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手機電影 > 庫爾斯克大會戰高清版電影免費

庫爾斯克大會戰高清版電影免費

發布時間:2022-09-22 02:42:12

① 德國二戰時坦克大戰是那部電影和蘇聯的,在蘇聯境內的

為莫斯科保衛戰。

《莫斯科保衛戰》(Битва за Москву)由尤里·奧澤洛夫執導,揚科夫·特里波爾斯基、米哈伊爾·尤里亞諾夫、亞歷山大·戈洛博羅德科、布魯諾·弗雷因德利赫主演的戰爭電影 。影片分為《侵略》和《台風戰役》兩部,每部共四集。於1998年8月6日在阿根廷上映。

該片講述了1941年6月,法西斯德國集中了一百九十個師的兵力,以閃電戰術入侵蘇聯,蘇聯因准備不足,在戰爭初期節節敗退,德軍直趨莫斯科城下,雙方在莫斯科展開了殊死決戰的故事。

(1)庫爾斯克大會戰高清版電影免費擴展閱讀:

莫斯科保衛戰的相關情況:

1、1941年-1942年的冬季就算以俄國人的標准來看都異常地嚴寒。德軍因戰線過長,補給不足,戰役中消耗過大,既沒有設防禦陣地和戰役預備隊,又無在冬季條件下作戰的准備。

2、1941年12月6日,西方面軍在南北兩個方向上對德軍發動反擊,德軍部隊在氣候和蘇軍的雙重夾擊下,被從莫斯科附近擊退。

3、1942年1月7日蘇聯紅軍重奪了莫斯科以北的加里寧。1月初,西部戰略方向的反攻乃告完成。精疲力竭的德軍已經撤退到100至250公里外。

4、德軍38個師,內15個坦克師和摩托化師遭重創。進攻莫斯科的突擊集團被擊潰,使德軍驚慌失措,希特勒要求死守每一個居民地,一步也不後退,直到最後一兵一卒。

②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與俄國發生的最大會戰,分別出動了幾千架飛機,幾萬輛坦克...是什麼電影

電影《庫爾斯克戰役》
庫爾斯克會戰,蘇軍於1943年7月5日~8月23日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地域實施的戰略性防禦和進攻戰役。蘇聯元帥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負責協調蘇軍各方面軍的行動。會戰開始前,中央方面軍(司令羅科索夫斯基大將)和沃羅涅日方面軍(司令瓦圖京大將)共有133.6萬人、火炮和迫擊炮1.9萬余門、坦克和自行火炮3444輛、飛機2172架。以後又先後投入草原方面軍(司令科涅夫上將)、西方方面軍(司令索科洛夫斯基上將)、布良斯克方面軍(司令波波夫上將)、西南方面軍(司令馬利諾夫斯基大將)。德軍動用了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克盧格元帥)第9、第2集團軍,南方集團軍群(司令曼施泰因元帥)第4裝甲集團軍和「肯普夫」戰役集群,集中了蘇德戰場70%的裝甲師和65%以上的作戰飛機,總兵力達90餘萬人、火炮和迫擊炮約1萬門、坦克和強擊火炮2700輛、飛機2050架。會戰中,蘇德兩軍統帥部不斷調兵遣將,向庫爾斯克方向增援,雙方投入兵力共400餘萬人,火炮和迫擊炮6.9萬余門、坦克和自行火炮1.3萬余 輛、作戰飛機1.2萬架。會戰結果,德軍損失官兵約50萬人,坦克1500輛、飛機3700餘架、火炮和迫擊炮3000門,其進攻戰略遭到徹底破產。此次會戰標志著蘇德戰爭進程完成了根本轉折。德軍從此完全喪失戰略進攻能力,全線轉入防禦。

③ 誰能講講庫爾斯克大會戰

庫爾斯克會戰(Battle of Kursk),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德戰場的決定性戰役之一,這場戰役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坦克戰,參戰裝甲部隊坦克超過5000輛,空軍部隊參戰飛機也超過了2000架,和阿登反擊戰共同被稱為突出部戰役。
日期:1943年7月5日–1943年8月23日 地點: 庫爾斯克突出部 指揮官:(蘇方)蘇聯元帥G·K·朱可夫,蘇聯元帥華西列夫斯基 (德方)陸軍元帥曼施坦因
本次戰役戰備而言,庫爾斯克戰役比以往任何一次大規模反攻戰役的准備都好,在莫斯科會戰時,蘇軍只有17個兵力不多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參加,沒有坦克集團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時,參戰部隊增加到14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1個坦克集團軍和幾個坦克軍;而在庫爾斯克戰役時,共有22個強大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5個坦克集團軍和6個空軍集團軍以及大量遠程航空兵部隊參加。蘇軍三個方面軍對德國第9和第2集團軍、第4裝甲集團軍和肯普夫集群在兵力上佔2.4比1的優勢,在坦克上佔1.9比1的優勢,防禦縱深達250-300公里,另外還可以得到空軍第1、第2、第5、第15、第16、第17集團軍共約2900架飛機支援。在兵力構成上,炮兵團首次超過了步兵團,比例為1.5:1,在威脅最大的中央方面軍第13集團軍的正面,每英里防禦正面可以得到148門火炮支援,遠遠超過了德軍為發動進攻而拼湊的數目。此外,索科羅夫斯基的西方方面軍、波波夫的布良斯克方面軍以及西南方面軍的第57集團軍和第2坦克軍也被部署到了庫爾斯克地區,以應付隨時可能出現的復雜局面。 在軍工方面,到了1943年,搬遷到遠東的蘇聯軍火工業終於開始達到並超過戰前水平,同時英美等西方的援助也開始大量抵達。
一個個被認為德軍可能發動進攻的日子都平安地渡過了,兩個月來前線顯得十分平靜,時間到了7月4日夜,在突出部南部的蘇聯近衛第6集團軍捕獲了德軍第168步兵師的一個士兵,他供認德軍即將在第二天開始進攻,7月5日凌晨,在突出部北部的蘇第13集團軍俘虜了一個德軍德國第6步兵師的中士,他也供認德軍將在幾小時之後發動進攻。為了打亂德軍進攻步驟,朱可夫於5日2時20分下達向德軍陣地實施了炮火反准備的命令,庫爾斯克會戰的序幕由此拉開。
庫爾斯克會戰中,德軍30個精銳師包括7個裝甲、坦克師被擊潰,其餘的遭受重創。損失兵力18萬人,損失坦克約900輛,損失火炮和迫擊炮3,000門,損失飛機3,700架,蘇聯也損失慘重,部隊傷亡也絕對不比德軍少,但是會戰的失利使納粹德國永久性地喪失了蘇德戰場主動權,
被擊毀的德軍運輸車隊
此後德軍再也沒有在歐洲戰場的東線發起有威脅的攻勢。 蘇軍也為庫爾斯克會戰付出了慘重代價,損失兵力80多萬,損失坦克6,064輛,損失火炮5,244門,損失飛機1,716架。但會戰的勝利使蘇軍從此獲得了戰場的主動權。這次會戰後蘇軍又向德軍發動了連續攻勢,收復大量失地,在11月解放了基輔,同時蘇軍的各級指揮員也在戰火中迅速成長起來,指揮藝術也越來越成熟,最終使蘇軍不僅在數量上超過德軍,在質量上也超越了德軍。

