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讀了螞蟻和西瓜的故事你有什麼啟示
你好!
《螞蟻和西瓜》故事描述了一群螞蟻是如何將一塊被野餐的遊客忘在地上的西瓜,通過分割、搬運、然後帶回螞蟻窩,可是在搬運的過程中又遇到了一系列「麻煩」的事情,最後用西瓜皮做了個滑滑梯的小故事。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需要和別人合作完成的事情,就要團結協作,齊心協力,就能解決問題。
祝你生活愉快!
㈡ 《生活啟示錄(2014)》百度網盤免費資源在線觀看,夏曉昀導演的
鏈接:
㈢ 螞蟻和西瓜的故事道理螞蟻和西瓜的故事對我們的啟示
1、《螞蟻和西瓜》是一個教孩子懂得團結就是力量的故事。
2、西瓜對螞蟻來說就像是一座大山,螞蟻就是愚公,堅持不懈就能把這座大山移開。這群小螞蟻深深的打動了我,讓我們教給小朋友,做事要動腦子,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遇到困難要互相幫助,齊心合力,團結一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好東西大家一起分享,做一個快樂的孩子。
㈣ 郎朗逃走後,因遇到一個買西瓜的人,受到了啟示。朗朗到底受到了什麼啟示呢急!
要堅持自己的夢想,不能放棄輕易放棄。成長道路上一定會有這樣那樣的不順利,但要克服困難,不要輕易放棄。
㈤ 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故事內容是什麼
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有一隻小猴子,第一次離開出生的山頂,一路往山下走去,看什麼都很新鮮。到了山腳,小猴子看到地上有一粒芝麻,從沒見過,覺得是個好東西,就帶了跑路。走了沒多久,又看到一個玉米棒,小猴子想了,玉米棒比芝麻大多了,豈不是玉米棒更好,於是便丟掉了芝麻,撿起了玉米棒。一路繼續往前,又經過一個西瓜地,小猴子立馬丟掉了玉米,捧回了西瓜。不過西瓜真的很重,小猴子抱著趕路倍覺辛苦,不遠處突然跳出了只小兔子,小猴子改變主意了,還是覺得小兔子好,於是丟了西瓜開始去追小兔子。當然怎麼追得過小兔子呢?結果小猴子兩手空空,到最後什麼都沒撿到。
㈥ 拋開一切尋求美好事物的事例
思路
有時放棄是為了獲得更大的成功
有所失才能有所得
聰明的人有所堅持,有所放棄
放下包袱,輕裝上陣
放棄昨日的榮譽,再創輝煌
與其抱殘守缺,不如果斷放棄
正確的放棄,需要決心和智慧
名言
不放棄創造歷史的機會。———姚明
生命的全部奧秘就在於為了生存而放棄生存。———歌德
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放棄他。———莎士比亞
不要只因一次失敗,就放棄你原來決心達到的目的。———莎士比亞
越早放棄舊的乳酪,你就會越早發現新的乳酪。———斯賓塞·約翰遜
我們永遠不應該拋棄一個事業。如果它要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一生或好幾代的功夫,我們也獻給它,一點也不吝惜。———左拉
當你已經達到最高的幸福時,你不應該擱起雙手閑坐,你應該不停地勞動。———魯達基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
愜意一生,即為自棄。———程頤
別人放棄,自己還是堅持;他人後退,自己還是向前;眼前沒有光明、希望,自己還是努力奮斗。———馬爾騰
後代人拋棄了前代人的事業,如同拋棄了幾條擱淺的船。———佚名
經典素材
埃里森的演講
(舍棄榮光)
耶魯大學300周年校慶時,全球第二大軟體公司「甲骨文」的行政總裁、世界第四富翁埃里森應邀參加校慶典禮。埃里森當著耶魯大學所有校友的面,說出了一番驚世駭俗的言論。他說:「所有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名校的師生都以為自己是成功者,其實你們都是失敗者,因為你們以就讀於有過比爾·蓋茨等優秀學生的大學為榮,但比爾•蓋茨卻並不以在哈佛讀過書為榮。」
