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視頻 > 黨史小故事微電影

黨史小故事微電影

發布時間:2022-06-10 20:12:57

『壹』 適合少兒講的中國共產黨歷史題材故事3到5分鍾

一、陳望道

「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當年,靠著一輛自行車和一雙膠鞋,焦裕祿踏遍了全縣149個生產大隊中的120多個。在鹽鹼區,他經常抓一點鹼土放在嘴裡品嘗,說出鹹的是鹽,涼絲絲的是硝,又臊又苦的是馬尿鹼,這讓和鹽鹼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老農目瞪口呆。無論瓢潑大雨,還是風沙漫天,別人往屋裡跑,焦裕祿總是往外沖,即使在病重期間,他也拒絕只看材料聽匯報。他最常說的一句話是,「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

「遠征西涯整十年,苦樂桑梓在高原」,孔繁森生前留下的這首詩,生動概括了他在高原的工作狀態。在藏十年,他為西藏的發展嘔心瀝血,傾盡所有。殉職後,人們在他的遺物里發現了僅有的八塊六毛錢和去世前4天寫的關於發展阿里經濟的12條建議。去世25年後,他留下的那句話——「一個共產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早已成為黨員領導幹部共同的精神財富。

『貳』 微視頻贛榆黨史100講

邵維正,邵維正 解放軍後勤指揮學院政策理論教研室教授,專業技術少將。1935年9月8日生於江蘇省常州,祖籍浙江黃岩,1965年畢業於長沙政治學院。專業技術三級。1951年入伍,曾參加抗美援朝戰爭,1978年調入解放軍後勤學院從事中共黨史教學。1994年7月授予專業技術少將軍銜。中共黨史專家。長期從事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的研究與教學工作。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由中組部黨員教育中心、中央黨史研究室宣傳教育局、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聯合製作的《黨史故事100講》「抗戰系列」節目,以中國共產黨抗戰時期的黨史為講述核心,為觀眾呈現抗戰期間中國共產黨所起到的至關重要的歷史作用! 節目從黨史的角度講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民族抗戰,是本節目區別與其他抗戰節目的最大亮點!《黨史故事100講》「抗戰系列節目」從1935年中共中央在陝北瓦窯堡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開始講起,到1945年期間,我黨是如何領導全民族高瞻遠矚、英勇頑強地不屈不撓的抗戰全過程。

『叄』 關於黨史的小故事

1、一台水力軋花機

1922年,21歲的陳毅回鄉時,做過一件至今仍被鄉親們傳為佳話的事情。當時,農村極為落後,只有一些人力驅動的前清時安裝的農業機械。以軋棉花的機子為例,需要3到5個壯勞動力輪番上陣才能驅動,且效率十分低下。

一日,陳毅步行於羊岔河畔,看著潺潺流水,突然想到村裡的軋花機太過笨重,費時又費力。為何不為鄉親們改裝成水力驅動?也正好將學到的知識用之於民,讓鄉親們認識到科學與知識的力量。

陳毅很快便將想法付諸實踐,經過試用,陳毅改裝的軋花機不僅省了勞動力,軋棉花的效率更提升了一倍多,十里八鄉的村民都趕來「看稀奇」,面對大家的嘖嘖稱贊,陳毅格外開心。

隨後,他向留法的同學蔡和森去信,申請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不久之後,他收到了蔡和森的回信,組織已經同意他的請求。1923年初,陳毅離開故鄉。從此,堅定地走上了無產階級革命的道路。如今,這台水力軋花機仍然保存在陳毅生平事跡陳列館中。

2、一張摺痕照片

陳毅生平事跡陳列館珍藏著一張帶有深深摺痕的照片,這張照片是隨一封陳毅寫給父母的信一起送達的。在抗戰時期,這是殊為不易的,而它能保存到今天也體現了陳毅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崇高地位。

1943年底,陳毅留下一首《赴延安留別華中諸同志》,即趕赴延安。到達延安後,陳毅參加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主席團成員、中央委員會委員。

是時,全黨全軍正在開展「整風運動」,陳毅積極投身其中,時常與毛澤東促膝談心,書信往來,向毛澤東介紹自己在「整風運動」中的收獲。毛澤東復信稱贊道:你的思想一通百通,無掛無礙,從此到處是坦途了。

其間,陳毅因思念遠在四川的父母,將自己開展勞動的照片附信寄往。為了避免信件被日偽軍攔截,陳毅將信中「延安」二字改為「西安」,並落款為「兒仲弘敬書」。信件幾經周折,順利送達父母手中。新中國成立後,陳毅父母將這張照片贈予陳毅的侄女陳德珍。

