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汕尾有哪些好玩地方
基本上在吃的裡面,海鮮真的就不錯,不過汕尾的海鮮是哪都有的~因為實在是很近海,呵呵;
還有就是一定要到「咸茶鋪」去看看,因為「咸茶」並非就是單純在茶裡面加鹽,而是融合了很多食材進行加工,有茶的香,有芝麻、香草的濃香~不過貌似正宗「咸茶鋪」在汕尾本市很難找~海陸豐地區的就很多哦~;
再來就是碣石鎮的正宗「菜頭丸」,食材主要是白蘿卜、花生、番薯粉,好的「菜頭丸」外表晶瑩剔透,裡面有彈性有嚼勁,味道甘香甜,是可遇不可求的,因為多年經濟不景氣,做它的人是很少了哈,有認識的朋友叫他帶你去咯~記得買熟的,生的我怕你不會做;
還有就是博美鎮的「綠豆餅」,雖然的確是很普通的綠豆餡餅,不過正因為它的食材只是新鮮的綠豆細沙,所以吃起來才格外清香,而且沒有任何添加劑。記得有一件店做的餅皮很脆很脆哦~
最後是甲子鎮的「魚丸」,因為取材新鮮,所以魚丸也特別能有海鮮的香氣,而且入口也酥脆爽口。如果你是生活在廣東,相信你應該不會對魚丸陌生,不過這里的魚丸圖的就是個新鮮~
二·
至於玩的地方,既然是來到汕尾,不去海邊怎麼行?紅海灣,遮浪島都不錯,其中,紅海灣還舉行過國際風帆賽事,明年還將作為亞運會的風帆賽場咧~而且海水很清,政府是重點照顧的哦;
再來就是蓮花山的度假區了,你查過應該知道,蓮花山系出廣東著名的蓮花山山脈,很出名的丹霞山你應該聽過吧?蓮花山也是如此。去蓮花山最好在那邊住一下,不住的話去走走也行,反正就是樹特多,加上本地基本沒什麼工廠經濟不發達,所以不擔心會有污染~
還有就是碣石鎮的玄武山塔、東海鎮的清雲山定光寺。玄武山塔平平無奇,只是矮矮的一座燈塔建築,不過它附近的古建築群倒是值得欣賞,已經被列入了國家文化保護遺產,我看的時候是看它的屋樑結構和屋頂的裝飾和釉彩哈;定光寺,哈,一聽就知道是與宗教有關,沒錯~定光寺的確是一座古寺,不過由於很多海內外信徒的捐贈,現在已經擴建成一個大到你不敢相信的傍山龐建築群,而且奇特的是從山腳一直往山頂上擴建,聽說過幾年要翻越山往山的另一頭擴建呢,裡面也有一間國家級的尼姑庵本科教育學校,而且設施很全,值得去看看~喔,要是餓了就去寺內飯堂吧~雖然沒肉,但菜還不錯喔~記得給些捐款啊~
提醒:以上說的這些有好多都不在汕尾本市城區,得到臨近的小鎮上去,一般相鄰也就一個鍾頭的車程~記得不要驚訝街道的衛生環境,一般風景好的地方也是經濟落後的地方哦~更多可看看潮汕三市通
Ⅱ 汕尾有電影院嗎
有的,汕尾市區華譽城一樓就有一家時代影城,價格比較貴,音響也一般; 海豐藍天廣場頂樓有一家大地電影城,會員卡價格比較實惠,音響也不錯;個人比較喜歡後者。
Ⅲ 請問汕尾有3D的阿凡達看嗎電影院的。
有,在文化中心。現在在信利停車場的出口有發優惠券。小孩20,大人30。
Ⅳ 碣石 廣東 汕尾 碣石鎮
我的家鄉---碣石
沿著深汕高速一直往東行,到陸豐的內湖收費站出口,再往南經過南塘鎮,順著南碣公路一直走到底,便來到有些神秘又名聲大振的邊陲城鎮----碣石。剛踏進碣石,迎面的一塊大石便是碣石的標志,石面刻有「碣石」兩個紅色大字,非常醒目!在大石的右邊便是聞名粵東和海內外的玄武山旅遊風景區了。
以下是我從各方收集到的資料,便對碣石從古至今作個詳細的介紹。
一、碣石歷史
碣石的歷史有記錄的可以追溯到唐元和末年,置石橋鹽場,負責海豐全縣鹽務(當時的海豐縣行政區域包括現在汕尾市全境及惠來、揭西、惠東部分地區)。碣石八景有「石橋半渡遇神仙」,石橋遺址在哪沒人知道,估計以前是座很長的跨海大橋,漲潮時會淹沒兩頭。朱元璋建立明朝,因海害便於洪武元年,把全國180萬軍隊定為衛所駐軍,5600人為衛、1200人為千戶所、120人為百戶所,後來,因倭害嚴重,又增設碣石、神電等二十四衛所,據《大清統一志》載,碣石衛置於洪武二十二年,轄中、左、右、前、後5個內所及甲子、捷勝、平海、海豐共9個千戶所,內5所旗軍共5600人,全衛旗軍10100餘人,相當於現在一個軍的建制,是與天津衛、威海衛齊名的大衛。