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那位大哥能說下電影《勇者之心》的背景啊
樓主,你是說《勇敢的心》吧?
《勇敢的心》的故事背景是13世紀末、14世紀初的蘇格蘭民族獨立運動。
在愛德華一世的父親亨利三世執政的時代,英格蘭和蘇格蘭的關系因為《約克條約》的簽署和兩國王室間兩度聯姻而變得十分親密(亞歷山大二世於1221年與亨利三世的姐姐喬安娜結婚,亞歷山大三世於1251年與亨利三世的女兒瑪格麗特結婚)。1286年3月18日,蘇格蘭國王亞歷山大三世不幸墜崖身亡,由於亞歷山大的兒女們都已先他離開了人世,所以他的外孫女,有"挪威少女"之稱的挪威公主(其父為挪威國王埃里克二世"仇恨教士的人")瑪格麗特成為王位的唯一繼承人。瑪格麗特六歲的時候正式被承認為蘇格蘭女王,同時蘇格蘭議會任命了一個六人委員會,這個委員會將代替女王治理國家直到她長大成人為止。老謀深算的愛德華一世(女王的舅舅)提議讓威爾士親王愛德華和瑪格麗特結婚,愛德華的提議得到了六人委員會的響應。從他們的角度來說,年幼的女王和威爾士親王的結合必將成為蘇格蘭和英格蘭之間新的紐帶。1290年7月,蘇格蘭、英格蘭和挪威的代表在特威德河畔的伯格厄姆簽署了蘇格蘭和英格蘭王室聯姻的"伯格厄姆"條約。為了和威爾士親王愛德華完婚,瑪格麗特從挪威出發前往蘇格蘭並於9月底抵達奧克尼群島,然而她在此不幸病倒,不久去世(根據A·O·安德森《早期史料》引用的史料,瑪格麗特死在卑爾根主教的懷里。
瑪格麗特死後,蘇格蘭失去了正統的王室繼承人,國內的大小貴族為了爭奪王位爭吵不休。在各方爭執不下的情況下,六人委員會的成員、德高望重的聖安德魯斯主教威廉·弗拉塞爾邀請愛德華一世來做他們的仲裁人。這位"英格蘭的查士丁尼"自然不願意放過這個插手蘇格蘭內政的天賜良機,於是慨然應允。愛德華來到愛丁堡後,並未馬上履行仲裁人的使命,而是向蘇格蘭貴族們提出,無論誰當上國王都必須承認自己為蘇格蘭的最高宗主的要求。那些被"國王夢"沖昏頭腦的貴族們全盤接受了愛德華的無理要求,完全不顧他對蘇格蘭赤裸裸的野心。競爭蘇格蘭王位的主要有十三名候選人,他們中的十人很快因為種種理由被愛德華一世淘汰。剩下來的三名候選人皆為亨廷頓伯爵戴維(蘇格蘭國王戴維一世的小兒子)的子孫,是亨廷頓伯爵的三個女兒的男性後嗣,問題是究竟選擇哪個女兒的後嗣才好呢?亨廷頓伯爵次女之子開瑞克伯爵羅伯特·布魯斯曾被亞歷山大二世指定擁有王位繼承權,無論是從血緣還是從資歷上看,他都是最合適的國王人選。可是,仲裁人愛德華一世卻不這么想,他理想中的蘇格蘭國王是一個可以任由自己擺布的傀儡,象羅伯特·布魯斯這樣為了王位可以苦熬了幾十年的人怎麼可能心甘情願的被自己利用呢?於是,愛德華一世在1292年擁立亨廷頓伯爵長女的外孫、年僅十六歲的約翰·巴里奧爾登上了蘇格蘭國王的寶座。根據事先的承諾,巴里奧爾在即位的次日就向愛德華宣誓效忠並尊其為蘇格蘭的最高宗主。
