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具體問一下阿凡達各個版本的效果,請比較過3D和數字版的進
。。。你已經看到了,只分數字版和膠片版
- 2K數字版(畫質指數:2K)
就從現在大家越來越熟悉的全高清FULL HD說起。現在大家采購電視或攝像機時都熟悉了全高清和1080p的說法,即畫面解析度達到1920X1080,標準的藍光碟BD的節目也支持這一解析度。與此對應,DVD格式的最大解析度只有720X480,不到藍光的一半。
而大家在電影院看到的數字版電影,目前主流的是2K,2048×1556解析度(國內還有一些低檔的1.3K的投影機,1280×1080解析度)。其實也就比BD高了一點,所以家裡用PS3看BD,清晰度已經和電影院差別不大了。
- 35mm膠片版(1K-2K)
而傳統的膠片版就復雜一些。本來電影膠片一般不標稱解析度,一定要推算,優質的35mm電影膠片對應解析度約4K,或略好於4K;而且後期製作的母帶的解析度視製作水平也是有分別的,好的大概4K左右,差點的3K。然而我們有幸看電影母帶的可能性無限接近於零!因為電影院播放的是經過N次「拷貝」的拷貝。拷貝質量好的,解析度大概也就剛過2K的水平,差的解析度甚至不足1K,而且會隨著放映次數增多而衰減。拷貝放映場次一多,就會被劃傷,畫面上會有黑雨絲;影片受到多次高溫烘烤,畫面會褪色,片基翹曲就會導致失焦。看起來膠片版的畫質不會超過2K的主流數字版。不過,膠片電影的優勢在於碩大的畫面能造成的強烈震撼感和膠片特有的質感、色彩風格和景深效果,也會有偏好者。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們在電影院里觀看的電影的畫質水準主要有4個決定因素。前兩個是攝制載體:A.攝影設備,B.製作規格;後兩個是放映載體:C.拷貝規格,D.放映設備。
- 4K數字版(4K)
目前商業故事片70%還是採用35mm膠片的電影攝影機。剛才提到這類膠片素材可以製作4K(解析度為4096x3112)的母帶,這里有個DI數字中間片的概念。它是基於膠片拍攝的生產流程,利用膠片掃描儀將膠片掃描成高分辨數字圖像,利用數字後期生產流程創作完整的數字母版成片,最終再將成片轉回膠片、或超高清分辨度的數字影院系統(2K或4K)。目前SONY公司旗下的電影大都採用4K規格做後期製作。
雖然絕大多數的連鎖影院裝備的放映設備依然是標準的2K-DLP系統,採用了德州儀器開發的數字光學處理(DLP)技術。但索尼公司也推出了世界上目前唯一商業化的4K放映設備占據了少數高端市場,並發行了如《蜘蛛俠3》等影片的數字4K版本。目前上海新開業的金逸影院中環店就采購了一台4K數字放映機,另外港匯的永華也有一台。
也有越來越多的電影採用了全數字攝影,比如盧卡斯星戰前傳2和3、超人歸來等。但目前這些大片採用的數字電影攝像機其實只有1920X1080的解析度,正好與2K放映水準相當。所以目前用數字電影攝像機拍攝的影片反而無法製作出數字4K版本。
- IMAX膠片版(6K)
說到此就要講IMAX的概念了。IMAX(指Image Maximum「最大影像」)是一種能夠放映比傳統底片更大和更高解像度的電影放映系統。標準的IMAX銀幕為22米寬、16米高,但可以在更大的銀幕播放。目前上海只有和平影都一家商業IMAX廳,科技館只放映科教記錄片,而北京有3家,但只有中國電影博物館是真正的膠片版。IMAX為了大幅增加影像的解象度,採用了特別的70mm底片,而真正的IMAX影片應該以70mm的膠片攝影機拍攝。