④ 誰能告訴我《庫爾斯克戰役》的詳細過程

1943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爭中,蘇軍為打破德軍大規模進攻並粉碎德軍戰略集團而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地域實施的一次防禦戰役(7月5—23日)和數次進攻戰役(7月12日—8月23日)。

1943年2月初,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後,蘇軍乘勝進攻,於2月15日收復了烏克蘭第二大城市哈爾科夫(參見哈爾科夫蘇軍進攻戰役),德軍在蘇聯南部的處境日趨惡化。德國軍事威力、士氣民心和在仆從國的威信一落千丈。希特勒撤消了受到嚴重打擊的B集團軍群番號,重新組建了南方集團軍群,並任命曼施坦因元帥為司令。2月19日,曼施坦因指揮南方集團軍群向頓聶茲河和第聶伯河之間的蘇軍發起反擊,於3月17日重新奪回哈爾科夫,18日又佔領了別爾哥羅德,蘇軍被迫後撤至庫爾斯克南面的奧博揚地域(參見哈爾科夫德軍進攻戰役)。自此,形成了一個以庫爾斯克為中心的突出部。在突出部的北面,德中央集團軍群控制了奧廖爾附近的突出部。在南面,德南方集團軍群控制了別爾哥羅德地域。在突出部內的是蘇軍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蘇德雙方在庫爾斯克地域附近都暫時轉入防禦。

為了改善帝國內政困境並防止法西斯集團分崩離析,德軍統帥部決定在蘇德戰場發動大規模夏季進攻,奪取戰略主動權,扭轉不利的戰爭進程。德軍考慮到其軍隊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地域的有利態勢,決定從南、北兩面向該突出部根部實施向心突擊,圍殲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爾後向西南方面軍後方突擊。此後預定向東北方向發展進攻。同時,還打算向列寧格勒進攻。為在庫爾斯克附近准備代號為「堡壘」的戰役,頒布了希特勒4月15日簽發的第6號命令。德軍在蘇德戰場全部坦克師的近70%、作戰飛機的65%以上參加了這一戰役。各突擊集團共編有50個最有戰鬥力的師(內16個坦克師,摩托化師)和許多獨立部隊,分屬「中央」集團軍群(司令為克盧格元帥)第9(司令為莫德爾上將,335000人)、第2集團軍(96000人)以及「南方」集團軍群(司令為曼施坦因元帥)坦克第4集團軍(司令為霍斯,223907人,由北向南由第52步兵軍、第48裝甲軍和黨衛軍第2裝甲軍組成,第48裝甲軍配有第33,第11兩個坦克師,「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第10裝甲旅和第167步兵師。黨衛軍第2裝甲軍由黨衛軍第1「阿道夫·希特勒」、第2「帝國」和第3「骷髏」3個裝甲擲彈兵師構成)和「肯普夫」戰役集群(126000人,有10個師,其中有3個坦克師,分別是第3、第7和第19坦克師,另外擁有45輛「虎式」坦克的第503坦克營也配屬在該兵團中。)。此外,約有20個師在各突擊集團翼側行動。第4、第6航空隊的航空兵負責支援陸軍。德軍這一集團總兵力達90餘萬人,火炮和迫擊炮約1萬門,坦克和強擊火炮2700輛,飛行2050架。在德軍企圖中占重要地位的是大量集中使用新式技術兵器——「虎」式、「豹」式坦克和「斐迪南」式強擊火炮,以及新式飛機(「福克沃爾夫190A」式戰斗機和「漢克爾129」式攻擊機)。

蘇軍最高統帥部在1942—1943年之交的冬季進攻之後命令軍隊轉入防禦,鞏固既佔地區,准備發動進攻。主要突擊預定指向西南方向。但發覺德軍在庫爾斯克附近准備進攻以後,最高統帥部大本營遂決定在庫爾斯克突出部暫時轉入按計劃組織的防禦,在此准備堅守,在防禦交戰中消耗德軍突擊集團,為蘇軍轉入反攻,進而轉入戰略總攻創造有利條件。中央方面軍奉命抗擊德軍從奧廖爾方面的進攻,沃羅涅日方面軍抗擊德軍由別爾哥羅德地域的進攻。預定在完成防禦任務後,蘇軍在奧廖爾方向和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方向轉入反攻。沃羅涅日方面軍(司令為瓦圖京大將)和草原方面軍(司令為科涅夫上將),與西南方面軍(司令為馬利諾夫斯基大將)協同,粉碎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集團(「魯緬采夫統帥」戰役)。中央方面軍(司令為羅科索夫斯基大將)右翼、布良斯克方面軍(司令為波波夫上將)以及西方面軍(司令為索科洛夫斯基上將)左翼在奧廖爾方向實施進攻戰役(「庫圖佐夫」戰役)。大本營代表,蘇聯元帥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負責協調各方面軍行動。庫爾斯克會戰開始前,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共有133.6萬人、火炮和迫擊炮1.9萬余門、坦克和自行火炮3444輛、飛機2172架。擔任大本營戰略預備隊的草原軍區(7月9日起改稱草原方面軍),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後方展開。轄5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近衛第4(70000人,司令為庫利克中將)、第5集團軍(80000人,司令為扎多夫中將),第27(70000人,司令為特羅菲緬科中將)、第47(65000人,司令為科茲洛夫少將)、第53集團軍(65000人,司令為);1個坦克集團軍—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人37000,司令為羅特米斯特羅夫坦克兵中將),有第18、29坦克軍、近衛機械化第5軍;3個騎兵軍—近衛第3、第5、第7騎兵軍;空軍第5集團軍(司令為戈留諾夫空軍中將);1個步兵軍;6個獨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方面軍總計573195人)。軍區應防止德軍從奧廖爾方面或由別爾哥羅德地域實施深遠突破,而當蘇軍轉入反攻時,應由縱深增強突擊力量。

戰斗隊形和防禦陣地均作縱深梯次配置的指導思想,是庫爾斯克附近組織防禦的依據,這些防禦陣地有完善的塹壕體系及其他工事體系。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構築了5—6道防禦地帶(地區),其中包括2道戰術地幅內的防禦地帶、1道集團軍防禦地帶、3道方面軍防禦地區。與此同時,還建立了1道草原軍區防禦地區,沿頓河左岸則構築了1道國家防禦地區。工程構築總縱深達250—300公里。工事最完善的是防禦的戰術地幅,其縱深在戰時第一次達到15—20公里。戰術地幅的主要防禦地帶由2—3道防禦陣地組成,每道防禦陣地有2—3道塹壕,並以交通壕相連接。防禦陣地縱深達1.5—2公里。主要防禦地帶和第二防禦地帶的工事最為堅固。庫爾斯克附近的防禦,首先是作為對坦克的防禦來准備的。防禦的基礎是防坦克支撐點。對坦克防禦的縱深達30—35公里。建立穩固防禦的決定性條件是:兵力兵器大量集中於德軍可能突擊方向;各方面軍戰役布勢縱深達50—70公里。組織了強大的對空防禦,由各方面軍的殲擊航空兵和高射炮兵,以及國土防空軍大量兵力執行防空任務。庫爾斯克、奧廖爾、沃羅涅日和哈爾科夫等州的黨和蘇維埃組織以及居民,對構築防禦地區給予了積極支援。首長、司令部和政治機關為動員全體人員完成當前任務在軍隊中開展了大量工作。黨政工作和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使軍隊准備進行堅守防禦,保證高昂的進攻銳氣和粉碎庫爾斯克德軍的堅定決心。在精神—心理教育中,著重培養打退使用新型坦克的德軍坦克兵力突擊的決心。各集團軍舉行了反坦克殲擊手大會。步兵分隊進行了坦克「輾壓」訓練。

