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蘇聯電影《解放》為什麼是鏡頭黑白片段與彩色片段交叉的,是因為技術問題嗎
怎麼可能是技術問題!這部片子拍攝於1972年,那個時候早就已經普及了彩色膠片了,而且這種宏大的製作,蘇聯方面既然調動了大量的軍隊和人力物力財力,怎麼可能就用黑白膠片湊數呢……
應該來說,一般黑白影調在現代影片中一定是有意為之的,起碼有這么幾個作用:
1、造成過去和現實之間的時代距離感。比方說《這里的黎明靜悄悄》、《辛德勒名單》這些耳熟能詳的戰爭電影,都喜歡使用黑白膠片去拍攝戰爭環境,把和平環境用彩色來表現。
2、黑白片的光影對比十分強烈,特別適合去表現那種壓抑、黑暗、人性扭曲的時空場景。歷史上有個電影流派就叫做黑色電影,這個流派很多經典作品都是使用黑白膠片拍攝的。很多現代電影尤其喜歡把黑白的對比度調得特別高,專門來表現這種低光調的壓抑感,來實現風格化的創作,比方說弗蘭克·米勒的《罪惡之城》。
應該來說第二點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是符合《解放》的立意的。《解放》應該來說恢復了斯大林時代的蘇聯宏大戰爭敘事的手法,但同時又有一些新意。確實不錯。
B. 5D2誤操作拍成黑白片了。怎麼還原成彩色的
八、九十年代喜歡搜頻道、看電影的人可能都記得那時候看過幾部彩色的片子。這些原本就只有黑白兩色的電影,看起來並不像真正的」彩色「片,只是比那些普通的黑白片子稍微容易入眼一些。它們是怎麼進行著色的?這項技術其實廣受爭議,我們來一探究竟。
最早的電影著色技術起源於二十世紀初。這一過程毫無科技含量可言,其實就是製作人手工在電影拷貝上著色,然後拿到影劇院上映。直到1970年,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前工程師威爾遜·馬克爾(Wilson Markle )發明了我們熟悉的計算機著色技術。一開始,他用這項技術給那些最初的登月照片上色,但很快他發現了它的商業價值,並在1983年創辦了自己的公司。
馬克爾的辦法對技術水平要求頗高,但是它的基本原理卻簡單而講究。技術人員先將拷貝的電影副本輸入到計算機里,然後計算機就會根據需要給場景中的每一件東西精確地上色。技術人員然後用調色板給每一個鏡頭的畫面著色,調色板上的顏色有超過4000種明暗不同的變化。針對每個連續的畫面,技術人員還必須對移動的像素重新上色。
這一過程並為實現完全的數字化,技術人員還必須斟酌每一鏡頭的特定物體的顏色。根據廣播通訊博物館的記載,有些東西可照常識著色(比如海是藍色的),可是還有些東西就需要技術人員做一些考證了。攝制的照片和服裝店通常能夠幫助決定一件道具或是衣服到底是什麼顏色。假如這些方法都不可行,那麼技術人員可以自己酌情處理物體的顏色了。當然我們可以想像這一加工過程耗資不菲,製片人為此要為每分鍾的電影多投入3000美元。
為什麼演播室和版權方要不遺餘力地製作彩色電影呢?理由很簡單,他們可以以此給老電影注入新的生命力。觀眾厭倦了黑白片,卻對彩色片子趨之若鶩。廣播通訊博物1988年的一項報告顯示,一部電影的著色成本是300,000美元左右,上映後可取得一般約500,000美元的收益。
不難理解制演播室為什麼如此鍾情彩色電影。給陳年老片撣撣土,投資就要翻倍,這樣的小把戲什麼公司會不願意呢?但製片人可不會這樣頭腦發熱,他們對電影精雕細琢、煞費苦心,當然很不情願別人拿他們的成果指手畫腳。
泰德·特納大概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彩化黑白電影最有名的倡導者,特納國際旗下有自己龐大的老電影庫,他當然希望這一技術能成為他的搖錢樹。
然而,特納的這一地位並沒讓他受到導演們的青睞。1985年,當特納宣布給《公民凱恩》著色時,盡管該劇導演奧森·威爾斯的健康每況愈下,但是在他去世前的幾個星期囑咐自己的一個朋友,」千萬不能讓特納的手臟了我這部片子。」特納最終也沒有做成彩色的《公民凱恩》。
另外一些製片人的電影彩化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1988年,特納國際將約翰·休斯頓五十年代的代表作 The Asphalt Jungle to La Cinq的版權賣給了法國的一家公司。當時休斯頓已於前一年去世,但是他身為演員的女兒Anjelica想到父親的黑白經典電影將要被變成彩色時,驚恐不已。她起訴了這家法國公司,要求其彩色電影版本不得放映。
起初,休斯頓只在地方法院勝訴,但經過一連串的上訴,該案件最終到了法國最高法院。1991年,法院最終判定休斯頓勝訴,聲明休斯頓和他的後人具有決定其電影藝術最終命運的」道德權「。(值得一提的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抵制電影彩化,加里·格蘭特1937年主演的喜劇Topper進過彩化後在1985年重新上映,他自己就是粉絲之一。
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彩化黑白電影在好萊塢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話題。觀眾不再痴迷於彩色的經典電影,況且彩化過程耗資不菲,沒有強大穩定的後台支撐很難盈利。此後,彩色電影仍然偶爾再現熒屏,傳奇影業(Legend Films)在1997年發布了電影It's a Wonderful Life的彩色DVD版,但是這一問題的爭論到了八十年代已漸漸銷聲匿跡。
C. 求老版黑白電影有時是彩色的原因
這個是經過修復後的彩色版本,基本是根據當時的情況填的顏色。
除了《魂斷藍橋》之外,還有《卡撒布蘭卡》、《北非諜影》一批影片,大多都是70年代的產物,當時可謂是一股風。可是因為效果也不好,後來停了。
記得中國引進過幾部。
反正我是接受不了後期上色的黑白電影,總給人感覺不真實。
D. 黑白電影為何會有彩色封面
黑白電影是指以只有黑白兩種顏色的感光膠片拍攝的影片。這種影片以黑白之間的不同層次與明暗對比表現景物色調。早期電影多為黑白影片。
電影海報:早期的電影海報是純粹為了電影的上片做宣傳廣告用途,就如賣場中的大多數促銷海報招貼,是用手工繪制的,又稱手繪電影海報。其真跡已較少見,好萊塢早期著名影片《飄》,《蒂凡尼的早餐》,《卡薩布蘭卡》當初的海報都是手繪的,畫面精美細致,仍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電影是用膠片記錄畫面,而電影海報是圖,甚至可能是由人工手繪。所以會出現黑白電影,卻有彩色海報。
E. 《亂世佳人》是怎麼從黑白片弄成彩色片的有誰知道嗎這個是不是真的
這部影片屬於當時的超豪華製作,本身就是彩色片。只不過當時並不是所有影院都有放映彩色電影的設備,所以電影公司製作了彩色版膠片、黑白版膠片兩種版本,在不同影院上映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