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的「二二六」兵變
昭和初期(1930年代),日本攻入滿洲,退出「國際聯盟」,國際上處於孤立狀態;同時,國內的激進派接二連三出動,加上經濟不景,農作物失收,日本國民的焦慮和不滿達至頂點。安藤,野中等8名青年將校認為天皇陛下一直被身邊的奸臣所蒙蔽,根本不知國情。他們為求革新日本,高舉「朝和維新」的旗幟,與一眾軍人發動政變,與1936年2月26日,一夜之間擊斃了多名貪官污吏。可惜,他們的行動並未受到天皇認可,29日天皇下令鎮壓事件。結果,安藤,野中等人自殺,其他將校全被處刑。這次日本前所未有的軍變,雖只維持了4天,卻轟天動地,史上為「226事件」。日本著名大導五社英雄一震撼的影象,有力的敘事,將這個英雄時間搬上銀幕,萬鈞劇力,叫人透不過氣來。三浦友和,竹中直人,本木雅弘,狄原健一等多位超級巨星擔演革命將校,演技迫人
2. 《二二六》電影下載地址
鏈接: https://pan..com/s/1ypqmj2qsTeEyVez6UMe7OA
二·二六,又名《血淚陰謀》,是日本導演五社英雄於1989年拍攝完成的電影,1989年6月17日上映。該影片講述了1936年轟動全日本的「二·二六兵變」的全過程。由於「二·二六事件」的許多內幕尚未揭開,因此在近八十年來,僅有很少數的日本電影人將此事件搬上銀幕。
3. 關於日本二二六兵變的電影
鏈接: https://pan..com/s/1OAL9Ok1_FyTk60AjANqe3w
二·二六,又名《血淚陰謀》,是日本導演五社英雄於1989年拍攝完成的電影,1989年6月17日上映。該影片講述了1936年轟動全日本的「二·二六兵變」的全過程。由於「二·二六事件」的許多內幕尚未揭開,因此在近八十年來,僅有很少數的日本電影人將此事件搬上銀幕。
4. 日本軍部二二六兵變的原因以及經過、結果
日本二二六兵變
1936年2月26日皇道派青年法西斯軍官製造了流血軍事政變事件,這也是陸軍內部皇道派與統制派兩派的一次決戰。
政變的起因是皇道派青年將校受日本法西斯主義鼻祖北一輝思想的影響,企圖利用流血的軍事政變奪取政權,達到改造國家、建立軍部獨裁政權的目的。政變的直接起因是由於1935年陸軍大臣林銑十郎罷免教育總監真崎甚三郎大將,發生相澤事件,致使皇道派與統制派矛盾尖銳化。
1935年12月,陸軍部決定調遣皇道派的東京第一師團駐防"滿洲"是導致爆發二·二六政變的導火索。1936年2月26日晨,安藤輝三、村中孝次和栗原安秀等皇道派軍官,夥同步兵第一、三連隊、近衛步兵第三連隊的22名少壯軍官,抽調1400餘名士兵在東京起事。叛亂部隊高喊"昭和維新"、"尊皇討好"等口號,襲擊政府首腦官邸或私宅,殺死內閣大臣齋藤實、大藏大臣高橋是清和教育總監渡邊錠太郎,重傷侍從長鈴木貫太郎,誤殺岡田啟介首相的秘書,佔領陸軍省、參謀本部、國會和總理大臣官邸、警視廳及附近地區,要求陸軍首腦果斷實行國家改造,任命荒木貞夫為關東軍司令官,以壓制蘇聯,逮捕或罷免"統制派"軍官。陸軍當局本已預計到發生兵變的可能,但希望利用這一機會建立新體制,因此頒布《戒嚴令》。
但政界、財界和海軍部不支持政變,民眾也逐漸了解事件的真相,事態的發展遂轉向武裝平叛。2月29日,陸軍首腦正式下達鎮壓命令,調遣地方部隊抵達東京。大部分叛軍頭目均被平叛部隊逮捕,主謀者除2名自殺外,全部被處死,兵亂的思想支柱、法西斯主義分子北一輝、西田稅也被處以死刑。參加叛亂的士兵回到各自的營房。平定叛亂後,陸軍當局徹底清洗了皇道派,確立統制派對陸軍的支配地位,大批與皇道派有牽連的人受到處分,並表示以後反對和拒絕從事擾亂軍隊秩序的法西斯主義運動。二·二六事件是日本法西斯少壯軍官發動的最後一次軍事政變。
以該事件為契機,岡田啟介內閣辭職,軍部以血腥的鎮壓手段加強了他們在政治上的發言權。廣田弘毅組閣後,在陸軍大臣侯選人寺內壽一大將的強硬要求下,同意恢復軍部大臣現役武官制,軍人遂掌握了隨時可以使內閣倒台的大權。此後,日本迅速走向軍部法西斯專政的道路。
5. 日本的二二六兵變是誰發動的呀具體經過是什麼樣子的呀
你好, 二二六事件(日語:二・二六事件),又名「帝都不祥事件」或「不祥事件」,是指1936年2月26日發生於日本帝國的一次失敗兵變,日本帝國陸軍的部分「皇道派」青年軍官率領數名士兵對政府及軍方高級成員中的「統制派」意識形態對手與反對者進行刺殺,最終政變遭到撲滅,直接參與者多被處以死刑,間接相關人物亦被調離中央職務,皇道派因此在軍中影響力削減,而同時增加了日本帝國軍隊主流派領導人對日本政府的政治影響力。二二六事件也是日本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次叛亂行動,也是1930年代日本法西斯主義發展的重要事件。
6. 1936年日本內部發動的二二六兵變是怎麼回事
1936年2月26日,在日本首都東京發生了舉世震驚的士兵嘩變,這就是“二二六兵變”。此次兵變徹底改變了日本的國家命運,形成了以主張全面侵華的日本軍部法西斯為核心的政治、經濟和對外戰略格局,加速了日本的軍國主義進程。
那麼,駐守東京的士兵,為什麼會嘩變呢?這次兵變的最終結局及影響又是什麼呢?