7月4日晚,蘇軍近衛第6集團軍的偵查部隊捕獲了一個德軍第168步兵師的士兵,他供認德軍的進攻將從第二天即7月5日開始,華西列夫斯基元帥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刻下令守軍開始進行炮火反准備,以打亂德軍的進攻。7月5日凌晨2點,在突出部北方的蘇第13集團軍捕獲了德國第6步兵師的一個中士,他也稱德軍將在5日凌晨3點發動進攻,朱可夫立刻下令中央方面軍開始炮火反准備。沃羅涅日於5日1時10分,中央方面軍於5日2時20分,蘇軍對德軍各突擊集團集中地域實施了炮火反准備,德軍遭受損失,7月5日晨才開始進攻,迫使德軍「中央」集團軍群推遲了2個半小時,「南方集團軍」推遲3個小時發起攻擊。德軍第一日就把准備用於「堡壘」戰役的基本兵力投入了交戰,其目的是以坦克師的「撞擊」突擊來突破蘇軍防禦並逼近庫爾斯克。在地面和空中展開了激烈交戰。蘇軍在航空兵支援下擊退了德軍多次猛烈沖擊,航空兵每晝夜出動飛機2000—3000架次。在中央方面軍(第70-司令為加拉寧中將、第13-司令為普霍夫中將、第48-司令為羅曼年科中將、第60-司令為切爾尼亞霍夫斯基中將、第65集團軍-司令為巴托夫中將,坦克第2集團軍-司令為羅金坦克兵中將,人員分別為96000、114000、84000、96000、100000、37000人,總計711575人)地帶內,第13集團軍抗擊向奧利霍瓦特卡方向進攻德軍的主要突擊。第一日,德軍把大約5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投入戰斗。第二日,德軍繼續在奧利霍瓦特卡方向增強突擊力量。根據中央方面軍司令的決心,此日以第13集團軍、坦克第2集團軍和坦克第19軍各一部兵力對德軍進攻集團實施了反突擊。空軍第16集團軍(司令為魯堅科空軍中將)航空兵對地面軍隊給予了大力支援。德軍進攻受阻。蘇軍統帥部贏得了在受威脅方向集中補充兵力的時間。德軍在奧利霍瓦特卡附近沒有進展,即向波內里方向突擊。但其企圖在此亦遭失敗。到7月10日,德軍在中央方面軍地帶內的進攻就被完全阻止住了。在7天的戰斗中,德軍在此僅楔入蘇軍防禦10—12公里。方面軍未使用大本營預備隊,僅以自己的兵力就順利完成了防禦任務。德軍在沃羅涅日方面軍(近衛第6-司令為奇斯佳科夫中將、第7集團軍-司令為舒米洛夫中將,第40-司令為、第38-司令為莫斯卡連科中將、第69集團軍-司令為,坦克第1集團軍-司令為克留琴金中將,人員分別為79900、76800、77000、60000、52000、40000人,總計625591人)(在該方面軍當面行動的是更強大的集團)地帶內對庫爾斯克突出部南正面的進攻也告失敗,德軍在此向奧博揚、科羅恰兩方向進攻。近衛第6集團軍、第7集團軍,第69集團軍和坦克第1集團軍抗擊德軍的主要突擊。第一日,德軍近7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在大量航空兵支援下進入了交戰。但至7月9日日終前已可看到,德軍在沃羅涅日方面軍地帶(德軍在此楔入蘇軍防禦較深)的進攻亦已衰竭。由於在奧博揚、科羅恰兩方向的失利,德軍將主要力量轉移到普羅霍羅夫卡方向,打算從東南實施突擊,以奪取庫爾斯克。蘇軍統帥部識破了德軍計劃,決定對德軍楔入集團實施反突擊。為此,沃羅涅日方面軍得到大本營預備隊(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近衛第5集團軍,另2個坦克軍)的加強。7月12日,在普羅霍羅夫卡地域發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共有12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參加的坦克遭遇交戰。蘇軍取得了交戰勝利。在一天的戰斗中,德軍在普羅霍羅夫卡地域損失近400輛坦克,1萬余名官兵被擊斃。7月12日,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南正面也爭得了防禦交戰的轉折。德軍基本兵力轉入防禦。7月13—15日,德軍僅在普羅霍羅夫卡以南地域對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和第69集團軍的部隊繼續沖擊。德軍在突出部南正面最遠前進了35公里。

在庫爾斯克以南的防禦交戰中,德軍遭到疲憊和消耗。7月16日,德軍在強大後衛的掩護下開始退回出發陣地。沃羅涅日方面軍在自己地帶開始追擊德軍,7月18日夜間,草原方面軍也開始了追擊。

7月12日,庫爾斯克會戰新階段——蘇軍反攻終於來到。當日,由空軍第1集團軍(司令為格羅莫夫空軍中將)航空兵支援的西方面軍左翼近衛第11集團軍(司令為巴格拉米揚中將,135000人)(自7月13日起還有第50集團軍,司令為博爾金,54062人)和由空軍第15集團軍航空兵支援的布良斯克方面軍(第61-司令為別洛夫中將、第3-司令為戈爾巴托夫中將、第63集團軍-司令為科爾帕克奇中將,人員分別為80000、60000、70000人,總計433616人),對防守奧廖爾地域的德軍坦克第2集團軍和第9集團軍突然實施突擊(參見奧廖爾戰役)。7月15日,中央方面軍右翼轉入反攻,向德軍奧廖爾集團南翼實施突擊。德軍力求遲滯進攻,急忙從戰線其他地段向受威脅方向調來一些師。為了打破德軍改變不利的兵力對比的企圖,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決定將其預備隊投入交戰。西方面軍加強了坦克第4集團軍(司令為巴達諾夫坦克兵中將)、第11集團軍(65000人,司令為費久寧斯基中將)和近衛騎兵第2軍,布良斯克方面軍則加強了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司令為雷巴爾科中將)。布良斯克方面軍在發展進攻中,對姆岑斯克地域德軍集團進行了深遠包圍,迫其退卻。不久,博爾霍夫獲得解放。8月5日,布良斯克方面軍在西方面軍和中央方面軍從兩翼配合下,經激烈戰斗解放了奧廖爾。同日,草原方面軍解放了別爾哥羅德。8月5日晚,為向解放這些城市的軍隊祝捷,在莫斯科首次鳴放禮炮。12個戰功卓著的部隊和兵團獲得「奧廖爾」、「別爾哥羅德」榮譽稱號。至8月18日前,蘇軍已進逼德軍在布良斯克以東構築的防禦地區。經過歷時37天的奧廖爾進攻戰役,蘇軍西進約150公里。德軍15個師被擊潰。蘇聯游擊隊在敵後的積極行動促進了戰役的順利實施。僅從7月22日至8月1日期間,奧廖爾州的游擊隊就破壞了7500餘根鐵軌。游擊隊襲擊德軍鐵路交通線,造成了軍列的擁擠堵塞。奧廖爾集團被擊潰後,德軍統帥部利用奧廖爾基地向東突擊的計劃落空。 8月3日晨,沃羅涅日方面軍和草原方面軍在猛烈炮火准備和航空火力准備之後,在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方向開始反攻。沃羅涅日方面軍和草原方面軍由別爾哥羅德西北地域向博戈杜霍夫、瓦爾基、新沃多拉加總方向並肩實施分割突擊。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的步兵剛楔入德軍主要防禦地帶,坦克第1集團軍和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的先遣旅就進入交戰,突破了防禦的戰術地幅,隨後快速軍隊開始在戰役縱深擴張戰果。德軍在托馬羅夫卡、鮑里索夫卡、別爾哥羅德地域亦遭重創。至8月11日日終前,沃羅涅日方面軍向西和西南方向擴大了突破口,其右翼向德軍支撐點博羅姆利亞、阿赫特爾卡、科捷利瓦開進,坦克第1集團軍部隊則切斷了哈爾科夫—波爾塔瓦鐵路,並從西麵包圍了哈爾科夫。同日,草原方面軍逼近哈爾科夫外層防禦圍郭。德軍統帥部將從頓巴斯調來的戰役預備隊投入交戰,企圖由博戈杜霍夫以南地域(8月11—17日),繼之由阿赫特爾卡地域(8月18—20日)實施反突擊,以粉碎蘇軍,但這些企圖均未得逞。8月22日下午,德軍被迫開始由哈爾科夫地域後退。在激烈戰斗中,草原方面軍在沃羅涅日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配合下,於8月23日近12時解放了哈爾科夫。由於攻佔該市時英勇善戰,草原方面軍戰功卓著的兵團被授予「哈爾科夫」榮譽稱號。在庫爾斯克會戰最後一個戰役即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戰役過程中,德軍15個師被擊潰。蘇軍向南和西南方向前進140公里,將進攻正面擴大到300公里,從而為解放左岸烏克蘭並前出第聶伯河創造了有利條件。

