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曾經有一個相聲是用全部電影的名字組成
是1987年春晚上的《巧對影聯》吧,他的搭檔:劉偉
你看看是不是↓↓↓↓
甲:這樣,今天我出個主意,咱們今天說一個電影對聯。
乙:用電影片子對對子啊?
甲:怎麼樣?
乙:你了解我。
甲:我了解你?
乙:知道我電影看得多。
甲:你電影看得多啊?你不如我。
......
乙:這樣吧,現在就開始,我出上聯。
甲:給你對下聯。
乙:我的上聯是一個字的片子。
甲:我給你對一個字的。
乙:這一個字的片子是——
甲:來吧。
乙:「燈。」
甲:張嘴就來,「葯。」
乙:不、不、不,你不要信口開河。
甲:什麼叫信口開河?
乙:給你三分鍾時間。
甲:出口成電影。「葯」對上來了。
乙:你別讓我問住了。
甲:問不倒我啊。
乙:你這」葯」跟我這「燈」有什麼聯系?
甲:有聯系啊!
乙:啊。
甲:你是「燈」我是「葯」。
乙:為什麼對「葯」?
甲:為什麼對「葯」啊?
乙:啊?
甲:…………
乙:為什麼?應該問你呀。
甲:你是「燈」我是「葯」啊!
乙:為什麼對「葯」啊?
甲:它是這么一回事啊,它這個道理啊,晚上吃葯你得開燈啊,你要不開燈你肯定吃錯了
葯啊。對上來啦!
乙:牽強附會。
甲:一點不牽強!
乙:行、行、行。這回我說兩個字的。
甲:對兩個字的。
乙:我這兩個字的片子是——
甲:什麼呀?
乙:「小街」。
甲:張嘴就來,「老槍」。
乙:老槍?
甲:小對老。
乙:字面挺工整。
甲:非常工整。
乙:有什麼內在的聯系沒有?
甲:有內在的聯系。
乙:你說說。
甲:你是「小街」,我是「老槍」。
乙:為什麼對「老槍」啊?
甲:為什麼對「老槍」啊,你走在小街上……
乙:小街上。
甲:我給你一老槍。怕你走在小街上不安全,給你一支老槍帶在身邊。
乙:起保護作用。
甲:對,對,對。
乙:我要是多說點。
甲:多對點。
乙:我說得急。
甲:對得緊。
乙:我說一串。
甲:來吧。
乙:我這是「熊跡」。(拉長聲)
甲:什麼?
乙.再聽一遍。「熊跡」。
甲:還夠瘮得慌的啊!
乙:嚇唬嚇唬你。
甲:我給你對——
乙:什麼?
甲:「蛇案」。(也拉長聲)
乙:也夠瘮得慌的。
甲:嗯!
乙:「傷逝」。
甲:「情探」。
乙:「夜茫茫」。
甲:「路漫漫」。
乙:「二度梅」。
甲:「十五貫」。
乙:「三家巷」。
甲:「五更寒」。
乙:「紅樓夢」。
甲:「白蛇傳」。
乙:「寶蓮燈」。
甲:「桃花扇」。
乙:「車輪滾滾」。
甲:「山道彎彎」。
乙:「梨園傳奇」。
甲:「哈里之戰」。
乙:「兵臨城下」。
甲:「挺進中原」。
乙:「突破烏江」。
甲:「智取華山」。
乙:「丹鳳朝陽」。
甲:「御馬外傳」
乙:「佩劍將軍」。
甲:「家務法官」。
乙:「六斤縣長」。
甲:「八百羅漢」。
乙:「綠色錢包」。
甲:「藍色檔案」。
乙:「紅樓夜市」。
甲:「金象奇案」。
乙:「火山禁地」。
甲:「冰海沉船」。
乙:「飛向未來」。
甲:「走向深淵」。
乙:「後補隊員」。
甲:「預備警官。
乙:「城南舊事」。
甲:「阿混新傳」。
乙:「獨立或死亡」。
甲:「愛情與遺產」。
乙:「陌生的朋友」。
甲:「神秘的旅伴」。
乙:「生活的顫音」。
甲:「遠山的呼喚」。
乙:「咱們的牛百歲」。
甲:「快樂的單身漢」。
乙:「藍光閃過之後」。
甲:「今夜星光燦爛」。
乙:「珊瑚島上的死光」。
甲:「尼羅河上的慘案」。
乙:「大李、小李和老李」。
甲:「兒子、孫子和種子」。
乙:「51號兵站」。
甲:「72家房客」。
乙:我這上聯有號碼,51號。
甲:我這下聯有數字,72家。
乙:我這能添字。
甲:我這能加詞兒。
乙:我是51號兵站住著72家房客。
甲:那……有你那麼出上聯的么?