使用IMAX攝像機的理論解析度達18K(每幀18000X13433像素),但是電影工作室無法處理這樣大小的畫面,相應的他們將解析度降低至不到原先的一半,到只有8K這一電影膠片掃描的最大解析度。因此目前電影工業母帶製作的極限就是8K,而IMAX影院放映70mm膠片時解析度可以達到6K,也算是商業放映的極限了吧。
雖然從技術角度來看,IMAX是相當出色的電影格式,但一直以來它並未能普及。製作與播放IMAX的費用與運送困難使它的播放時間較普通電影為短(一般為40分鍾,近年亦有90分鍾的IMAX影片出現),題材大多為適合於科技館等機構播放的紀錄片。目前真正部分採用IMAX規格攝制和放映的商業片僅有的2部,《蝙蝠俠:黑暗騎士》有30多分鍾,《變形金剛2》4個場景(約一分鍾,非Imax膠片版沒有這些場景)。前者在中國沒有公映,後者我在中國電影博物館看過,那水晶版剔透的巨幅影像,並且放到那4個IMAX場景時圖像一下子變成27mX21m,整個銀幕全都充滿了,震撼到你失語,真是享受。
- IMAX DMR版(4K-6K)
而IMAX為了推廣其影院系統,推出了一個DMR技術應用於更多商業片的發行。處理過程是這樣的,首先,製片公司把影片的35mm膠片拷貝交給IMAX,後者運用DMR技術,以最高解析度掃描35毫米膠片的每個畫格,將其轉為數字畫面;然後,使用專有圖像增強技術,對每幅畫面進行優化,最後沖印在70mm膠片上。像今年上映的《哈利波特:混血王子》和《變形金剛2》(該片的大部分場景)等絕大多數IMAX的故事長片都是IMAX DMR。其畫質我想是高於4K、低於6K的水準吧。
- IMAX數字版(2K-4K)
然而,IMAX膠片拷貝製作費用抑制了其發展。公司又大力推廣所謂的IMAX數字影院系統。該系統原理是:IMAX把製片公司送來的電影拷貝,使用DMR技術加工,製作成「數字影院打包」(DCP),這種格式的解析度能達到4K,然後就可以使用硬碟等方式保存並送交給影院放映了,這樣一份拷貝的成本就低了。影院需要配置的IMAX數字放映系統的主要部件包括:兩台2K解析度的數字放映機,這種數字放映機採用了德州儀器開發的數字光學處理(DLP)技術;一台由Doremi Labs公司特製的播放伺服器;以及IMAX自有的圖像增強設備。兩台放映機投射的畫面是迭加的,所以一副影片畫面的實際解析度還是2K,但新的IMAX放映系統能夠增強圖像的保真度,畫質要比使用一台放映機時更好。像北京石景山萬達就號稱是亞洲第一家數字IMAX影院,但其實他的畫質是打了折扣的,只有高於2K、低於4K的水準。IMAX為了經濟效益反而要不遺餘力推廣這種次優的東西,今年的《星際迷航》就只發行了數字IMAX版本。
中國還有更山寨的做法。為了不使片源少的IMAX廳閑置,北京UME華星搞了個數字巨幕,實際就是把普通數字2K的素材投到IMAX的巨幕上,達不到品質硬被放大後清晰度當然慘不忍睹,這是有點涉嫌欺騙消費者的行為了。
現在說到3D電影了,隨著2008年第一部真人3D數字電影《地心游記》在中國受到歡迎,越來越多的3D電影走進人們視線。當然動畫電影做3G有天然的優勢,從09年開始,幾乎所有的動畫巨制都會發行3D版本了。這次的《阿凡達》,將把真人3D電影推向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說是電影史上的一次革命。
目前世界上3D的放映系統主要分為5類,在中國的影院也都有採用。
* XPAND系統
數字的3D從技術上分主動式和被動式。所謂主動式就是利用眼鏡左右鏡片的高速切換來實現3D效果,這個主要是使用XPAND系統nuvision 3D技術。主動的系統安裝很方便,影院只要一個控制影院內所有眼鏡什麼時候切換的信號控制器就行。但是缺點是眼鏡成本很高,一副一般要一兩百美元。大家如果去看3D電影,發現眼鏡做工很好有XPAND的LOGO,接受信號的那就是用這種系統的了。中國影院採用的比較多,比如上海金逸中環店就是用這個技術。
