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相关讯息 > 荷兰电影指挥家里最后的音乐

荷兰电影指挥家里最后的音乐

发布时间:2023-03-19 01:44:25

❶ 有谁知道电影《虎口脱险》里的指挥家演奏的曲子的曲名


拉科奇进行曲

《拉科奇进行曲》又名《
匈牙利进行曲
》。
是匈牙利著名作曲家柏辽兹于1846年听到了匈牙利民间乐曲《拉科奇之歌》后,
深受感动并由此而创作改编的管弦乐曲。

❷ 跪求《指挥家》2018年免费高清百度云资源,克里斯蒂亚娜 德布奥恩主演的

《指挥家》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kJmseoMFUasRjOiUwexxDw

提取码: phz4

《指挥家 De dirigent》 导演: 玛利亚·彼特斯 编剧: 玛利亚·彼特斯 主演: 克里斯蒂亚娜 德 布奥恩、本杰明·温赖特、斯科特·特纳·菲尔德、塞马斯·F·萨金特、安妮特·马尔赫毕、雷蒙德·提哈瑞、吉斯·舒尔腾·范·艾查特、理查德·塞梅尔、西恩·托马斯、蒂姆·埃亨、席琳·珀赛尔、奇普·布雷、玛丽-克莱尔·维特洛克斯、杰里迈亚·弗莱明、詹姆斯·卡罗尔·乔丹 类型: 剧情、爱情、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荷兰、比利时 语言: 英语、荷兰语、德语 上映日期: 2021-01-22(中国大陆)、2018-10-25(荷兰) 片长: 137分钟、140分钟(中国大陆) 又名: 挥动传奇(港)、首席指挥家(台)、The Conctor 影片是一部真实的女性职场奋斗史,看出身底层的女性如何突破职场“天花板”,成为史上第一位女性指挥家!当爱情和梦想“狭路相逢”,看她如何“指挥”人生,成就自我!电影根据真人故事改编,讲述“史上最伟大女指挥家”安东尼娅 布 克勇敢追求音乐梦想,在女性社会地位极度受限的上世纪20年代,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她出身微寒,却心怀音乐梦想。追梦途中,在以男性为主导的音乐世界中历尽荆棘和冷眼,却永不言弃。当希望的曙光初露,她深爱的男人却希望她为爱止步,最终她毅然选择飞往追寻音乐梦想的欧洲,可他们的爱情又将何去何从......电影由荷兰名导玛利亚·彼得斯执导。

❸ 电影虎口脱险中指挥家在剧院里指挥的是什么进行曲

不用说都知道这是《虎口脱险》的电影片段,这段电影里路易斯菲耐德扮演一位指挥家,正在指挥的这首曲子就是《拉克奇进行曲》,以前总是不知道斯坦尼斯拉斯说的那句“柏辽兹是个例外”究竟是什么意思,直到现在才明白了。《虎口脱险》在此处引用这段音乐其实是有意的,因为这是首富有反抗精神的歌曲,用在这样一部反映二战反法西斯题材的影片中再好不过了.http://home.sogua.com/sunsy1985/diary/diary.aspx?id=464054

一部电影,电影讲的是一个音乐指挥家在十几年前的一次重要演奏中,指挥棒被人折断了,从而演奏中断,多年

音乐会 Le concert (2009)
又名: 非常爱乐乐团(港) / 交响人生(台)

❺ 为什么每年维也纳音乐会最后的结束曲都是拉德斯基进行曲

没有特别的原因。该曲本身激昂高亢,非常适合掀起一个小高潮。有压轴的效果。

拉德斯基进行曲,管弦乐曲仔芦陆,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作于1848年。是老约翰最著名的代表作,经常作念顷为通俗的管弦乐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每年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总是以这首曲子作为结束曲,并已成为一种传统。

约翰·约瑟夫·文策尔·拉德茨基·冯·拉德茨伯爵( 1766.11.02-1858.01.05)是波希米亚贵族和奥地利军事将领,民族英雄。在1850年-1857年,他任伦巴地-威尼斯地区总督,全军上下莫不爱戴,称之为拉德茨基老爹。他以91岁高龄在米兰辞世,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亲自主持葬礼,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哀悼14日。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为他的胜利专门谱写了《拉德斯基进行曲》进行颂扬,成为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保留节目。

