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歷史,戲說與惡搞、虛構、藝術加工的區別在於什麼請注意是區別,最好能夠舉實例說明,謝謝。
歷史:就是過去真實存在的事實,例如:史記
戲說:是指以真實的歷史事件或人物為基礎加以戲劇化的描述或創新,戲說中有虛構的成分,例如:三國演義
惡搞:以是真實或虛擬創造的事件或人物為基礎,以各種手段加創造,以雷人為目的,或迎合大眾的口味,或嘩眾取寵的,或展現自己的創造力。例如:雪姨
虛構:基本事實或人物是不存在的,或者人物存在,事實不存在,或者事實存在,人物不存在,是藝術作品中的常用手法。例如:倚天屠龍記。
藝術加工:在藝術作品中的常用方法,為了使藝術作品矛盾更加鮮明或便於觀眾理解,突出主題,對一些事件或人物做適當的誇大,特寫,使人物更加豐滿,事件更加突出。不過過渡的藝術加工有時就成惡搞了。例如:雷雨
2. 從文化創新角度 談談中國電影如何才能打造出精彩歷史大片
首先要尊重歷史這是第一,可以在以歷史為基礎的原則上適當創新,不過分背離歷史為宗旨。另外演員首先要選一些素質較高的,對歷史比較了解,這樣才能把握角色。
3. 歷史影視片是歷史的藝術加工和再現,它不僅讓我們看到歷史人物的風采,而且能夠真實反映重大歷史事件的真
(1)人民解放戰爭時期,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 (2)A:圖一;B:圖二;C:圖三。 (3)①錦州、②長春、③沈陽、④徐州、⑤天津、⑥北京、⑦張家口。 (4)150多萬人。 (5)遼沈戰役解放軍攻克沈陽,解放東北全境;淮海戰役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平津戰役,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渡江戰役擊潰國民黨的長江防線,解放南京。 三大戰役的意義:國民黨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從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6)「略」。 |
4. 如何看待歷史題材影視劇中的藝術性和歷史真實性的取捨
歷史劇是指取材於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電視劇。顧名思義,歷史劇所敘述的主要事件、描寫的主要人物要求歷史上有其人其事。這就意味著歷史劇不等同於古裝戲,歷史劇是古裝戲之一種,與一般古裝戲不同的是它的講述不可任意為之。而應以歷史為取材來源。同時歷史劇又是以劇為本體,這決定了歷史劇不是嚴謹的教科書。而是一種藝術形式,是基於某種視角的對於歷史某一片段的審視、渲染、發揮,應該凸顯它的戲劇本色。
時下的歷史劇研究大致可歸為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種研究著筆墨於歷史劇分類的精細化上:不論是將歷史劇兩分的歷史紀實劇、歷史故事劇:還是將其三分的歷史正說劇、歷史亞正說劇、歷史戲說劇,或是正說劇、改編劇、戲說劇:此類研究往往是將已有劇目進行歸類,分別列舉其區別於其他種類的特點之所在。種種類別劃分自有其可取之處,但由於止步於類別劃分與特點羅列,此類研究對於歷史劇的再創作並無多大的指導意義。
第二種研究致力於析解歷史劇與歷史記載之間的差異,以歷史記載為准繩指摘歷史劇的失誤,探討歷史劇的真實性問題。這種做法仍有欠妥之處。
首先,探討歷史真實問題以歷史記載為准繩難以立足。歷史真實問題即歷史劇對於人物事件的敘述是否與事實相符,而歷史記載不等於歷史事實。歷史記載是主觀化之後的產物,因此,以史書為准則證明歷史劇的內容不符合歷史真實就等於以一個帶有主觀色彩的事物為標尺度量另一種思想產物的主觀化程度,這本身就是難以立足的。當然,歷史記載的主觀色彩並不能成為否定史書文獻在研究歷史方面所具備的價值的依據,更不能成為某些荒唐的戲說劇以「歷史不可追尋」為理由進行自我辯解的擋箭牌。確定的一點是。糾纏於歷史劇與史書記載之間的偏差、要求歷史劇「為史學買單」,這種做法有失允當。
第二,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分屬於不同的層面,二者之間並無必然的依存關系。歷史真實是實有層面的,發生過的、存在過的就是真實的,反之就是虛假的、偽造的:藝術真實則是在假定性情境中展現的內蘊的真實。是抽象層面的,具備歷史的可能性、符合事物發展的邏輯就是真實的。歷史真實固然重要,但藝術真實才是歷史劇的關鍵之所在。倘若拘泥於歷史真實的嚴正,失去了趣味性與豐富的想像力,歷史劇只能淪為生硬刻板的教科書。
第三,事實判斷不能代替歷史判斷。即使歷史劇如實展示了真實的歷史人物與事件,也僅僅是提供了作出事實判斷的前提,事實判斷回答「是什麼」的問題,提供給人們有關歷史的知識,而歷史劇的目標在於作出歷史判斷,即在於傳遞智慧而不僅僅是知識。歷史判斷包含著探討「為什麼」的成因判斷以及回答「應該怎麼辦」的價值判斷。與歷史研究相似的是,歷史劇創作者同樣應該「總是帶著要解決某個問題的目的、動機去研究歷史,也就是說,研究者要通過歷史的考察尋求某種有助於解決現實問題的答案」
因此,上述兩種研究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時同樣疏於對目前歷史劇創作整體性問題的析解和把握。歷史劇創作目前的困擾不是劇種比例的失調,即不在於說正劇太少而戲說劇泛濫,戲說歷史、正說歷史都是可取的形式,關鍵在於如何戲說如何正說,即歷史劇該怎麼說。在於整體創作理念把握得是否精準。
歷史劇創作的主旨是什麼?僅僅告訴人們往昔發生了什麼?充當聲畫並茂的教科書?在有限的篇幅里,它所能給予的歷史知識畢竟是有限的。更何況人們收看歷史劇的動機不在於單純地獲取歷史知識。當然,與其他種類的電視劇一樣,歷史劇作為大眾文化時代的精神消費品之一種,提供消遣和娛樂是它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歷史劇更重要的使命在於在提供娛樂消遣的同時,挖掘深藏於歷史之中的能夠啟迪當下、昭示來者的內蘊,吸取前輩的教訓:揭示往昔的智慧:將歷史書寫成為對當代社會具備啟發性的潛文本,以史為鑒,從而賦予歷史以鮮活的面孔、嶄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