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乾隆皇帝下江南遇見董小宛的電視劇叫什麼名字
是不是《多情江山》
侯夢瑤 飾 董小宛
該劇由李惠民、白雲默執導,侯夢瑤、高雲翔、米露、袁詠儀主演。
該劇講述了順治帝在22歲至24歲之間一段短暫卻意氣風發的經歷。
Ⅱ 求一部九十年代的電視劇,好像是講一個皇帝下江南然後碰到了一個跟已故皇妃長的一摸一樣的人,是清裝劇。
《江南京華夢》http://ke..com/view/1271219.htm
不過這劇是2000年以後的
乾隆皇帝二十五歲登基,聰穎勤奮不輸祖輩。一日率領文武百官祭祀太廟,突遭「日月社」眾人闖入紫禁城刺殺,幸有驚無險。此事剛過,已有身孕並最受乾隆傾愛的皇後服「壓驚湯」竟中毒瘁死,一屍兩命。內憂外患,皇帝對後宮是否與官僚勾結頓起疑雲。於是,乾隆決定一走江湖,親自考察官場和民情。他帶著三品帶刀侍衛鄂容安、文淵閣大學士紀曉嵐與皇後生前的宮女蓮兒,一行四人往南方奔去。
「日月社」俠女紫霞到保定府尋訪明朝大儒顧炎武的後代顧子傑,乾隆與面容酷似皇後的紫霞偶遇,兩人彼此傾心,但互相都不知身份。。。
Ⅲ 乾隆帝下江南活神仙名字叫什麼電影
我認為是啊,鋼鐵銅牙紀曉嵐
Ⅳ 90年代的一部老電影,皇帝下江南,上面的大人是個結巴
應該是李翰祥導演的《乾隆下江南》吧
Ⅳ 皇帝南下的電影
天官賜福
Ⅵ 有一部電影很像《乾隆皇帝下江南》的,但是忘了劇情都很像
呵呵,如果是最新的,應該是任賢齊、大S主演的《龍鳳店》。
Ⅶ 郭德綱 正德皇帝下江南
你說那個是他早期不說相聲 幫忙寫劇本時候的事了 跟他關系不大
而且他說的相聲挺好 可是拍的東西真一般
電視劇:《小房東》《追著幸福跑》《雞毛蒜皮沒小事》《清官難斷家務事》
《清官難斷家務事II》(又名:郭縣斷案)《知縣葉光明》(推薦)
電影:《三笑之才子佳人》
我看過的就這些 還有N多德雲社的相聲劇 那個最推薦!!
優酷 土豆上挺全的 你自己搜吧~
Ⅷ 正德皇帝下江南
郭德綱擔任編劇《非常檔案》《尋人檔案》《年輕的血》《正德皇帝下江南》
看這段:連郭德綱自己也沒想到,轉運是從影視圈開始的。當時,北京給他的印象是:「人人都跟央視有關系。」他認識了一些「自稱是央視編導的人」,開始談劇本、寫策劃。經常是自己的劇本寫出來了,對方才拿著劇本去找贊助,電視劇《非常檔案》和《正德皇帝下江南》就是他的手筆。他還做過民間藝術專題、美食節目,拍過果汁廣告。郭德綱對影視圈的心得是,「比相聲圈好混多了」。
Ⅸ 康熙下江南的故事
康熙先後六下江南,每次去的時候和回來的時候,都經過揚州。康熙六下江南,累計520天,在大清朝的歷史上開創了先河。康熙的曾祖父努爾哈赤、祖父皇太極、父親順治、叔父多爾袞等,都沒有跨過長江。而康熙是清朝歷史上第一位跨過大運河、海河、淮河、黃河、長江、錢塘江幾大水系的皇帝,足跡遍布北京、天津、上海、江蘇、安徽、山東、浙江、河北等地,開創了很多歷史。 A 康熙南巡的條件 康熙為什麼要南巡,是不是酒足飯飽後,一拍腦袋說:「我要南巡」?顯然不是,康熙南巡也有著特定的歷史條件,大概分為以下五點。 第一點是天下一統,安定了下來。1583年,也就是明朝萬曆十一年,努爾哈赤起兵,開始了漫長的戰爭。後來,又有農民戰爭、台灣戰爭,一直打到了1683年,整整100年的時間。當時的中秋節,康熙收到了一份海上捷報:「明月中秋節,執書海外書。自今天漢下,萬里煙雲開。」所有戰爭的煙雲都消散了。 第二點是治河興農。中原地區經受了100年的戰亂,沒有時間、精力、錢糧來治理河道,因此水患不斷。