* RealD系統
被動系統現在影院用的比較多,被動系統的眼鏡很便宜。RealD就是這一類,在北美市場有80%以上的份額。但由於要專門的金屬屏幕,不同於平常播放2D的白幕,在中國只有上海美羅城的柯達一家採用這個技術。
* 杜比系統
考慮到採用主動式眼鏡及金屬幕的不便,杜比3D技術的設計理念和實現優勢就是採用被動式眼鏡和適用於白色銀幕。所以大部分中國影院用的這個系統。
以上這些3D技術現階段都有致命的缺點那就是亮度太低,無論使用主動還是被動的放3D時候的發光效率只有原來的10%(RealD是15%)換算成亮度大概是2D的1/4到1/5。所以如果影院本來燈泡的壽命就差不多了,看3D會覺得非常暗。這也是為什麼在中國看3D電影都覺得太暗影響觀感,而柯達的RealD相對而言最獲好評。
* 雙機3D 或單機雙鏡頭3D
現在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使用雙機3D分別放映左眼和右眼內容,亮度可以大大提高,但是由於成本問題國內影院使用的很少,現在就是傳奇時代影城有一套BARCO雙機3D放映系統。另外蘇州馬上要開業的嘉禾影城也裝了一套。這兩家影院的3D效果會比使用單機的影院好很多很多。除此之外,電影博物館的3D我看過,亮度也是沒有問題的,但我還沒有得到他們官方的解釋,他們的系統是否為雙機3D,但選擇這里無疑沒有問題。
而索尼在其4K數字放映機的基礎上推出了單機雙鏡頭的3D解決方案。由於4K超高清晰的晶元可以輕松容納2個2K的畫面,單機同時輸出兩個2K畫面,3D放映平滑流暢,全無高頻閃爍和畫面模糊現象,消除了3倍頻時差式單機3D系統放映的視覺疲勞和眩暈感,是目前圖像質量最好的單機3D放映系統。我估計其效果比雙機3D還是要差一點。上海金逸中環影城不知道是否會將它的4K索尼放映機應用到3D電影的播放(這個大家要注意,如果它放映的阿凡達的XPAND廳,不採用4K索尼機的話,就和其他影院的數字3D廳沒有優勢了。而它即使用於放映2D數字,因拷貝只有2K,也遠遠無法輸出4K的內容。我印象中索尼放映機主要是搭配RealD的技術)。
*IMAX 3D
IMAX3D則是IMAX立體影片的放映技術,IMAX3D使用兩盤IMAX專用的70mm膠片,一盤膠片對應一隻眼睛,通過偏振過濾眼鏡(被動式)或紅外同步系統(主動式)配合電子眼鏡以提供兩個單獨的圖像。結合IMAX巨幕,IMAX3D能夠產生逼真的全視野立體效果。IMAX 3D技術不僅使用世界最大的IMAX底片,並且使用雙膠片分開錄制、播放左眼及右眼的影像,使得影像更立體清晰,色彩也更鮮明。
不過真正用IMAX 3D攝制的片子非常少,都是些記錄片,比如Deep Sea。當然多數時候是放映由數字3D技術攝制的、經過DMR技術轉制的影片。播放時又有膠片和數字兩個系統。應該膠片系統效果會好一點,因為有6KX2的潛力,數字則還是2KX2。另外,由於無論是膠片版還是數字版,IMAX播放3D是雙機系統,因此其整體表現一定是優於單機的普通數字3D的。台灣的發燒友也證實了數字IMAX 3D的版本好於索尼4K RealD(雙鏡頭系統)的版本。
不過,阿凡達主要是表現3D效果的,其畫質解析度本身並不算頂尖。整部電影大約使用了8部SONY的HDC-F950數字電影攝影機,和8部CineAlta F23數字電影攝影機。其中兩兩組合,共開發了8套雙機的3D攝制系統。此3D攝影系統被命名為:Fusion Camera-3D System。而這兩種機型雖屬頂尖,但都是1920X1080的解析度水準的。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詹姆斯·卡梅隆接受采訪時說IMAX版本不會比普通數字3D效果好多少的原因了。不是IMAX技術不行,而是他沒有用此技術來拍攝。IMAX數字3D和雙機3D都是輸出2個2K的畫面,應該和攝影規格匹配的。當然,其後期電腦製作和DMR轉制是否會明顯提高IMAX膠片版的品質,或使得IMAX數字3D明顯優於雙機3D的版本,就有待觀影證實了。