3、 在休整中擴軍

紅一軍團突破敵人封鎖線後,來到江西宜章的白石渡,在這里休整了一天。這里是當時粵漢鐵路的必經之地,鐵路剛剛在這里開工,聚有許多來此打工的湖南農民。

他們住的是用松樹搭成的窩棚,一棚要住20人上下。他們來此是因為家鄉遭受天災,原指望來此掙點工錢回去養家糊口,可工頭卻從來不發工資,遇有生災害病,工人們飽受煎熬,一些體質虛弱的人,已經奄奄一息。

紅軍看到這批湖南農民,立即救濟他們,給他們發放穀米和豬肉,並發放衣服物件,有工人急欲回家的,還給他們發了路費。在紅軍的感召下,工人們三五成群地來到部隊,紛紛要求參加革命隊伍。

一些年紀大的工人為不能參加紅軍而嘆息:「可惜我老了,不然,我也要參加紅軍,跟著你們一道走。」他們說:「我活到這樣大的年紀,從沒有看到這樣好的隊伍,從沒有看到這樣真正為老百姓謀利益的隊伍,你們一定要成功啊!」

對於參加紅軍的新戰士,紅軍將士都親切和藹地招待他們。一大群衣衫襤褸的工人,一下子就成為穿上軍裝的新戰士了。第二天,部隊繼續前進,隊伍人數增加了數百人。

4、坐筐過繩橋會師

1935年6月14日,中央紅軍一部和紅四方面軍一部在達維鎮會師。紅三軍團擔負中央交予的維護交通、與紅四方面軍會師的任務。彭德懷親自率領十一團來到維古村。

這是個依傍高山、面臨大河的村莊。河上的橋已被敵人破壞,隔河而望,紅四方面軍的隊伍正向這邊走來。雙方雖是面貌可辨,可使盡力氣喊話,對方仍是聽不清楚。

急中生智,他們互擲石頭,在石頭上纏上字條,相約在這里架設懸橋。聽說在上游的以念有一道橋,彭德懷又來到以念。這里的繩橋也受到破壞,上下兩條繩,只剩一條,河的對面就是紅四方面軍,雙方仍然沿用維古的方法,向對岸擲石頭。

十餘分鍾以後,接到這樣的一個字條:「我是徐向前,率領紅四方面軍之一部到達了」,「我們是三軍團之一部,在此迎接你們。」雖然取得了聯絡,但雙方依然不能講話,也不能渡河,仍是隔河相望著。

就在為難之際,紅軍戰士在河岸的樹林中找到了。於是四方面軍的一個戰士坐在筐子里將筐子拴在繩子上,從河對岸慢慢地盪過來了。接下來便是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以及其他官兵一個又一個地渡過來。雙方終於會師成功。兩天後,維古的懸橋經紅軍一方面軍與四方面軍共同努力,終於架設成功了。

5、紅軍女戰士「接受檢查」

紅軍突破天險臘子口,翻越岷山,到達甘肅宕昌哈達鋪。部隊進入宿營地之後,所有小販都向紅軍部隊圍攏過來。為避免買賣擁擠,各部紅軍戰士都只派出采買員去購買東西,而且買賣用現大洋。群眾覺得紅軍說話和氣,買賣又公平,這樣多的人馬一點不嘈雜,都感到有點驚奇。

在這里更有意思的是幾位漢族、回族農婦對於紅軍中做政治工作的女戰士產生了興趣,她們覺得這些女戰士言語行動明明是女子,但細看她們穿著戎裝、麻鞋,又纏上綁腿,配著手槍,雄赳赳地又引起她們懷疑。

於是幾個農婦格外親熱地拉著一個女同志向他們家裡跑,因為她們對女戰士是男是女還抱一點懷疑態度,所以向女戰士「實行檢查」。

紅軍女戰士當時被弄得莫名其妙,大家嘩然一笑,然而那些「執行檢查」的農婦們則更進一步「親熱」,請那些紅色女戰士上炕(北方睡土炕,凡有客人來了都請上炕,但女人的炕只請女客)。女同志不僅被請上炕,而且被農婦請吃了晚飯。

一般的戰士們雖然沒有農婦請吃晚飯,但各個伙食單位都買到了羊肉和白面、鹽、油,與雪山草地吃野菜、青草,數月不嘗鹽油之味的情形比較起來,簡直就像「困於囚籠之鳥兒,一旦逃脫而翱翔空中一樣」。