1987年的新年音乐会,也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次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搬到中国来,向国人直播的那一年,当最后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欢快乐的旋律响起时,听众情不自禁地应和着节拍哗滑鼓掌。这时的年度指挥家赫尔伯特·冯·卡拉扬转过身来,示意观众随着音乐的强弱和节奏来鼓掌,其实,这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早已形成的惯例,每当音乐会最后的《拉德斯基进行曲》响起时,这个音乐家与听众水乳交融的鼓掌场面是加演曲目中的保留场景。

❻ 电影"指挥家" 女子乐队演奏的曲目是什么

影片的编导根据情节的发展,配上了许多我们熟知的音乐片段。反映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古典音乐的发展趋势。也体现了编导对于不同时代音乐的喜好。即;尊崇巴赫,喜爱德沃夏克,追随马勒、格什温、斯特拉文斯基。
并且这些配乐和情节是那么契合。举例来说:
影片的第一场音乐会是马勒的《G大调第四交响曲》;
安东尼娅全家在街头上观赏的音乐并使得她养母头疼的是苏萨的《自由钟进行曲》;
安东尼娅在法兰克和指挥家里弹奏的是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
在富豪募捐会上,安东尼娅和罗宾等组成的乐队演奏的是德彪西的《梦幻曲》;
当安东尼娅得知自己的身世时疯狂的弹奏钢琴的是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
安东尼娅在德国指挥的首场演出是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和《美国组曲》;
在安东尼娅圣母去世的教堂里管风琴弹奏的是巴赫的《亲爱的耶稣,我们在这里》;
在美国第一场演出是舒伯特的《第八交响曲》;
最后的结束曲是埃尔加的《爱的礼赞》。

❼ 《指挥家》中,有哪些精彩的镜头

引言: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电视剧和电影在大家的身边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都影响着大家,给大家的生活来了不少的体验。

三、指挥家评价

《指挥家》这部电影探讨男女平权性别歧视等社会主流议题,见证女性意识的觉醒。打破世俗偏见和突破性别限制的勇敢,让世人领略到了女性独具的坚强且独立的温柔力量。是一段令人敬佩与尊重的成长历程。但是电影也有缺点电影不仅缺乏音乐指挥技术层面上的专业体现,也将女主的成长轨迹拍得过于粗糙。或许这才是音乐世界的真相,革命尚未成功,女性仍需努力。这是一部值得大家观看的电影。