乙:我就那麼出。
甲:51、72你全占啦!
乙:誰說頭里算誰的。
甲:成心考我?!
乙:考考你!
甲:考不住我!。
乙:你來來。
甲:上聯是什麼?
乙:51號兵站 住著 72家房客。
甲:我給你對 72家房客搬出51號兵站。
乙:搬出去像話么?
甲:不搬不行,軍隊不讓帶家屬。
乙:你的片子跟我的重了。
甲:一翻不就對上了嗎?
乙:你不懂規矩。
甲:非得成對啊!
乙:從頭找。
甲:上聯是什麼7
乙:51號兵站 住著 72家房客。
甲: 我跟你對」39級台階 發生 405謀殺案」哪!
乙:你聽這個,我這是「良家婦女 秦香蓮」。看這動作(作身段)多溫柔哪。
甲:兩個片子擱一塊兒。
乙:嘿嘿!。
甲:直接有點聯系。
乙:有內容。
甲:我還對著。
乙:是嗎?
甲:聽我的下聯。
乙:您下聯是?
甲:我給你對「模範丈夫 李時珍」。
乙:這李時珍是秦香蓮的丈夫?
甲:年三十剛登的記。
乙:你聽著「海外赤子 劉三姐」。
甲:「霧都孤兒 杜十娘」。
乙:「英俊少年 馬可波羅」。
甲:「賣花姑娘 葉塞尼亞」。
乙:「我這是英俊少年 馬可波羅 參加過 地雷戰、地道戰、南征北戰。」
甲:游擊隊啊!
乙:你甭管!
甲:我跟你對「賣花姑娘 葉塞尼亞,賣的是 馬蘭花、苦菜花、錦上添花」。
乙:「羊城暗哨。偵察兵 三進山城,追捕 駱駝祥子」。
甲:等會兒,您什麼聲音?
乙:這駱駝打嚏噴呢。
甲:我給您對「馬路天使,流浪者 十字街頭,絕唱 半夜雞叫」。嗯嗯。(學雞叫聲)
乙:怎麼這個聲啊?
甲:這個公雞感冒了!
乙:「大河奔流,浪滔滾滾,怒吼吧——黃河。」(拉長聲)
甲:帶朗誦的。我給你對「小城春秋,杜鵑聲聲,祖國啊——母親」。
乙:「基督山伯爵」。
甲:「少林寺弟子」!
乙:「基督山伯爵,爆炸 卡桑德拉大橋。」
甲:「少林寺弟子,奇襲 相思女子客店」。
乙:客店招你啦!
甲:偷稅漏稅把它奇襲嘍!
乙:「王老虎搶親」。」
甲:「李二嫂改嫁」。
乙:「王老虎搶親 搶的是 大海的女兒。這是 煩惱的喜事」。
甲:「李二嫂改嫁 要嫁 神秘的大佛,那真是 奇異的婚配」啊!
乙:我還有個絕對兒,只有上聯沒有下聯的對子。
甲:天下無語不成對兒,沒有我對不上來的!
乙:這回呀,你就不行了。
甲:你講吧!
乙:你聽著,我這是「寅次郎的故事,黃浦江的故事,水手長的故事,夏天的故事,柳堡
的故事,愛情的故事,拔哥的故事,這都是 不該發生的故事」!
甲:這就是你的絕對兒啊?
乙:絕對兒!
甲:太簡單啦!
乙:考考你!
甲:聽我的下聯兒。
乙:你的下聯是?
甲:你再來一遍。
乙:我再來八遍你也不成!
甲:一遍就成!
乙:我這是「寅次郎的故事,黃浦江的故事,水手長的故事,柳堡的故事,愛情的故事,
拔哥的故事,這都是不該發生的故事」!
甲:我這下聯有啦!
乙:來吧。
甲:我給你對「茶花姑娘,蜻蜒姑娘,上海姑娘,景頗姑娘,西子姑娘,金剛山的姑娘,
端盤子的姑娘,不當演員的姑娘,這些全是 嫁不出去的姑娘」!