象愛德華一世那般精明的人有時候也會作出錯誤的判斷。他原本以為巴里奧爾會對自己俯首貼耳、百依百順,但是作為一國之君的巴里奧爾並不甘心成為英格蘭人的傀儡。1295年,英法之間又燃戰火,愛德華一世象對待家臣一樣命令巴里奧爾率領蘇格蘭軍隊和自己一起出征法國。不但如此,他還進一步提出"英法戰爭期間,蘇格蘭商船不得出港"的苛刻要求。"長腳"的無禮要求激怒了蘇格蘭人,巴里奧爾不僅對他的召喚不予理會,還在當年7月和法國、挪威結盟(史稱"老盟約",這個同盟一直延續到16世紀,根據盟約法國每年提供蘇格蘭補助金五萬鎊,作為交換條件,蘇格蘭必須每年用四個月的時間同英格蘭作戰),試圖擺脫英格蘭的桎梏。巴里奧爾的"膽大妄為"擊怒了"長腳",他立即發動了對蘇格蘭的懲罰性戰爭。1296年3月,愛德華一世率軍直取蘇格蘭首屈一指的商業城市貝里克,該城居民奮起抵抗,無奈力不從心,貝里克於3月30日陷落。英軍入城之後燒殺淫掠,殘酷程度無以復加,死難者數以千計。4月27日,薩里伯爵約翰·德·沃勒內率領的英格蘭軍隊在鄧巴會戰中打垮了巴里奧爾的四萬大軍,蘇格蘭人在鄧巴戰場上屍橫遍野,許多貴族淪為俘虜。鄧巴的慘敗決定了巴里奧爾的命運,他被迫於7月10日向愛德華一世投降,"長腳"囚禁了包括他在內的兩千多名蘇格蘭顯貴。不久以後,他廢黜了巴里奧爾,自立為蘇格蘭的最高宗主,在貝里克建立了自己在蘇格蘭的統治機構。"長腳"命令約翰·德·沃勒內率軍長期駐守蘇格蘭,分兵把守蘇格蘭各個主要城堡。同時,愛德華一世把一大批忠於他本人的郡長和領主強加給蘇格蘭人,而且他們大多是英格蘭人。愛德華一世還從一個叫斯昆的村莊掠走了象徵蘇格蘭王權的"斯昆石",將它作為戰利品帶回倫敦。"斯昆石"又稱"命運之石",是古代蘇格蘭國王加冕時的"王座"。"長腳"下令將"斯昆石"鑲嵌在一張精雕細刻的高背橡木椅上,以作為佔領蘇格蘭的象徵,這張椅子就是著名的"愛德華國王之椅"。1297年8月22日,自以為蘇格蘭已經牢牢在握的"長腳",心滿意足的離開蘇格蘭前往佛蘭德斯,他走後不久,反抗英格蘭統治的斗爭就在蘇格蘭全境展開了。
順便說一下, 故事主人威廉·華萊士,不但確有其人,而且他的英勇事跡更使得他成為蘇格蘭的民族英雄。1297年冬,剛剛在斯特林橋大勝英格蘭人的威廉·華萊士在北部進行了長時間的掃盪。盡管在1296年的戰爭中也曾經發生過類似的入侵,但是從來沒有達到過華萊士這次的規模。華萊士這次進攻所造成的破壞和對當地人的沖擊被同時代的一位編年史作家記錄了下來:"那時,在從紐卡斯爾到卡萊爾的各省,所有修道院和教堂停止了對上帝的歌頌。所有的僧侶、律修會修士和剩餘的牧師、領主們的臣屬連同幾乎全部屬民都在蘇格蘭人的面前逃散了。"華萊士的勝利對英格蘭本土造成了直接的威脅,這令英格蘭國王"長腳"愛德華並吞蘇格蘭的努力幾近付諸東流。
Ⅱ 《世界大戰》這個電影講的什麼意思,尤其是那些植物是怎麼回事到最後外星人怎麼死了
外星人在很久之前就已經將那些機器人埋在人類的城市下面,之後經過那次詭異的天氣後,由那些閃電激活了這些機器人,接著就是世界大戰了,不過局勢是一邊倒的,人類幾乎沒有還手之力,不僅是外星人有著防護罩,還有因為不知名原因使得大多數的電器都無法使用了。
首先在電影中出現的那些紅色的植物,我感覺是外星人帶過來的植物變種,主要是為了破壞整個人類的生態環境。
而最後外星人的死亡,據劇情介紹應該是因為外星人沒有對地球上的微生物具有抵抗力,最後都病死了,就和一些末世電影里的病毒一樣。
影片《世界大戰》由美國著名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執導,達科塔·范寧、湯姆·克魯斯、蒂姆·羅賓斯和摩根·弗里曼等聯袂出演。影片2005年6月29日北美上映。電影中湯姆·克魯斯和小童星達科塔·范寧飾演一對父女,講述湯姆·克魯斯飾演的雷·弗瑞是個游手好閑的父親,而當外星人侵入地球後,雷·弗瑞擔當起父親的義務,幫助女兒瑞秋·弗瑞在絕境中求生。