❽ 影片Amadeus中的音乐都叫什么名字啊尤其是Mozart到一个人家里弹琴旁边有狗的那一首

1、《唐璜》(K .527)序曲 / 电影开场
2、G小调第25号交响曲(K.183) 第一乐章 / 萨利明余枣埃里自杀被发现,被送进疯人院
3、G大调第13号弦乐小夜曲(K.525) 第一乐章 / 萨利埃里为神甫弹的第三首曲子
4、 F大调快板 (K.33B)/ 幼年莫扎特先用古钢琴后用小提琴所演奏的曲子
5、降B大调第10号小夜曲(大组曲)(K.361)第三乐章 / 莫扎特离开康斯坦察跑向音乐会
6、降B大调第10号小夜曲(大组曲)(K.361)第七乐章(终乐章)/ 莫扎特结束指挥小夜曲
7、降B大调第10号小夜曲(大组曲)(K.361)第三乐章 / 萨利埃里查看莫扎特的乐谱
8、G大调钢琴变奏曲(根据萨利埃里的作品——“我亲爱的阿东尼” 改编) (K.180)/ 莫扎特提到的改编的萨利埃里作品
9、《费加罗婚礼》(K.492)中的咏叹调“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 (Non piu Andrai)/
莫扎特为约瑟夫二世演奏时,改编萨利埃里的为约瑟夫二世所写的小曲。
10、《后宫诱逃》(K.384)中的咏叹调 “不论什么样的惩罚在等我”(Marten aller Arten)/ 《后宫诱逃》演出中,女高音独唱。
11、《后宫诱逃》(K.384)中的终曲“萨利姆万岁” / 《后宫诱逃》演出中,4人坐船离去
12、C小调第18号弥撒(K.427),Kyrie / 在莫扎特的婚礼上
13、C大调长笛与竖琴协奏曲(K.299)第二乐章 / 萨利埃里阅读康茨坦察带来的莫扎特手稿时
14、A大调第29号交响曲毁尺(K.201)第一乐章 / 萨利埃里阅读康茨坦察带来的莫扎特手稿时
15、降E大调第10号钢琴协奏曲(K.365)第三乐章 / 萨利埃里阅读康茨坦察带来的莫扎特手稿时
16、降E大调小提琴中提琴交响协奏曲(K.364)第一乐章 / 萨利埃里阅读康茨坦察带来的莫扎特手稿时
17、C小调第18号弥撒(K.427),Kyrie / 萨利埃里阅读康茨坦察带来的莫扎特手稿时
18、降B大调第15号钢琴协奏曲(K.450)第三乐章 / 莫扎特走在回家的路上
19、《唐璜》(K.527)开场的和弦 / 莫扎特进屋后看到了父亲
20、《后宫诱逃》(K.384)中的禁卫军合唱 / 莫扎特一家换上假面具
21、德意志军歌(K.539)/ 假面舞会上的背景音乐
22、《后宫诱逃》(K.384)中的二重唱“酒神颂”(Vivat Bachus)/ 莫扎特在假面舞会“受罚”弹琴
23、《后宫诱逃》(K.384)中的二重唱“酒神颂”(Vivat Bachus)/ 莫扎特以“巴赫”的风格演奏
24、《后宫诱逃》(K.384)中的二重唱激拆“酒神颂”(Vivat Bachus)/ 莫扎特被翻转过来演奏
25、《后宫诱逃》(K.384)中的二重唱“酒神颂”(Vivat Bachus)/ 莫扎特以“萨利埃里”的风格演奏
26、《费加罗婚礼》(K.492)中的终曲"Ah tutti contenti" / 莫扎特边写作边玩台球
27、第22钢琴协奏曲(K.492)第三乐章 / 莫扎特在为皇帝举办的露天音乐会上
28、《费加罗婚礼》(K.492)中的终曲"Ah tutti contenti" / 萨利埃里溜进了莫扎特的房间
29、《费加罗婚礼》(K.492)中的费加罗和苏珊娜的二重唱" Cinque..." / 莫扎特指导《费加罗婚礼》的排练
30、《费加罗婚礼》(K.492)中的芭蕾音乐"Ecco la Marcia" / 歌剧院总监撕掉了乐谱
31、同上 / 莫扎特得到约瑟夫二世的许可后配以音乐再次演奏
32、《费加罗婚礼》(K.492)中的终曲"Ah tutti contenti" / 约瑟夫二世打哈欠时
33、《唐璜》(K.527)第二幕终曲 / 莫扎特得知了父亲的死讯
34、同上 / 莫扎特指挥《唐璜》
35、D小调第20号钢琴协奏曲(K.466)第一乐章 / 萨利埃里佩带死亡面具的来到莫扎特住所
36、《唐璜》(K.527)开场的和弦 / 莫扎特打开房门时
37、D小调安魂曲(K.626), Introitus / 康茨坦兹询问莫扎特
38、同上 / 萨利埃里计划害死莫扎特
39、《后宫诱逃》(K.384)、《费加罗婚礼》(K.492)和《唐璜》(K.527)中音乐改编的喜剧音乐 / 莫扎特全家观看演出
40、D小调安魂曲(K.626), Dies Irae / 莫扎特深夜写作时听到了敲门声
41、《魔笛》(K.620)序曲 / 莫扎特发疯似的在屋中跳舞
42、《唐璜》(K.527)开场的和弦 / 莫扎特开门后见到了带死亡面具的人
43、D小调安魂曲(K.626), Rex Tremendae / 莫扎特摸出房间
44、《魔笛》(K.620)中的咏叹调"Das Klingen.." 喝醉的莫扎特在酒馆弹琴
45、《魔笛》(K.620)中的咏叹调" Ein Madchen..." 喝醉的莫扎特在酒馆唱歌
46、《魔笛》(K.620)序曲 喝醉的莫扎特在酒馆与一些喝醉的女人唱歌
47、D小调安魂曲(K.626), Rex Tremendae 酒后的莫扎特走在街上
48、《魔笛》(K.620)中的咏叹调“der Holle Rache” 莫扎特的岳母训斥莫扎特
49、《魔笛》(K.620)中的咏叹调"Ein Madchen" / 莫扎特为《魔笛》的演出伴奏
50、《魔笛》(K.620)中的咏叹调"Pa pa pa " / 莫扎特被萨利埃里抬上马车
51、德国舞曲(K.509)/ 康斯坦兹在舞会上
52、D小调安魂曲(K. 626), Confutatis / 萨利埃里协助莫扎特写作安魂曲
53、D小调安魂曲(K .626), Lacramosa / 莫扎特离世、出殡
54、D小调第20号钢琴协奏曲(K.466) 第二乐章 /
萨利埃里被推出房间,响起莫扎特地笑声,影片结束

