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迅雷的電影下載屬於盜版行為嗎————
那不屬於盜版,屬於盜鏈。就是快捷把你想要找的東西直接鏈接到別人網站的下載地址了。和你進入那個網站下載是一個道理。
其實在網上下載的東西,全是盜版的。如果稱為正版,那就是購買廠家的原裝貨了,你說是嗎!!
② 迅雷安裝時總帶了些烏七八糟的東西,我以前對迅雷印象還可以,怎麼現在也如此 流氓 呀
你可以安裝時選擇性的去掉不需安裝的東西前的勾。
你還可以去迅雷網路看看,了解一下。
附;
迅雷的爭議
對於迅雷有不少爭議。
迅雷「盜鏈」爭議
由於迅雷所謂的P2SP技術其實只是通過「盜鏈」的技術,利用非正常方式從多個站點下載消息,在2006年6月2日,迅雷遭到眾多網站封殺,其中包括華軍軟體園、天空軟體站等中國大陸內知名的下載站點。然而一周之後,迅雷就和華軍軟體園達成了和解,並表明共同開發,共同進步的立場。
迅雷「強制上傳」爭議
2007年,迅雷提供電驢下載模塊,但因其吸血驢的特性,遭到大部分電驢軟體的屏蔽,因此其電驢下載速度穩定性等,一直非常不好! 迅雷的另一項重大爭議,是迅雷一方面通過積分等手段誘使用戶長時間掛迅雷,另一方面又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強制在後台進行上傳,並且在軟體中設置了一個毫無用處的「上傳限速」功能,肆無忌憚地欺騙用戶,令人感到尤為憤怒。 不過,隨著互聯網在中國大陸的發展,迅雷推出了在線觀看「迅雷看看」網站,通過迅雷直接「下載電影或電視劇到硬碟中」的可能性大為下降,用戶的不滿程度有所緩解。 《南方都市報》在《迅雷被質疑「盜竊用戶文件」》一文中做出如下評論:長期以來,迅雷大量佔用用戶網路和電腦資源的情況一直廣遭非議,不少迅雷用戶發現,每當打開迅雷後便會出現系統運行緩慢、網路堵塞,甚至無法打開網頁或QQ、MSN的情況。究其原因,是迅雷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以接近網路極限的速度進行文件上傳,上傳速度視乎寬頻的情況而定,小的50-70k,大的高達數百k,往往占盡了寬頻的上行速度。在如此高的上傳速度下,會造成用戶其他網路應用的無法進行,以及拖慢用戶電腦的運行速度。《電腦商情報》在2008年1月29日第5期17版《迅雷再遭大面積抵制》中對其進行了爆光和譴責,在該文的截圖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迅雷在開著的時候(無任何任務),上傳速度達到了39.1KB/S。使用Windows任務管理器即可看到迅雷的上傳,方法是:Windows任務管理器→「聯網」標簽→查看→網卡歷史記錄→勾選「發送位元組數」和「接收位元組數」,然後打開迅雷即可看到紅色的上傳曲線出現,一關閉迅雷紅色上傳曲線就歸零,說明上傳是迅雷導致的。很多其它P2P軟體使用者對迅雷表示極大的不滿。其根源實質不在於P2SP網路,而是P2P網路共享或者開源非盈利性精神。很多eDonkey和BitTorrent網路使用者認為,迅雷採用封閉P2P網路的模式違背了P2P精神。其主要原因之一是eDonkey和BitTorrent網路使用者習慣了兩個網路的共享性,可以自由選擇任何支持以上網路的軟體。 支持迅雷者則認為,他們忽略了日本流行的share和winny等P2P共享軟體也同樣使用了非公開型自有P2P網路。同時也因為自由選擇性,而忽略了很多使用eDonkey和BitTorrent網路的軟體也包含盈利性。也就是說迅雷遭指責的是同時違背了這兩條原則——既盈利又不公開網路。當然,其實同時有非常多類似的違反雙原則的軟體存在,但是因為影響不夠大所以往往僅僅遭到無視。在中國的各大eMule社區內,用戶通過修改eMule Xtreme Mod的反吸血組件DLP(全稱Dynamic Leecher Protection 動態反吸血騾保護),用來屏蔽迅雷的吸血行為。