全場觀眾目瞪口呆。埃里森接著說:「眾多最優秀的人才非但不以哈佛、耶魯為榮,而且常常堅決地舍棄那種榮耀。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中途從哈佛退學;世界第二富翁保爾•艾倫,根本就沒上過大學;世界第四富,就是我埃里森,被耶魯大學開除;世界第八富戴爾,只讀過一年大學;微軟總裁斯蒂夫·鮑爾默在財富榜上大概排在十名開外,他與比爾·蓋茨是同學,為什麼成就差一些呢?因為他是讀了一年研究生後才戀戀不舍地退學的……」
他的話當然有點偏激,但並非全無道理。我們都會有一種強烈的「身份榮耀感」。但是,如果我們總不忘往日的榮耀,就會失去前進的動力。為了創造新的輝煌,也許你應該狠下心舍棄曾經擁有過的榮光。
1850次拒絕
(不放棄才能成功)
在美國,有一位窮困潦倒的年輕人,即使在身上全部的錢加起來都不夠買一件像樣的西服的時候,仍全心全意地堅持著自己心中的夢想,他想做演員,拍電影,當明星。
當時,好萊塢共有500家電影公司,他逐一數過,並且不止一遍。後來,他又根據自己認真劃定的路線與排列好的名單順序,帶著自己寫好的量身定做的劇本前去拜訪。但第一遍下來,所有的500家電影公司沒有一家願意聘用他。
面對百分之百的拒絕,這位年輕人沒有灰心,從最後一家被拒絕的電影公司出來之後,他復又從第一家開始,繼續他的第二輪拜訪與自我推薦。
在第二輪的拜訪中,500家電影公司依然拒絕了他。
第三輪的拜訪結果仍與第二輪相同。這位年輕人咬牙開始他的第四輪拜訪,當拜訪完第349家後,第350家電影公司的老闆破天荒地答應願意讓他留下劇本先看一看。
幾天後,年輕人獲得通知,請他前去詳細商談。
就在這次商談中,這家公司決定投資開拍這部電影,並請這位年輕人擔任自己所寫劇本中的男主角。
這部電影名叫《洛奇》。
這位年輕人的名字就叫席維斯·史泰龍。現在翻開電影史,這部叫《洛奇》的電影與這個日後紅遍全世界的巨星皆榜上有名。
錢學森的放棄
(淡泊名利)
1950年,為了回國參加祖國的科學建設,錢學森毅然決然放棄了國外的優厚生活待遇,放棄了他在國外科技界正如日中天的學術地位和學術頭銜,沖破了美國反動勢力的種種迫害和打擊,經過五年的不屈抗爭,終於回到了自己的祖國。回國後,他又把滿腔的愛國熱情轉化為夜以繼日的忘我工作,把自己全部的熱血和智慧,奉獻給祖國的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而今,他為中國的國防科技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被一些報刊譽為中國「導彈之父」,這原本也是當之無愧的,錢學森又放棄了。他說:導彈是大家研製出來的,絕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所以不希望新聞界這樣宣傳我。許多人想去采訪他,寫他的傳記、報告文學,都被他謝絕了。老科學家虛懷若谷,淡然面對榮譽。
錢老不僅放棄了榮譽,而且放棄了許多物質上的利益。單位要給他建房,他堅決不同意,因為「我不能脫離廣大科技人員」;100萬港元的巨額資金支票,他看都未看,就全部捐給了西部的治沙事業。至於題詞留念,為人寫序,參加鑒定會,出席開幕式,剪綵儀式,出國考察,兼任名譽顧問、名譽教授這些可以名利雙收別人求之不得的好事,他更是一概推辭。因為,一是他對這些事情看得很淡,二是他要靜下心來,抓緊一切時間,為祖國的科技事業和現代化建設專心工作。這才是他的最大樂趣,也是他畢生的不懈追求。
痛苦積聚力量
(不應放棄夢想)
有一個女孩,很小的時候就擁有一個夢想:成為一名出色的滑雪運動員。然而,她不幸患上了骨癌。為了保住性命,她被迫鋸掉了右腳。後來,癌細胞擴散,她先後又失去了乳房和子宮。
一而再,再而三的厄運降臨到她的頭上,她哭泣過、悲傷過,卻從沒有放棄過心中的夢想,她一直告誡自己:「輕言放棄,就是失敗,我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最後,她不但沒有被病魔打倒,相反,她以頑強的鬥志和無比的勇氣,排除萬難,終於為自己創下了多項世界紀錄,其中包括獲得了1988年冬季奧運會的冠軍,還在美國歷屆滑雪錦標賽中共贏得29枚金牌。後來,她還成為攀登險峰的高手。她就是美國運動史上極具傳奇色彩的著名滑雪運動員———黛安娜·高登。
蜘蛛的啟示
(堅持就是勝利)