❾ 指挥家剧情介绍指挥家讲述了什么故事

1、《指挥家》影片是一部真实的女性誉汪职场奋斗史,看出身底层的女性如何突破职场“天花板”,成为史上第一位女性指挥家!当爱情和弊茄梦想租虚察“狭路相逢”,看她如何“指挥”人生,成就自我!
2、电影根据真人故事改编,讲述“史上最伟大女指挥家”安东尼娅·布·克勇敢追求音乐梦想,在女性社会地位极度受限的上世纪20年代,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她出身微寒,却心怀音乐梦想。
3、追梦途中,在以男性为主导的音乐世界中历尽荆棘和冷眼,却永不言弃。当希望的曙光初露,她深爱的男人却希望她为爱止步,最终她毅然选择飞往追寻音乐梦想的欧洲,可他们的爱情又将何去何从......电影由荷兰名导玛利亚·彼得斯执导。

❿ 生命因你而动听的影片评价

一个好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有多大,每个人都有亲身体会。影片跨越30载,德莱弗斯以精湛演技及毫无破绽的化装诠释了一个有血有肉有家庭生活痛苦的教师形象,他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遭遇诸多不幸,如儿子失聪。但他仍忠于职守,将自己对音乐的热爱透过教育传达给学子,可以说是音乐版的《万世师表》。全片故事虽无太多新意,但处理得当,非常内敛,因此感人而不煽情。
美国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讲述音乐家荷兰先生的真正志愿是作首流芳百世的交响乐,却为生活无可奈何当起高校的音乐老师来,其后更将自己三十多年的青春贡献于培育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后来也才惊觉自己成就原来是那么大。他启发并改变了数以百计的学生。荷兰先生受到学生及家人的启示,最终明白到人生并不会常常按照我们的计划而行,而是要求我们接受意料之外事情的故事。
一个好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有多大,每个人都有亲身体会。影片跨30载,德莱弗斯以精湛演技毫无破绽的化装诠释了一个有血有肉有家庭生活痛苦的教师形象,非常内敛,因此感人而煽情。
理查德·德瑞福斯的精彩表演是本片的亮点之一,他因此获得了金球奖及奥斯卡最佳男演员的提名。音乐教师个人的家庭生活并非本片的重点,戏里的大量篇幅着眼于霍兰如何对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方面。本片虽然稍显冗长,但仍不失为一部感人肺腑、温情脉脉的文艺佳作。影片在表现时间的流逝感上,加入了各个历史时期珍贵的纪录片镜头,流畅地完成了不同年代的交替过程。音乐爱好者对此片也一定会爱不释手的——为了配合剧情的需要,片中融合了巴赫和贝多芬等古典作曲家的经典乐曲片段(如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温的多部作品也不失时机地出现在剧中,悦耳动听的旋律极好地烘托了影片的整体气氛。
亲情、爱情、家庭、学校、要怎样权衡两者,Mr.Holland让你看到什么是对家庭的责任,什么是对教育的认真。Mr.Holland本是一名音乐人,后来在三十岁的时候转为学校的老师。一开始的他很不情愿做老师,可是他认知到、音乐、艺术对一个学生修身养性是多么的重要。他教他们认识音乐,爱上音乐。他一直都想自己写一首交响乐,可是因为学校、他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好像命运一直对他开玩笑,他的儿子Cole是一个先天丧失90%听力的孩子,他一直认为儿子不懂音乐、他放在学校孩子身上的时间比放在自己孩子身上的时间多得多。