同時,一些BitTorrent客戶端(包括BitComet、BitSpirit)也通過不同的方式屏蔽迅雷,以維護P2P世界的生態平衡。 迅雷的強制上傳對共享上網的用戶危害尤其大,例如寢室里有幾個同學是用一條4M的ADSL(下載約400KB/S上傳50KB/S)共享上網,此時如果有4個人用比特精靈下載並限為下載50KB/S上傳3KB/S,那上傳下載帶寬都大概會用掉一半,此時玩游戲的同學並不會感覺卡。但一旦有人開了迅雷,即使什麼都不幹,那上傳帶寬也會被迅雷消耗殆盡,此時游戲就會卡得根本不能玩。 如果用戶使用的是上傳速度較高的小區100M寬頻或者光纖,迅雷的強制上傳將會達到數百K甚至數M,這意味著長時間的每秒數十次甚至上百次的高負荷讀盤,這將很有可能降低用戶硬碟的壽命,甚至因為長期讀寫過熱而直接導致用戶硬碟的損壞。 三種技術手段阻止迅雷上傳: ① 阻止下載時上傳:在下載時使用AppBand或NetLimiter之類的第三方工具限制迅雷的上傳帶寬,一般限制為15KB左右即可。這里要注意,迅雷的主程序不是Thunder\Thunder.exe,這是個幌子,真正的主程序是Thunder\Program\Thunder5.exe。 ② 阻止下載後上傳:在下載時把文件統一放在一個文件夾,如D:\TDDOWNLOAD,然後在下載完成後就將文件移走,迅雷找不到文件自然就不會進行上傳。 ③ 阻止所有上傳:通過技術手段可以得知,迅雷(v5.7.6.426左右版本)將下載過的文件列表保存在c:\windows\system32\cid_store.dat中(可以使用記事本打開查看),如果在system32下生成cid_store.dat文件失敗時,又會保存在Thunber\Program\cid_store.dat,只要阻止cid_store.dat的生成就能阻止迅雷的所有上傳。如果磁碟是NTFS格式,可以刪除cid_store.dat 的所有繼承許可權來防止cid_store.dat 的生成,具體方法是右擊c:\windows\system32\cid_store.dat文件→屬性→安全→高級→取消「從父項……」勾選→刪除→確定→是,然後在Thunder\Program下建立一個空的cid_store.dat文件,同樣操作一次。如果要恢復訪問許可權,則右擊cid_store.dat文件→屬性→安全→添加→輸入「Everyone」→確定→勾選「完全控制」→確定。
迅雷與個人隱私爭議
有用戶提出,迅雷所具有的P2SP技術可能會造成用戶信息泄露,由於P2SP技術類似於P2P技術,因此必定存在於一個索引伺服器。如果用戶下載的個人隱私文件在下載完成後即使從伺服器上刪除,但未在客戶端刪除的話,將有可能導致個人用戶隱隱私泄露。曾有網友發表文章,稱迅雷會自動掃描用戶電腦上的文件,並進行自動上傳,嚴重侵犯了用戶的隱私。針對這一說法,迅雷公司發表聲明,對是否掃描了用戶的文件進行了解釋。 以下是來自迅雷公司的說明: 「以用戶的需求為服務宗旨,維護用戶的利益」迅雷四年如一日的秉承最初理念,不斷完善用戶體驗,成長為全球最大下載引擎,雷友過億。能夠支撐迅雷飛速發展而受到越來越多用戶喜愛的,不僅僅是高於同類下載軟體十幾倍的速度,「安全」也同樣是廣大網友高度認可的,更是迅雷自身極度重視的責任。日前,有些互聯網初級用戶,對迅雷的功能及使用並不完全知曉,有對其安全性能的猜測,甚至是缺乏責任感的質疑,更有些無稽之談。迅雷公司表示:需要向網友說明迅雷的重要功能特點。迅雷已經是一款絕對領先的智能下載軟體,但凡經常使用迅雷的用戶都對其非常熟悉並肯定無疑,希望初級用戶了解其卓越的安全性能從而更好的運用。 1.安全為先,迅雷軟體從來沒有也永遠不會掃描用戶的電腦。Process Monitor可以監視一個進程的各種操作,比如文件訪問操作,但是這些文件和目錄並不是在掃描用戶的硬碟,而是在載入程序所需要的庫文件和讀取配置文件等操作,這些操作任何一個軟體都會做。