在康熙宮殿的柱子上,刻有一條幅,上面寫著:「治河、興農、三藩」,這是他日日夜夜想要解決的事情。當時三藩已經被平定了,有時間來解決治河的難題了。當康熙來到高郵一帶時,看到一片澤國,百姓只能在一些高地上搭建草棚度日。從古至今,治理水患,都是一項規模宏大的工程。 第三點是緩和滿漢矛盾。當時的民族矛盾很尖銳,努爾哈赤曾推行「殺儒政策」,不是殺一個人,而是一批一批地殺。皇太極曾經「六掠中原」,沿著太行山的山路,兵分八路,推進了1000華里,一直到山東濟南,將人和牲口一起掠奪,包括無數財寶,隊伍長達200華里。多爾袞也曾宣布「剃發、易服、佔地」等政策,「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這對中原百姓來說,都是巨大的傷害。這也引發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一幕幕歷史悲劇。所以,康熙是想緩和滿漢之間的民族矛盾和文化沖突。 第四點是宣揚皇帝權威。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皇帝喜歡出遊,如秦始皇、漢武帝、隋煬帝等,這都是君王表現自我權威的一種形式。康熙是一位學者型皇帝,他相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所以南巡也是一種行走。 第五點是欣賞江南山水。清朝在康熙之前的皇帝,大多生活在北方,江南山水美如畫,那也只是看畫一樣。比如「煙花三月下揚州」,沒有具體體會。康熙就不同了,可以親身欣賞到江南的山山水水。 B 康熙六下江南的情景 康熙第一次下江南,是在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為什麼選擇這個時候呢?因為結束了三藩動亂,統一了台灣,終於可以喘一口氣了,所以決定南巡。他從北京沿著大運河,從北往南走,來回都經過了揚州。但是,他第一次來揚州,並沒有住進揚州城,而是將龍舟泊在儀征的長江中間。因為「揚州十日」的緣故,他內心還是覺得有些不安穩。揚州又太有誘惑力了,所以他選擇白天進城,只有一天的時間,游覽了棲靈寺、平山堂、江天寺。其實,當時沒有棲靈寺,只有大明寺,因為康熙對「大明」比較忌諱,所以就以寺中棲靈塔為名改稱「棲靈寺」。 康熙在沿途中,很會籠絡人心。他經過山東時,特地去拜祭孔子,對孔子行三跪九叩的大禮,表達對孔子的尊敬。 康熙二下江南,是在康熙二十八年,間隔了5年的時間。其中,發生了俄國入侵雅克薩的事件。當時朝廷有兩種看法,一種是不去理睬,一種是寸土不讓。最終,康熙還是選擇了進行反擊戰,最終打敗了俄國侵略者,這也是滿族人、漢族人、蒙古人等多民族的共同勝利。 第二次來到揚州的時候,康熙就把船停在了江都陳家灣,歷史記載:「郡市民迎駕」,百姓的態度就緩和了。這次他住在了揚州府里,住了一天時間。他到處視察河患,進行治理。 康熙三下江南,是在康熙三十八年,中間又有了10年時間。主要是他御駕親征嘎爾丹,當時的戰場都是戈壁,寸草不生,糧草供給很成問題。康熙就和士兵們一樣,開始一天吃一頓飯,後來兩天吃一頓飯。盡管條件非常艱苦,但是每晚他都進行刻苦學習。後來嘎爾丹死了,康熙才放心南巡。這次來到揚州,康熙主要修水利,讓百姓安居樂業。為了他的到來,當地官員修建了高旻寺,康熙題字「敕建高旻寺」。當時,他看到附近的居民遭到了火災,他就派手下的近衛軍去幫忙滅火。此外,他還補償百姓的損失,每燒毀一間房,補償3兩銀子,並且發到每個受災百姓的手中。 康熙四下江南,是在康熙四十二年,來回都是住在揚州的。住在行宮里,南巡也開始有規律起來,兩年一次。 