點評:庫爾斯克會戰按其軍事政治結果和參戰兵力來說,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會戰之一。這一會戰是蘇聯人民戰勝德國的最重要階段。庫爾斯克的勝利具有重大軍事政治意義。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共擊潰德軍30個精銳師,內7個坦克師。德軍損失官兵50餘萬人、坦克1500輛、飛機3700餘架、火炮3000門。德軍奧廖爾基地和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基地均被清除。但一些西方歷史學家貶低庫爾斯克會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作用和地位。他們中有些人極力為納粹德國國防軍統帥部恢復名譽,掩飾其失策,把「堡壘」戰役失敗的過錯全部推給希特勒。另一些人認為庫爾斯克會戰是大戰中的一個小插曲,避而不談這次會戰。實際上,蘇軍在庫爾斯克會戰中的勝利具有重大政治軍事意義。雙方參加這一會戰的兵力龐大,計有400餘萬人、火炮和迫擊炮6.9萬余門、坦克和自行火炮1.3萬余輛,作戰飛機約1.2萬架。德軍夏季進攻的失敗,埋葬了德軍宣傳機關編造的蘇軍戰略有所謂「季節性」,蘇軍只能在冬季進攻的神話。德軍的進攻戰略遭到了完全破產。庫爾斯克會戰進一步改變了戰場上的兵力對比,終於鞏固了蘇軍統帥部手中的戰略主動權,為蘇軍展開戰略總攻創造了有利條件。庫爾斯克勝利和蘇軍進逼第聶伯河,完成了戰爭進程中的根本轉折。德國及其盟國被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各戰爭區轉入了防禦,這對大戰的爾後進程產生了巨大影響。德軍重兵在蘇德戰場被擊潰,為英美軍在義大利登陸創造了有利條件。蘇軍有10萬余名蘇聯軍人榮獲各種勛章和獎章,180多人榮膺蘇聯英雄稱號。

蘇軍統帥部順利地解決了戰略,戰役法和戰術方面的一系列問題。方面軍群之間戰略協同的組織,最高統帥部賴以改變不利兵力對比的戰略預備隊的使用,都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在決定性方向大量集中兵力兵器,取得了新的經驗。新編制坦克集團軍第一次用作擴張戰果的梯隊。在庫爾斯克空中交戰中,蘇軍航空兵最終奪取了戰略制空權,並一直掌握到戰爭結束。庫爾斯克會戰中,蘇軍戰略領導的特點是高度集中,能現實地考慮形勢特點和善於選擇適當的斗爭方法。

通過庫爾斯克會戰,蘇聯武裝力量使敵人遭受了永遠不能恢復元氣的失敗。殲滅了法西斯德國30個師,其中包括7個坦克師。德國陸軍損失了共50萬人,1500輛坦克,3000門火炮,3700架作戰飛機。庫爾斯克弧型地帶大會戰對於德軍是致命危機的開端。

庫爾斯克會戰以蘇聯武裝力量令人信服的勝利而結束。已經明顯地看出,蘇聯武器的威力和蘇聯人民奮不顧身的戰斗,將使法西斯主義遭受滅頂之災。庫爾斯克會戰也使世界勞動人民加深了對正在消滅瘟疫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同情。