Ⅱ 呂劇李二嫂改嫁
中國呂劇作品。作者劉梅村、劉奇英、靳惠新、王昭聲、張斌。1954年由山東省呂劇團首演。據王安友同 李二嫂改嫁
名小說改編。描寫1947年魯中南解放區農村年輕寡婦李二嫂,愛上了本村農民張小六,受到舊的習慣勢力的嘲諷和婆婆的阻撓。經婦女會主任等人的支持,李二嫂終於改嫁,與小六結為終身伴侶。通過李二嫂孤苦伶仃的守寡生活和新社會激發起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深刻揭示出傳統禮教給婦女帶來的深重苦難。語言朴實,感情真摯,在觀眾心靈里引起激盪。1954年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獲劇本一等獎。1957年攝製成戲曲藝術片。 呂劇劇目。1954年劉梅村、劉奇英等據王安友同名小說改編。1947年魯中南解放區某村寡婦李二嫂與農民張小六相愛,遭到婆婆「天不怕」和部分村民反對。李二嫂在婦女會主任等人幫助下,沖破舊的習慣勢力阻撓,與小六結婚演員 主要演員 郎咸芬……李二嫂 楊瑞卿……張小六 武 韜……李七 靳惠新……天不怕 臧美倩……婦女主任 李岱江……婦女主任丈夫 王俊英……張大娘 郭麗華……小青 林健華……劉大娘 電影 李二嫂改嫁 呂劇老電影:李二嫂改嫁(1957版) 片種:呂劇戲曲片 色別:黑白 出品年代:1957 出品公司:長春電影製片廠 舞台編劇:劉梅村、張斌、王照聲、靳惠新、劉奇英 電影劇本:劉梅村、張斌、劉國權 導演: 劉國權 攝影: 郭鎮鋌 美術: 劉金鼐 編曲: 張禹田、張斌 錄音: 黃力加 劇務主任:牛景純 演出: 山東省呂劇團 舞台導演:尚之四 音樂伴奏: 山東省呂劇團樂隊 主要演員 郎咸芬……李二嫂 楊瑞卿……張小六 武 韜……李七 靳惠新……天不怕 臧美倩……婦女主任 李岱江……婦女主任丈夫 王俊英……張大娘 郭麗華……小青 林健華……劉大娘
Ⅲ 在農村看露天電影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這個在露天看電影是我們小時候親身經歷過的事情,影像中太深刻了,那個時候先帶上小板凳去佔位置,喊上小朋友,一片空地上擺著放映機還搭了一個白布架子。
專用放映機
90年代好樸素啊!
人們坐在一起好溫馨啊!
在學校讀書每個禮拜五也會看電影。全校一起看。真好,那個時候覺得新鮮人滿為患熱鬧的很,很喜歡那種感覺。
在黑燈瞎火的農村夜晚沒有什麼 娛樂 項目,免費露天電影這種大眾消費很受歡迎,不論是戰爭片還是喜劇片都是鄉親們的精神大餐。
影片上影還早,大夥就匆匆吃過晚飯趕往空曠場地,一手牽小孩一手拿木凳,不時和熟人打招呼;一個個眼神里充滿了精彩故事的期待。
搶占靠前的位置是每個人心裡的一件大事,因為坐前排可以看清楚、聽真切,還沒有人干擾;於是大家想方設法往前坐,笑臉多了,客氣話此起彼伏。
電影正片開始之前加一段宣傳片,什麼沼氣修建、蠶桑管理等等,小孩子不感興趣,在人群里追逐、打鬧;一些准備找對象的男青年醉翁之意不在酒,眼神不住也往女青年身上瞟。
正片終於開始,喧鬧的廣場變得啞雀無聲,人們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眼睛都不肯多眨,生怕精彩情節一閃而過。
電影劇終,大夥歡呼起來,議論著故事的每一個細節;忘記了寒風的吹拂和坐硬板凳的疼痛,過了一把癮足夠了。
農村看露天電影,最鼎盛時期是文革結束後的七十年代未期及八十年代。那時候經過文革十年中的娛樂單一單調,十億人民看八個樣板戲。到一下子解放放開,大量的文革前拍攝的故事片,進口譯製片復映,加上當時農村文化文娛節目嚴重缺乏,電視未普及。所以農村每一次放露天電影都好象節目一樣,隔村隔鄉都來觀看,真是人山人海。我有幸曾經當過那個時期的,農村流動電影隊中的一名放映員。見證和經厲過那段非凡歲月,終身難忘,現在還很懷念那個時期一些場景。農村流動電影,分為三種機型,一種是35mm的,稱為大機隊,由兩部放映機組成,中間不用停下來停映換片,跟電影院一樣機型一樣放映形式,畫面及聲音質量較好。第二種是16mm機型,稱為中機隊,單機放映,因此換片時要停映,是農村電影的主力軍,這種機型的拷貝(放映用的膠片)最多,影片內容最齊全豐富。第三種七十年代未期才出現的8.75mm機型,是35mm拷貝的四份之一,稱小機隊,是普及型。此機種靈活簡單方便,很適宜轉移場地,深入到每一個角落。