就拿微軟的IE來舉例,用Process Monitor監視IEXPLORE.EXE進程的文件訪問操作,IE也會訪問很多系統目錄 因此,軟體掃描系統文件夾下的一些文件是正常的,因為Windows程序很多時候要用到DLL,這些是共用資源,訪問不會有安全問題。 2.共享精神,只有通過迅雷下載的文件才會進行上傳。迅雷除了自身下載的文件是不會上傳其他任何文件的,哪怕僅僅是文件名相符。為了證明這點,試在迅雷的下載目錄中先放入一個熱門下載資源,例如「海賊王343.rmvb」。現在打開迅雷下載一些文件,可以看到迅雷根本沒有讀取剛才放入的那個文件。因此,迅雷不會掃描用戶的硬碟,只會上傳通過迅雷下載的文件。 3.自主使用,迅雷提供上傳的控制功能,用戶可以根據需要對上傳進行控制,不存在強制佔用用戶帶寬的問題。迅雷充分尊重用戶的選擇,在迅雷里完全允許用戶來自由地根據自己上網的情況來自行設置上下行帶寬,而且設置後就會生效。 4.設置上傳限制:用戶的需求決定了互聯網應用的發展方向,推動其發展速度的則是強大且領先的技術力量。正如迅雷公司將近400人的優秀技術研發團隊,屬實為互聯網發展日新月異地貢獻著力量。誠然,迅雷作為一個行業的領軍者在開拓前行,有容乃大,相信無論出於何種目的的用戶體驗及建議,都將更好的促進了迅雷的發展與完善。 超級兔子版迅雷超級兔子篡改迅雷爭議
2008年,又有「迅雷」與「超級兔子」的爭議:4月3日,迅雷公司就蔡旋(超級兔子開發者)對迅雷系列軟體進行非法修改一事,正式向蔡旋先生發出律師函。要求蔡旋先生立刻停止修改及發行迅雷系列軟體,並刪除「超級兔子2008.02.完整版」及「超級兔子2008.03.完整版」軟體中的「迅雷歷史記錄清理功能」。盡管超級兔子已經按照律師信的要求刪除所有「迅雷(超級兔子版)軟體」,但依然未能逃脫被告的現實,2008年7月9日,開庭審理此案! 2008年7月9日法院審判結果: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四點結論: 1、原告以自己的行為許可了被告對於迅雷軟體的復制、修改行為。 2、被告的行為並沒有損害到原告的利益。 3、被告無需向原告道歉。 4、被告開發兔子版迅雷的動機是善意的。 因此要求法院駁回原告的全部訴訟請求。
法律問題
迅雷在一定程度上令網路上的資源處於高度公開狀態。在一些國家,根據法律,向公眾發布沒有適當版權許可的資料皆屬違法。2008年2月3日,迅雷因提供免費盜版的《傷城》鏈接被判賠償15萬元人民幣。
③ 網上下載的電影是不是盜版呢
這個電影不能說是盜版,只是說這些網站沒有版權吧。他們發布的資源也是上傳的,所以在正版的DVD出來之前,我們看到的只能是槍版(一般就是電影院偷拍)。這些網站就好比你的一個朋友有張DVD,然後他推薦給你看,只不過由於他是網站,發布廣所以涉及到了版權的問題。
④ 迅雷侵權美國28部電影被判賠償多少
美國電影協會成員公司起訴深圳市迅雷網路技術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權案近日宣告勝訴,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判決深圳市迅雷網路技術有限公司賠償美國電影協會成員公司各項損失共計140萬元人民幣。至此,這起持續兩年半的跨國官司,終於塵埃落定。加強版權意識,規范互聯網市場將成為今後的新常態。
該協會亞太區總裁艾理善表示:「這一判決是對版權保護強有力的支持,令人振奮。這一決定給中國市場發出了正確的信號,那就是對知識產權的網路侵權行為不能聽之任之。」事實上,早在2008年,美國電影協會就已經起訴過迅雷,數年間多家公司也都曾起訴迅雷侵權,但都被其一一化解。此次美國電影協會的勝利,可以說是維護互聯網版權的一次標志性勝利。
⑤ 在迅雷上下載的電影是盜版嗎
只要不花錢都是盜版的,不會有,現在網路不太完善,以後就不好說了.