紅軍經過短暫的休整,由此繼續向陝北行進,由於宣傳北上抗日的主張,由於秋毫無犯的紀律,沿途都受到群眾的歡迎。

『肆』 黨史小故事

黨史小故事-康克清奶奶認錯

小朋友們,抗大剛剛成立的時候,因為有文化的幹部奇缺,所以很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擔任著教員的工作。象我們敬愛的毛主席、朱總司令,都經常走上講台,認認真真的給來自全國各地的我黨我軍青年骨幹講課。

主席爺爺最愛說的是哲學,尤其愛講辯證唯物論,那深奧的道理啊,到了主席爺爺他老人家的嘴裡,那可真是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廣大學員都激動地說:「原來唯物主義、辯證法也這么簡單啊。我還以為有多難呢。都是主席講得好啊。」

一次,敬愛的總司令朱爺爺給大家來講《黨的建設》這一課。課堂上有同學給朱爺爺遞條子,想聽聽國際形勢以及我黨和國民黨的最新關系。朱爺爺一打開這國際形勢的話匣子,就停不下了,同學們都聽得津津有味。下課時間快到了,可黨的建設還沒有開講呢。朱爺爺為了節約時間,就念起了講稿。

這時康克清奶奶站起來向朱爺爺開了一炮。康克清奶奶是誰啊?她就是朱爺爺的革命伴侶,就是愛人,又叫老伴。不過那個時候,康克清奶奶可不老,她才二十七歲,年輕漂亮著吶。只見康奶奶氣呼呼地向朱爺爺嚷了起來:「講課不能念講稿。念講稿,誰不會?我也會念。」當時同學們就制止了康奶奶:「讓朱總司令講下去。」

過了幾天,黨支部會上,同學們都嚴厲的批評了康克清奶奶 —— 你和朱老總是夫妻,關起門來咋吵、咋講、咋整都沒事,可是你不能把情緒帶到課堂上來,你不能在課堂上這么說。這樣就是不尊重老師、不尊重領導、不尊重上級、不尊重組織,還影響了同學們的學習。

康克清奶奶虛心誠懇地接受了大家批評,表示以後一定注意。

我們都要學習康奶奶這種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虛懷若谷的高尚的共產主義情操和偉大的無產階級品德。

『伍』 黨史小故事,急急急

機上讓傘 每個人都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我們偉大的周總理卻可以為了祖國的下一代犧牲自己的一切,這是一種什麼品質? 1946年1月30日上午,周恩來從延安飛往重慶。同機的有其隨行人員,還有葉挺將軍的小女兒葉揚眉。她是去重慶接爸爸出獄的,所以特別高興。 飛機經過秦嶺上空時,突然遇到一股強冷氣團,飛機被迫下墜,情況萬分危急。機長命令:全體乘客背上降落傘,准備跳傘。大家都在背降落傘,突然聽到小揚眉的哭聲。原來她的座位上沒有傘包。周恩來在搖擺的機艙中,幾步走到小揚眉身邊,迅速解下自己的降落傘給小揚眉背上,並鼓勵她,要像爸爸那樣堅強。大家看到周恩來同志不顧自己的安危,把傘包讓給了小揚眉,都要把自己的傘包讓給周恩來。周恩來用命令的口吻說:「不要管我,你們要沉著,別慌張。」 由於機組人員的努力,飛機終於沖出了冷氣團,脫險了。機艙里一片歡騰。 補充: 夏明翰 的故事 夏明翰是 湖南衡陽 人。他加入中國共產黨,為黨的事業做了許多的事。不幸的是,1928年2月7日他在漢口被捕了。 夏明翰被押在獄中。敵人用了種種手段,想讓夏明翰說出中國共產黨的地下組織,但是毫無所得。又一次審訊開始了。夏明翰鎮靜自若地走進來, 昂首 對著那個惡煞般的主審官怒目而視。 主審官問:「你姓什麼?」 夏明翰答:「姓冬。」 「你明 明姓 夏,為什麼說姓冬!簡直是胡說!」 「我是按國民黨的 邏輯 講話的。你們的邏輯是 顛倒黑白 。混淆是非的,你們把殺人說成慈悲,把賣國說成愛國。我也用你們的邏輯,把姓「夏」說成姓「冬」,這叫以毒攻毒。」 主審官又問了幾個問題,可是什麼都問不出來。反動派在夏明翰身上連半根 稻草 都沒撈到,而且失去了希望,只得使出了最後的一招兒,宣布「就地處決」。 2月9日,也就是夏明翰被捕的第三天,反動派把夏明翰押上了刑場。夏明翰 泰然自若 ,連聲高呼革命口號,接著又高唱起 《國際歌》 。周圍的群眾都感動得流下眼淚;反動派在這凜然正氣的震懾下膽顫 心驚 。 行刑的時刻馬上就到了。反動派問夏明翰:「你還有什麼話要說嗎?」 夏明翰說:「我要把我的話寫出來,給我拿紙和筆來!」 反動派還希望夏明翰最後能供出點有用的材料來,立即給他了一枝筆和一張紙。 夏明翰接了過來,奮筆寫了一首正氣凜然的 就義詩 :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 自有後來人 。 寫完後,大聲念了一遍,把筆往地上用力一拋。 夏明翰慷慨就義了。他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壯烈的革命之歌。