「喀秋莎」火箭炮發射

1943年6月5日庫爾斯克戰役開始。這是蘇聯衛國戰爭中的大型戰役之一

圖為在庫爾斯克戰役中被俘的德軍士兵在莫斯科大街上

庫爾斯克會戰中,受重傷的蘇軍戰士仍在鼓勵戰友進攻,最後犧牲在戰斗崗位上

塹壕中一個蘇聯紅軍戰士說:「如果你在第一場戰斗中沒有死,你就會活下去。」

轉貼自蘇聯主義網www.cccpism.com

⑤ 庫爾斯克戰役究竟是一場怎樣的戰役

庫爾斯克會戰 網路名片 庫爾斯克會戰 庫爾斯克會戰(Battle of Kursk),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德戰場的決定性戰役之一,這場戰役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坦克戰,參戰裝甲部隊坦克超過5000輛,空軍部隊參戰飛機也超過了2000架,和阿登反擊戰共同被稱為突出部戰役。 編輯本段基本信息 日期:1943年7月5日–1943年8月23日 地點: 庫爾斯克突出部 指揮官:(蘇方)蘇聯元帥G·K·朱可夫,蘇聯元帥華西列夫斯基 (德方)陸軍元帥曼施坦因 編輯本段戰前形勢 1943年初,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後,乘勝進攻,收復大量失地,但德軍在潰敗的同時,南方集團軍群司令曼施坦因元帥也開始計劃向蘇軍反撲。他主動放棄了一些重要據點,誘使蘇軍深入,蘇軍在不斷進攻中,戰線越拉越長,而德軍卻趁機完成了兵力的集結。2月19日,曼施坦因指揮剛組建的南方集團軍群向頓涅茨河和第聶伯河之間的蘇聯西南方面軍發起反擊,至3月2日,西南方面軍遭到了重創,其第5集團軍遭到了毀滅,3月6日,德軍開始向哈爾科夫進攻, 指揮庫爾斯克會戰的德軍將領曼施坦因 3月14日,蘇軍被迫放棄一個月前剛剛攻佔的哈爾科夫,後撤至庫爾斯克南面的奧博揚地區,為防止戰線的徹底崩潰,蘇最高統帥部把第1坦克集團軍從列寧格勒南調,此外第21和第64集團軍也被從斯大林格勒調至這些方向,此後,戰線趨於穩定。 曼施坦因的這次反擊造成的一個後果就是以庫爾斯克為中心的突出部的形成。在其北部,德國中央集團軍群控制了奧廖爾一帶。在其南面,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群控制了別爾哥羅德地區。在突出部內的是蘇聯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蘇德雙方在此形成僵持,一場規模宏大的戰役即將展開。 編輯本段戰前准備德國:堡壘計劃 哈爾科夫戰役的勝利使得德軍又充滿了信心,曼斯坦因希望通過一次主動進攻來殲滅蘇軍。突出部的庫爾斯克地區很自然的成為他的首選目標。因為這個突出部猶如一個拳頭從蘇軍的戰線中延伸出來,其正面長約250英里,而底部卻不到70英里,曼斯坦因計劃通過一次南北兩翼協調的鉗形攻擊,合圍並殲滅整個突出部內的蘇軍重兵集團。並且這次戰役的成功將縮短德軍的戰線,使德軍部隊的機動性大大增加。曼斯坦因的計劃得到了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克魯格元帥和陸軍總部參謀長蔡茨勒上將的支持,但也遭到第9集團軍司令莫德爾上將和裝甲兵總監古德里安上將的反對。反對是有理由的,1943年春,德國在東線坦克損失巨大。而且作為主力的3號、4號坦克已被證明不是蘇聯T34坦克的對手,而新一代5號豹式坦克和6號虎式坦克,月產量分別只有50輛和25輛,數量上與蘇軍相比明顯處於劣勢。古德里安認為對庫爾斯克的進攻將使坦克遭受很大損失,他的改編裝甲兵的計劃也將破產。希特勒對此也猶豫不決, 「喀秋莎」火箭炮發射 他曾對古德里安說「自從我開始考慮這次進攻,我一直心情不好」。但最終希特勒還是決定採納曼斯坦因的計劃,他於4月15日發布第6號作戰命令,決定德軍以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聯合發動一個鉗形攻勢以摧毀在庫爾斯克突出部的蘇聯軍隊。作戰代號為「堡壘」。 「堡壘」作戰按計劃應於5月4日發動,但由於這年雨季結束的較晚以及德軍准備上的不足,作戰計劃不得不一再延期。在5月份的一次討論「堡壘」計劃的會議上,第9集團軍司令莫德爾上將帶來了一疊航空照片,這些照片顯示了蘇軍在德軍計劃的進攻路線上,已經構築了大量的防禦工事,莫德爾認為進攻的最佳時機已經失去了,蘇軍已經恢復了元氣,「堡壘」計劃應該放棄。希特勒再次顯示出猶豫,但在克魯格、蔡茨勒和曼斯坦因等的堅持下以及對於「閃電戰」的自信,「堡壘」作戰最終被確定在7月5日發動。 德軍兵力及部署 中央集團軍群所屬的莫德爾上將的第9集團軍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北部,該集團軍共有21個德國師和3個匈牙利師,33.5萬人,其中有6個坦克師,共有590輛坦克,424門火炮。 在突出部的中部是德中央集團軍群的第2集團軍,9.6萬人,他們在這個攻勢中,將起輔助作用,主要任務是保持突出部南北的德軍間的聯系。 在突出部南部是曼斯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群,包括霍特將軍的第4裝甲集團軍和肯普夫集群。第4裝甲集團軍下轄第52步兵軍、第48裝甲軍和第2黨衛裝甲軍共22.4萬人,925輛坦克,704門火炮;右翼的肯普夫集群,擁有10個師,12.6萬人,344輛坦克和25門火炮。 此外,還有約20個師部署在上述各突擊集團的翼側。第4、第6航空隊的航空兵負責支援陸軍。這樣德軍的進攻總兵力達到90餘萬人,火炮和迫擊炮約1萬門,坦克和自行火炮2700輛,飛機2050架。德軍為這次進攻還投入了大量新式兵器包括「虎」式、「豹」式坦克「突擊虎」式和「斐迪南」火炮以及「胡蜂」「黃鼠狼」等自行火炮,以及「福克沃爾夫190A」式戰斗機和「漢克爾129」式攻擊機。 蘇聯的計劃 當希特勒和他的將軍們為「堡壘」計劃爭吵不休的時候,蘇軍也在計劃下一步的行動。沃羅涅日方面軍司令瓦圖京大將主張發動一場先發制人的進攻,以打亂德軍的進攻准備並奪回在哈爾科夫戰役中失去的戰略主動權,斯大林本人也傾向於這一方案,而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等則認為蘇軍應先保持防禦狀態,以堅強的防禦消耗掉德軍進攻能量,摧毀其裝甲兵力,然後再發動反攻。此時,根據前線的偵查和間諜情報都預示德軍將對庫爾斯克突出部的蘇軍展開大規模進攻,在4月12日的一次會議上,斯大林最終被說服,採納了朱可夫的計劃。於是蘇軍開始在庫爾斯克轉入了積極的防禦准備。 庫爾斯克會戰 在前沿陣地,蘇軍精心地設計他們的防禦,構築了數道防線,防禦縱深超過100英里,整個防禦體系由大量互相緊密配合的戰壕、鐵絲網、反坦克火力點和反坦克溝壕以及雷區組成,在德軍最可能的進攻方向上,聚集了大量的兵力和火力。 蘇軍兵力及部署 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北部,正對著德中央集團軍群方向的是羅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軍,包括第70、第13、第48、第60、第65集團軍以及第2坦克集團軍,總兵力達71.1萬人,1.1萬門大炮和迫擊炮,1,785輛坦克和自行火炮。由於蘇軍認為強大的德中央集團軍群會擔當此次德軍的主攻,蘇軍在這個方向的力量也是最強的,朱可夫元帥也親自在此坐鎮指揮。 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南部,面對德南方集團軍群的是瓦圖京的沃羅涅日方面軍,下轄第6、第7近衛集團軍、第40、第38、第69集團軍、第1坦克集團軍以及步兵第35軍,總兵力62.5萬人,8,718門大炮和迫擊炮,1,704輛坦克和自行火炮。 在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的後方是科涅夫的草原方面軍,它的任務是當前方兩個方面軍形勢吃緊時,向它們提供增援,而一旦庫爾斯克防線被德軍突破,它將成為最後一道防線,而當蘇軍轉入反攻時,它將提供新鮮的兵力。