(2)戰爭片喬安娜電影擴展閱讀
幕後花絮
1.服裝設計師喬安娜·約翰斯頓(Joanna Johnston)為克魯斯製做了60件皮夾克,以體現出夾克在逃亡過程中受到的不同程度的磨損。
2.在拍攝山坡上軍隊同外星人交戰的場景時,維基尼亞州的國民警衛隊參加了拍攝。
3.波音747客機殘骸的場景是在環球公司的外景場地拍攝的,劇組確實買了架廢棄的747,將其解體,布置好現場之後還要在周圍搭建建築物的布景。
4.劇組確實在河中毀掉了一艘長168英尺、重達數千噸的輪船。
5.根據製片公司內部透露,本片有可能會成為一個三部曲科幻系列的第一部,一旦本片贏利,其他兩部的拍攝將立即開始。
6.本片的拍攝時間只有72天,為了能夠及時完成500個CGI特效製作,斯皮爾伯格在拍攝前期就將所有大場面鏡頭完成,以便讓特效師為這些鏡頭製作特效。
7.在本片預告片中,使用了一段解說影片背景的話外音,這段解說詞來源於原著小說,唯一的變化就是把19世紀改成了21世紀。
8.影片在新澤西拍攝時,當地居民排隊請湯姆·克魯斯簽名,克魯斯的要求是人們不能推擠,一違反了這一規定他將立刻停止,結果在一名女士在隊伍中推擠時,克魯斯立刻起身離開。
9.當影片在一條小河上拍攝時,劇組使用了兩個人體模特代替真人放入水中拍攝,結果這幾個模特在拍攝後未能找回,當地警方特此發出通告。
10.湯姆·克魯斯將自己的一部巨型咖啡機搬到了片場,以便為劇組的工作人員免費提供熱咖啡。
11.米蘭達·奧圖曾因懷孕而拒絕出演本片,但斯皮爾伯格執意邀請她來出演,並相應的改動了劇本。
Ⅲ 尋找一部二戰時期『集中營』的影片
灰色地帶 安妮日記 美麗人生
Ⅳ 幫忙找一部「食人族」題材的電影
變異食人族》
領銜主演:喬安娜·諾伊斯,羅伊·達普斯,魯特吉·哈瑞
70年前在一場大火中倖存的范丹家庭成員由於環境的影響而發生了基因變異,以食人為生…… 而他們王室子弟因為神秘原因從小就與種群失去聯系,他為了尋找遺留在大腦深處的恐懼記憶,開始了這段神秘之旅…… 當他到達那個出生時候的小島上時,人類已經和范丹家庭引發了激烈的戰爭
Ⅳ 一部二戰愛情片的名字
《大逃亡》?這個貌似和你要的很像~~【中文名稱】大逃亡/第三集中營/龍虎榜
劇情描述在德軍的戰俘營中,美國和英國官兵合作展開集體逃亡計劃,但在七十多名逃出營外的人之中,最終只有幾個幸運兒享受到自由的滋味。
以下還有一些不錯的
1. 《戰地軍魂》(Stalag 17,17號囚房,美國,1953)
早期二戰經典。戰俘逃亡題材。二戰後期號稱「牢不可破」的納粹德國戰俘集中營,美軍戰俘策劃越獄和清除內奸的故事,塑造了一個貌似沒心沒肺、無惡不作的反英雄人物形象。明爭暗鬥,其樂無窮。威廉•赫頓等主演。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2. 《大逃亡》(The Great Escape,or Escape,第三集中營、龍虎榜、絕處逢生,美國,1963)戰俘逃亡題材經典。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1943年,戒備極為森嚴、聲稱「絕對不可能逃脫」的納粹德國第三集中營,一批盟軍戰俘在一位美國英雄的領導下實施集體逃亡計劃的故事。然而,逃出集中營的70多名戰俘最終卻只有幾個人幸運地存活下來……自由是不屈不撓的結果。史蒂夫•麥奎因、詹姆斯•迦納、理查德•阿滕伯勒、詹姆斯•科本等主演。