19世紀初,一支英國大軍被拿破崙所率領的軍隊擊潰,這支軍隊的將領們落荒而逃。其中一位躲進農舍的草堆里避風雨,又痛苦,又懊喪。茫然中,他忽然發現牆腳處有一隻蜘蛛在風中拼力結網,蛛絲一次次被吹斷,但蜘蛛一次又一次拉絲重結,毫不氣餒,終於把網結成。將軍被這個小精靈震撼了,深受鼓勵,後來重整旗鼓,厲兵秣馬,終於在滑鐵盧之役打敗了對手拿破崙。這位將軍,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威靈頓將軍。
每個人在他的一生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17歲喪母,32歲失聰,接二連三的打擊沒有擊倒他。他的主要作品竟大都作於失聰之後。牛頓,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便輟學在家。但一樣成為人類光明的使者,成為自然界一些最重要規律的發現者。
失敗對於將軍,失聰對於音樂家,輟學對於發明家,都算是最大的困難了,但他們都沒有被困難嚇倒,而是迎難而上,終於獲得了成功。
脫下另一隻鞋
(有時放棄是有益的)
有這樣一則故事:飛速行駛的列車上,一位老人不小心把新買的鞋從窗口弄掉下去一隻,周圍的旅客無不為之惋惜,不料老人毅然把剩下的那隻也扔了下去。眾人正在迷惑不解之際,老人卻坦然一笑:「鞋無論多麼昂貴,剩下的一隻對我來說已毫無用處了。把它扔下去,說不定揀到的人能得到一雙。」老人看似反常的舉動,體現了這樣的思想:與其抱殘守缺,不如果斷放棄。
雅典奧運會1萬米女子長跑冠軍邢慧娜在十幾歲時,一次參加800米的比賽,途中跑掉了一隻鞋,她果斷脫掉了剩下的一隻,用赤足跑完比賽,並奪得了第一名。也許正是她的這份清醒與果敢,才能夠在這次5000米項目上失敗之後不氣餒,反而放開一搏,最後時刻成就了她今天出人意料的輝煌。
生活中我們盡管大都明白這些道理,但事關自己利益的時候,往往都不能做出理性的行為。對本該果斷放棄的一些東西仍抱有非分之想,迷戀著原有的「一雙鞋」的價值,而不能清醒地看到只剩有「一隻鞋」的現狀,結果耿耿於懷,深為所累。
瑪麗亞的失戀
(放棄後的另一片天空)
少女時代的瑪麗亞因家境貧寒,沒錢去巴黎上大學,只好到一個貴族家當家庭教師。不久,她與這個貴族家的大兒子卡西密爾相愛了,在他們計劃結婚時,卻遭到卡西密爾父母的極力反對。貧賤的女家庭教師怎麼能與貴族身份的卡西密爾門當戶對呢?為此卡西密爾的父親大發雷霆,母親則以死相逼,懦弱的卡西密爾屈從了父母的意志。
失戀的痛苦折磨著瑪麗亞,她甚至有過自殺殉情的念頭。不過,瑪麗亞畢竟不是平凡的女子,她除了個人的愛戀,還熱愛科學和自己的親人,她有自己的事業。因此,她放下情結,刻苦自學,並幫助當地貧苦農民的孩子學習。一年後,她又與卡西密爾進行了最後一次談話,卡西密爾還是那樣優柔寡斷,這促使瑪麗亞下決心砍斷了這根愛戀的繩索,去巴黎求學。來到巴黎的她不但學到了精深的化學知識,更遇到了相愛一生的伴侶。
如果沒有這次放手,瑪麗亞的歷史將會是另一種寫法,世界上就可能少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居里夫人。
經營自己的長處
(放棄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愛因斯坦在50年代曾收到一封信,信中邀請他去當以色列的總統。出乎人們意料的是,愛因斯坦竟然拒絕了,放棄了這個機會。他說:「我整個一生都在同客觀物質打交道,因而既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經驗來處理行政事務以及公正地對待別人。所以,本人不適合如此高官重任。」
大文豪馬克·吐溫曾經搞過經濟活動,第一次他從事打字機的投資,因受人欺騙,賠進了19萬美元;第二次辦出版公司,因為外行,不懂經營,又賠了近10萬美元。兩次共賠了近30萬美元,不僅自己多年心血換來的稿費賠了個精光,而且還欠了一屁股債。馬克·吐溫的妻子奧莉姬深知丈夫沒有經商的本事,卻有文學上的天賦,便幫助他鼓起勇氣,振作精神,重走創作之路。終於,馬克·吐溫很快擺脫了失敗的痛苦,在文學創作上取得了輝煌的業績。
人生的訣竅就是經營自己的長處,這是因為經營自己的長處能給你的人生增值,經營自己的短處會使你的人生貶值。
意林故事
沙漠中的旅人