該方面軍轄近衛第4、第5集團軍、第27、第47、第53集團軍、近衛第5坦克集團軍、近衛第3、第5、第7騎兵軍、近衛第4坦克軍、近衛第1、第3機械化 1943年6月5日庫爾斯克戰役開始 軍。總兵力為57.3萬人,8,510門大炮和迫擊炮,1,639輛坦克和自行火炮。 戰爭評價 就本次戰役戰備而言,庫爾斯克戰役比以往任何一次大規模反攻戰役的准備都好,在莫斯科會戰時,蘇軍只有17個兵力不多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參加,沒有坦克集團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時,參戰部隊增加到14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1個坦克集團軍和幾個坦克軍;而在庫爾斯克戰役時,共有22個強大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5個坦克集團軍和6個空軍集團軍以及大量遠程航空兵部隊參加。蘇軍三個方面軍對德國第9和第2集團軍、第4裝甲集團軍和肯普夫集群在兵力上佔2.4比1的優勢,在坦克上佔1.9比1的優勢,防禦縱深達250-300公里,另外還可以得到空軍第1、第2、第5、第15、第16、第17集團軍共約2900架飛機支援。在兵力構成上,炮兵團首次超過了步兵團,比例為1.5:1,在威脅最大的中央方面軍第13集團軍的正面,每英里防禦正面可以得到148門火炮支援,遠遠超過了德軍為發動進攻而拼湊的數目。此外,索科羅夫斯基的西方方面軍、波波夫的布良斯克方面軍以及西南方面軍的第57集團軍和第2坦克軍也被部署到了庫爾斯克地區,以應付隨時可能出現的復雜局面。 在軍工方面,到了1943年,搬遷到遠東的蘇聯軍火工業終於開始達到並超過戰前水平,同時英美等西方的援助也開始大量抵達。 編輯本段戰役開始 一個個被認為德軍可能發動進攻的日子都平安地渡過了,兩個月來前線顯得十分平靜,時間到了7月4日夜,在突出部南部的蘇聯近衛第6集團軍捕獲了德軍第168步兵師的一個士兵,他供認德軍即將在第二天開始進攻,7月5日凌晨,在突出部北部的蘇第13集團軍俘虜了一個德軍德國第6步兵師的中士,他也供認德軍將在幾小時之後發動進攻。為了打亂德軍進攻步驟,朱可夫於5日2時20分下達向德軍陣地實施了炮火反准備的命令,庫爾斯克會戰的序幕由此拉開。 編輯本段德軍的進攻南線: 蘇軍的炮擊完全出乎德軍的意料,造成很大損失,雖然比原計劃推遲了3個小時。而德南方集團軍群的第4裝甲集團軍根據預定計劃發動進攻,在損失36輛坦克後,德軍艱難的越過了蘇軍的反坦克雷區,猛攻蘇第67近衛步兵師的防線,面對德軍3個師的進攻,蘇第67近衛步兵師難 受重傷的蘇軍戰士仍在鼓勵戰友進攻 以抵擋被迫後退,瓦圖京於是把方面軍預備隊調了過來,以期能把德軍擋在第二道防線外。但不幸的是德軍還是於6日在蘇軍第二道防線上打開了一道缺口,並強渡了佩納河。 由於德軍的進攻比預計的要猛烈的多,瓦圖京被迫取消了原定於7月6日的反攻,而將計劃用於反攻的第1坦克集團軍的部分坦克布置在防線後方以支援步兵進行防守,部分坦克布置在側翼打擊德軍。這一天,德國空軍出擊了超過1000架次,完全壓制住了蘇聯空軍。經過一天激戰,雙方都受到了很大損失。 在6日傍晚,瓦圖京向華西列夫斯基請求增援,後者在得到最高統帥部的同意後,立即把草原方面軍第5近衛集團軍的第2和第10坦克軍353輛坦克調往沃羅涅日方面軍。同時瓦圖京接到斯大林親自打來的電話,要求他不惜一切代價,阻止德軍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南部的突破。在7日的戰斗中,德軍只向前推進了數公里,未能達成突破蘇軍防線的任務。第二天,德軍仍然頑強地繼續他們的攻勢,而瓦圖京也在計劃反攻,為此他向最高統帥部請求把草原方面軍的第5近衛坦克集團軍和第5近衛集團軍調給他指揮,他的請求很快就被批准了,但這些部隊需要幾天的時間才能到達。在制空權的爭奪上,通過7、8兩日的空戰,蘇聯空軍也逐漸扭轉了劣勢,完全奪取制空權只是時間問題。 普羅霍羅夫卡坦克大戰 7月9日是庫爾斯克會戰關鍵的一天,瓦圖京指揮部隊繼續在正面抵擋德軍向奧博揚推進,同時在兩翼連續發動反擊,雖然這些反擊一次又一次的遭到失敗,但卻使德軍無法全力以赴的攻擊他們的主要目標。德第4裝甲集團軍司令霍斯將軍見無法從正面突破奧博揚,便決定先從右翼突破,他命令第2黨衛裝甲軍轉向東北的普羅霍羅夫卡。接下來的兩天,德軍的進攻還比較順利,他們攻到了普羅霍羅夫卡城下,庫爾斯克會戰的高潮-上演了。 戰後很長時間,史學家們一直認為在1943年7月12日蘇德雙方共有1500餘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在普羅霍羅夫卡激戰,普羅霍羅夫卡坦克大戰也因此被認為是人類戰爭史上最大規模的坦克戰,並聞名於世,成為一個傳奇。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量資料的解密,尤其是冷戰的結束,前蘇聯資料的公開,使得研究者們發現這次坦克大戰的規模要比原先認為的小得多,雙方直接參戰的坦克和自行火炮也只有約600輛。其中德軍不到200輛,蘇軍約400輛。7月12日晨,戰鬥打響,蘇德雙方幾乎是同時發動了進攻,開始時,德軍「虎式」坦克的88毫米炮優勢明顯,而蘇軍T-34坦克的76毫米炮在同樣距離下無法對德軍造成威脅,因此蘇軍坦克開足馬力以最高速度沖向德軍。希望能接近德軍的坦克,發揮T-34機動性的優勢來戰勝笨重的「虎式」坦克。在沖鋒過程中,蘇軍坦克付出了慘重代價。當雙方接近後,戰斗變得更加慘烈,坦克一輛一輛地被摧毀,但在被毀的坦克旁,雙方的坦克兵仍在互相射擊,甚至互相肉搏。戰斗一直持續到傍晚,最後因雙方都精疲力竭才停了下來,而戰場上到處都是坦克殘骸和屍體。 在這天的坦克大戰中德軍雖然以相對較小的損失,摧毀了更多的蘇軍坦克,但他們卻沒能攻佔普羅霍羅夫卡,而隨後源源趕到的蘇軍援兵使他們的防線將更加堅固。 北線: 在北線,蘇軍的炮擊也使德軍的進攻比計劃推遲了2個半小時,在幾十分鍾的炮火准備和空中轟炸之後,德第9集團按計劃開始了進攻。 莫德爾為了把蘇軍的注意力從德軍的主攻方向上引開,先在左翼以3個步兵師實施佯攻,但被蘇軍阻止住了。在主攻方向,德軍集中了4個裝甲師和3個步兵師的兵力,經過激烈的戰斗,他們突破了蘇第13集團軍的第一道防線,艱難地向前推進了5公里。但在兩翼,蘇軍頑強地守住了陣地。在地面激戰的同時,雙方的空軍也在進行激戰,這一天德軍出動了1000架多次,蘇聯空軍也出動了600餘架次。雙方戰至5日終了時,德軍只向前突破不足10公里,卻至少損失了70輛坦克。 第二天,羅科索夫斯基開始發動反擊,莫德爾也把預備隊投入戰場,於是一次大規模坦克戰展開了。經過激戰,蘇軍的兩個坦克旅遭到重創,損失了約70輛坦克,德軍一路乘勝前進,殺到蘇軍第二條防線前,但被蘇第17近衛步兵軍以及趕來增援的蘇第17坦克軍阻止住了。 7月7日凌晨,德軍再一次發動了進攻,企圖奪取交通樞紐波內里,戰 庫爾斯克戰場上的蘇聯戰士 斗是異常激烈,德軍數次攻入市區,但都被頑強的蘇軍趕了出來,而蘇聯空軍經過激戰,奪取了庫爾斯克北部地區的制空權,從此給德國地面部隊以很大威懾。 戰斗到7月8日,德軍雖給蘇軍造成很大損失,但蘇軍依靠數量上的優勢,堅守住了陣地,在波內里城內,德軍付出慘重的代價後,佔領了大半個波內里,但蘇軍仍控制著市內一些重要據點,使用德軍無法繼續推進。7月9日莫德爾以300輛坦克向蘇軍陣地發動了最後一次進攻,結果仍然是一無所獲,此時德第9集團軍的攻擊能量已耗盡,莫德爾被迫在10日轉入防禦。 終止計劃 根據1943年1月卡薩布蘭卡會議精神,英美聯軍於1943年7月10日,在義大利西西里島實施登陸作戰。由於義大利的局勢的變化,德國在該地區的兵力無法抵禦西方盟軍的進攻,同時,庫爾斯克會戰不僅看不到勝利的希望,而且在奧廖爾突出部的德第9集團軍有被切斷後路,重蹈斯大林格勒德軍覆滅的危險。希特勒決意終止「堡壘」計劃,抽調東線的兵力去義大利。7月13日他召集克魯格、曼斯坦因等人到他的 「狼穴」總部開會,宣布這一決定,由於中央集團軍群現在糟糕的局勢,克魯格贊同希特勒的決定,但曼斯坦因則強烈地反對,他認為蘇軍已是強弩之末,只要多堅持一下德軍就能取得勝利。