希望採納

『陸』 適合小學生看的黨史電影

閃閃的紅星、黨的女兒、建黨偉業、開天闢地、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大渡河、萬水千山、四渡赤水、金沙江畔、突破烏江等等

『柒』 黨史電影有哪些

1、《建黨偉業》

本片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獻禮片。講述了從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夕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捌』 我想要一個簡短而又把故事表達完整的黨史小故事

一、一台水力軋花機

1922年,21歲的陳毅回鄉時,做過一件至今仍被鄉親們傳為佳話的事情。當時,農村極為落後,只有一些人力驅動的前清時安裝的農業機械。以軋棉花的機子為例,需要3到5個壯勞動力輪番上陣才能驅動,且效率十分低下。

一日,陳毅步行於羊岔河畔,看著潺潺流水,突然想到村裡的軋花機太過笨重,費時又費力。為何不為鄉親們改裝成水力驅動?也正好將學到的知識用之於民,讓鄉親們認識到科學與知識的力量。

陳毅很快便將想法付諸實踐,經過試用,陳毅改裝的軋花機不僅省了勞動力,軋棉花的效率更提升了一倍多,十里八鄉的村民都趕來「看稀奇」,面對大家的嘖嘖稱贊,陳毅格外開心。

隨後,他向留法的同學蔡和森去信,申請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不久之後,他收到了蔡和森的回信,組織已經同意他的請求。1923年初,陳毅離開故鄉。從此,堅定地走上了無產階級革命的道路。

如今,這台水力軋花機仍然保存在陳毅生平事跡陳列館中。

二、一張摺痕照片

陳毅生平事跡陳列館珍藏著一張帶有深深摺痕的照片,這張照片是隨一封陳毅寫給父母的信一起送達的。在抗戰時期,這是殊為不易的,而它能保存到今天也體現了陳毅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崇高地位。

1943年底,陳毅留下一首《赴延安留別華中諸同志》,即趕赴延安。到達延安後,陳毅參加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主席團成員、中央委員會委員。是時,全黨全軍正在開展「整風運動」,陳毅積極投身其中,時常與毛澤東促膝談心,書信往來,向毛澤東介紹自己在「整風運動」中的收獲。

毛澤東復信稱贊道:你的思想一通百通,無掛無礙,從此到處是坦途了。其間,陳毅因思念遠在四川的父母,將自己開展勞動的照片附信寄往。為了避免信件被日偽軍攔截,陳毅將信中「延安」二字改為「西安」,並落款為「兒仲弘敬書」。信件幾經周折,順利送達父母手中。

新中國成立後,陳毅父母將這張照片贈予陳毅的侄女陳德珍。

三、一支睡在馬路上的部隊

在眾多檔案資料中,比手掌還小的《入城守則》十分引人注目,這是1949年5月由華東軍區司令部印發的小冊子。1949年5月27日,上海戰役持續15天,終獲全面解放,殲敵15.3萬餘人,整座城市完好無損。

就在槍聲停息後的第一個清晨,市民們依然惶惶不安,可當他們打開家門那一刻,他們被眼前的景象深深感動了,濕漉漉的馬路兩側睡滿了身著黃布軍裝的解放軍戰士。

原來,早在4月1日,上海戰役發起前,身為第三野戰軍司令員的陳毅就頒布了《入城三大公約十項守則》,十項守則的第二條,白紙黑字寫著進城後一律「不住民房店鋪」。

5月,陳毅在蘇南丹陽縣發表講話,明確指出:入城紀律是執行入城政策的前奏,是我們解放軍給上海人民的見面禮。

這條紀律在制定之初,卻不被很多指戰員理解。陳毅始終堅持認為上海情況復雜,不能將過往經驗完全照搬。他將自己意見和看法電報上海戰役總前委,鄧小平、劉伯承等前委委員一致贊同他的意見,並電報中共中央軍委。