3. 《黑獄梟雄》(King Rat,鼠王,美國,1965)戰俘逃亡題材經典。根據英國通俗小說作家同名小說改編。戰時新加坡日軍戰俘集中營中貌似自私自利、有「鼠王」之稱的美國反英雄人物的傳奇故事。美國人生存之道的戰俘標本。喬治•西格爾等主演。
4. 《桂河大橋》(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英國、美國,1957)戰俘題材經典。1941年,泰國北碧府日軍集中營盟軍戰俘被迫為日軍建造桂河大橋的故事。戰爭中東西方文化碰撞的一個經典標本,英國紳士遭遇日本流氓。人物形象塑造與心理刻劃極為出色,英、美、日三國軍官的不同風格和個性十分鮮明。影片中英軍官兵用口哨吹出來的《桂河大橋進行曲》令人印象深刻。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七項大獎。美國電影協會(AFI)100部最驚心動魄的美國電影第58位。
5. 《終止戰火》(To End All Wars,終結戰爭,英國、美國、泰國,2001) 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太平洋戰爭中日軍攻佔新加坡後,一批盟軍戰俘被送到緬甸建造死亡鐵路、在極端惡劣的生存環境中保持求生意志、直至戰火終止的故事。影片秉持的理念是:各民族只有彼此理解、寬容相待,戰火才會真正終止。羅伯特•卡萊爾、基弗•薩瑟蘭等主演。
6. 《哈特之戰》(Hart''s War,哈特戰爭、裁決之戰,美國,2002)戰俘逃亡題材。戰俘營中的種族歧視問題。根據美國作家同名紀實小說改編。戰時的納粹德國戰俘集中營,以上校為首的美軍戰俘借審判謀殺案嫌疑犯分散德國納粹注意力、實施逃亡行動的故事。布魯斯•威利斯、科林•法瑞爾等主演。
7. 《海陸空大逃亡》(The McKenzie Break,戰俘營、暴動戰俘營,愛爾蘭、英國,1970)戰俘逃亡題材。戰時蘇格蘭麥肯錫英軍戰俘集中營德軍戰俘的逃亡故事。自作聰明的英軍與德軍戰俘玩貓捉老鼠的游戲,而結局則是英軍「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
8. 《勝利大逃亡》(Victory,大勝利,美國,1981)戰俘逃亡題材。二戰末期的巴黎,一場特殊的足球賽——納粹德國國家隊對同盟國戰俘隊,一場熱鬧非凡的盟軍戰俘大逃亡行動。其間,由於球王貝利以及眾多歐洲足球高手加盟扮演戰俘,致使影片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一場世界足球超級明星的個人絕技大展示。
9. 《戰火紛飛》(Raid on Rommel,奇襲隆美爾,美國,1971)1943年的北非戰場,英德兩軍對壘之際,英軍軍官冒險將關押在德軍軍營的盟軍戰俘釋放,並率領他們發動突襲的故事。理查德•伯頓、約翰•科里考斯等主演。(笑獨行按:或有混同於《沙漠之狐》者。)
10. 《大偷襲》(The Great Raid,卡巴那圖大營救,美國,2005)根據美國作家同名暢銷小說改編。太平洋戰爭中美軍反攻巴坦島時的一次戰俘營救行動,目的是營救可能被日軍屠殺的卡巴那圖戰俘營500多名盟軍戰俘,該行動得到了菲律賓游擊隊的大力協助,號稱美軍歷史上最成功的營救行動。本傑明•布拉特、約瑟夫•法因斯、康妮•尼爾森等主演。
