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北京電影製片廠的歷史
北京電影製片廠位於北京市北三環中路77號的北京電影製片廠創建於1949年,1948年北平解放後,中國共產黨中央人民政府十分關懷人民電影事業的成長,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接收了原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中央電影企業公司第三電影製片廠,並從延安及各革命根據地抽調了一批從事電影工作和文藝工作的幹部,於1949年4月20日成立北平電影製片廠,同年10月1日改名為北京電影製片廠,第一任廠長為田方,1951年由汪洋繼任。
1956年原建制中拍攝新聞紀錄片的部門分出,另行組建為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北京電影製片廠改為拍攝故事片的專業廠,汪洋繼續擔任廠長。1956年改為故事片專業廠後,在影片創作和生產管理上開始大膽探索,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在導演、表演、攝影、美術各方面都有創新。
北京電影製片廠先後拍攝了《祝福》、《林家鋪子》、《青春之歌》、《革命家庭》、《風暴》、《紅旗譜》、《洪湖赤衛隊》、《停戰以後》、《烈火中永生》、《早春二月》等多部具有民族特色的優秀影片。改編拍攝了《楊門女將》、《野豬林》、《穆桂英大戰洪州》等多部傳統戲曲片。「文化大革命」期間,北京電影製片廠受到摧殘,大批藝術家、技術專家遭到迫害,廠房、設備被擱置,除拍攝少量「樣板戲」外,基本上未拍故事片。到1974年末開始恢復故事片生產,但受到「四人幫」多方刁難。
1976年粉碎「四人幫」後,北京電影製片廠重獲新生。拍攝了《大河奔流》、《傷逝》、《知音》、《駱駝祥子》、《包氏父子》、《寒夜》、《雙雄會》、《邊城》等多部歷史及文學名著題材影片,同時也拍攝了一批反映現實生活題材的影片,《小花》、《淚痕(1979)》、《瞧這一家子》、《夕照街》、《良家婦女》受到觀眾好評。為配合國家改革形勢,先後拍攝了《血,總是熱的》、《代理市長》、《相思女子客店》、《迷人的樂隊》等多部改革題材的影片,受北京電影製片廠多年來在漫長的影片創作、生產道路上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影片清新、質朴、富有民族特色,尤其在改編文學名著方面具有獨特之處,在改編、導演、攝影、音樂、美術各方面都有創新。
1949-1985年,北京電影製片廠共拍攝故事片180部、舞台藝術片58部、新聞紀錄片17部,共計255部。此外,還譯制了外國影片10部,協助各兄弟電影製片廠拍攝、加工影片多部。這些影片在國內外都具有一定影響,受到觀眾的喜愛。80年代以來,還與國際製片廠、商合作,拍攝了故事片《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立體故事片《俠女十三妹》,並協助拍攝了《馬可·波羅》、《末代皇帝》。北京電影製片廠集中了一大批優秀的藝術家和技術專家,具有年產30部故事片、200餘集電視劇的能力。建廠至今,有百餘部影片在國內外電影節獲獎。有將中國文學名著搬上銀幕的優勢和傳統;並有與國際合作拍片的雄厚力量和經驗,其合作拍攝的影片中有50餘部多次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 北京電影製片廠擁有先進的設備和雄厚的實力,全廠職工1350人,是中國三大電影基地之一。廠內除設有文學部、統籌部、導演室、演員劇團等創作部門之外,還設有攝影、美術、錄音、洗印、特技、照明、置景、化妝、服裝、道具等工作車間及電影藝術、電影技術、電影經濟研究室。廠區建有4個攝影棚、1個特技棚、2個對白錄音棚、1個音樂錄音棚、1個效果錄音棚、1個混合錄音棚,並設有電視節目製作部。配備有世界最新或較新的技術裝備,生產能力強大,設備配套完善,工藝技術先進,從劇本創作到拷被貝製作,均可獨立完成。年生產量為20-25部故事片。北影廠建廠初期為綜合性電影製片廠,以拍新聞紀錄片為主,兼拍故事片。第一部紀錄片為《毛主席蒞平》,隨後又拍攝了大型紀錄影片《中國人民的勝利》,拍攝的故事片有《新兒女英雄傳》、《智取華山》、《龍須溝》等影片。
