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同一部电影大家会到电影院看二次以上吗
会啊,有一个电影我就看了两次,战狼二,第一次我是和我姐姐去看的,第二次,觉得不错,而且赶上七夕,我就和我爸爸妈妈一起去的。
第一遍看的时候,主要去冲着影片去的,感觉挺好看的,第二次陪父母去,就是为了那个环境啦。
不过我两次看的不太一样,第一次买的3D的,第二次不小心买成了4D的。但是两次感觉是不一样的。
也不能说第二次看,完全失去了兴趣,只是知道下一秒要发生什么,但是好的电影来说,多看几遍你也不会觉得没意思,并且第二遍你会发现很多不同。
加勒比海盗系列的电影我也看了很多次。因为他每一部拍的都非常好。你每次只看一遍的话,看不全面。而且加勒比海盗系列,它是3D的,在电影院看的效果会非常好。
所以一部影片去电影院看多次,并不是浪费。而是对该部电影的喜爱和追求更好。
⑵ 怎么看电影
间隙:回忆,给电影分段,情境关系是如何发展的?确定每一段的最高任务,即为什么要有这一段,对整体起到了什么作用,可否不这样做,会对电影起到什么别的影响 第二遍,检验间隙时的思考,带着思考再看第二遍。在第一遍的时候,一定会看到各种景别各种角度各种灯光,一定会有一些特别的留有印象,第二遍重点是根据间隙思考得出的结论,去分析,这些技术是否在围绕着情境,进一步检验思考是否正确。 间隙:是不是有些技术不明白为什么这么用?赶紧思考,如果思考不出来,重复第一步骤,是分段分析最高任务出了问题。如果一切都能够理顺了,那么思考,如果我来表达这样的主题,用这样的人物,环境,我有没有什么高招,可以比导演做的更妙。 第三遍,带着是否有高招的问题,再看电影,思考究竟是导演招妙,还是我的招妙,为什么导演不用我想到的招,是不是不适合?为什么不适合?如果适合?那如果用我的招,之后会怎么样?是不是变成了另一个主题了?如果变成另一个主题了,那么作为创作者,这部电影,你已经消化了,但是作为影片读解工作,你还没有做到位。 间隙:如果你发现你的招主题变大了,就想,按照新的主题,是否符合这部影片的所有技术和情境。 ……周而复始…… 没有任何一部电影可以打保票,看多少遍,用什么方法看,就能看懂的。 尤其是后现代打破传统的叙事,重新建立的电影内部体系等等,都不是用传统的流水线方式能够读明白的,而是要用周而复始的思考,检验,再思考去读解的。 对于编导系的学生而言,读解电影,只是为了创造更好的作品,产生更多的创意,以及了解到大师在处理类似问题的高明处。 对于高三考生来说,只需要做到能够找出主题,并发现它高明或者失误的地方,就可以了,完全童言无忌,因为没有接受长期创作训练,因此,高三考生重要的是展现出这样一种能力潜质,而不是已经学会了这套本领。即便是我看片,或者是我的老师看片,不同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判断,不同的遍数,会有不同的发现。这就是区别于理科公式的艺术魅力。 艺术这东西是没有界限范围的,任何一个东西你都可以用不同的思维模式去理解,你可以不赞同,但是也不能去反对。就像同一部作品所拍出来的效果也有不同一样。
⑶ 电影总是看两遍以上才懂有问题吗
这是很正常的,我也是这样的。
当你在看第一遍时,都是在不了解内容的情况下看的,看的时候会去先了解大概的内容。当你再看第二遍的时候,就不会考虑太多内容上的事情了,而是更注重它的内在含义(用意)。同时你也会对它的内容进行思考,思考它所想表达、阐述的东西。也许你会遇到一些就是想让人反复思考的电影。
有时反复看一部电影,你会发现里面总会有一些你不曾发现的内容。也许它们很喜,也许它们很悲。但你总会因为发现了它们而感到高兴。也许你还会感悟到很多生活中的哲理等等。
不要总以为自己不正常,你只是比别人了解的更多,发现的更多,记住的更多。当别人需要对一部电影进行描述时,其他人也许只会用那些别人已经写好的简介,而你却能滔滔不绝,非常详尽的描述下来,并且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⑷ 如何通过看电影学英语
任何材料只要运用的好,都是可以起到学习英语的效果的。那么把电影作为学英语的材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第三,通过电影情节学习英美文化。很多历史片,纪录片都是有着丰富文化背景的,我们在看电影的过程当中,如果发现一个历史事件的原型或者是一个政治事件的隐喻,就可以在看完电影之后通过互联网搜索材料,把这一个史实的来龙去脉弄清楚。也可搜拆槐以通过电影了解某个人物的生平,这些都可以加深我们对英美文化的理解。
From 夏子老师御衫,一个接地气的知识分子。 微信公众号:夏子英文课
⑸ 如何才能非常仔细的看懂一部影片
要看明白一部电影。我觉得你可以先粗略的看一遍,你的重点放在剧情推进和人物对话上,搞明白电影讲了个什么故事。第二遍再看的时候,重点就放在细节上,像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和眼神以及细微的动作等等,这些你再关注的时候,可能会体味出其他意思。
如果觉得哪里还有疑惑,那就从头在看一遍,这样基本上就能搞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