在我的印象中,農村放露天電影,應該是從1964年農村 社會 主義教育運動(簡稱四清運動)開始的,那時縣電影院組織了農村電影巡迴放映。因為農村面積廣,縣里下農村的放映隊才幾個,因此,在農村看上一場露天電影,也是很不容易的。我們只要一得到周邊有放映電影的消息,就會興高采烈,奔走相告。
天黑了,大人們在隊里出工的散工了,我們這些小朋友也把牛關進牛棚。大人們就開始准備走夜路的照明,用干衫木皮或者干麻桿束成一把,也有用干竹片的,然後用繩子縛緊,點燃後就是很好的照明物了。院子里走夜路也有用手電筒的,這些人家大多是有人在外面參加了工作的。
記得看第一部露天電影好像叫《奪印》,說的是階級敵人用糖衣炮彈進攻,腐蝕拉攏幹部,使他們喪失階級立場。劇中一句台詞,至今仍然念念不忘,一個美女地主婆在喊:「何支書,吃早飯啦!"
我與院子里的一個老光棍,算是影迷了。老光棍輩份大,算起來是我的高叔祖了。只要周邊哪個大隊有電影,走七八里夜路,我們也會在所不辭。因此,當時流行的一些電影,我們大多數看過。比如《劉三姐》,《打銅鑼補鍋》,《渡江偵察記》,《上甘嶺》,《地道戰》,《地雷戰》等等。七十年代後,我招工到了到了後來的國企,我們廠里也有放映機,每周都有電影看。
八十年代初,一種更加輕便的,適合於農村放映的8、75拷貝小型放映機問世,農村電影得到了進一步普及,我們縣每個鄉都成立了電影放映隊,群眾看電影不再是一種奢望,可以就近在家門口看露天電影了。
要說體驗,還真是有一點,感嘆我們的 科技 發展得真快。我們過去要跑老遠才能看到的電影,現在坐在家裡,想看什麼影片,點開就有,為我們提供了極大的方便。現在的人,誰還願意走夜路,去看露天電影呢?
科技 發展快,替代也在加快。這些年電視替代了電影,現在又興起了手機熱,真的要與時俱進,努力學習,才能不落伍啊。
在農村看露天電影挺有意思的,我小時候就看過很多場這樣的電影。
先說說看電影之前,全村人不論男女老少,拖家帶口,都搬上自家的小板凳,浩浩盪盪地往大隊趕(我們當時是在大隊放露天電影的)。
很多人會帶上瓜子之類的零食,我小時候常常在春天的時候,跟小夥伴去野地里去挖「羊了冠」,就是一種可以吃根莖的小野菜,我到現在也不知道它的學名,我看電影的時候會洗上一大把揣在兜里,待到看電影的時候吃,美滋滋地邊吃邊看,那味道有點甜絲絲還有一點辣。
再說回放電影這事,一般電影沒開始之前,場院上是十分熱鬧的,簡直可以用「人聲鼎沸」來形容,孩子哭老婆叫,有吃晚飯早先去佔座的,在身邊清出來他的「一畝三分地」,那裡就不讓別人坐了。有拿著手電筒滿場晃大呼小叫喊人的。在電影放映之前,那場景絕對不亞於現在早市的熱鬧……。
待到電影開始了,雖然安靜一些,但還是偶爾有喧鬧聲從某個方位響起,要想有現在城裡電影院里那種絕對的安靜,不存在的。當時的感覺跟現在的擠公交有點像,一村子人都來了,有時候還有外村來湊熱鬧的,鬧鬧哄哄的。
那時候看的電影,印象深刻的有《紅高粱》,當時我好像也看不太明白,只記得一大群光著膀子的漢子抬著酒,唱「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再就是聊齋,我記得那時我10歲左右,有一次忘了什麼原因了,家裡人都沒去看電影,我自己去的。當天晚上大月亮地,一點都不黑,我壯著膽子回家,可是看聊齋的「後遺症」還是落下了,那之後好幾天都不過勁,在家看啥都像是顆血淋淋的心臟在那裡跳,簡直嚇個半死。