基於對曼斯坦因的信任,希特勒雖然終止了「堡壘」計劃,但他同意曼斯坦因繼續在南線進攻。 但曼斯坦因對蘇軍實力的判斷是相當錯誤的,其多次進攻均未能達成目標,而此時庫爾斯克北部以及義大利的局勢卻日益惡化,這促使希特勒最終取消了進攻,德軍於7月17日開始後撤,到23日,雙方基本恢復了交戰前的態勢。 編輯本段蘇軍的進攻奧廖爾戰斗 蘇軍的進攻率先在庫爾斯克北部發起,當德軍在的攻勢在7月10日被阻止後,蘇軍決定於12日發動進攻,並以打敗拿破崙入侵的俄國元帥「庫圖佐夫」的名字作為此次戰役的代號。12日凌晨,蘇軍向奧廖爾突出部的德軍陣地實施了長達兩個多小時的炮擊,隨後索科羅夫斯基上將的西方方面軍和波波夫上將布良斯克方面軍的一線部隊開始進攻。德軍則進行著頑強的抵抗,給蘇軍造成重大傷亡。15日羅科索夫斯基大將指揮蘇中央方面軍的第70、第13和第48集團軍也加入攻擊。 此時蘇聯空軍也完全控制了制空權,法國「諾曼底」航空大隊也在庫爾斯克上空與蘇聯空軍並肩作戰。面對坦克和兵力都占優勢的蘇軍,莫德爾無力阻止其進攻,他意識到失去奧廖爾只是時間問題。7月16日,莫德爾向希特勒請求放棄奧廖爾將德軍後撤至「哈根」防線,但被希特勒否決。到了7月25日,墨索里尼下台,義大利退出戰爭的跡象已經十分明顯,希特勒需要從東線抽調兵力去義大利,而奧廖爾突出部的德軍也面臨被蘇軍合圍的危險。在莫德爾和克魯格再一次請求後撤後,希特勒最終同意棄守奧廖爾,並調第2黨衛裝甲軍去穩定義大利的局勢。 費迪南坦克殲擊車已進入陣地 7月31日德軍向布良斯克方向的「哈根」防線撤退,撤退途中,德軍實行了殘酷的焦土政策。8月5日蘇軍攻克了奧廖爾,並繼續追擊退卻中的德軍,10日解放了霍特涅茨,15日進入卡拉切夫,至16日蘇軍的進攻基本結束,戰線逐步穩定了下來。 在奧廖爾戰役中,蘇軍殲敵20萬人,坦克1044輛,火炮2402門,並向西推進了150公里,拉平了庫爾斯克防線,但卻未能完成戰前制定的合圍並殲滅德中央集團軍群的計劃,同時蘇軍的損失也是巨大的,傷亡429,890人,損失坦克2,586輛,火炮892門,飛機1,104架。 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戰役 在南線,當德軍在7月23日和蘇軍脫離接觸時,斯大林便要求蘇軍立刻發動反攻,但朱可夫認為經過連續的艱苦戰斗後,在發動攻勢前,蘇軍應進行必要的補充和修整,這樣蘇軍把進攻的日期最終確定在8月3日,這次作戰的代號以七年戰爭中俄國名將「魯緬采夫」的名字命名。擔當此次進攻任務的是沃羅涅日方面軍和草原方面軍,總兵力為90萬人和2,800多輛坦克和自行火炮。而此時曼斯坦因還認為蘇軍已經瀕臨崩潰,取消「堡壘」作戰是錯誤的決定。這使得德軍對蘇軍的進攻完全沒有準備。 8月3日凌晨5點,蘇軍近萬門大炮齊鳴,大量炮彈傾卸到德軍陣地上,炮擊持續了兩多小時,最後以一陣喀秋莎火箭炮的齊射作為結束,隨後坦克和步兵開始發起攻擊。在炮擊中倖存的德兵無力阻擋蘇軍的前進,蘇軍很快就突破了德軍第一道防線,經過一天的戰斗蘇軍各突擊集團平均向德軍縱深推進了10~15公里。 在隨後幾天的戰斗中,德軍的防守異常地頑強,蘇軍的坦克雖然繼續向前突破,但步兵卻被德軍纏住,進展緩慢。至8月5日蘇第1坦克集團軍攻佔鮑里索夫卡切斷了托馬羅夫卡德第255、第332步兵師和第19裝甲師的退路,等待他們的命運將是被殲滅。但被圍德軍仍拚死抵抗,正是由於他們的頑強抵抗為曼斯坦因將德軍主力從別爾格羅德撤往哈爾科夫贏得了時間。5日蘇軍收復別爾格羅德,7日佔領德軍後方的後勤供應基地博戈杜霍夫,繳獲大量德軍物資和燃料。 在6、7兩日,由於蘇軍坦克隊前進很快,而步兵忙於清除被包圍的德軍,蘇軍的坦克部隊和步兵已開始脫節了。曼斯坦因希望抓住蘇軍這個弱點,他開始有計劃的撤退以贏得時間來集結兵力,等蘇軍進攻能量逐漸消耗後,實施反擊。此時瓦圖京對形勢十分樂觀,他認為德軍已到了崩潰的邊緣,他命令前線坦克部隊繼續進攻,切斷哈爾科夫至波爾塔瓦的鐵路線,阻止德軍逃脫。 8月11日德軍已經集結完畢,並補充了充足的彈葯和燃料,曼斯坦因開始反攻,而此時蘇軍的坦克部隊仍處於追擊狀態,各部隊之間分散很廣,而步兵和炮兵仍在後方,且經過多日激戰,彈葯和燃料都已嚴重不足,更重要的是蘇軍對德軍的進攻未有察覺。蘇軍正在重犯5 豹式坦克集群開赴前線 個月前在哈爾科夫戰役的錯誤。11日晚蘇第1坦克集團軍的第49坦克旅和第17坦克團被德軍圍殲,由於蘇第5近衛坦克集團軍的及時趕到,避免了第1坦克集團軍的全軍覆滅。12日在德軍的進攻下,蘇軍被迫後退,隨後蘇第六近衛集團軍的第六坦克軍在14日被德軍包圍遭到慘敗。 戰斗到8月17日,雙方都遭受了巨大損失,德軍的反擊雖然給蘇軍以重創,但曼斯坦因卻沒有力量進一步擴大戰果,而蘇軍數量上的優勢再次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他們很快又恢復了進攻。其後德軍的反攻再也沒能給蘇軍造成威脅。19日蘇軍攻抵哈爾科夫西面的烏德河北岸,並於20日強渡烏德河,在南岸建立了橋頭堡。攻打哈爾科夫的戰斗異常激烈,強大的蘇第5近衛坦克集團軍最後只剩下了50輛坦克。22日晚蘇第53集團軍率先攻入城內,德軍開始全面撤出哈爾科夫,退向第聶伯河的防線,沿途他們破壞了所有公路、鐵路和橋梁,污染了水源、焚燒一切農作物,毀壞了建築物。蘇軍於23日收復哈爾科夫。 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戰役中,蘇軍殲敵約20萬人,自身損失也達255,566人,坦克1,864輛, 火炮423門,飛機153架。 編輯本段會戰結果及影響 庫爾斯克會戰中,德軍30個精銳師包括7個裝甲、坦克師被擊潰,其餘的遭受重創。損失兵力50多萬人,損失坦克約1,500輛,損失火炮和迫擊炮3,000門,損失飛機3,700架,蘇聯也損失慘重,部隊傷亡也絕對不比德軍少,但是會戰的失利使納粹德國永久性地喪失了蘇德戰場主動權, 被擊毀的德軍運輸車隊 此後德軍再也沒有在歐洲戰場的東線發起有威脅的攻勢。 蘇軍也為庫爾斯克會戰付出了慘重代價,損失兵力80多萬,損失坦克6,064輛,損失火炮5,244門,損失飛機1,716架。但會戰的勝利使蘇軍從此獲得了戰場的主動權。這次會戰後蘇軍又向德軍發動了連續攻勢,收復大量失地,在11月解放了基輔,同時蘇軍的各級指揮員也在戰火中迅速成長起來,指揮藝術也越來越成熟,最終使蘇軍不僅在數量上超過德軍,在質量上也超越了德軍。 編輯本段電影簡介庫爾斯克戰役 導演: 尤里·奧澤洛夫 主演: 米哈依爾·烏里楊諾夫 尼古拉·奧里亞林 弗里茨·吉茨 鮑威爾·布特 伊沃·加拉尼 地區: 前蘇聯 片長: 100分鍾 年份: 2000年 翻譯導演:張筠英 配音演員:曲敬國、鄭建初、郭政建、翟存元、程寅、章英、李明、任亞明 劇情 為期兩年半的庫爾斯克戰役,終於令法西斯開始走向滅亡。1943年8月5日,蘇軍粉碎了敵人的抵抗,解放了歐勒爾市,德國在東方戰線上的第三次攻勢就這樣失敗了。 編輯本段圖書信息 書名: 庫爾斯克 庫爾斯克坦克大戰 坦克大戰 作者:王志強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01月 ISBN: 9787119062464 開本: 16開 定價: 28.00 元 編輯本段內容簡介 在莫斯科會戰和蘇軍冬季反攻勝利後,蘇德雙方都急需休整。,德軍更是精疲力竭,漫長的蘇德戰線相對沉寂下來。但是雙方都在厲兵秣馬,准備更大規模的決戰,以奪取戰爭的主動權。 古德里安認為,現代坦克甚至可以在黑夜和大霧中用羅盤來指引方向,坦克是未來戰爭的決定性力量。 蘇軍控制著如此長的突出部,像「尖刀」一樣,可以對奧廖爾地域和別爾哥羅德地域進行深遠突擊,從而解放整個烏克蘭、頓巴斯和白俄羅斯。 最激烈的戰斗爆發了,瘋狂的進攻開始了.戰場上塵霧彌漫,德軍進攻 被擊毀的四號坦克 的巨浪撞擊著不斷得到加強的蘇軍防線。法國歷史學家康斯坦丁認為,庫爾斯克會戰是二戰的最大戰役之一,以德軍的空前慘敗而結束,這影響了德國與同盟國之間戰爭的整個進程。 這次地面交戰和空戰持續了一整天,成為二戰中最激烈的交戰。反攻的結果,沃羅涅日方面軍並未殲滅德軍的突擊兵團,但德軍裝甲部隊的進攻在普羅霍羅夫卡戰斗中被阻止了。 編輯本段圖書目錄 第一章 南路風雲 第二章 德國的算盤 進攻中的德軍指揮部 第三章 蘇軍布防 第四章 生死攸關 第五章 反戈一擊 ……