康熙五下江南,是在康熙四十四年,視察黃河、淮河的水利,看看效果如何。當時百姓對他已經非常愛戴了,運河兩岸有很多百姓夾道歡迎,一邊奔跑一邊歡呼。曹寅等官員修建了一個行宮,有精緻的房屋,有漂亮的花園。 當時有人對康熙的行程進行了詳細記載:「3月11日,各地官員匍匐叩見,進獻古董、字畫等;12日,康熙進城,燈籠如白練一樣;13日,康熙在行宮里寫字;14日,康熙前往鎮江,曹寅等官員又來送禮,其中有白玉環一隻、白玉鸚鵡一對。鹽商送上古玩60件,還送給隨行的皇太子40件……」 康熙回來時還住在揚州,來回一共住了11天。「初一,康熙中午遊玩,晚上看戲、宴請;初二,看戲、宴請……」餘下的日子裡,每天都是「看戲、宴請」,最多的一天,擺了100桌宴席。擺宴席所花費的錢財,全部是由地方官員出資的。 康熙六下江南,是在康熙四十六年。當時盛況空前,河北、山東各地的百姓都非常擁護他,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康熙六下江南後,就不再南巡了。因為在康熙四十七年,他兩廢兩立太子,非常勞心。在朝廷上宣布聖旨的時候,一邊宣讀一邊哭泣,最終還倒在地上。不久,康熙就中風了,右手不能寫字了,所以後來康熙都是用左手御批的。 從北京到杭州一帶,一個來回要有10000華里,康熙的體力也不能支撐了。 C 康熙南巡的揚州影響 盡管有很多文人墨客寫過揚州,但是康熙六下江南,十二次經過揚州,還是給揚州注入了非常大的影響。 康熙的六下江南,也逐漸化解了滿漢之間的矛盾。比如他對董仲舒的評價為「正誼明道」,承認儒家的傳統。他還為宗澤、陸秀夫等人題匾,逐步化解了滿漢之間的文化差異。 康熙南巡,同樣影響宮廷。比如他在南方吃到的菜餚,看到的服裝,聽到的戲劇,這些江南文化都對北方產生了影響。特別是各地官員送上的妃嬪。在康熙後來的妃嬪中,有很多漢人的姓氏。而在他的子女中,也有很多江南女子為他所生的。 康熙很會籠絡漢官,有次南巡到江蘇的時候。江蘇巡撫來接駕,康熙問他,「多大了?」江蘇巡撫回答說:「我今年62歲了。」「視力還好嗎?」「大字還看得清楚,小字就看不見了。」康熙就送了他一副眼鏡。 到了第二天,康熙看到這位巡撫,立刻問他,戴上眼鏡是不是看清楚了?巡撫說「是」。康熙問他:「你牙口可好?」巡撫回答說:「吃軟的還可以,吃硬的就不行了。」康熙就說,他的御廚會做一道菜,叫做「康熙豆腐」,就派他的御廚做好了送到巡撫府上。但是,這道「康熙豆腐」只能吃一次啊,康熙就派他的御廚到巡撫府,教府上的廚師這道「康熙豆腐」,讓他可以一直吃到,子孫也可以吃到。 這就是康熙的君臣情感交流,康熙南巡有八賜:「賜匾、賜字、賜宴、賜食、賜銀、賜物、賜見、賜官」,非常慷慨。很多官員都對康熙忠心耿耿。 當然,康熙皇帝南巡時,還是造成了一定浪費的。畢竟,這是一兩萬人的大隊伍。很多當地官員都為他們出資,曹寅最後被抄家,也有著一些關系。現在很多小說、電視劇,都說康熙下江南很多故事,比如參加科舉考試,住在鄉野小店等,這些都不可信,純屬胡編亂造。 很多人對康熙的評價都很高,稱他為「千古一帝」,我不同意這種說法,我認為康熙是「千年一帝」,他是從兩宋開始到清朝的千年之中,出現的最出色的皇帝。在這段歷史中,出現的皇帝很多,在位40年以上的皇帝也不少,但這些皇帝都或多或少有些缺點。只有在康熙當朝的這幾十年內,百姓的生活是非常安寧的,完全可以稱為盛世。 康熙雖然有些浪費,但是和乾隆皇帝相比,還是比較節儉的。希望明年有機會,還能再來揚州,講述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