可是就在约翰列侬去世的那一天,他发现自己的儿子懂音乐,懂自己对音乐的热衷,所以他用手语为儿子唱了一首约翰列侬写给自己小儿子的歌《Beautiful boy》。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十年过去了,Mr.Holland已经六十岁了,时代也在变化、开始流行起各种流行音乐。教育部为了削减教育经费而放弃了音乐课程,因此、Mr.Holland退休了。这时候的Mr.Holland已经爱上了这个教育事业,在他要走的那一天、他以前的学生全都来为他送行,并为他演奏了他自己写的《美国交响曲》。
Mr.Holland影响了一个又一个孩子,他教一个吹不好黑管的女孩什么叫坚持、那个女孩最后成为了州长。他教一个根本不懂音乐的却在体育方面极有天赋的男孩打鼓,后来那男孩参军后为国殉职。然而、最深刻的莫过于他与Miss.Morgan的那种微妙的情感,他排演一部音乐剧,女主角正是Miss.Morgan,他告诉女孩怎样理解音乐,他教她去选着自己该走的路,女孩慢慢的爱上了这个老师,她决定去纽约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在走之前她告诉Mr.Holland,希望他和自己一起去纽约,一起实现梦想。Mr.Holland一定矛盾了很久、他默默的看着妻子为自己拍的照片,他最终决定留在学校、留在妻子儿子身边。在离开的那个晚上,他去送女孩,女孩在上车之前,想要亲吻他,他只是在女孩脸颊上清硺了一下,他其实喜欢那女孩。可是,家庭的责任让他留下了。印象最深的是在最后一场表演时,女孩独唱,Mr.Holland指挥,女孩看着她轻轻的唱出歌,他也静静的看着她,那一刻觉得周围所有人都不在了、只剩下他两人在无尽的温柔中对视。
这是继Robin的《死亡诗社》又一部让人哭泣的关于老师的电影,作为一个老师能够如此的伟大,能够舍弃自己的梦想,只为教育一代又一代学生。这种精神是如此伟大,在这篇文章里放的背景音乐不是大家熟悉的《昨日重现》,而是另外一首同样感人的歌曲《落日之幻影》,教师真的很伟大。
虽然没有华丽的技巧,没有火爆的场景,没有惊悚的情节,没有荡气的情爱,也鲜有充满哲理的话语,只是波澜不兴、行云流水般地讲述着一个普通音乐教师三十几年的教学历程——一段融合了音乐的人生经历,简单,琐碎。可就在这如水的叙述中,处处充溢着温情,师生之情、夫妻之情、父子之情……犹如阳光下的海水,无需渲染,却时时冲击、震撼着我,让我一次次地流泪,感动得一塌糊涂。说《生命因你而动听》是一部几近完美的电影一点也不为过,因为它演绎了人生的平凡与伟大、刻画了心灵的细腻和饱满,还有那贯穿剧情不同主题的音乐,演员精彩富有张力的表演。整部电影,音乐、历史、人生相互交织,自然流畅,几乎每个细节、每段对话、每曲音乐,都让人流连。
影片讲述的是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俄勒冈州的一个故事,主人公贺伦酷爱音乐,有自己的乐队,他梦想创作一部能留芳百世的交响乐,但命运似乎在与他开着玩笑,让他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暂时放下梦想,到肯尼迪中学谋到一份音乐教师的工作,打算干上四年就辞职回家,专心从事音乐创作。上班第一天,他对校长说:“我取教育学位只为不时之需。”为此受到了校长的批评:“我不认为教学是末路工作。”那时,贺伦又怎能想到,这偶然的选择竟是自己终身的事业。