二十七年(1394年),都指揮花茂建碣石衛城,「城高二丈,厚一丈八尺,周圍一千一百二十丈;雉堞二千二百六十二;敵樓四,樓下辟門;池深一丈,廣一丈二尺。」而清朝的陸豐縣城才「周圍三百二十一丈一尺」,可見當時的碣石城是相當雄偉的。要養活這么龐大的隊伍朝廷的負擔該多重!明政府實行屯田制,衛、所官軍依「七分留城、三分屯墾」的辦法,碣石衛共設軍屯22處,共懇荒地近兩百頃,征米近4000石,還管轄石橋鹽場、小晴鹽場和海甲鹽場。屯田制使官兵既是兵又是農民,後來不少下級軍官和士兵就在碣石定居,碣石也逐步發展成惠(州)潮(州)之間的沿海都市。
碣石歷來是海防重鎮,自宋代起已經在此設防保疆。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設立碣石衛,為全國36衛之一,與著名的天津衛、沈陽衛等齊名。
位於中國廣東省陸豐市的碣石鎮,因為碣石鎮三面是環山,一面是臨海,山上海里遍布巨石,相傳因此得名碣(皆)石,是陸豐市三大鎮之一。碣石鎮位於陸豐市南部,東臨碣石灣,與金廂鎮隔水相望。現在的碣石鎮是由碣北鎮與原有的碣石鎮合並而成,全鎮總面積120平方千米,海岸線長40.3千米,總人口17多萬人,轄41個村(居)委會。
後山頭是碣石城內的一座小山,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駐閩使者許時中在後山頭埔石上題刻「碣石」兩個楷體字,約3米見方,後來因搞基建打掉了,現在的碣石標志「碣石」二字是根據當時重新刻的。後山頭曾是碣石的文化中心,鎮政府和派出所就在附近,碣石影院建在山上,前身是戲院,碣石鎮和碣北公社只有這個影院,碣石開大會都在這里進行。影院後面是魚市,魚市旁邊是紅場,是大型群眾活動集聚地,如宣判大會。1976年參加毛主席追悼會的幹部群眾都集中在紅場,我當時作為中學生也參加了莊重、肅穆、有著零星雨絲的追悼會。後山頭因影院所在,以前都是人山人海,可是,現在已經變得很冷清,主要原因是中心區轉移,次要原因是街道窄且不平,雖然巷口四通八達,但不能通汽車,影響交通,電影院也關門了,後山頭作為碣石中心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玄武山下的新城區才是碣石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歷史上碣北也歸碣石管轄,解放初,碣石區就轄碣石鎮和碣北、湖東、金廂三鄉。後來碣北公社雖與碣石鎮同級,但不少東西要依賴碣石,其所在地新酉大隊在原明碣石衛城裡面,與碣石鎮的南城大隊比鄰,碣北沒有集市、沒有居民集中地,沒有郵電、沒有市場、沒有電影院,有一段時間沒有派出所,而碣北中學卻建在離新酉大隊幾公里遠的角溪大隊,靠近碣石的學生上學不方便。連省教育廳在編制分鎮地圖時都無法把碣石和碣北分開,玄武山下的新城區建設,是碣石鎮府和碣北區公所聯合開發的。
碣北有個大村叫桂林,40多年前就有3000多人了,它有個土名叫西箖,人們一般認為是西籃或柿籃,叫籃裝桔(本地話「碣」的諧音),但我認為從歷史的角度推測估計是「箖」,箖投是一種帶刺的野生植物,近似菠蘿,因而菠蘿叫番箖投,作為碣石的西郊,估計千年前是一片刺箖,碣石還有一個鄉里叫西陂箖,可以作為佐證。桂林的名字估計也是宋朝開始的,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中大夫陳讜宦遊至石橋場(碣石建衛之前,唐元和末年在這置石橋場,由官方配鹽,商人販運),於西箖西北石頭勒書「桂林」二字,後,清鎮碣使者鄧萬林在該石旁邊一塊高9.5米、長20米、寬15米的巨石題刻「桂林聳秀」,每字大1米,我們所稱的「桂林石」指的就是巨石。桂林村是碣石西出門戶,戰略位置重要,東風門面對玄武山,門前有「深明大義」碑碣,是碣石總兵鄧萬林於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書寫以資獎賞桂林鄉民的。