我那時候小,對男女之事還不太懂,但有些這方面的鏡頭還是記得,聊齋里有個鏡頭是有個男人把胳膊割開,擠血滴在一個女人的肚臍里,當時記得那女人肚皮白白嫩嫩的,感覺好羞恥。現在想來有些可笑,怎麼一個肚皮就能讓個孩子感覺羞恥呢。
其餘的電影記不太清,好像看過劉曉慶演的小花,還有一個電影,忘了是什麼名字了,只記得他男主角當時蠻帥的,後來才知道那是李連傑,那部電影是他早期的作品。
還有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就是我們村有個人在去別村看電影時,遇到了鬼打牆。
那次是在二隊放電影,我們村子是三隊,去二隊要經過我們村頭的一個大坑,那大坑雨水充足的時候是蓄滿水的,趕上乾旱年頭的話,就單純的是個老大的坑了。大坑旁邊種著白樺樹,晚上颳起風來,樹影婆娑的,在加上樹葉子嘩嘩啦啦響,怪瘮人的,我們一幫人一起搭伴走倒也沒啥,要是單獨一個人肯定會害怕。
當天我看完電影和村裡人一起回來,美美地睡下。第二天,卻聽昨天一起看電影的五嬸子說,劉四昨天一晚上都沒走回村子,整整圍著那個大坑轉了一宿,說是遇到了鬼打牆。我聽了嚇出一身冷汗,還好我沒野到自己單獨去外村看電影,否則我也會遇到鬼打牆。
五六十年代農村放露天電影.那可是農村大人小孩最高興熱鬧的時候.吃過晚飯基本是家家鎖門到場.牆上樹上爬的都是人.村裡領導先講幾句話.然後先放幻燈片」再放記錄片.最後放的才是正片..放到最關鍵處.人人都鳥無聲息.全神貫注.只聽到電影機的達達聲.半路很少有人離開.一直放完影片人們才如夢初醒.戀戀不舍的回家
那是七八十年代的事了。
學校里也組織看露天電影《小兵張嘎》《閃閃紅星》等。
村裡每隔些日子就請放影隊到村裡放電影。
得知消息,村民們,尤其是小孩子們都早早地吃過晚飯,拿著凳子,椅子走到屏幕前坐好,等著看電影。
屏幕其實就是一張白色的布,掛得高高的(對於當時我來說)。
等到人們都坐好了,最後面的放映員就用放影機,也就是投影儀把某部電影的內容投放在前面的白色幕布上,人們就開始看電影了。
小時候放學後,聽說村裡晚上演電影就特興奮,吃過晚飯就趕緊拿起小凳子跑到演電影的地方,找個好地方,坐下來等著看電影。
放影前,人們三五成群地往那聚集,有說有笑,互相打著招呼。
看電影是小時候最有趣的事。
在農村看露天電影是怎樣一種體驗 ?太美了,比過年還高興,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也就剛記事,隱約還記得村裡演電影,動畫片 ,紅軍橋,那時候太小了什麼也沒記住,就記住白狗子掉下水淹死了,因為太小了,只看了個開頭,就呼呼大睡了,電影演晚了才醒,演的什麼,真的不知道。後來慢慢長大了 ,才開始記住了電影的名字。小時候什麼 娛樂 活動都沒有,最美最高興的事就是看露天電影,也不是常有,一個月就那麼幾場,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白天大喇叭 廣播,貧下中農同志們,社員同志們,今天晚上我大隊放映電影,電影的名字是平原游擊隊,希望大家准時觀看,天還沒黑,就開始掛幕,地點就是村當中棉站下坎,河邊,有兩顆樹 ,把繩子扔到樹杈上,一群孩子幫忙,才把銀幕掛起來,一會全村人都拿著凳子來了,嘰嘰喳喳的可熱鬧了,放電影的先要對光,一道強光打在銀幕上 ,左挪右移,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弄正,小孩子把手伸出來,做各種各樣的動作,銀幕上留下他們的首影,老鷹捉小雞,太好玩了,放電影的一通罵,小孩子才不敢淘氣了,電影就開始了。那時候的電影百分之八十都是黑白的,幾乎很少是彩色的,我們管它叫帶色的。最開始是加片,一般是新聞簡報,相當於新聞聯播,就是國家大事 ,接見外賓什麼的 ,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紅旗渠,消滅小地老虎,農業學大寨。