贺伦走上了讲台,执起了教鞭,可是事多不顺。因为胸怀梦想,不甘心当一名音乐老师,自然也难以安心教学,工作总是敷衍了事。而学生素质也差,从教伊始,无心向学的孩子便给他来了个“下马威”,说不出《C大调小步舞曲》,也不知道巴赫是谁,弹奏乐器走调,乐队排练基本的协调都做不到,几个月后的学科考试,班上学生的成绩更是惨不忍睹。贺伦的自信心大受打击,他的工作态度和业绩也受到校长的质疑和否定。“数月来,我不断观察你,在放学钟响后,从没任何师生比你更热衷和快捷到停车场的。”“作为老师有两项工作:给青少年传授知识,是的,但更重要的是给他们方向,以免知识给浪费。我不知道你在传授知识方面如何?但在指导方向方面,你很失败。”校长的严肃批评,妻子的耐心宽慰,好友体育教师比尔的现身说法,使贺伦认识到教育学生需要无私的爱心和充分的时间,于是开始调整心态,重新审视自己从事的这份工作。反思,改变,他将学生熟悉并喜欢的摇滚乐引入课堂,让学生们感受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的联系。贺伦无疑是一个善于引导的好老师。他告诉学生,音乐是生命流淌的感觉,传递着生命和希望的信息。他说:“音乐不只是乐谱上的音符,音乐在你的脑中,在你的指尖上,在你的心中。音乐关乎心灵和感觉,能够用生命之美打动人。”他引导学生们了解音乐的奥秘,使他们明白音乐与心灵的关系。于是,教学上屡屡取得突破和成功,这让他欣喜。从此,贺伦老师不再行色匆匆,刻板冷漠,而是面带微笑,时常幽默,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气氛逐渐活跃,他也开始被学生喜欢、敬佩。不知不觉中,贺伦老师已经爱上了教学工作,喜欢上了引领学生们热爱上音乐的感觉。在那所学校里,他一教就是三十几年,教了一茬又一茬的学生,用爱心、信任和理解,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和爱戴。
由于工作上的忙碌,贺伦老师无暇于音乐创作,当然在这方面无所建树,而岁月不饶人,他老了,白发、皱纹、灰胡须……沧桑老迈、步态蹒跚,当年的梦想早已破灭。到最后,为节省开支,学校的股东会决定裁员,贺伦老师名列其中,理由是音乐不是学习的必要部分,学生还是要以文化知识为主。贺伦老师百感交集,甚至怀疑自己三十多年的教育是否可有可无,怀疑三十多年的选择和坚持是否正确。在妻儿陪同下,他怀着失落的心情收拾起行李准备离开。在经过那留下美好记忆的音乐厅时,他忍不住停下了脚步。大门无声打开,他惊呆了,舞台正中,悬挂着巨大横幅,上面赫然写着——再见,贺伦先生。观众席上坐满了人,大多是他教过的历届学生及社区里的名人。他刚在门口出现,全场立刻响起热烈的掌声。原来,这是学生们给他的送别礼物,特别为他准备的专场欢送音乐会。当年那个乐感极差的吹单簧管的小女孩葛楚.凌,已经成长为今天的州长。她深情地致辞:“贺伦老师对我的一生有深远影响,对我们许多人的一生亦然。但我觉得,他或会认为……这大部分的人生都是虚度。据说他经常在写交响乐,那可令他名成利就的交响乐,但贺伦先生没发达,也没成名,除了在本区。所以他或会以为自己很失败,但他错了,因为我认为……他的成功比名成利就更甚。环顾你四周的人吧,这里没一人不曾受你影响。全因你,我们都成了更好的人。我们就是你的交响队,我们是你作品的音符和旋律,我们是你生命的乐章。老师,我们送回你一样东西,给你和一直支持你的师母,她等了三十年才听到。若你愿意,不知可否上来,执起这指挥棒,带领我们作‘美国交响乐’的首。”此时,整个会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贺伦这才恍然明白,过去的三十多年里,他的学生已经遍布四方。自己以音乐、诚挚,塑造出了一颗颗善良、坚韧的灵魂。这些灵魂,才是自己最富抒情的音符,才是自己用终生心血和精力谱就的辉煌乐章。此时此刻,全校师生雷鸣般的掌声就是对他的最好的报还和奖赏。贺伦老师激动万分,强忍住从心底涌出的热泪,缓缓走向舞台,接过女州长递过来的指挥棒,开始指挥起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作品——《美国交响乐》,给自己的执教生涯划上了完美的句点。