缺水而被困在沙漠里的兩個旅人,一個旅人要抓住最後一線希望去找水,便將自己的水袋交給同伴說,你一定要耐心等待。臨行前他拔出一支手槍:「裡面有5顆子彈,你每隔一小時就向天空打一槍,這樣我就不會迷失方向,找到水便能循著槍聲返回你身邊了。」
同伴等啊等,等槍里還剩下最後一顆子彈時,他還沒有回來。一種深深的恐懼和絕望吞噬著他的精神和靈魂,他將最後一顆子彈打進了自己的胸膛。其時,他的同伴剛剛向一位趕駱駝的老人討到了水,當他尋著槍響的方向找到原處時,看到了同伴的屍體。就差一步,他沒有等到。
一篇報道說一對下崗夫妻幾經商海的沉浮與磨難後還是陷入了「絕境」,最後一個已成交的客戶也遲遲不能兌付他們貨款,在各種沉重的壓力聚攏之時,他們絕望了,打開煤氣抱著三歲的女兒自殺了。幾日後,一個人登門感覺情況不對,才報了警,發現了這個悲劇。這個人就是他們的最後一個客戶。原來他剛剛把拖欠的一筆不小的款額匯入他們的賬號,想要通知一聲時,電話無論如何也聯系不上,才親自登門。這筆款足夠讓那對夫妻東山再起……就差一步,他們沒有等到。
大多數時候光明距我們僅差一步,只需———再堅持一下。
聰明的放棄
電視上有一個娛樂節目,內容就是數鈔票比賽。
主持人拿出一大沓鈔票。大小不一的各類面額的鈔票,雜亂地重疊著。游戲讓現場選拔四名觀眾進行點鈔比賽,看這四名參賽的觀眾在規定的三分鍾內,誰數得最多,數目又最准確,那麼,他就可以獲得自己剛剛所數得的現金。
游戲開始了,四個人開始埋頭「沙沙沙」地數起了鈔票。當然,在這三分鍾內,主持人是不會讓你安心點鈔的,他拿著話筒,輪流給參賽者出腦筋急轉彎的題目,來打斷他們的正常思路,並且,必須答對題目才能接著往下數。幾輪下來,時間就到了,四位參賽觀眾手裡各拿了厚薄不一的一把鈔票。主持人拿出一枝筆,讓他們寫出剛才所數鈔票的金額。
第一位:3472元;第二位:5836元;第三位,4889元;而第四位,只數出500元。
主持人把四名參賽觀眾所數的鈔票重數了一遍,結果是:3372、5831、4879、500。也就是說,前三名數得多的參賽觀眾,分別多計了100元、5元、10元,距離正確金額,都只是一「票」之差。只有數得最少的第四位,才完全正確。
台下的觀眾先是沉默,繼而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這時,主持人告訴大家一個秘密:自從這檔節目開辦以來,從來沒人能超過1000元。
全場觀眾若有所悟:有時,聰明的放棄,其實是經營人生的一種策略。
成功之道
一個青年向億萬富翁請教成功之道,富翁沒有講什麼大道理卻拿了三塊大小不一的西瓜放在青年面前,「如果每塊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你要選那一塊?」
「當然是最大的那塊!」青年毫不猶豫地回答。
富翁一笑:「那好,請吧!」富翁把那塊最大的西瓜遞給青年,而自己卻吃起了最小的那塊
很快,富翁就吃完了,隨後拿起桌上的最後一塊西瓜得意地在青年面前晃了晃,大口吃起來。
青年馬上明白了富翁的意思:富翁吃的瓜雖無青年的瓜大,卻比青年吃得多。
如果每塊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那麼富翁佔有的利益自然比青年多。
吃完西瓜後,富翁語重心長地對青年說:「要想成功,就要學會放棄,只有放棄眼前利益,才能獲取長遠大利,這就是我的成功之道。」
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
非洲土人抓狒狒有一個絕招:他們將狒狒愛吃的食物放進一個口小里大的洞中,同時故意讓躲在遠處的狒狒看見,然後就走得遠遠的。等人走遠後,狒狒就歡蹦亂跳地來了,它將爪子伸進洞里,緊緊抓住食物,但是由於洞口太小,它的爪子握成拳後就無法從洞中抽出來了,這時,人慢慢走回來,只管不慌不忙地來收獲獵物,根本不擔心它會跑掉。因為狒狒捨不得那些可口的食物,它們越驚慌,越急躁,就越是將食物抓得越緊,爪子就越無法從洞中抽出。
仔細想一下,狒狒們真是夠傻的,只要一撒手,就可以溜之大吉,可它們偏偏不這樣做。問題就出在狒狒們太貪心了,在該撒手時沒能果斷撒手。有時候,人類就像那些傻傻的狒狒,對一些貪念抓住不放手。
扛船趕路
一個青年背著個大包裹千里迢迢跑來見無際大師,他說:「大師,我是那樣的孤獨、痛苦與寂寞,長途的跋涉使我疲倦到極點;我的鞋子破了,荊棘割破雙腳;手也受傷了,流血不止;嗓子因為長久呼喊而喑啞……為什麼我還不能找到心中的陽光?」