11. 《雷恩的快車》(Von Ryan''s Express,戰俘列車、大逃亡,美國,1965)戰俘逃亡題材經典。1943年,義大利軍戰俘集中營的英軍戰俘在義大利戰敗、重獲自由後又不幸被德國納粹的偵察機發現,被集體裝上火車運往德國。此前因飛機墜毀而被意軍俘獲的美軍空軍上校也在其中。他率領英軍戰俘奪取火車,經由被俘德軍軍官指點,一路騙過德國納粹,將火車駛向瑞士。而他自己卻不幸在最後時刻倒在了德國納粹的槍口下……弗蘭克•西納特拉等主演。
12. 《逃離索比堡》(Escape from Sobibor, or Les rescapes de Sobibor,英國、南斯拉夫,1987)電視電影。歐洲電影界對於黑暗年代恐怖往事的經典回憶。根據英國作家同名歷史小說改編。1943年,波蘭索比堡死亡集中營猶太人和猶太裔蘇軍戰俘的逃亡,主動選擇在槍口下物競天擇的命運:600多人越獄,300多人成功,規模與績效均創德國納粹死亡集中營集體逃亡事件紀錄。阿蘭•阿金、魯特格爾•哈爾與波蘭裔性感美女喬安娜•帕庫拉聯袂主演。
13. 《科爾迪茲要塞》(Colditz, or Escape from Colditz,寇地茲堡,英國,2005)戰俘逃亡題材經典。戰時三位盟軍官兵逃出了納粹德國境內的戰俘集中營,但在德國與瑞士邊境,其中兩位又不幸遭德軍逮捕並關入另一個戰俘集中營——科爾迪茲要塞……成功逃脫並到達英國的荷蘭軍下士是一個自負的無恥之徒,在走運加入倫敦英國「軍情九處」、官升中尉後,卑鄙地背叛了英軍中尉戰友的囑托,不擇手段地追求戰友美麗、優雅的女友並利用職權使之死心塌地地嫁給了自己……戴米恩•劉易斯、索菲亞•邁爾斯等主演。
14. 《第五屠宰場》(Slaughterhouse-Five,第五號屠場,美國,1972)黑色幽默,超現實主義的末世寓言。根據美國作家同名經典小說改編。1945年,英美盟軍轟炸德累斯頓前後,德累斯頓屠宰場美軍戰俘的經歷。戰爭的殘酷與人性的瘋狂體現為荒謬的真實:德國法西斯固然殘暴,英美盟軍也同樣野蠻……游離在過去與未來之間的惡夢:過去是納粹集中營,未來是外星動物園……精神病人般模糊、零亂、荒誕、晦澀的視角和思維。
15. 《極地重生》(As Far as My Feet Will Carry Me, or So weit die Fü e tragen,德國,2001)感天動地、閃耀人性光輝的戰俘逃亡題材經典。根據德國作家暢銷傳記小說改編。自由與愛遠在三年14000公里之外。1949年到1952年,戰後被蘇聯軍事法庭判處到西伯利亞東部勞改25年的德軍少尉幾乎沒有成功希望的孤身搏命大逃亡……然而,胸懷悲憫的好人(包括投懷送抱的愛斯基摩年青寡婦)、不可思議的好運(包括一路追捕他到伊朗邊境的蘇軍上尉在最後時刻對他網開一面)和堅強的求生意志卻最終成全了他。邁克爾•曼德爾、伯哈德•貝特曼、艾琳娜•帕塔瓦等主演。米蘭電影節最佳男主角。
16. 《異想天開大逃亡》(What Did You Do in the War, Daddy?,美國,1966)戰爭幽默題材經典。虛構二戰時期美軍不費吹灰之力攻佔了西西里島小鎮,不料一夜狂歡後卻遭德軍反撲,美軍官兵反成階下囚。而此時美軍上級長官已得到捷報,欲親臨小鎮體嘗勝利果實。被囚的美軍官兵只得出奇謀逃亡,在上級長官面前表演了一場假戲真做的戰爭……影片故事構思奇特,體現戰爭荒誕主題,極盡諷刺之能事。