鄉民接書即作序刻碑立於此:「蓋昭守望相助,鄉間之純風,獎賞酬勛,朝廷之盛典。桂林鄉距城裡許,為碣城之屏障,亦西路之要衛也。光緒乙亥年春,陸豐土匪竊發,勢甚猖獗,始則焚劫金廂,繼而進攻縣城。斯時碣石告急戰火頻警,則有鎮碣之軍門者,目擊時艱,情以保赤,特委中府憲吳到我桂林鄉,諭以捍禦匪寇,力保城池,只聆之,於是愈加備勇朝夕巡防力。深明大義同金湯,而土匪聞風稍歇,迨至大兵到邑一鼓盪平,乃蒙軍門府念微勞,深知我桂林鄉素識大義,獎賞頂戴,並親書匾額曰『深明大義』賞賜,委巡捕官趙賞到我桂林鄉,用昭鼓勵叩領之餘,感愧交集如此微勞,厚賞賜語褒嘉,凡我桂林鄉民承恩在所感激,屆時奉命益加從公,愛歷貞珉以垂永遠,不可忘此時之盛典也,是為序。光緒庚子年葭月穀旦,合桂林鄉紳耆立。」桂林人重情義,桂林從語言發音到習俗於鎮內沒有什麼差別,居於地域和歷史原因,桂林人對碣石、和碣北之外也自稱碣石人,碣石古八景中有「桂林明月照星斗」,已經把桂林納入了碣石。桂林人進碣石城不叫「去碣石」,而是說「上街」、「上市」。
二、碣石文化
在碣石鎮對聯很普遍,千家萬戶都有。碣石對聯的內容好,字寫得更好。一副副對聯,就是一幅幅優美的書法,家家戶戶的對聯就是一個群眾性的書法展。隸、草、行、楷,百花齊放。有的蒼勁有力,筆鋒凌厲;有的娟秀文麗,風格清雅;有的瀟酒飄逸,筆法奔放。真是琳琅滿目,百態千姿。
碣石人寫對聯,用紙用墨十分考究。紙用60克的厚力福,特殊方法染丹而成;墨是用墨魚汁,拌上酒和其他原料秘制。以此寫聯,一年四季,不管日灑雨淋,永不褪色,也不流墨。
碣石人喜愛對聯、書法,已有悠久的歷史。相傳從宋代興建玄武山元山寺開始,每年的大型祭祀活動,前後寺門都要征聯,既要求聯語優美,字也要寫得好。碣石本是文人墨客雲集之地,但也難倒不少人。倒是附近鄉紳有人入選。這便激起碣石人攻克書林的決心。歷代鎮守碣石衛的文臣武將,也喜歡在玄武山題刻,如林則徐題的「水德靈長」,劉永福題的「靈聲端道」,至今仍掛於元山寺。這些,無疑又推動社會習字的風氣。從此,碣石人發憤練習書法與制聯。男女老少舞文弄墨,蔚然成風。
改革開放給古鎮帶來了強勁東風。隨著經濟的發展,民間工藝、紡織、雕塑等行業更為興隆。這些行業都需要有一手好字的人才。於是,各種書法培訓班應運而生。學校辦,街道辦,團體辦,私人辦,大大小小有好幾十個。其中最令人贊賞的是附設在碣石鎮中心小學的少兒書法班。
碣石少兒書法班創辦於1984年,學員從開始的6名發展到現在的120名。輔導老師叫方長,是一位清翟於練、精神奕奕的老人。多年來,在方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少兒書法班先後參加過國內外多次比賽,人人都得過獎。有部分人還被吸收為國家和省級書法研究會會員。1989年,僅13歲的書法班女學員劉少華被接納為世界書畫家協會會員,目前是方老師的得力助手。碣石少兒書法班已沖出亞洲,走向世界,它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朵噴香溢彩的鮮花。
此外,燈謎、象棋、詩詞等在碣石可謂人人皆之。由碣石灣文學社主編的《衛城文苑》收集了來自碣石各地詩詞好手們的詩詞,並作為刊物出版,並開通了網路電子版。
三、碣石語言
碣石話屬閩南語系,叫福佬話或河洛話,保留了不少中原古漢語,可以說是古漢語活化石,走叫行,跑叫走。數量為「一」的一般只叫量詞不叫數詞,如個人、叢樹、擔粟、斤米、間厝。買米、賣粟(稻穀)分別叫糴米、糶粟。最奇特的是片語的倒裝,與普通話相比是倒過來的,譬如:拖鞋叫鞋拖,公豬母豬叫豬哥豬母,公牛母牛叫牛牯牛母,公雞母雞叫雞安(丈夫)雞母,公鴨母鴨叫鴨工鴨母,在區分動物性別時,不分雄、雌分工、母,如「這只豬是工個」(這口豬是公的),工就是指雄性。碣石語言保留了文字和口語兩種,不少字有兩種讀音,文讀的發音與口語不同,如「雨」,潮汕話念「hou」,碣石人在念文章讀「yi」,下雨念「hia yi」,口頭語卻說「lou hou」(落雨)。房子不叫房也不叫屋,叫厝,厝內的房間才叫房或房間,建房子叫「起厝」,建樓叫「起樓」。