大師問:「你的大包裹里裝的是什麼?」青年說:「它對我可重要了。裡面裝的是我每一次跌倒時的痛苦,每一次受傷後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時的煩惱……靠了它,我才走到你這兒來。」
於是無際大師帶青年來到河邊,他們坐船過了河。上岸後,大師說:「你扛了船趕路吧!」「什麼,扛了船趕路?」青年很驚訝,「它那麼沉,我扛得動嗎?」「是的,孩子,你扛不動它。」大師微微一笑,說:「過河時,船是有用的。但過河後,我們就要放下船趕路,否則它會變成我們的包袱。痛苦、孤獨、寂寞、災難、眼淚,這些對人生都是有用的。他能使生命得到升華,但須臾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負重。」
青年放下包袱,繼續趕路,他發覺自己的步子輕松而愉悅,比以前快得多。原來,生命是可以不必如此沉重的。
最大的不幸
一個人在他23歲時為人陷害,在牢房裡呆了9年,後來冤案告破,他終於走出了監獄。出獄後,他開始了常年如一日的反復控訴、咒罵:「我真不幸,在最年輕有為的時候竟遭受冤屈,在監獄度過本應最美好的一段時光。那樣的監獄簡直不是人居住的地方,狹窄得連轉身都困難。惟一的細小窗口裡幾乎看不到一絲燦爛的陽光,冬天寒冷難忍,夏天蚊蟲叮咬……真不明白,上帝為什麼不懲罰那個陷害我的傢伙,即使將他千刀萬剮,也難解我心頭之恨啊!」
73歲那年,在貧病交加中,他終於卧床不起。彌留之際,牧師來到他的床邊:「可憐的孩子,去天堂之前,懺悔你在人世間的一切罪惡吧……」牧師的話音剛落,病床上的他聲嘶力竭地叫喊起來:「我沒有什麼需要懺悔,我需要的是詛咒,詛咒那些施予我不幸命運的人……」
牧師問:「您因受冤屈在監獄呆了多少年?離開監獄後又生活了多少年?」他惡狠狠地將數字告訴了牧師。
牧師長嘆了一口氣:「可憐的人,您真是世上最不幸的人,對您的不幸,我真的感到萬分同情和悲痛!但他人囚禁了你區區9年,而當你走出監牢本應獲取永久自由的時候,您卻用心底里的仇恨、抱怨、詛咒囚禁了自己整整41年!」
學會放棄
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一頭飢餓的毛驢在乾枯的草原上找到兩堆草。可是,毛驢不知道先吃哪一堆好,竟在長時間的選擇和徘徊中餓死了。
這是一個極富哲理的寓言故事。它告訴我們,當兩種機遇降臨時,你首先要學會放棄,才有可能選擇,否則將會像故事中的蠢驢一樣,在猶豫徘徊中餓死。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美好的東西總是像流星一樣一閃而過。因此在需要選擇與放棄的緊要關頭,千萬不要瞻前顧後,猶豫不決。世界是美好的,人生是絢麗的,任何人都不可能享盡世間一切美好的事物,總要迫不得已地不斷放棄。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人生只有不斷放棄,才能一步步走近理想的彼岸。
應用與創新
何必堅持
有一位無氧登山運動員參加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活動。終於攀登到6400米的高度,但是這時他漸感體力不支。於是,他停了下來,與隊友打個招呼,就悠然下山去了。事後有人為他惋惜:為什麼不再堅持一下,再攀點高度,就可以跨過6500米的登山死亡線啦。他回答得很乾脆:「不,我最清楚,6400米的海拔,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點,我一點都不感到遺憾。」
現實中,我們往往不怕拔高自己,就怕自己的高度超越不了別人。其實,任何事情都存在突破口,但不是任何人都能找到並穿越突破口,抵達更高的層次。因此,學會停止,學會放棄,悠然下山去,享受另一番風景。
有人不遺餘力地朝上爬,踩著坎想坡,爬著坡想山,登上山尖想月亮,全然不顧腳下的基石有多厚,是否承受得起慾望的高度。甚至把原本應該有所支撐的腳架空,只把朝花夕枝的幻想擰成一條向上攀援的繩索,渾然不顧處境險象環生。
有人殫精竭慮地朝外鋪張,越過籬笆想溝,跨過溝想岸,跳上岸想天邊的大海。也不管口袋裡的葦條是否足夠編織鋪天蓋地的席子。甚至無視人們的憤怒和鄙夷。如果,我們自身的能力達不到時,何不幹脆放棄,讓生活悠然一點?