綜上所述,選擇觀看阿凡達的版本排序是:
IMAX膠片版(上海和平影都,北京地區是中國電影博物館)> IMAX數字版(北京石景山萬達)> 雙機3D數字版(北京傳奇時代或電影博物館)> 索尼4K 3D數字版(上海金逸中環也許是)> RealD單機3D數字版(上海美羅城柯達)> 其他單機3D數字版 > 2D數字2K版 > 2D膠片版
Ⅱ 北京像素星球影視文化有限公司怎麼樣
北京像素星球影視文化有限公司是2018-05-28在北京市朝陽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北京市朝陽區高碑店鄉北花園金家村中街8號C座一層C-1001室。
北京像素星球影視文化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10105MA01CK1A6A,企業法人陳玫月,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北京像素星球影視文化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不含演出);文藝創作;版權貿易;影視策劃;商標代理;計算機技術服務、技術咨詢、技術轉讓;電腦圖文設計、製作;設計、製作、代理、發布廣告;會議及展覽服務;廣播電視節目製作;電影攝制;電影發行。(企業依法自主選擇經營項目,開展經營活動;電影發行、廣播電視節目製作、電影攝制以及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依批準的內容開展經營活動;不得從事本市產業政策禁止和限制類項目的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北京像素星球影視文化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Ⅲ 王永紅欠下700億絲毫不慌,先買1億古董送女友,後來怎樣
古今消亡多少事,一代英雄起,一代人傑落寞下場。他曾經是北漂的「洗車仔」,一躍成為中國的億萬富豪;揮金如土,只為博得美人一笑。最終卻也躲不過落寞下場的悲劇,負債累累,遺憾退場。
「洗車仔」的北漂路
1972年,王永紅出生在江西省宜春市,出生在小康家庭,父母都是公務員。從小的生活環境安穩,卻沒有磨滅王永紅的沖勁兒,生活幸福的王永紅沒有選擇在小城鎮上淡然地過完這一生,畢業之後,他獨自一人來到北京打拚,開始了他的北漂生活。
剛來到北京的時候,因為王永紅並非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在北京生活對王永紅來說,變得格外困難。繁華綺麗的都市燈光,給了王永紅希望與夢想,他在加油站找到了一份給人洗車的工作。加油站的老闆是個台灣人,他叫王永紅為「洗車仔」。
其實,當時王永紅的公司已經面臨困境,中弘集團負債超過700億。但王永紅沒有放在心上,他的心裡滿是和韓熙庭的風花雪月。為了博得美人的歡心,他曾與韓熙庭在外遊玩時,拍下一個雍正時期的雙龍尊古董,打算送給韓熙庭,價值1億多港幣。
這個舉動瞬間打動了韓熙庭。當然,諷刺的是因為交不上尾款,王永紅和韓熙庭後來曾因此被告上法庭,成為一時的笑柄。