伴随那激昂雄壮的音乐,我深深地被震撼,心里涌起一阵阵莫名的感动。影片中让我感动令我难忘的感人场景一幕幕重现——
那个长着一头晚霞一样长发的小女孩葛楚.凌,每天在贺伦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单簧管,但她吹肿嘴唇也找不准管音,自信心降到了零点,最后决定放弃。但贺伦老师不言放弃,他想尽办法鼓励她。他拿走了乐谱,问女孩:“当你照镜,你最爱的是甚么?”女孩回答:“我的头发。”“为甚么?”“我父亲常说令他想起晚霞。”贺伦便对着她低语:“那么吹出夕阳吧!”然后让女孩闭上眼睛,寻找心中的蓝天夕阳,终于,美妙的乐音像晚霞一样得到层层渲染。女孩做到了,终于做到了,她吹出了自己心中的音符。在柔美抒情的流畅旋律中,女孩满眼漾着快乐,贺伦也一脸欣慰。
黑人男孩路易华斯是全校最棒的橄榄球中卫,并有三次打入州决赛,但他学习异常迟钝。为了拿到学分顺利毕业,对音乐毫无感觉的他,在贺伦老师的建议下只好选择学习大鼓。谁知他不识乐谱,连基本的节拍都不懂,始终找不到乐点。贺伦老师耐心地指导华斯用脚踩打节拍,还别出心裁地让男孩戴上橄榄球头盔,自己在男孩头上轻轻敲击乐点,让男孩跟着节拍练习打鼓。最后,在一次乐队练习时,贺伦突然叫停,黑人男孩一脸错愕,贺伦老师告诉他:恭喜你,你终于找到了节奏!
就这样,在贺伦老师的引导和熏陶下,原本缺乏音乐天赋的两个学生分别学会了单簧管和大鼓。
后来,黑人男孩路易华斯于中越战中阵亡,在他的葬礼上,贺兰又使另一个天才少年成熟起来。如此生生不息,绵绵不断……
贺伦一直指望儿子承继他的未竟之业,不幸的是儿子先天失聪,根本无法体会音乐的美妙。一个视音乐为生命的父亲,却要面对先天聋哑的儿子,真是残酷。贺伦拒绝学习手语,拒绝与儿子沟通,不让儿子捧他的乐谱,将儿子送进聋哑学校,很少去关注,埋头教学,把本该给儿子的父爱全给了自己的学生们。父子之间隔阂很深,关系一直很冷漠。父子的矛盾最终激化的时候,当他想要告诉儿子别碰自己的乐谱却比出了“别坐”的手势时,当儿子向他比了“混蛋”的手势而他却向妻子求证什么意思的时候,他终于意识到这些年来自己这个父亲是多么不称职。列侬被枪杀,一个音乐时代终结,贺伦非常难过。儿子告诉父亲,他虽然听不见,但知道列侬,知道音乐,对这场悲剧他也感到难过。心怀歉疚的贺伦为儿子举办了一场音乐会,专门以彩灯信号和手语表达音乐,给聋哑学生献上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最后特别为儿子用手语“演唱”了列侬的《漂亮男孩》。当他发现儿子竟然能用身体感受音乐的旋律,心中顿时涌起一股难以言状的快乐……
沉浸在影片那些温情的场景中,我一次次地感动着,一遍遍地思忖着。“人无论聪慧,无论笨拙,都有自己合适的位置,生命理应获得尊重。”这一点,贺伦老师直到退休的那一瞬,教过的学生集聚在一起为他送行的那一刻,他明白了,他的学生明白了,泪水滂沱的观众——我也明白了。是的,我的学生,无论聪明,还是笨拙,都有他自己的位置。只要当老师的我不言放弃,只要他们能感受到老师的爱,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他们就会有更进一步的信心和力量。