四、碣石風俗
碣石外出打工和經商的人很多,因此每到初一、十五或中國的傳統節日,幾乎家家戶戶都要燒香拜佛,以求在外的家人平安,工作、經商順利!
民居建設很講究,不管房屋是一間還是兩間三間,都要留個門口埕,就是天井,還要有後火巷,在房屋的後面建圍牆與房牆空一條小巷,後火巷的作用既防盜,又能接受倒灌風,厝內又間隔了廳和房,內外有別,整座厝既通風透氣,又採光充足。以前有大門樓的一定在門相對的地方起一幅照壁。
Ⅳ 作文 汕尾的冬天
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風,便覺得是奇跡;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對於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麼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
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陽光,暖和安適地睡�,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落,有了依靠。他們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覺地想起:「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裏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就是這點幻想不能一時實現,他們也並不�急,因為這樣慈善的冬天,幹啥還希望別的呢!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看�,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古老的濟南,城內那麼狹窄,城外又那麼寬敞,山坡上�7�3�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7�3�點雪,對,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點熱氣,水藻真綠,把
終年儲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裏照個影兒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塊水晶裏,包�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或
廣州,這是我最熟悉的一個城市。我從小在這兒長大,學習;對於廣州的一年四季,我並不陌生。但是在一年四季中,我對廣州的冬天更是情有獨鍾。
聽地理老師說,廣州地處南方,靠近赤道,幾乎是長夏無冬。在廣州,你只要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冬天已經來臨了。
廣州的冬天是特別有個性的,起碼在我經歷的十二個冬天裡,是連小雪也不下的,所以我至今也沒見過大雪覆蓋下的廣州。當北風帶著冬之王的馬車駛來廣州時,萬物好像串通了似的。小草兄弟滿懷鬥志地打算抵抗北風的沖擊,但北風一過,小草軍隊潰不成軍,個個都黃了臉。北風打著勝鼓,繼續沖向前方,前方的樹木經過秋天的洗禮後,只剩下稀疏的樹葉,已無力抵禦猛虎般的北風了。北風乘虛而入,佔領了廣州,接著溫度便降了下來,但冬之王對廣州是十分仁慈的,氣溫保持在0度以上。幸虧廣州有這樣的冬天,要是像哈爾濱那樣,那我們可就過得沒那麼舒服了。
街上,人們的衣物增多了。風衣啦,毛衣啦等各種各樣的衣物,都裹在身上,顯得有些雍腫。但跟北方的城市比起來,這還是小巫見大巫呢!