Ⅱ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是不是央企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是央企。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英語:China Film Group Corporation,簡稱中影集團,英文縮寫CFGC)成立於1999年2月。中影集團是中國大陸唯一擁有影片進口權的公司,而且是中國產量最大的電影公司。
由原中國電影公司、北京電影製片廠、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中國電影器材公司、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北京電影洗印錄像技術廠、華韻影視光碟有限責任公司等8家單位組成。中影集團擁有全資分子公司15個,主要控股、參股公司近30個,1個電影頻道,總資產28億元。
(2)北京電影集團背景擴展閱讀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主業規模:電影主業規模發展 中影集團將影視創作生產作為重中之重,始終堅持「三貼近」原則,把握正確導向,豐富和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我們的最大追求。
通過對具有50多年歷史,並拍攝了近千部影片的北京電影製片廠、全國生產兒童電影的專業製片廠,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專門從事對外合作製片的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等製片業務的重組整合,並加快對製片領域的股份制改造。
Ⅲ 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電影製片分公司介紹
簡介: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電影製片分公司成立於2011年04月15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攝制電影片、復制本單位影片等。
法定代表人:凌紅
聯系方式:010-62224282
地址:北京市懷柔區楊宋鎮鳳和一園8號1號樓503室
Ⅳ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的介紹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英語:China Film Group Corporation),簡稱中影集團,英文縮寫CFGC,成立於1999年2月,是由原中國電影公司、北京電影製片廠、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中國電影器材公司、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北京電影洗印錄像技術廠、華韻影視光碟有限責任公司等8家單位組成。中影集團擁有全資分子公司15個,主要控股、參股公司近30個,1個電影頻道,總資產28億元。中影集團是中國大陸唯一擁有影片進口權的公司,而且是中國產量最大的電影公司。2011年5月,入選第三屆「文化企業30強」。中影集團成立以來,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進行了業務重組、資產整合和產權制度的改革,逐步實現了資源統一開發,人事、財務統一管理,形成了影視創作生產,發行放映,境內外合拍影片管理、協調和服務,院線經營管理,數字製作,數字影院的建設與管理,洗印加工,影片進出口,電影器材營銷,後電影開發,光碟生產,媒體運營,廣告,物業管理,房地產開發等主業突出、多種產業門類共同發展的鏈條式經營模式。中影集團擁有全資分子公司15個,主要控股、參股公司近30個,1個電影頻道,總資產28億元。2011年5月13日,入選第三屆「文化企業30強」。中影集團不斷推進股份制改造,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生產規模、經營實力和融資能力不斷增強,以其巨大的有形和無形資產吸引社會資本和境外資本,相繼與中外多個知名公司合作。