⑥ 迅雷如何解決版權問題
迅雷的版權問題一直都是一個爭議問題,它其實代表了以P2P軟體為主的互聯網公司的版權發展道路。實際上,直到今天,迅雷等網站的版權問題依然都沒有完全得到解決。今年1月,Google投資500萬美金與迅雷戰略合作給迅雷注入了新的發展動力,然而迅雷版權問題也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受到了質疑。2月,美國電影協會宣布,該協會六個電影製片公司已經在上海將中國的P2P(點對點)下載服務商迅雷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迅雷賠償700萬元人民幣,同時公開承認盜版行為。 世界版權日前夕,迅雷又捲入了誇克網和《貞觀長歌》的版權糾紛。在如此敏感的日子,迅雷的版權問題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作為回應,4月27日,迅雷在人民大會堂聯合眾多版權單位舉辦「版權認領」活動,探尋解決互聯網盜版的辦法。迅雷還與香港寰亞、廣東凱雷等四家影視內容供應商簽署了版權認領合作協議。
據悉,「版權認領」是指在同版權單位確認內容版權歸屬後,由版權單位提供高清版權內容,迅雷負責上傳推薦給用戶。迅雷將註明該內容為高清正版內容及版權提供方名稱,同時提供收費下載所參與的公益活動說明。
迅雷表示,自己本未涉足內容,但由於網上盜版猖獗,讓迅雷備受不公正攻擊和質疑,為了推動網路正版的發展,公司主動與版權單位合作,舉辦「版權認領」的活動。
對於迅雷與眾多版權單位舉辦「版權認領」活動,這也許正是迅雷應對與誇克網、《貞觀長歌》版權糾紛的對策。不過,對於迅雷版權問題,雖然迅雷未涉足內容,難免有失監管之責。
⑦ 曾經很火的迅雷,為什麼現在不怎麼火了
以前用迅雷的時候,真正用來下載正版資源或者自己文件的時候很少,主要都是用來下載盜版資源,一些免費的電影、盜版軟體、破解的 游戲 之類。那個時候確實因為網速有限,用迅雷真的可以增加下載速度,所以都會用下載軟體從網上找東西。記得最NB的是迅雷7,我最喜歡的迅雷精簡版,貌似從來沒有買會員。
但是現在來說,一方面打擊盜版資源的力度越來越大,灰色資源的量和需求都在變少,自然用到下載軟體的需求也在急劇下降。其次,因為網速的提升,下載文件資料電影幾乎用不到下載軟體。再則,大部分擁有資源的雲盤都有自己的加速功能,像迅雷這樣的軟體其市場也在變少。迅雷內部原因就不說了,我也不知道。
不過,現在很少看到有人用迅雷軟體,不代表迅雷就被淘汰了,現在迅雷找第三方合作賣技術貌似做得不錯,看到很多手機、瀏覽器、App的下載功能,都有迅雷技術的支持,說明迅雷的技術還是有用的,只是沒能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及時搭建好自己平台。聽說現在迅雷在開始做幣了,不知道情況如何。
-
你用迅雷下載什麼文件?
我是十年的老會員,從普通會員到白金會員到鑽石會員再到現在的超級會員,我都是一充就充一年,而且是兩個號,但是這個月24號我大號會員就到期,我也不想續費了,原因只有一個,引以為傲的離線下載、高速通道全部都是敏感資源不能下載,我家裡300M的光纖,不用會員也能達到滿速,實在沒什麼意思,現在也就迅雷快鳥能用用,開了迅雷快鳥網速能到500M,但是速度太快對硬碟不好…我機械硬碟因為迅雷下載壞了得有十塊了,但是網路超級會員我會充年費,起碼還能有5T的網盤存東西
如果一家公司衰落,可能有各種原因。最後說來說去,最大的原因還是老闆,迅雷也是如此!