⑥ 求一些主要反應庫爾斯克會戰的電影

《庫爾斯克戰役》由尤里·奧澤洛夫導演、米哈依爾·烏里楊諾夫、尼古拉·奧里亞林、弗里茨·吉茨、鮑威爾·布特、伊沃·加拉尼等主演的電影;
《將軍日》導演:I.NIKOLAYEV 尼克諾耶夫,主演:V.TSVETKOV 特斯維科夫,A.SAFONOV 薩佛諾夫;
《解放》 1972年,莫斯科電影製片廠耗時4年拍攝的5集戰爭巨片《解放》宣告完成。每一集的片名分別為:《弧形火力網》、《突圍》、《主攻方向》、《巴爾幹人》、《柏林戰役》。影片的時間跨度從1943年夏天一直到1945年5月:從蘇聯紅軍轉入反攻的庫尓斯克戰役開始,隨後是紅軍強渡第聶伯河,解放基輔,收復白俄羅斯,挺進東歐,解放波蘭等東歐國家,直至最後攻克柏林。

都是俄國人拍的,網上都有資源。

⑦ 請問有沒有庫爾斯克坦克大會戰的電影

將軍日 庫爾斯克戰役 解放
全是俄國片

⑧ 俄羅斯二戰經典電影

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戰役等
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戰役,庫爾斯克大會戰等都是反映二戰的經典戰爭電影,都是反映二戰期間前蘇聯軍民反抗法西斯的優秀影片

閱讀全文

與庫爾斯克大會戰高清版電影免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套利游戲電影 瀏覽:649
在那兒看電影免費還不卡 瀏覽:554
如何找到自己以前看過的電影 瀏覽:578
電影天堂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 瀏覽:186
電影收件人不詳迅雷下載 瀏覽:153
微電影劇本投稿 瀏覽:543
關於文化館題材電影 瀏覽:769
古代以少勝多的戰爭電影 瀏覽:99
安吉利卡電影在線 瀏覽:836
十大香港犯罪電影免費 瀏覽:687
韓國好看的電影推薦戰爭片 瀏覽:496
西瓜視頻推薦搞笑電影 瀏覽:517
別人給我發小電影我會有事嗎 瀏覽:556
南海風雲電影全集完整版 瀏覽:376
中國最新恐怖電影大全集 瀏覽:227
半幅拍微電影常用鏡頭 瀏覽:156
張亮微電影家期 瀏覽:381
時間規劃局大電影 瀏覽:728
香港高清電影網站 瀏覽:636
香港看電影如何訂票 瀏覽: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