說來說去,廣州的冬天還算是溫暖的。它沒有嚴寒,沒有冰,沒有雪,但廣州的冬天是有著自己的特點的,所以我愛廣州的冬天。
廣州的冬天
無論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大概都會覺得廣州的四季沒什麼意思:春天沒意思,夏天沒意思,秋天沒意思,冬天可就特別沒意思了。葉不落,花不凋,望不見那白雪皚皚的山,看不到那冷酷清凝的河冰。只那凈寒的風夾著一點不合時宜的細雨,零零落落地留在街上,濕漉漉的,卻也成不了氣候。待到廣州的風和著北方的來起鬨,才順勢冷它幾天。可毛衣還沒洗幾次,圍巾還戴不了幾天,卻又道,春分來了。廣州人說,那冬天是糟蹋了自己,也糟蹋了春天,瞧不見那截然不同的更改,便也沒有了去著意的心思。
北方的人都羨著廣州冬天的暖,臨行的時候披一件瀟灑的外套,便可充當禦寒的了。路上還有鬱郁蔥蔥的樹,不像北方,凈是光禿禿的枝條,讓人看了可憐。而廣州的人卻又盼著人家北方的雪,乍一看,這屋頂屋檐屋椽上全是雪。遠看,一片茫然;再遠看,還是一片茫然。可廣州人說,那是干凈,那是氣勢。但一如從北方帶回廣州的柿子,廣州人初一吃,是要大贊特贊的,說是什麼不像廣州的水柿那樣,凈是水也沒有什麼肉感,而且還不怎麼甜。可是,待到這千里迢迢運回來的柿子被放得破了皮、發了霉,那才知道念著的還是水柿。於廣州人來講,那帶著雪的北方的冬,那棉襖,那氈帽,那刺骨的風,那凍人的雪,興許是只能遠觀而不可褻玩的。
廣州的冬天向西方借來了一個聖誕,那樣人們就有了借口把那些不冷的「雪花」灑在各自的窗檯,而不至於遭北方人的笑話。從這樣的窗子朝外望去,卻也是一片朦朧,真煞似那北方窗欞上真正的雪。人們在頸上圍一層厚厚的圍巾,輕輕地呵著氣,看著那婀娜而稀薄的煙霧從唇旁散到空中,又從空中散回自己的四周。然後靜靜地說上一句:這個聖誕可真是冷啊。這便也彷彿有了冬天的味道。
橘生淮南而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廣州的冬天若是在北方播了種,也許就不是這么個冬了。如此看來,我們的冬還是值得好好收著、藏著,盡管它暖,盡管它濕,可在北方,它卻是個珍寶。
廣州的冬天
秋天的風
在冬季里,放眼皆是白色的風景,雖然寒冷,卻很多人喜歡。因為可以和愛人在這寒冷的冬季里相擁看那雪花飄落。
冬季里的上午,踏上廣州的土地,有暖暖的陽光,還有那陣陣的風。當然,在廣州沒有雪。和一起下飛機的人們一同走往出口處。我不想刻意去看旁邊那等候的人群,可是我還是一眼就看到等待的「風」。
我不是有意,可是我還是注意到了風的嘴唇。「風」的嘴唇顯得干而無色,不用多想,一定是個天天熬夜的傢伙。累了,扒在「風」的腿上,閉上眼睛,「風」輕輕的扶摸著我的發絲,陽光從車窗外射到我的臉上,暖暖的,懶洋洋的想睡著。
「風」說是我把冬季帶到了廣州,就像我那幽幽的悲傷。我說廣州的天好溫和,在這冬季里就像舒適的秋天。