我猛然醒悟,影片讲述的是一个亘古的话题——生命的价值,教育的意义。这价值,这意义,如我一样,贺伦老师开始并不知道,到最后,当他所教的学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为他送行时,他明白了。人生的道路,并不会纯然按自己的想法和期望延伸,而常常要求我们接受意料之外的命运。从事教学,贺伦老师最初并非愿意,却在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他在有意无意中,做了他们的领路人、指南针。他用音乐启迪了他们心中最美好的部分,教会了他们什么是音乐,使他们的生命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循环,而是闪烁着音乐的点点亮光。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很多时候,生活都是在我们不经意中完成的。那三十多年里,贺伦老师真正创作出了伟大的作品,不是用乐器演奏的音乐,而是他所教过的那一批批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他作品中的一个音符,他们一起构成了“贺伦先生的乐章”。或许,这才是真正令人感动的交响乐。
在那一刻,我不禁回想起自己的生命,有多少感动都源于老师。在成长路上给我指引的是谁?那个说我写字漂亮的人,那个说我画画好的人,那个给我的作文打上高分的人,那个鼓励启迪我的人,他(她)是我的老师。作为老师,我又该为我的学生留下什么样的影响和启迪呢?如果用电影中的说法,学生的生命因老师而动听,那么,我有无让学生的生命因为我的存在因为我的工作而更加动听呢?片尾那《美国交响乐》激昂澎湃,会场掌声热烈,贺伦泪水盈满眼眶……葛楚.凌的声音再次在耳边响起:“全因你,我们都成了更好的人。我们就是你的交响队,我们是你作品的音符和旋律,我们是你生命的乐章……”此时此刻,我回想自己近二十年来的教学生涯,弥散心中的,是欣慰、感动和几许思忖。如果,在自己的生命中,能够听到 “我们的生命,因为你而变得动听!”这样的的声音,那将多么令人欣悦和自豪。
经典片段
最终校方因开支日益紧张,决定取消音乐、美术和戏剧课缓解经济压力。贺伦十分伤感,开始怀疑自己从事了多年的音乐教学,是否真的可有可无。妻子和儿子来学校接他回家,儿子已长成了小伙子,能够和他像朋友一样的交流。贺伦经过音乐厅,推门进去,他惊呆了——悬挂的横幅上写着他的名字,观众席坐着校长和他教过的很多学生,在大家的掌声中,贺伦感到十分欣慰。
当年吹单簧管的小女孩已成为本州州长。演奏前她发表了深情的致辞:“贺伦老师对我的一生有深远影响,对我们许多人的一生亦然。据说他经常在写交响乐,那可令他名成立就的交响乐,但他没有发达,也没成名,除了本区,所以他或会以为自己很失败,但他错了,因为我认为……他的成功比功成名就就更甚。环顾你四周的人吧,这里没有一人不曾受你影响,全因你,我们都成了更好的人。我们是你的交响乐,我们是你作品的音符和旋律,我们是你生命的乐章!”……热泪从贺伦的心底涌出,他走向舞台,最后一次指挥他用生命谱就的华彩乐章。

阅读全文

与荷兰电影指挥家里最后的音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第一次看电影需要注意什么 浏览:867
我和黑帮大佬de365天类似剧 浏览:599
生化危机1未删完整版电影 浏览:135
影视大全纯净版不能看了 浏览:688
看那种片的网站 浏览:375
拉拉的电视尺度大 浏览:668
电影达信王 浏览:981
找一部老电影有鬼王 浏览:446
剑雨江湖免费观看 浏览:706
雪盲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718
05电影网站在线观看 浏览:707
泰国电影后娘 浏览:224
农场主的女儿们一样的电影 浏览:189
3D马与人 浏览:760
韩国电影女主是模特男主是画家 浏览:136
电影梦工厂不减反增游戏 浏览:37
电影《乱》的结局 浏览:705
类似花魁1984的影片 浏览:463
你好李焕英的主要情节英文概括 浏览:666
韩国电影关于美食和写作的灵感 浏览: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