有時候演到一半 或剛演個開頭,下雨了,或者停電了,大家這個罵呀,就是不家走,等著來電,演完都後半夜了。更可氣的是傳的非常廣,說晚上演電影,演電影的沒來,大夥一個勁的罵娘,編了個順口溜,叫加片磨鞋底,白跑英雄傳。那個時候看過的電影實在太多了,黑白故事片有平原游擊隊,鐵道游擊隊,回民之隊,洪湖赤衛隊,地雷戰,地道戰,南征北戰,英雄兒女,三進三出,家,我這一輩子,奪印,李雙雙,李二嫂改嫁,小二黑結婚,鋼鐵戰士,戰友,奇襲,鐵道衛士,雷鋒,斗鯊,古剎鍾聲,野火春風斗古城,四零五謀殺案,保密局的槍聲,特高課在行動,五十號兵站,虎膽英雄,智取華山,柳堡的故事,烈火中永生,永不消失的電波,暴風驟雨,滿意不滿意,李時珍,喬老爺上轎,楊乃武與小白菜,等等,太多了,記不住了,彩色電影不是很多,印象深刻的是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紅燈記,杜鵑山,青松嶺,艷陽天,金光大道,激戰無名川,火紅的年代,海霞,戴手銬的旅客,黑三角,決裂,春苗,紅雨,風雨下鍾山,拔歌的故事,從奴隸到將軍,北斗,霓虹燈下的哨兵,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寶蓮燈,歸心似箭,駱駝祥子,戰上海,珊瑚島上的死光,甲午風雲,紅色娘子軍,梁山伯與祝英台,追魚,紅樓夢,鐵甲零零八,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野豬林,難忘的戰斗,等等,外國故事片也不少,看不見的戰線,鮮花盛開的村莊,賣花姑娘,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追捕,佐羅,泥羅河上的慘案,七十九級台階,寧死不屈,腳印,多瑙河之波,列寧在一九一八,地下游擊隊,埃及艷後,東方夜譚,鄉村女教師,一個護士的故事,摘蘋果的時候,火車司機的兒子,沸騰的生活,流浪者,奴里,葉塞尼亞,巴黎聖母院,回故鄉之路,伏擊戰,保爾柯察金,百萬英鎊,淘金記,大蓬車,戰斗的早晨,海岸風雷,東方快車謀殺案。等等數也數不過來。
Ⅳ 1987年春節聯歡晚會,在馮鞏、劉偉合說的相聲《巧對影聯》中,下聯「嫁不出去的姑娘」共由幾部電影組成
9部電影組成
甲:我給你對「茶花姑娘,蜻蜒姑娘,上海姑娘,景頗姑娘,西子姑娘,金剛山的姑娘,端盤子的姑娘,不當演員的姑娘,這些全是嫁不出去的姑娘」!
巧對影聯
(1987年演出)
作者:董鐵良 薛永年
表演者:劉偉 馮鞏
甲:虎年就要過去了,兔年就要到來了,這會兒正是虎跟兔交接班的時候。
乙:是啊!工作一年啦,也該換換崗啦。
甲:去年哪我們說的是虎年談虎。
乙:對對!
甲:今年哪?
乙:今年啊,「今年我們就說回兔年談兔。
甲:我們的任務?
乙:沒錯!
甲:到了猴年我們談猴。
乙:到了狗年我們談狗。
甲:什麼年談什麼呀?
乙:這一輩子就算拿下來了!
甲:談虎還可以,兔就不大好談了。
乙:那得分擱誰嘴裡。
甲:那要擱你嘴裡呢?
乙:比你虎說得好!
甲:那咱倆說一回。
乙:咱們一人一句的。
甲:我說虎。
乙:我說兔。
甲:我是虎老雄心在。
乙:我是……我,免小志氣大。
甲:我猛虎下山勢不可擋。
乙:我,兔爺搗葯救死扶傷。
甲:我虎頭虎腦不虎心。
乙:我兔子不吃窩邊草。
甲:我老虎屁股摸不得。
乙:我兔子耳朵支楞著。
甲:我老虎本是獸中王。
乙:我兔子尾巴……
甲:你怎麼著?
乙:我根本就沒打算往長里長。咱們換詞吧,這兔不好說。
甲:這樣,今天我出個主意,咱們今天說一個電影對聯。
乙:用電影片子對對子啊?
甲:怎麼樣?
乙:你了解我。
甲:我了解你?
乙:知道我電影看得多。
甲:你電影看得多啊?你不如我。
乙:怎麼的?
甲:打聽打聽,在單位我有個外號,叫電影工廠。
乙:啊!啊哈哈,可是你打聽,我也有個外號,我在我們單位都叫我電影公司,專管那工
廠的。
甲:在單位我還有個外號叫電影倉庫。
乙:您是?