危樓高百尺,崩塌只在一瞬間,中弘股份股權質押的危機爆發了。王永紅通過股票套現了70億元,帶著韓熙庭神不知鬼不覺地離開了大陸,負債累累的王永紅四處求人,打算對公司進行債務重組。然而最終還是沒有成功,王永紅的父親去世,他也沒能回去參加葬禮。
2019年,長期滯留在外的王永紅正式歸案,他無法逃脫法律的制裁,曾經的首富也必須為他前半生犯下的種種錯誤負責。當年,人生巔峰時期的王永紅,曾被無數北漂青年奉為創業神話,他是「北漂人」心中夢想導師和燈塔般的存在,卻在一瞬間頃然崩塌。獲得大量財富後的王永紅,將資本玩弄於股掌之間,水滿則溢,盛極必衰,王永紅為自己的錯誤付出了代價。
夢想從來不會被打折,敢想敢做才是勝利的必然之路,當然通往勝利的路上需要我們心中有一把戒尺,時時鞭策,時時敲打,辨別是非,按捺住不合理的蠢蠢欲動,才會獲得持久的萬里晴空。
Ⅳ 劍南春之歌女主演和導演張霞的資料
張霞 導演
微博賬號:張霞ColbyZhang
電影作品:《微愛》B組導演
主要廣告作品:《劍南春之歌MV》
《劍蘭春李幼斌版》
《麥考林 Angelababy版》
《愛笑的天使MV》王菲
《上海電影節廣告多元融合篇》
《北京像素 張靜初》
《紅牛時鍾廣告》等······(有興趣可以去網上搜下)
Ⅳ 想要拍微電影,這個相機會不會太low!SonyDCR-SR87E,單反在北京,快遞不放心,這個相
是low了,才100萬像素根本滿足不了現在的屏幕和人眼視網膜需求,而且這鏡頭也拍不出電影應有的效果,比如景深和廣角,拍微電影最低要求 入門單反足以,加個大光圈電影頭,這個頭非常便宜,不過畫質和暗影也是存在些問題的,不過拍微電影也勉強能用
Ⅵ 大宅門在哪裡拍的
是在北京拍攝的
近日在中央電視台播放的40集電視連續劇《大宅門》不僅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性格鮮明的人物刻畫和京味濃郁的宅門文化等特色受到廣大電視觀眾的好評,更是因其在國內首次採用高清晰度攝像機拍攝製作而引起了廣播電視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
《大宅門》在製作上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它採用了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設備Sony 高清晰度攝錄一體機HDW-F900來拍攝電視劇的全過程。作為世界首創的幀/ 場掃描,可切換的高清攝錄一體機, HDW-F900不僅可以記錄逐行掃描 23.976 /24 / 25 / 29.97 /30P格式,而且還能記錄隔行掃描的 50/59.94/60i 格式,完全符合ITU推薦的高清晰度電視製作和國際節目交換的標准。由於採用了數字信號傳輸技術,比普通模擬信號傳輸具有較強的抗干擾性能,HDW-F900拍攝的圖像質量可與傳統的35毫米和16毫米24格膠片電影相媲美。這些顯著的特點使《大宅門》的攝制人員在進行電視劇拍攝的同時還注意了電影場景的拍攝,准備將現有素材剪輯成2~3個小時的高清電影版本。因此,《大宅門》不僅是一部高清晰度電視劇,它也將是一部高清數字系統製作的電視電影。
一. 前期設備選型和高清攝像機的靈活使用