(裕仁天皇)
裕仁天皇是在睡夢中被人叫醒的,他立即下令堅決鎮壓,並對試圖說情的陸軍大臣怒吼道:“如果軍隊不鎮壓,那麼朕將御駕親征剿滅叛軍。”既然天皇給這場兵變定性並發了話,軍隊斷無理由再推諉,於是在28日,陸軍次長杉山元發布了鎮壓叛軍的命令,兵變被迅速地平定了。
7月12日,15名參與叛變的軍官被判處了死刑,第二年的8月,兩名民間人士也被槍斃,其它近百人參與兵變者被判處了有期徒刑。
“二二六事件”之所以爆發,與日本國內的經濟形勢以及政治斗爭有密切的關系。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國內的經濟並未得到好轉,反而因為其對中國的侵略和國際經濟危機遭受重創。到了1936年,日本的底層民眾生活更加困難,他們除了在夏季緊張忙碌外,還必須在農閑時間外出打工賺錢,以應對日益嚴峻的國內經濟形勢。相反,日本上流社會卻生活奢靡,完全無視老百姓的生活疾苦,成天只知道爭權奪利,相互攻擊,各大財團依靠其產業優勢,殘酷地盤剝底層百姓,在日本國內形成了差距極大的貧富分化。
同時,日本軍國主義歷史上形成了兩個派別,一是皇道派,二是統制派,兩派勢成水火,互不相容。在1934年,統制派取得優勢,在軍隊中擁有絕對的領導權,便開始了對皇道派的清洗,大部分皇道派官員要麼被降職,要麼被調任到國外,這讓皇道派勢力產生恐慌,企圖利用兵變挽回頹勢。
就這樣,在多重因素下,“二二六兵變”事件發生了,最終讓皇道派在政治上徹底失勢,讓統制派的東條英機等人漁翁得利,也讓日本法西斯勢力在推動戰爭上得到了制度保證。
“二二六兵變”一方面加速了日本帝國主義走向軍國主義的步伐,另一方面也加速了日本的快速墜落,就此跌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7. 日本電影《二二六兵變》,最後軍隊列隊走過大街唱的歌叫什麼名字
昭和維新歌,也叫青年日本之歌。
8. 求 二二六兵變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二二六兵變》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作品相關簡介:二·二六,又名《血淚陰謀》,是日本導演五社英雄於1989年拍攝完成的電影,1989年6月17日上映。該影片講述了1936年轟動全日本的「二·二六兵變」的全過程。由於「二·二六事件」的許多內幕尚未揭開,因此在近八十年來,僅有很少數的日本電影人將此事件搬上銀幕。
9. 1936年二二六事件(日本)誰知道,給我講
1936年的日本二二六時間是日本軍內皇道派法西斯青年軍官發動的一次未遂政變。政變失敗使得東條英機為首的統制派借機清理敵對的皇道派軍人的政治勢力,日本軍國主義得到鞏固。第二次中日戰爭亦在翌年爆發。
1932年5月15日,日本法西斯少壯派軍人曾襲擊首相官鄰和警視廳等地方,擊斃首相犬養毅,要求成立軍人內閣未成。此時法西斯勢力進一步擴展。
事件發生的前夕,軍隊內部主要分為「皇道派」與「統制派」。「皇道派」為激進的中級少壯軍官,「統制派」則為軍隊的高階將領。「皇道派」認為,日本天皇已經被「周邊的壞人」所包圍,無法知道民間疾苦,所以必須起來「清君側」,廢除內閣,讓天皇直接成為類似希特勒這種軍事獨裁者。二派的政治看法完全不同,目的卻都是想要將日本進一步轉型為法西斯戰爭機器國家,是對「大正民主時代」精神的一種反制。
二派核心的斗爭是在宮闈之內進行,受到影響的卻是沒有實際權力的年輕軍官。以安藤輝三大尉為首的年輕軍官團,遂結合約1,400百名的軍官,在2月26日當天凌晨,佔領包括東京警視廳、首相府等重要機關建築,並且殺害了包括財務大臣、內大臣、侍從長等重要官員,希望能夠達到「昭和維新,尊皇討奸」的目的。但是,昭和天皇對此舉卻甚為震怒,認為這些軍官有意作亂。「統制派」的將領便以「平亂」為由,向「皇道派」進攻。由於多數士兵並未接到「皇道派」接管東京的命令,並未採取行動;再加上「皇道派」部分軍人的倒戈,226事件只持續了4天。當時下著日本百年難得一見的大雪。最後,獲得實際利益的「統制派」高階將領,以「叛國」等理由,處死了發動事變的軍官。
另有觀點是以陸軍省為主的「侵華派」軍官,對以海軍省為主的「侵俄派」發動攻擊,導致1937年「侵華派」主導的蘆溝橋事變爆發。
10. 《戒嚴令》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戒嚴令》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GkM9qdMkqTHNPkz_UfoG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