放棄是為了成功
有一條小河從高山上流下來,經過了很多個村莊與森林,最後它來到了一個沙漠。它發現它的河水漸漸消失在泥沙當中,它試了一次又一次,總是徒勞無功。於是,它灰心了,頹廢地自言自語道:「也許這樣就是我的命運了,我永遠也到不了傳說中那個浩瀚的大海。」
這個時候,四周響起沙漠低沉的聲音:「如果微風還可以跨越沙漠,那麼河流也可以。」小河流很不服氣地回答說:「那是因為微風可以飛過沙漠,可是我卻不行。」「因為你堅持你原來的樣子,所以你永遠也無法跨越這個沙漠。你必須讓微風帶著你飛過這個沙漠,到你的目的地。只要你願意放棄你現在的樣子,讓自己蒸發到微風中,到了適當的地點,它把你釋放出來,就又變成了雨水。」沙漠用低沉的聲音這么說。小河猶豫了。
放棄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所取得的成就,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面臨著這樣的處境。放棄現在的所有,豈不是等於自我毀滅?人們都會有這樣的疑問。但是就如同沙漠所講的,為了跨越生命的更高層次,為了將來更大的成功,有時候,我們必須放棄我們現在所擁有的榮譽、地位等等,也許這需要很大的勇氣。但是,放棄之後,我們反而會獲得更大的成功。
㈦ 小兵張嘎觀後感300字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兵張嘎觀後感範文300字(通用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看了《小兵張嘎》這部電視劇後,我受益匪淺。我被電影中的主人公張嘎不屈不饒、熱愛祖國、機智勇敢的精神深深感動。
我最喜歡的就是《小兵張嘎奪槍記》這一集,劇中有兩個日本鬼子來到嘎子家,嘎子要替奶奶報仇,與鬼子展開了斗爭。後來張嘎把鬼子的槍奪走了,打敗了鬼子,成功的為奶奶報了仇。盡管打敗鬼子奪了槍,但是他還是小孩,不能用槍,槍被區隊長沒收了。雖然槍被沒收了,但是嘎子為奶奶報了仇,他還是很高興。
在這部電視劇中,嘎子的身上有著不屈不饒和機智勇敢的精神,不管敵人採取什麼樣的手段,嘎子都能化險為夷。
在對付漢奸石磊這一集中,嘎子提前挖了坑,自己躲在旁邊,漢奸石磊果然走了過來,一不小心,就掉進了嘎子提前挖好的坑裡,嘎子見石磊中了計,掉進了坑,笑著朝石磊大喊:狗漢奸,狗漢奸!石磊氣急敗壞,但是他也沒有辦法。
我要想劇中的嘎子學習,不懼怕敵人,熱愛祖國!
今天,我在學校看了一部電影,名叫《小兵張嘎》。影片中的張嘎子是一個勇敢、機智、聰明、靈活、調皮的小男孩。
在抗日戰爭時期,老鍾叔打仗時手受了傷,張嘎子就用船把老鍾叔帶回家養傷。有一次,奶奶讓嘎子送幾塊餅到老鍾叔家去,老鍾叔還給了他一把木頭槍呢!
嘎子還和一個人對話,通過對話,他才知道這個人是羅金寶。
嘎子裝作是一個賣西瓜的,用計抓到了翻譯官,繳了一把真槍。胖墩兒要這把真槍,嘎子不給,於是兩人就打了一架。嘎子被隊長罵了一頓。後來,嘎子主動承認了錯誤,當上了偵察員。在打仗時,嘎子用火燒了炮樓,炮樓便從裡面爆炸了。八路軍又打了一個大勝仗了。
這部電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我明白了:我們要向嘎子學習,要勇敢,要機智,發揚他的抗日精神。
今天,我看了一部很好看的電影,名叫《小兵張嘎》。這部電影里的嘎子,善良、機智、有勇有謀不過,我最喜歡嘎子有勇有謀這個特點。
電影的大致內容是這樣的:一天,小鬼子來到了小嘎子他們的村子,就是為了抓到老鍾叔,嘎子他奶奶為了保護老鍾叔和嘎子,被鬼子用槍打死了。老鍾叔也被抓住了。於是,小嘎子,就踏上了尋找部隊的征途。最後,他找到了部隊,並且拯救了一群老百姓。
我認為,小嘎子有勇有謀。當他知道鄉親們被鬼子全抓到火車上時,並沒有退縮,而是,偷偷溜進了火車廂,幫老百姓們松綁。我認為,就單憑這一點,就展現出他有勇有謀,不知道比我們這些城裡的小孩強多少倍。
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一些這樣有勇有謀的人士,例如:我。我有一次,跟張浩彬玩球。一個不小心,球落進了灌木叢里,我就連忙拿來兩根棍子,想筷子夾菜似得,一夾,就把球夾了上來。
我覺得《小兵張嘎》非常好看,我希望你們也看一下這部電影。
大家一定看過《小兵張嘎》這部電影吧!
小嘎子是一個十三歲的'小男孩,他有一把心愛的木頭,做夢都想得到一把真槍。後來,嘎子尋找起八路軍來,在一次戰斗中,嘎子繳獲了一把,當他聽說繳獲上來的槍要上交,就偷偷的把藏了起來,嘎子用自己的聰明的腦瓜想出了一個又一個好點子和敵人斗,使主力部隊勝利的拔掉了敵人的炮樓……
在那個時代,嘎子吃不飽,穿不暖。小小的年紀卻擔負起為奶奶報仇,抗日救國的偉大報復。而我呢?有這么好的待遇,還挑撿四,要這要那。現在,我們的飯菜如果不好吃,就吵著要買好吃的;衣服如果舊了,就吵著要買新衣服。我們是祖國的希望,是國家建設的新生力量,如果我們不好好學習,怎樣才能把國家建設的更美麗?國家怎樣才能更加強大?