前期拍攝設備選擇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節目製作的質量。拍攝電視連續劇《大宅門》是著名導演郭寶昌畢生的願望,為拍好這部劇,從編寫劇本到選擇道具,全體劇組人員對每一個細節的准備都一絲不苟,特別是在前期設備的選型上進行了多次的測試和比較,最終決定購買兩台Sony HDW-F900來進行前期拍攝。《大宅門》的製片人譚湘江告訴記者,使用高清數字系統拍攝這么長的電視連續劇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有益的嘗試。比如在考慮拍攝時是採用1080/60i還是1080/50i的格式時,他們不僅僅參考了我們國家已經出台的數字演播室標准,還親自對兩種格式分別製作的下變換信號圖像作了對比,通過相同條件下的人眼主觀觀察,1080/60i制轉到PAL標清錄像帶播出的信號比起1080/50i下變換的標清錄像帶信號細膩程度和清晰度都遜色。通過對幾種不同品牌設備的比較,他們感到Sony HDW-F900高清晰度攝錄一體機有許多優點。它不僅能支持多種逐行或隔行掃描的電視信號格式, 而且符合傳統電視攝像使用習慣,行動方便,機器的可靠性高。同時該攝像系統也是國際同行所認可的設備,在《星球大戰》系列片拍攝中,著名導演喬治·盧卡斯就是使用Sony HDW-F900來進行拍攝的。
《大宅門》的前期拍攝手段和傳統攝像系統有很大區別,實際拍攝的全部過程只用了一台HDW-F900,攝像師是一位相當有電影拍攝經驗的攝影師。在畫面的構圖和取景方面要符合電影寬視角16∶9的視覺習慣,因為有了尋像器實時監看,這樣比電影膠片的記錄更容易實現藝術構圖的原創。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輔助設備的運用,比如遮光斗、濾色片、調光環、雲台的使用全都是符合電影畫質來配套使用的。
高清攝像機本身可以提供許多圖像處理功能。不需要額外的信號處理,高清攝像機就可得到非常自然和光滑的膚色。。如果用光適當,高清可以創作出明暗適當,完全類似於膠片的圖像。所以在拍攝的過程就體會到了高畫質、大視角、高信息量帶來的視覺沖擊力,尤其一些氣勢恢宏的大場景,給人以直逼經典電影藝術的感覺。比如在監視器中頭發的發絲有時都能數清,在燈光的照射下,畫面中也可以看到空氣中灰塵的飛舞。
二. 後期的快速製作和技巧的運用
40集每集47分鍾的《大宅門》全部後期製作只用了50天,這在電視劇後期製作上也是一個突破,更不用說現在是HDTV的後期包裝,所需特技設備和編控設備還屬初步嘗試。而且在中央電視台准備播出前一次性通過了技術審核,技審專員一致承認畫面清晰度高,這么大量的信息,竟沒有一絲一點的磁跡損傷。該劇的技術統籌鮑洪亮告訴記者,他們在後期包裝中採用了離線編輯的方式,前期拍攝的場記非常認真,200多盒(每盒43分鍾長度)素材,全都在電腦中作了詳細規劃和安排。首先進行離線編輯,採集素材用20∶1壓縮,使用了高達8×73G硬碟容量把素材全都輸入多媒體工作站中。兩台工作站分別編輯民清兩代的戲,全部前期素材都在硬碟中進行剪輯,最後從工作站分別輸出EDL表單。然後進行聯機編輯,把EDL表單拷入Sony BVE2000數字切換台中,控制1對1的編輯系統,把所有直切的鏡頭剪完,再用Sony BVE-700編輯切換控制器控制的2對1編輯系統進行簡單特技包裝,這樣一版完成高清母帶的製作。高清節目下變換到兩版標清錄像帶(D-Betacam錄像帶)上,其中一版進行同期錄音,另外一版進行片頭、片花、節目預告等的後期製作。
為使這么大量的素材和復雜的場景在工作站上方便修改,聲音的混錄是在兩套音頻工作站上同時使用完成的。其一用於初修,主要是音樂的後期製作,另一用於精修,主要用於動效、台詞等細微處的巧妙處理。該劇音樂的處理也採用了電影的風格,採用符合背景時代氣息的音樂,輕重緩急隨著情節變化,使得主題更加突出,故事情節更富有感染力。
三. 製作經驗總結和新的挑戰