17. 《戰場上的快樂聖誕》(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今夜無戰事/聖誕快樂,勞倫斯先生,英國、紐西蘭、日本,1983) 日本導演大島渚的「國際主義」戰爭題材作品。根據英國作家小說改編。英軍戰俘眼中戰時東南亞爪哇島日軍戰俘營中的人性以及同性戀故事。包容多種政治立場和道德觀念,體現導演對於日本軍人精神世界的理解、剖析和批判。
18. 《德州46》(The Good War, or Texas 46,魔鬼天幕,義大利、美國,2002)二戰結束前,位於美國德州荒原地帶的赫里福戰俘集中營,義大利軍戰俘的逃亡與看守美軍的鎮壓,雙方都面臨著唯有依靠堅強的意志才可能求得生存的處境。唯一一位逃出集中營的意軍戰俘在與女友忘情纏綿時又再次被捕,當他回到集中營時,一出令人觸目驚心的荒誕劇上演了……
Ⅵ 求二戰中私藏猶太人的例子,要具體的,有名字的那種。
很努力地查哦O(∩_∩)O~
喬安娜
影片喬安娜講述的是一個凄慘的故事。故事背景是二戰中被德國佔領的波蘭。想想我們的抗日戰爭就知道,被佔領是何滋味。眾所周知,希特勒痛恨猶太人,原因為何眾說紛壇。曾經聽人講過是因為希特勒窮困的時候當過擦鞋匠,其時為宜猶太人擦鞋,為其所看不起,受到侮辱。希特勒很猶太人入骨,於是戰爭期間痛殺猶太一族。猶太人四處奔逃,影片是由一個真實的故事改編的。出生是猶太人的羅莎不知道自己猶太人身份意味著什麼,生日時候硬要求母親陪她出去過生日,在餐廳吃飯的時候波蘭軍人出現了,羅莎的媽媽讓她逃到教堂里等她。。。。。。但是小羅莎等到第二天都沒有見到媽媽。她不知道媽媽去了哪裡。
第二天去教堂祈禱的喬安娜看到了小羅莎,認出了是在她當服務員的餐廳吃飯的女孩,也知道她是猶太人,處於憐憫,便收留了她。如此便開始了悲劇性的生活。
畢竟要在公寓里藏一個人見人抓的小孩,不被人發覺是不可能的。同時喬安娜還處於失業中,撫養羅莎也是一個難題。她瞞著親友、房東。悄悄地把羅莎留在公寓里,並告訴她有人來了就藏到暗房裡。暗房有陰又冷,羅莎幾度生病。喬安娜還不容易找到了一份郵局的工作,竟然是做保潔,要知道她以前可是在博物館工作過的,還教一些鋼琴,因為戰爭使她不斷換工作,生活猶如一朵浮萍。羅莎的出現自然是又給喬安娜興起巨大的波瀾。
果不其然,很快便被女房東發現了問題。一天深夜,她們兩正在相依而睡的時候刺耳的敲門聲驚醒了夢中人。喬安娜慌忙把羅莎藏到了暗房裡,才踉踉蹌蹌去開門。只見三個波蘭軍官來訪,並直接說了目的。喬安娜只能為自己辯解,當然不能承認私藏猶太人,甚至說自己沒有舍友。軍官自然不信,於是便搜查起來。好在上帝保佑,羅莎並未被查出。當要走的時候,一個軍官借走了喬安娜的一本書,臨走時還向其敬禮。
搜查自然不會只有這一次,女房東自己都來看過。第二天晚上,那個軍官帶著一瓶紅酒找到了喬安娜,其意圖自然明了。然而,她們不是每次都那麼幸運。因為暗房陰冷潮濕,羅莎發燒了,軍官聽到了咳嗽聲,立即搜查聲源。自然,他發現了羅莎。但是他並未高發喬安娜。必然不是因為同情羅莎生病痛苦,而是他那晚去找喬安娜的目的得以實現,他侮辱了喬安娜的身體,之後滿足的走了。後來竟叫人送來阿司匹林等葯物。