Ⅳ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北京影視製作基地的介紹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北京影視製作基地是中國電影集團公司下屬的分公司。 影視製作基地機構設置:辦公室、黨總支辦公室、生產調度室、財務處,下屬十一個部門及兩個科室:藝術工程部、服飾部、道具部、攝影器材部、錄音工程部、剪輯部、照明器材部、特效煙火部、化妝造型部、綜合開發部、生產汽車隊、安全生產科、技術科。擁有正式職工三百多人。專業技術人員占總人數的44%。
Ⅵ 北京電影製片廠裡面有什麼
裡面沒有學校。好像有個小區(住著好多漂亮mm)
小區裡面有條街賣小吃的,不錯。
還有些老掉牙的辦公樓
有個真人cs的游樂城
還有個電影拍攝基地(大門緊鎖,沒見開過)
大上個月還有個電影院(只給內部員工放映的)
現在搬遷了,搬到小西天那個「中影集團」那裡去了
北京電影製片廠現在屬於「中影化納橫店集團」
是個電影投資方
我有個朋友在裡面,昨晚還去過那
Ⅶ 北京電影家協會的成立背景
北京電影家協會是為適應北京電影產業的發展形勢面成立的,協會的成立為電影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平台。作為北京市委領導下的人民團體,北京影協是黨和政府聯系首都電影家和電影藝術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北京電影家協會是北京文聯下屬的第12家協會,它是為適應北京電影產業的發展形勢而成立的。
2009年9月19日,北京電影家協會(簡稱北京影協)成立暨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隆重在北京召開。會議聽取了《北京電影家協會籌備工作報告》和《北京電影家協會章程(草案)》,選舉產生了北京電影家協會第一屆主席和理事會。
Ⅷ 為什麼說中國有四大影視集團
四大影視集團是指原國有電影製片廠改制後所成立的影視製片機構,具體的四大集團是長影集團,中影集團(原北影,兒童等合並),上影集團,西部電影集團(原來西安電影製片廠)。八一歸屬軍隊,目前仍然叫八一電影製片廠。
華宜不是影視集團,只是一個製片公司。
中國電影行業目前是比較混亂的。除了四大影視集團和一些小廠,諸如山西,瀟湘,峨嵋,珠江廠之外,都是私人公司在運作。但國資背景的影視集團有中央的政策支持。尤其是中影,長影還有上影。中影屬於國家隊,擁有進口大片的絕對壟斷權,而且還掌管著具有官方色彩的政策性對外合拍公司,審查所有的合拍片。長影由於它在電影界的歷史地位和強大的人際關系網,幾次瀕臨破產都被中央撥款救活,而且還擁有屬於自己的電視頻道。上影受到上海地方資助,另外其屬下的東方電影頻道每年的廣告收入額也很可觀。此外,這四大影視集團都擁有自己的影片屬地審查權,不需要通過廣電總局,自己就可以審查。這些都是私人公司所不能的。
Ⅸ 北京電影院的歷史背景
在過去北京並沒有專門播放電影的場所。首次放映電影的地方就是前門外打磨廠的福壽堂了。1902年一個外國人在這里放映了3部影片——《黑人吃西瓜》、《腳踏車賽跑車》、《馬由牆壁直上屋頂》,這是北京人第一次真正看到電影。後來隨著新興產業的發展,一些戲院也開始播放電影,但都算不上是正式的電影院。
北京的第一家電影院,是1913年開業的大觀樓。提到這,不得不提任慶泰。他是遼寧人,原是名匠,後來學習了攝影,曾為慈禧太後照相。1905年,他拍攝了《定軍山》,是中國第一部電影。由於當時抗戰的原因,大部分的戲院不能正常開門,就被迫改放電影了。也頗有收獲。後來有的場所乾脆把二者兼容。因此,北京電影院又有影劇院之稱。
有趣的是,早期的北京電影院是不允許男女相鄰。影院中一邊是男座,一邊是女座,中間隔著一人多高的木柵欄,即使夫妻二人也要分座。最早允許男女混雜的是平安影院,因為是洋人經營,觀眾也是洋人,一般人不敢管。以後漸成風氣,其他影院也不開始分座了。
直到抗戰勝利,北京解放不久,中央政府從緊張的建設資金中拿出錢來裝修了5家電影院。即紫光電影院、交道口電影院、新街口電影院、廣安門電影院和花市電影院。
Ⅹ 北京電影集團的最大股東是誰
北京電影集團大股東今典集團與 guo zi wei並列為中國第三大電影集團------北京電影集團公司大股東;控股北京新影聯院線;擁有100餘家影院,415塊銀幕,佔中國近20%票房。今典集團今年還推出了度假創新產品紅樹林度假卡,一卡在手全國度假,冬住三亞夏住青島,五星七星隨意換住,在紅樹林度假網可以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