么她长大后心中时不时听到的羔羊的尖叫声更多的是具有了象征的意义,它表了弱者、受害者,象征了这些人在孤立无援中发出的呼号。史达琳无法摆脱心中的尖叫,从前是因为无法拯救那些弱小的羔羊脱离被屠宰的命运,而在心中永无止境地悔恨;现在则是因为受害者都是弱小的女性,这就使史达琳更多了几分切肤之痛。她想象着她们生前的处境,回忆着她们受害后的惨状,最后一切便凝聚到一个声音上:羔羊在尖叫,尖叫,尖叫!就是这样一种召唤,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因此,潜意识中她认为只有亲手抓住罪犯,才能平息在心中尖叫的羔羊,停止这种声音!莱克特十分清楚这一点,同时也利用了这一点。
㈢ 学习影视鉴赏的基本方法
学习影视鉴赏的基本方法介绍如下:
三是研究欣赏影视片的细节研究欣赏细节,就是分析品味作品中的精彩之处和感人之处。就拿电影《董存瑞》来说,在董存瑞手举炸药包,拉响导火索之际,镜头特写了董存瑞的面部,董存瑞的双眼拧子凝重而深情有富有坚毅和希望,大家是不是可以这样想象:在生与死的抉择之时,他表现的那么果断,但有十分懂得和珍惜生命的价值,他渴望胜利的到来,渴望新中国的到来。
因为董存瑞从参加革命开始,就一直想象着新中国是一个什么样子,也一直在为新中国的成立而奋斗。而他将随同这次战斗的胜利化作了永恒。留给后人的话题,就是要更加热爱来之不易的新中国。我们说这个细节的含义是不是很深刻。
辨证地看问题,学会借鉴影片
当前,文化市场非常活跃,各种影视作品随处可见。一部好的影视片,能够影响一批人的思想,一个好的电影人物形象,能够激励一代人的成长。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舍身炸碉堡的梁英瑞,在战前观看完传统教育片后,写下了这样的一段日记“当祖国需要我堵枪眼时,我就要向黄继光学习;祖国需要我炸雕堡,我要去做董存瑞。”
正是在银幕形象的影响下,一次战斗中,梁英瑞为了给部队开辟通道,舍身炸毁了敌人的火力点,成为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实现了他的人生诺言。有的网友会说,我们也赶不上战争,学战斗英雄有什么用。我说,和平环境中是不需要堵枪眼、炸碉堡,但没有英雄牺牲奉献精神的激励就不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舍身忘我。
当然,我们接触到的影视片,不可能都是优秀作品,区分良莠,去其糟粕,批判地吸收。我们熟悉的外国影片《泰坦尼克号》,贵族的奢华生活、对平民的歧视观念,人与人之间的虚伪等都有深刻的揭示,是我们所要摒弃和批判的。
但影片中,当船即将沉没,船长与船员们不是考虑自己的生存,而是全力组织游客逃生,特别是上救生艇要以妇女和儿童优先。表现出了人爱的本性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学习。
㈣ 看不懂高分经典电影有点慌,如何学会赏析电影
首先,学会赏析电影需要积累电影知识、关注电影技巧、深入理解剧情与人物,并培养对电影艺术的感知力。
想要更好地赏析电影,积累一定的电影知识是基础。了解电影史、电影流派以及著名导演和演员的风格特点,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电影作品。比如,熟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后,在观看《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时,就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影片所展现的现实主义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关注电影技巧也是提升电影赏析能力的重要一环。这包括镜头运用、剪辑手法、音效和配乐等。例如,在《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中,导演通过快速剪辑和跳跃式的图像处理,营造了一种荒诞而紧张的末日氛围。观众如果对这些技巧有所了解,就能更强烈地感受到电影所要传达的情绪和主题。
深入理解剧情与人物是赏析电影的关键。一个好的电影往往有深刻的主题和丰富的人物内心世界。观众在观看电影时,应尝试站在角色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情感,从而更全面地把握电影的主旨。以《肖申克的救赎》为例,通过深入了解主人公安迪在狱中的心路历程,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他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最后,培养对电影艺术的感知力是提升赏析能力的长期目标。这需要我们多看、多思考,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和审美经验。随着时间的积累,我们会逐渐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欣赏和评价一部电影作品,从而更好地领略电影艺术的魅力。
总的来说,学会赏析电影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通过积累电影知识、关注电影技巧、深入理解剧情与人物以及培养对电影艺术的感知力,我们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电影赏析能力,更好地领略电影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