很快就收到了毛澤東的電報批示,只有八個字——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四、 在休整中擴軍

紅一軍團突破敵人封鎖線後,來到江西宜章的白石渡,在這里休整了一天。這里是當時粵漢鐵路的必經之地,鐵路剛剛在這里開工,聚有許多來此打工的湖南農民。他們住的是用松樹搭成的窩棚,一棚要住20人上下。

他們來此是因為家鄉遭受天災,原指望來此掙點工錢回去養家糊口,可工頭卻從來不發工資,遇有生災害病,工人們飽受煎熬,一些體質虛弱的人,已經奄奄一息。

紅軍看到這批湖南農民,立即救濟他們,給他們發放穀米和豬肉,並發放衣服物件,有工人急欲回家的,還給他們發了路費。在紅軍的感召下,工人們三五成群地來到部隊,紛紛要求參加革命隊伍。一些年紀大的工人為不能參加紅軍而嘆息:「可惜我老了,不然,我也要參加紅軍,跟著你們一道走。」

他們說:「我活到這樣大的年紀,從沒有看到這樣好的隊伍,從沒有看到這樣真正為老百姓謀利益的隊伍,你們一定要成功啊!」對於參加紅軍的新戰士,紅軍將士都親切和藹地招待他們。一大群衣衫襤褸的工人,一下子就成為穿上軍裝的新戰士了。

第二天,部隊繼續前進,隊伍人數增加了數百人。

五、坐筐過繩橋會師

1935年6月14日,中央紅軍一部和紅四方面軍一部在達維鎮會師。紅三軍團擔負中央交予的維護交通、與紅四方面軍會師的任務。彭德懷親自率領十一團來到維古村。

這是個依傍高山、面臨大河的村莊。河上的橋已被敵人破壞,隔河而望,紅四方面軍的隊伍正向這邊走來。雙方雖是面貌可辨,可使盡力氣喊話,對方仍是聽不清楚。急中生智,他們互擲石頭,在石頭上纏上字條,相約在這里架設懸橋。聽說在上游的以念有一道橋,彭德懷又來到以念。

這里的繩橋也受到破壞,上下兩條繩,只剩一條,河的對面就是紅四方面軍,雙方仍然沿用維古的方法,向對岸擲石頭。

十餘分鍾以後,接到這樣的一個字條:「我是徐向前,率領紅四方面軍之一部到達了」,「我們是三軍團之一部,在此迎接你們。」雖然取得了聯絡,但雙方依然不能講話,也不能渡河,仍是隔河相望著。

就在為難之際,紅軍戰士在河岸的樹林中找到了。於是四方面軍的一個戰士坐在筐子里將筐子拴在繩子上,從河對岸慢慢地盪過來了。接下來便是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以及其他官兵一個又一個地渡過來。雙方終於會師成功。

兩天後,維古的懸橋經紅軍一方面軍與四方面軍共同努力,終於架設成功了。

『玖』 黨史小故事,非常短

1921年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了第一次黨代會,這也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雖然期間共產黨遭遇過很多困難,受到國民黨反動派的鎮壓、可南昌起義的一聲槍響打響了共產黨武裝反對國民黨的第一槍。然後經過我黨不斷的探索終於找到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正確路線、由此我黨便不斷的發展壯大給中國人民乃至整個中華民族帶來了美好的今天。

閱讀全文

與黨史小故事微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主題酒店研究背景和意義 瀏覽:554
天佑微電影難兄難弟 瀏覽:16
木乃伊電影都有哪些 瀏覽:302
手機如何上百度網盤下載電影 瀏覽:607
疫情影響電影票房 瀏覽:916
手機如何調制出電影色調 瀏覽:260
肌膚有如陽光電影在線 瀏覽:967
愛看電影網站多少 瀏覽:264
巴巴爸爸電影完整免費 瀏覽:207
香港電影精裝追女仔免費觀看 瀏覽:604
網上怎麼購買電影小食 瀏覽:189
電影姐弟全集 瀏覽:570
大學生微電影拍攝 瀏覽:373
迪奧高定小電影 瀏覽:233
北京晚九朝五電影上映時間 瀏覽:383
韓國動作電影監視西瓜 瀏覽:231
小白玉霜演唱的評劇電影全集 瀏覽:338
電影通神馬天堂 瀏覽:960
錢小豪茅山電影在線下載 瀏覽:243
電影網站大全在線觀看 瀏覽: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