甲:電影倉庫。
乙:怎麼倉庫啊?
甲:您公司里的片子,全在我倉庫里裝著呢。
乙:噢,那我也還有個外號。
甲:什麼玩藝兒?
乙:倉庫保管員。
甲:怎麼倉庫保管員?
乙:你現官不如現管,鑰匙在我這兒呢。
甲:我還有個外號。
乙:你什麼外號我也保管員。
甲:我叫……
乙:我有鑰匙,你叫什麼我支持你。你說——
甲:我叫(大聲)倉庫保管員的愛人。倉庫保管員你也得聽老婆的?
乙:這位有懼內的毛病。
甲:跟你學的!嘿嘿。
乙:這樣吧,現在就開始,我出上聯。
甲:給你對下聯。
乙:我的上聯是一個字的片子。
甲:我給你對一個字的。
乙:這一個字的片子是——
甲:來吧。
乙:「燈。」
甲:張嘴就來,「葯。」
乙:不、不、不,你不要信口開河。
甲:什麼叫信口開河?
乙:給你三分鍾時間。
甲:出口成電影。「葯」對上來了。
乙:你別讓我問住了。
甲:問不倒我啊。
乙:你這」葯」跟我這「燈」有什麼聯系?
甲:有聯系啊!
乙:啊。
甲:你是「燈」我是「葯」。
乙:為什麼對「葯」?
甲:為什麼對「葯」啊?
乙:啊?
甲:…………
乙:為什麼?應該問你呀。
甲:你是「燈」我是「葯」啊!
乙:為什麼對「葯」啊?
甲:它是這么一回事啊,它這個道理啊,晚上吃葯你得開燈啊,你要不開燈你肯定吃錯了
葯啊。對上來啦!
乙:牽強附會。
甲:一點不牽強!
乙:行、行、行。這回我說兩個字的。
甲:對兩個字的。
乙:我這兩個字的片子是——
甲:什麼呀?
乙:「小街」。
甲:張嘴就來,「老槍」。
乙:老槍?
甲:小對老。
乙:字面挺工整。
甲:非常工整。
乙:有什麼內在的聯系沒有?
甲:有內在的聯系。
乙:你說說。
甲:你是「小街」,我是「老槍」。
乙:為什麼對「老槍」啊?
甲:為什麼對「老槍」啊,你走在小街上……
乙:小街上。
甲:我給你一老槍。怕你走在小街上不安全,給你一支老槍帶在身邊。
乙:起保護作用。
甲:對,對,對。
乙:我要是多說點。
甲:多對點。
乙:我說得急。
甲:對得緊。
乙:我說一串。
甲:來吧。
乙:我這是「熊跡」。(拉長聲)
甲:什麼?
乙.再聽一遍。「熊跡」。
甲:還夠瘮得慌的啊!
乙:嚇唬嚇唬你。
甲:我給你對——
乙:什麼?
甲:「蛇案」。(也拉長聲)
乙:也夠瘮得慌的。
甲:嗯!
乙:「傷逝」。
甲:「情探」。
乙:「夜茫茫」。
甲:「路漫漫」。
乙:「二度梅」。
甲:「十五貫」。
乙:「三家巷」。
甲:「五更寒」。
乙:「紅樓夢」。
甲:「白蛇傳」。
乙:「寶蓮燈」。
甲:「桃花扇」。
乙:「車輪滾滾」。
甲:「山道彎彎」。
乙:「梨園傳奇」。
甲:「哈里之戰」。
乙:「兵臨城下」。
甲:「挺進中原」。
乙:「突破烏江」。
甲:「智取華山」。
乙:「丹鳳朝陽」。
甲:「御馬外傳」
乙:「佩劍將軍」。
甲:「家務法官」。
乙:「六斤縣長」。
甲:「八百羅漢」。
乙:「綠色錢包」。
甲:「藍色檔案」。
乙:「紅樓夜市」。
甲:「金象奇案」。
乙:「火山禁地」。
甲:「冰海沉船」。
乙:「飛向未來」。
甲:「走向深淵」。
乙:「後補隊員」。
甲:「預備警官。
乙:「城南舊事」。
甲:「阿混新傳」。
乙:「獨立或死亡」。
甲:「愛情與遺產」。
乙:「陌生的朋友」。
甲:「神秘的旅伴」。
乙:「生活的顫音」。
甲:「遠山的呼喚」。
乙:「咱們的牛百歲」。
甲:「快樂的單身漢」。
乙:「藍光閃過之後」。
甲:「今夜星光燦爛」。
乙:「珊瑚島上的死光」。
甲:「尼羅河上的慘案」。
乙:「大李、小李和老李」。
甲:「兒子、孫子和種子」。
乙:「51號兵站」。
甲:「72家房客」。
乙:我這上聯有號碼,51號。
甲:我這下聯有數字,72家。
乙:我這能添字。
甲:我這能加詞兒。
乙:我是51號兵站住著72家房客。
甲:那……有你那麼出上聯的么?