面對面的座著,吃著辣辣著菜。「風」驚訝我的食性,我驚訝他的胃,如此之小,做秀似的嚼了少許,就不再動筷子。心疼「風」的食慾,卻未曾做聲,因「風」不會缺少那樣的關心。
理發師對著我的頭發比劃了半天,至到我點頭贊許才停止了他那手上揮動的剪刀。想讓「風」來評點幾句,卻發現他早已歪頭斜靠在椅子上睡熟,也難怪,這傢伙到凌晨三點多才睡。
「風」說要送我一朵百合,可恨平時遍地可見的百合,今日卻走遍不少地方就是沒有找到。我沖著「風」一笑,說他欠我一朵百合。「風」真誠有勁的點了點頭。我說我喜歡看電影,喜歡那電影劇院里獨有的氣氛,「風」如他名,帶我上了影院,寬大的屏幕上放著搞笑的片段,「風」入神的看著,時不時的發出一陣陣爽朗的笑聲,上前輕輕的親吻了一下「風」的臉,我的吻充滿著柔情悲傷,「風」你可感覺到?
取出身上所有帶有電磁的物品,驗身,在登機口入,轉身留戀的看了「風」一眼,使勁的揮手,心中默默的說:「風」我離開廣州了。
都說廣州沒有冬季,我深深的體會到了。
「風」總是不停留,雖然「秋天」是美麗的。它還是一如既往的吹過了,「秋天」用盡它的所有,黃了草兒,落了葉兒,留下光光的樹枝,道不盡的凄涼。最後那片葉子從樹上飄落下來,擦過我的臉龐時多出了一顆淚滴,落在水泥地上,一輛汽車開過,粉碎。
Ⅵ 汕尾哪裡可以撿貝殼哪裡有漁船港口
汕尾的紅海灣,被譽為「廣東最美的十大海灘之一」。
這里的沙灘細軟輕柔,不含雜質的石英細沙
彷彿是經過大自然之手精心篩選
純凈明亮的海水一卷卷漫上沙灘
涼風微咸,海天蔚藍,漫步嬉戲,盡享悠閑
【紅海灣】是中國廣東省南部的一個海灣,位於汕尾市以南,沿岸有汕尾紅海灣經濟開發試驗區,開發區地處汕尾市區東部,即粵東紅海灣與碣石灣交接的遮浪半島,東臨碣石灣,南依紅海灣,三面環海。
這里灘緩沙白水清,是廣東省5個重點海水浴場之一,半島海岸礁岩多姿多彩,《岸邊激浪》、《南海潮》、《和平年代》、《快樂島奇遇》、《馬戲情未了》等20多部電影、電視劇的海島外景在此拍攝。1996年亞太地區帆板錦標賽暨奧運精英賽、1998年省八運會帆板賽、2002 年全國九運會帆船、帆板比賽均在此地舉行。在紅海灣天然海濱浴場沐浴戲水、享受陽光沙灘為您帶來的無限樂趣。
紅海灣南澳半島旅遊區
紅海灣,顧名思義,當然有紅色的泥土,有藍藍的海水。不過,最吸引人的地方,應該是那個「灣」字。因為「灣」通常都應該是靜靜的,浪漫的。
走上沙灘,細軟輕柔的沙子是不含雜質的石英質細沙,勻凈得好像是經大自然的神手精心篩選過似的。踩上去,絕不陷腳,只覺軟軟的,暖暖的,令人不由自主地要除去鞋襪的束縛,赤腳走在這片柔柔的沙灘上。再走近些,純凈而透明的海水一卷一卷地漫上沙灘,漫上你的雙腳,彷彿在為你撫去旅途的疲憊。
Ⅶ 明星為啥都來汕尾開演唱會!拍電影
因為汕尾在廣東阿,居民娛樂消費比較超前,場地費用相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