《大宅門》完成後,無論是藝術上還是技術上都在業內產生了強大的反響。用高清拍攝電視節目不僅在圖像視覺上給人賞心悅目之感,也為電視節目的創作和長遠的經濟收益開辟了新的途徑。與採用傳統的標准清晰度設備拍攝相比,雖然在硬體設備和化妝等費用上採用高清設備投資較多,但最終得到的是圖像質量接近35毫米膠片的高清用帶,其資料保留和再利用所創造的價值要遠遠高於標清版的節目用帶。此外,節目製成後用 "高清母帶"來壓縮DVD、VCD 光碟或 VHS 錄像帶發行非常經濟方便,如果將來高清電視正式播出更可用原帶在電視頻道播放,不僅保留最完美的質量,還增加了播出發行收入。
Sony HDW-F900高清晰度攝像機提供了高清晰度豐富的層次和特別的景深。如果用光適當,懂得運用機內的各種數字圖像處理器,要刻意令高清看來像用膠片拍的畫面也一點不難。尤其高清在高光及陰影部位的寬容度比較大,遠非電影拍攝所能比。現在觀眾看到的只是普通清晰度的圖像,受制於今天的電視屏幕和投射放映機的生產技術,高清圖像還不能完全呈現出來,只有把高清畫面轉換成35mm拷貝,在電影院大銀幕上放映,才能完全重現1920×1080像素、逐行掃描數字錄像的優點。所以,中視股份公司已經和電影研究所協商,選擇適合在電影院播放的片段,經過部分觀眾進行適應、反饋之後,導演將用現有素材縮編高清電影版的《大宅門》,並且要考慮到是否符合歐美觀眾的口味,力爭使該片的發行再次創新高。 高清制式現仍處於初級發展階段,效果或有參差,但幕後技術人員的經驗及數字轉膠片的水平是關鍵所在。並且待各種所需器材配套完成,工作人員全面掌握其應用及特性時,"高清"的潛力將會得到更大發揮。據悉,中視股份公司正在使用Sony HDW-F900拍攝《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系列專題,第二部高清電視劇《天下糧倉》也正在積極籌備之中,為我國的高清電視節目作進一步充實和發展。
作為世界領先的系統集成商,Sony公司正在努力推動高清電視製作在全球的發展。從節目的前期拍攝到後期製作,Sony公司不僅能提供全套完整的高清設備,還能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大宅門》高清晰度電視劇的拍攝製作正是對Sony高清攝制設備性能的一次檢驗。根據當前數字化發展的形勢以及我國廣電總局的"十五規劃",高清電視和高清數字影院都要在未來逐步實現。Sony公司將積極配合國內高清電視節目的製作,進行高清電視節目源的儲備。嘗試高清節目的開發和生產將給整個電視技術發展帶來較大的動力,到"數字影院"普及化後,相信整個電影、電視拍攝及發行技術會再有革命性的變化。
Ⅶ 短視頻製作公司哪裡找
需要找哪裡的呀?如果是深圳的,深圳職點科技很不錯,我推薦,拍攝質量高,性價比高,如果是別的地方,在網路貼吧的短視頻垂直吧找找也許容易一些。
Ⅷ 5G8K超高清可以用在電影院嗎
可以,新年伊始,在1月16日,中國電影博物館與國家大劇院合作,首次在影院大銀幕上利用8K技術直播了《北京大合唱》交響音樂會。
《北京大合唱》是由國家大劇院策劃和主辦,以當代北京人的新視野、新格局,以音樂為筆,描繪出北京這座古城的獨特韻味。5G+8K技術是中國電影博物館搭建平台,與中國移動北京公司、台達電子等多家實力企業聯合推出的影院放映技術,受到業界專家高度評價。
8K放映技術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電影放映技術,它將開啟影視產業新視界,未來可能在製作端、應用端對影視產業及生活其他領域產生巨大影響。它的解析度達7680X4320,能呈現高達3317萬像素的動態畫面,畫面質量是2K的16倍,讓以前無法呈現的畫面細節被清晰顯示。通過本次8K直播嘗試,將超高清畫質呈現在觀眾面前,帶來身臨其境的體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