所以,我們現在要努力學習,不挑吃穿,長大為國家做貢獻,相信祖國在我們這一代的建設下,會變得更富強,更美麗。
星期四下午,學校組織我們二年級的同學在電教室觀看電影《小兵張嘎》,這部電影主要是講張嘎子從小就沒有爸爸媽媽,他跟著奶奶生活,後來奶奶被日本人害死了,他的嘎子就成了孤兒。於是,嘎子決定加入八路軍的隊伍,打鬼子去,為奶奶報仇。加入隊伍後,嘎子用區隊長給他的木頭槍繳獲了一把真槍,還捉住了一個漢奸。打仗時,嘎子被敵人打傷了屁股,還被鬼子捉住了。當八路軍炸日本人的炮樓時,嘎子在那兒放火,後來八路軍打勝了仗,救回了老鍾叔,嘎子還佩了真槍當上了偵查員,為奶奶報了仇。
看完了《小兵張嘎》這部電影後,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是抗日英雄通過艱苦的戰爭和大無畏精神,取得革命勝利,才換來我們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我一定要學習小兵張嘎機智勇敢的精神,好好學習,長大後為祖國爭光。
最近,我在家裡看了一部愛國主義的電影《小兵張嘎》。講述的是一個名叫張嘎的男孩子從頑皮的兒童成長為偵查員的故事。
張嘎與他的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他家養傷的八路軍偵查員鍾亮,奶奶英勇地倒在了日軍的槍口下,老鍾叔也被抓走了。張嘎悲痛欲絕,於是一路千辛萬苦找到了抗日游擊隊,在戰斗中張嘎憑著機智勇敢,救出了老鍾叔,也跟著隊伍打敗了日軍,張嘎還得到了一把真正的槍。
這部電影扣人心弦,其中有一段十分感人:奶奶為了保護張嘎,義無反顧地沖了上去與日軍搏鬥,子彈打穿了奶奶的胸口,她倒在了黑森森的槍口下。看得我的拳頭都攥出了汗水。
這部影片很好看,也讓我明白了戰爭的殘酷,可恨的日本鬼子來騷擾我們國家,冷酷地廝殺,還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戰爭中日軍的兇殘讓人不寒而慄!
看完了《小兵張嘎》電影,我覺得張嘎子很勇敢、孝順。
當嘎子的奶奶被日本鬼子殺害了,抓走了八路軍的傷員。他為了給奶奶報仇,自己一個人過河去找八路軍,當上了小八路。在戰斗中,他一個人勇敢的活捉了一個鬼子。在捉鬼子的過程中,鬼子向張嘎子開了槍,「砰」地一聲,子彈朝張嘎子飛過去,打到了張嘎子的屁股,但張嘎子還是把鬼子捉住了,還繳獲了一把槍,可是,他沒有把弄到槍的事說出來,他怕又收了他的槍,因為他要為奶奶報仇!
在療傷期間,為了老百姓,甘願犧牲自己。敢在鬼子面前說自己就是他們要找的小八路。小小年紀當八路是件很難的事情,但是張嘎子卻能做到!因為他不怕吃苦,不怕犧牲,在最後的戰斗中,嘎子用自己的機智勇敢,用衣服、柴火點燃了炮樓,幫助部隊取得了戰斗的勝利,可真厲害。
我要學習嘎子孝順、機智勇敢、不怕困難的精神,長大以後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不僅要孝順自己的爸爸媽媽,更要熱愛自己的祖國!
《小兵張嘎》是講述抗日戰爭中的一部著作。寫的是小兵張嘎的奶奶去世後,張嘎參加八路軍,他是一位戰士、偵查員,他非常想得到一把槍。後來,他認識了黑胖(一個小男孩),立了一次功,受了傷,變的懂事了,後來真的擁有一把槍。救回了老鍾叔,殺死了肥田一郎,打敗鬼子。
大家想想,抗日英雄那麼多,但張嘎的地位很高,他在錢雲清隊長帶領下,殺死多員鬼子指導員,救回了八路牌子鍾亮叔叔,最終滿足了願望——得到了一把槍。
故事中,張嘎有幾大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一是張嘎明知道放炸彈會炸傷自己,但他還是勇敢的選擇去做,結果炸死了十幾個鬼子,自己也差點受了傷,這就是「大無畏」精神。二是愛國精神,張嘎坐在玉英的船上時,和玉英一起唱:「拿起篙來往前……」,聲音傳了老遠,可見他的愛國精神。
學習張嘎,他是我們的榜樣!
