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电影是如何赚钱的
一部影片的诞生主要有制作、融资和发行三个方面,制片人需要考虑这三方面的商业形式。通常情况下有以下四种可能性,但需注意,这种分类不是绝对的,很多影片会综合不同门类的特征,因此每部影片的合同都可能是一种“创新”。
第一种:分步骤投入。资金分几步到位,合同中规定,当某些条件满足时,如剧本完成、卡司选定等,下一步的资金便自动到位。第二种:包装买卖、货成交易。制片人或经纪人先将影片的要素组合好,如确定剧本、主要演职员、拍摄计划等,然后找一家电影公司,以求得到它们的投资。一旦对方答应,签下合同,然后拿着合同再去找别的资金,包括银行贷款。等影片拍竣,电影公司便来提货(拿底片)。第三种:预售或称卖片花。在一部影片尚未拍摄完成前,先将影片的发行和放映权分门别类卖出去,但是,卖片花得到的一般不会是现金,而是期票,因此制片人需要到银行去按一定折扣兑换成现金。卖片花的成功率一要看制作班子的阵容,二要看行情。一般情况下,一部影片靠预售大约能得到60%的制作费用。第四种:私人集资。一般只适用于低成本影片,由制片人通过私人渠道融资,需要成立有限合伙公司。
资金的多寡、融资的难易,是跟制作方对影片的控制权成反比的。预算越高,资金由好莱坞大厂包办,往往意味着制作方必须放弃诸如剧本的定稿、卡司的选择、最终剪辑权等艺术权限。如果是电影公司负责开发项目并发行,那么,制片人只是一个雇员而已。所谓的“独立制片人”,真正的独立程度因人因项目而异。制片人策划工作做得越多,筹集到的资金越多,他的独立程度也就越高。随着制片人工作“能耐”及职能的增加,电影公司的重要性就相对削弱。在电影公司承担的各种角色中,关键的不是制作,也不是融资,而是发行。
发行听起来很简单。西方的电影院大多掌握在几条院线手里,发行商不就是跟固定的几个客户打打电话,介绍产品,然后在报纸和电视上打打广告?的确,发行工作无非就是那么几件事,但你若不进那个圈子、不是八大电影公司之一,你就根本做不到这些工作。发行商和放映商历来有矛盾,但它们之间的你争我夺仿佛是老夫老妻吵架,别人休想乘机插一脚。
在北美市场,放映商的提成有两种方法:一是收取一笔固定租金,然后再提一个较小的比例;另一种是不收租金,但提一个较大的比例,另外,提取的比例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高。按照业内规矩,发行商在北美市场提成30%,海外市场(指北美之外)提成40%。注意:这里说的发行提成没有包括广告费,那些都是另算的。而且,按现在的行规,一部商业大片,宣传费按制作费的大约50%来预定。
至此,我们来算一下一部典型的好莱坞大片,制作费花了5000万美元,北美市场卖了1亿美元的票房。它是不是一举赚了5000万美元呢?非也。首先,媒体报道的1亿美元票房没有减掉放映商的所得。让我们采用前面介绍的公式,即发行商从中拿回7000万美元的收入。接着,发行商需要提取它的30%,剩下的就成了4900万美元。而那5000万美元制作费还需要加上2500万美元(即5000万美元的50%)的广告宣传费,这一算下来,就成了7500万美元支出减4900万美元收入,变成了亏损2600万美元。怎么样?傻眼了吧?
周边收益才是摇钱树
好莱坞不靠票房挣钱早已成为经济学家研究的课题,美国著名的好莱坞经济学家爱德华·艾波斯坦在他的研究中点破了这块艺术圣地的经营之道:今日的好莱坞已经不再是“梦工厂”了,本质上它已经变成一种服务机构——一个关于梦想的交换所。
好莱坞有了新的生存之道,由于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巨大的家庭娱乐市场正向电影公司频频招手。现在,只有不到2%的美国人晚上会出外看电影,95%的人则会留在家里看电视。迪斯尼公司是第一家拿到在电视上播放其影视作品权力的公司。到1960年代,每一家电影厂都有了这张牌。接下来,录像机的兴起让他们找到了新的生财之道。到20世纪80年代,他们在录像市场的收获迅速超过了电影院的票房。
更令电影公司欣喜的是,他们锁定的青少年观众也是电子游戏的忠实受众。于是,电影公司们又从这些领域捞取利润。电影变成了创造道具,由之衍生出的电视节目、卡通、录像和电子游戏被卖到世界各地,其收益远远超过了电影院票房。2005年,电影公司票房收入的盈利不到他们总收入的15%,但它们从电视、有线电视、DVD,录像等家庭娱乐项目中赚到的钱却占总收入的85%。
如今,好莱坞的主要任务已经不是把名导演、影星和所有的拍摄资源捆绑在一起生产电影,而是把从知识产权中挣到的钱“攒”在一起,然后再分配到不同的地方,包括创造、发行和为知识产权投资的人手中。好莱坞正在变成美国的“艺术华尔街”。
计算公式
收益=票房-放映商提成(票房×提成比例)-发行商提成[(票房-放映商提成)×发行商提成比例]�-制作费-广告宣传费(制作费×50%)
② 关于韩国电影的一个看法——靠色赚外汇
并不全是许多所谓的色情电影其实很美感,要看观看者用什么心态用欣赏了