乙:我就那麼出。
甲:51、72你全占啦!
乙:誰說頭里算誰的。
甲:成心考我?!
乙:考考你!
甲:考不住我!。
乙:你來來。
甲:上聯是什麼?
乙:51號兵站住著72家房客。
甲:我給你對72家房客搬出51號兵站。
乙:搬出去像話么?
甲:不搬不行,軍隊不讓帶家屬。
乙:你的片子跟我的重了。
甲:一翻不就對上了嗎?
乙:你不懂規矩。
甲:非得成對啊!
乙:從頭找。
甲:上聯是什麼7
乙:51號兵站住著72家房客。
甲: 我跟你對」39級台階發生405謀殺案」哪!
乙:你聽這個,我這是「良家婦女秦香蓮」。看這動作(作身段)多溫柔哪。
甲:兩個片子擱一塊兒。
乙:嘿嘿!。
甲:直接有點聯系。
乙:有內容。
甲:我還對著。
乙:是嗎?
甲:聽我的下聯。
乙:您下聯是?
甲:我給你對「模範丈夫李時珍」。
乙:這李時珍是秦香蓮的丈夫?
甲:年三十剛登的記。
乙:你聽著「海外赤子劉三姐」。
甲:「霧都孤兒杜十娘」。
乙:「英俊少年馬可波羅」。
甲:「賣花姑娘葉塞尼亞」。
乙:「我這是英俊少年馬可波羅參加過地雷戰、地道戰、南征北戰。」
甲:游擊隊啊!
乙:你甭管!
甲:我跟你對「賣花姑娘葉塞尼亞,賣的是馬蘭花、苦菜花、錦上添花」。
乙:「羊城暗哨。偵察兵三進山城,追捕駱駝祥子」。
甲:等會兒,您什麼聲音?
乙:這駱駝打嚏噴呢。
甲:我給您對「馬路天使,流浪者十字街頭,絕唱半夜雞叫」。嗯嗯。(學雞叫聲)
乙:怎麼這個聲啊?
甲:這個公雞感冒了!
乙:「大河奔流,浪滔滾滾,怒吼吧——黃河。」(拉長聲)
甲:帶朗誦的。我給你對「小城春秋,杜鵑聲聲,祖國啊——母親」。
乙:「基督山伯爵」。
甲:「少林寺弟子」!
乙:「基督山伯爵,爆炸卡桑德拉大橋。」
甲:「少林寺弟子,奇襲相思女子客店」。
乙:客店招你啦!
甲:偷稅漏稅把它奇襲嘍!
乙:「王老虎搶親」。」
甲:「李二嫂改嫁」。
乙:「王老虎搶親搶的是大海的女兒。這是煩惱的喜事」。
甲:「李二嫂改嫁要嫁神秘的大佛,那真是奇異的婚配」啊!
乙:我還有個絕對兒,只有上聯沒有下聯的對子。
甲:天下無語不成對兒,沒有我對不上來的!
乙:這回呀,你就不行了。
甲:你講吧!
乙:你聽著,我這是「寅次郎的故事,黃浦江的故事,水手長的故事,夏天的故事,柳堡
的故事,愛情的故事,拔哥的故事,這都是不該發生的故事」!
甲:這就是你的絕對兒啊?
乙:絕對兒!
甲:太簡單啦!
乙:考考你!
甲:聽我的下聯兒。
乙:你的下聯是?
甲:你再來一遍。
乙:我再來八遍你也不成!
甲:一遍就成!
乙:我這是「寅次郎的故事,黃浦江的故事,水手長的故事,柳堡的故事,愛情的故事,
拔哥的故事,這都是不該發生的故事」!
甲:我這下聯有啦!
乙:來吧。
甲:我給你對「茶花姑娘,蜻蜒姑娘,上海姑娘,景頗姑娘,西子姑娘,金剛山的姑娘,
端盤子的姑娘,不當演員的姑娘,這些全是嫁不出去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