可是美色對女人可不起作用,女房東力求自保,堅持揭發喬安娜。直至一天,女房東為其介紹鋼琴購買者(喬安娜有一鋼琴後來迫不得已要賣)為由,對其做了不是人做的事情。喬安娜被騙,那些要買鋼琴的人其實是波蘭的高官,他們以窩藏猶太人之罪把喬安娜頭發剃光了。喬安娜崩潰,無助。後來知道了一直從軍的丈夫早就死了。自己的生活也因羅莎的出現變得一團糟,眾叛親離。最後,她終於狠下心把羅莎送走了,好像是送給了一個組織——專門收養那些被追殺的無父無母的猶太人孩子。自己呢,爬上了以前和丈夫一起登過的山。。。。。。
影片到此結束。
Ⅶ 大家幫忙幫我找個電影,有關二戰時期大逃亡的
逃離索比堡 中文名稱:逃離索比堡
英文名稱:Escape from Sobibor
發行時間:1987年04月12日
電影導演:Jack Gold
電影演員:阿蘭·阿金 Alan Arkin .... Leon Feldhendler
魯特格爾·哈爾 Rutger Hauer .... Alexander 'Sasha' Pechersky
喬安娜·帕庫拉 Joanna Pacula .... Luka
上 映:1987年04月12日 ( 美國 )
地 區:英國 南斯拉夫 ( 拍攝地 )
對 白:英語
顏 色:彩色
聲 音:Stereo
時 長:143 分鍾
類 型:劇情 戰爭
分 級:英國:15
劇情簡介:
1944年,二戰臨近結束時,納粹軍隊在波蘭東部建立了三個關押死囚犯的集中營,其中一個就叫索比堡。另外有一個集中營發生了集體逃亡事件,因而看管索比堡集中營的官員發誓決不讓這種事情發生在索比堡集中營。在這個充滿酷刑的集中營里,逃跑卻是唯一的出路。而更為嚴峻的是,如果有一夥囚犯逃跑,德國人將屠殺掉相應數量的囚犯。任何一次較大規模的逃亡將意味著負責的門衛和德方的政府官員性命不保。一個死囚犯卻在這種看守異常嚴密的集中營里,率領600人集體越獄,其中300人成功,成為歷史上的奇跡。
評 論:
如果說《辛德勒名單》是好萊塢對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悲慟展示,《逃離索比堡》則可謂歐洲電影界對黑暗往事的恐怖回憶。最撕心裂肺的鏡頭既不是牧師請求替暈倒的青年受死、也不是俄國軍官與猶太姑娘絕愛的生離死別——閑適的田野、旖旎的陽光、清澈的長空,塵世以最純潔的軀體陪襯焚屍爐的煙囪里升起的裊裊罪惡,天清氣朗,萬籟俱寂,甚至無情得不曾流過一滴淚水。
Ⅷ 不得不看的傳記片有哪些
1.甘地傳(印度傳記,劇情,歷史)
《甘地傳》是由理查德·阿滕伯勒執導,本·金斯利、坎迪斯·伯根、馬丁·希恩等主演的劇情片。影片於1982年12月6日上映。紀錄啦印度聖雄甘地的偉大一生,從甘地帶領當地印度移民開展非暴力不合作的抗議活動導致入獄,再到出獄後依舊宣傳非暴力不合作的理念,雖然四次入獄,依然不懈努力堅持信仰,最終成功的傳奇一生,在缺乏信仰的中國,真的應該好好看看這個片子,不得不說如果放在中國背景下,就不會有甘地這個人的名字流傳至今了
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理念中心其實就是用自我犧牲的行動諷刺殘暴者的殘暴醜陋,用血的實踐,讓對方醒悟
貫穿全片的名言就是甘地說的「當我絕望時,我會想起,在歷史上只有真理和愛能戰勝,歷史上有很多暴君和兇手,在短期內或許所向無敵,但終究總會失敗,好好想一想,永遠都是這樣」。回觀中國歷史,又何嘗不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