③ 在韩国,拍电视剧赚钱还是拍电影赚钱-
韩国据说现在四部电影只有一部收回成本。我估计电视剧电影基本都是靠广告、赞助赚钱了吧?但是韩国电影的深度已经是中国电影无法企及的了,中国电影钱太好挣了,再烂只要宣发好,都赚钱。韩国如果做得不出色最后赔的内裤都不剩,所以韩国电影很多精品,演员表演也很到位。
电视剧我近几年不怎么看了,但是感觉大热的韩剧有些深度其实并不如某些日剧和中国的电视剧。
④ 韩国人拍电影能赚钱吗,就算一般人去看电影票房都才1,2千万 应该连成本都收不回吧
韩国拍的电影成本一般都不是太高,他们都拍那种伦理片,像好莱坞一样的科幻大片拍得很少,我只知道 海云台 汉江怪物 龙之战是科幻的。
⑤ 关于电影怎么赚钱的问题
1.电影最主要的收入是票房,电影院负责电影的放映,当然要抽取一定的费用。其次的收入还有广告商的赞助、DVD发行权的收入、海外票房,后两项大多是通过代理完成的。
2.电影的票房在很大程度上是和宣传有关系的,国内电影很少在国外宣传,所以很少有人看,再有就是文化上的差异,西方国家还不是很接受国内的文化,而相反,国内却很接受国外的文化。还有一点就是国内电影技术水平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是有差距的,国内电影的一些政治因素也是影响在国外放映的一个重要原因。
⑥ 为什么韩国的电影拍那么弱智和假,还有那么大的市场
我觉得吧,韩国电影其实在国内也不能算横扫吧
你看广电引进过几部韩国电影啊
可能你周围哈韩的比较多吧
所以觉得韩国电影火
据说,据说而已
韩国电影在一年下来能收回成本的没几部
我唯一喜欢的一部韩国电影 雏菊 还是中国导演导的
如果是想知道他在欧美的影响力
感觉应该也就那样吧
见过韩国电影提名奥斯卡吗
⑦ 韩国组合都那么多人,分到的钱岂不是很少要那么多人怎么挣钱
韩国的娱乐业,是作为一种文化往外传销,明星很多,但是韩国最高的是演员,尤其是电影演员,其次是演电视的演员,然后是歌手,歌手是最低档次的,所以他们挣的钱并不多。开演唱会或者出专辑,一般的经济公司在挣钱的拿大头,然后是经纪人,司机和一些化妆,服饰人员,还有一些他们去弄造型的美容室,他们在赶通告之前要去美容室去弄造型之类的,然后才会分给这些歌手,如果说只有自己的歌手,挣得很多,那样分的很多,如果是组合,就要根据你上什么节目,有什么通告算钱,但是组合里为了公平起见一般都是综合起来然后平均的分钱的,所以就算他们在怎么努力都不会像中国这面的娱乐业的歌手挣得多,因为歌手在韩国是最低的职业,就连在韩国的普通工人都比歌手的地位高,所以最近这几年有很多歌手和自己的经济公司产生分歧以至于解约,严重的就是崔真实一案例,所以公司会最大限度的压榨歌手的最大挣钱限度,以至于他们24小时都会有通告,有节目上,才会保证这个组合火的长久,所以就开拓海外市场,因为韩国的钱不怎么值钱,所以开拓海外市场是必要之举,像日本、中国、新加坡、泰国、还有美国、这些尤其是在亚洲国家,韩流很高,以中国来说,东方神起和superjunior两个组合在中国开演唱会,中国的市场很大,所以他们就会在中国多开几场,分别在不同的地方,最高票价在1680元人民币,最低的也在300以上,除了正规票价以为还有黄牛票,黄牛票先不说,以正规票价为基准,1 680人民币元=287 518.392韩元,一场演唱会不可能只有一个人去,一场演唱会一般是在开演唱会的馆所定的,一般都是在2000-4000人左右……当然1680元的票价不可能都是,这样算的还是经济公司挣钱,而且现在年龄越来越小的追星不理智,除了CD海报演唱会以外,还会买很多的卡贴,还有开演唱会一些应援的东西,这些东西都给一些商家制造了商机,挣了不少钱。因为在亚洲地区韩流现在为主导,所以在各个地方的人都有很多的人喜欢他们,就拿中国来说,14亿人口,除了老年中年人以外,至少就有亿人是青少年或者是少年,所以这么来说不至于人均都要买上好几张票和CD的,因为还有好多的30-40岁的人喜欢HOT的……所以,还有好多人没有买过一张演唱会的票和CD呢……所以韩国娱乐业很发达,但是在这样挣钱和发达的娱乐业也分地位的。
不知道我回答是否解决了你的问题……
⑧ 韩国一线演员的片酬不过百万,他们片酬这么低的原因是什么
我国娱乐圈的片酬的确非常高,主演一部电影,明星片酬少则几十万,多则上千万的片酬,这让亚洲娱乐业发达的韩国众多明星看到赚钱的机会,于是韩国明星(特别是女明星)整容包装自己的同时,努力做好演技工作。还有就是韩国总体经济不高,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年轻人从穿衣打扮上开始模仿韩国明星,而韩国明星也瞅准了追星族的口味,不断加深与我们娱乐圈的互动,参加中国的综艺节目,出演中国影视剧。而且韩剧隔几年就能出几部在我国热播的作品,像《大长今》《来自星星的你》《花样男子》、《秘密花园》等作品,调足了一波波哈韩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