暑假裡,我讀完了《小兵張嘎》這本書,它引人深思。
書里講的是一個叫張嘎子的孩子,從小父母雙亡,和奶奶相依為命,那時正在打仗時期,張嘎的奶奶靠編草席為生,張嘎是一個活潑可愛的人,後來奶奶去世了張嘎下定決心要給奶奶報仇,於是人當上了小八路。聰明能幹,和很多人交上了朋友,張嘎做事從來不馬虎,大家都喜歡他……
當我讀完這本書時,想到了許多事。故事的主人公張嘎天天吃不飽,穿不暖,但他從不報怨,百現在的我們與他相比,天天有好衣服穿,有好吃的,好玩的,要什麼有什麼,又是何等的幸福,可還是挑這挑那,嫌這不好,那不好,每次吃飯都要換花樣,經常把米飯掉地上,浪費糧食,做事馬馬虎虎,一點都不仔細。
我每當想到張嘎,就提醒了我該怎麼做,學習張嘎的品性與智慧勇敢!
最近我看了一部電影《小兵張嘎》,使我感觸很深。
《小兵張嘎》的故事發生在1934年的百洋淀,當時日本打到了小張嘎的村子裡,隨時都可能有槍聲響起。小張嘎和他的奶奶為了掩護八路軍的連長老鍾叔,結果奶奶被日本兵殘忍地殺害了,小張嘎目睹了這一切,立志要為奶奶報仇,於是他參加了八路軍,並且立了大功。
張嘎子是一個機智勇敢的小朋友,這部影片時而讓我內心充滿悲憤,時而讓我哈哈大笑。當我看到張嘎子鍥而不舍追逐日本兵,連自己屁股上中了槍都不知道的時候,我內心情不自禁地為他加油吶喊。最終張嘎子只用一把木頭槍俘虜了一個日本兵,真為他叫好!
影片看完了,小張嘎的故事讓我了解了當時人們時時刻刻都處在在危險的狀態當中,而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一定是他們所嚮往的。不論什麼時候,張嘎的機智勇敢、堅強樂觀的精神都是我們應該具備的。在現代的生活與學習上,有了張嘎子的精神,明天一定會更好!
㈧ 猴吃西瓜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
猴吃西瓜說明的道理有:不要不懂裝懂,不要過分相信經驗主義。這個故事說明了經驗主義是一種錯誤的處事方法,正確的方法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從實踐的角度去證明問題,吃過西瓜肉就會知道比吃瓜皮好。
1、正所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才是真正的智慧。不懂裝懂,只會徒增笑柄。
2、經驗主義:形而上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風。其特點是在觀察和處理問題的時候,從狹隘的個人經驗出發,不是採取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而是採取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
㈨ 螞蟻和西瓜告訴我們了什麼啟示
《螞蟻和西瓜的故事》告訴人們合作的重要性,眾人拾柴火焰高,發揮群眾的智慧和力量有助於我們解決難題。同時,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在遇到難題時不要輕易放棄,要懂得開動自己的腦筋來解決問題。
幾個螞蟻的力量很小,大夥齊心協力力量是無窮的。螞蟻們靠集體的力量和集體的智慧解決了難題,順利把西瓜搬運到家裡,這就是「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作為班級的一分子,應該有集體榮譽感。班級有活動或者是有任務時,大家要獻計獻策,人人參與,才會感受到快樂,分享到集體的幸福。
《螞蟻和西瓜的故事》故事介紹:
在一個炎熱的夏天,有四隻小螞蟻發現了一半西瓜,西瓜的瓜瓤紅紅的,瓜籽黑黑的,西瓜皮綠綠的,看起來很新鮮。螞蟻們又熱又渴,他們高興得都跳了起來。 他們爬上去吃了起來,有一隻螞蟻他太渴了,就像鑽地機一樣鑽到西瓜里「啊嗚,啊嗚」地吃了起來,還有一隻螞蟻站起來說:「真好吃,我們把它搬回家吃吧!」大家連連點頭。
他們推啊推啊,推不動,一隻螞蟻只好跨著大步跑回去叫大家一塊兒來推西瓜,大家都來推西瓜了,但是還是搬不動。小螞蟻們又拿來一根長長的樹枝,想把西瓜撬起來,但是樹枝都被壓扁了,西瓜還在地上紋絲不動。
這時有一隻在螞蟻裡面自稱「聰明螞蟻」的小螞蟻給蟻後說:「咱們可以一小塊兒一小塊兒的搬下來,然後讓力氣大的螞蟻把西瓜搬回去。」 蟻後點了點頭,說干就干,有些螞蟻爬到西瓜上把西瓜一小塊兒一小塊兒的搬下來,然後由力氣大的螞蟻搬回去。最後他們把所有的小西瓜都搬回去了,他們再也不用愁著沒有食物吃了。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螞蟻和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