由於創始人太沉迷於技術,而忽略了營銷、公關、傳播。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包括一向低調的馬化騰、雷軍都因為公司業務需要,紛紛站出來為公司代言,藉助微博等社交媒體發聲,但是從沒有見過迅雷老闆鄒勝龍程浩雷為自己的產品代言。程浩也是卸任後寫了一些自己的反思。其實不管是視頻、瀏覽器、軟體商店,並不是高技術門檻的事,更多是要靠市場、公關、傳播,一系列組合拳才能有可能成就一家偉大的公司,。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創始人,迅雷創始人鄒勝龍被一致評價「摳「。放不開,凡事都精打細算,過於計較,對於一個創業公司,省錢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需要放手一搏,All in的時候,就必須果斷投入。可惜的是,鄒勝龍從沒有這樣做過。不管是視頻、瀏覽器、軟體商店、移動互聯網等等,迅雷賬面上的現金一度是遠遠高於市值的。而馬化騰為了拿到移動互聯網船票,全力以赴開發微信,甚至不惜損失公司最核心的QQ業務,最後成了移動互聯網最大贏家。
在迅雷內部,有一種說法,如果鄒老闆盯上什麼產品,這個產品絕對會掛掉,就會爛掉。在迅雷 歷史 上,有好幾個里程碑式的大版本,比如說迅雷6,但是最終用戶是沒有升級過這個版本,因為迅雷6根本沒發布。而這個版本,正是在鄒老闆親自關心開發的,最後不了了之。這個說法,在迅雷在職和離職的多位人士溝通中得到了驗證。
迅雷一款曾經很火的明星軟體,是很多人年少的回憶,藍色的蜂鳥,世界上最快的鳥,代表著速度最快的下載軟體,而現在卻很少有人再提及,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網速的加快?愛奇藝、騰訊、優酷等視頻網站的興起?網路網盤的競爭?還是公司內部真的出現了問題?
我們一起走進迅雷看一看,曾經很火的迅雷,為什麼現在不怎麼火了?
國民軟體迅雷的發展史
2002年鄒勝龍和程浩在美國杜克大學畢業後,開始在矽谷創建迅雷,2003年1月底,回國正式成立深圳市三代 科技 開發有限公司,簡稱「三代 科技 」。
2004年公司推出第一款產品「迅雷」,同時也獲得了IDG VC的風險投資,迅雷有了最基礎的發展資本。
2004年中國互聯網總人數約為8700萬,互聯網處於剛剛起步時期,網速非常的低,網民們迫切需要一款下載工具,而恰好「迅雷」誕生了,迅雷的出現解決了速度不穩定、不能滿速、斷點續傳能力差、界面難看等很多問題,最為關鍵的是迅雷是免費的。
2005年5月正式更名為深圳市迅雷網路技術有限公司,簡稱「迅雷」。
2006年,迅雷用戶突破1億,成為了僅次於QQ的第二大軟體,獲得了中國企業"未來之星"稱號,是年度最具創新性和成長性企業的傑出代表企業。迅雷開始快速地發展!
迅雷5發布後,它一度成為了國民級應用,在當時的確找不到可以替代它的其他產品。但是這種P2P的下載模式,也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比如區域網內開啟迅雷會大量占據他人帶寬,版權、色情內容、時至今日依然無法根除。
2007年,迅雷完成了第三次融資,引入了策源創業、晨興創投、谷歌等,除了龐大的資金支持,更帶來了行業資源和國際市場。
2011年是迅雷最風光時候,每天為幾十個國家提供數千萬次下載,和盛大、新浪、金山等龍頭公司合作,並在中國下載市場份額達到了78%,迅雷成為了高速下載的代名詞,這或許是迅雷最高光的時刻了吧!
2014年6月24日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原本是一件非常高興的事情,但是對於此時的迅雷來講,卻沒有那麼高興,因為迅雷遇到了發展瓶頸,迫切需要轉型,迅雷切除了搜索業務,嘗試了電子商務、 游戲 、視頻等行業,均已失敗告終。
隨著時代與 科技 的快速發展,再加上迅雷的幾次變革,迅雷逐漸被淡忘了!
網盤的興起,BAT與迅雷開始全面競爭2012年,迅雷還很強大,但是市場上已經出現了競爭對手,那就是網盤工具。
網盤是一種可以用戶基於互聯網登錄網站進行信息數據上傳、下載、共享等操作的信息數據存儲空間。也稱為:網路磁碟、網路空間、網路U盤、網路優盤等等。
最開始佔有優勢的是360網盤,方便好用,下載東西速度也快,而且不需要客戶端就能下載。很多盜版的電影和無損音樂都可以在115網盤上下載。
當時的網盤提供的容量都不高,也就MB 或 GB的級別,因此大家仍需要U盤、移動硬碟等存儲工具。
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的快速發展,網盤領域也快速的改變,目前用戶數最多的是網路網盤。速途研究院在調研時發現,用戶只要在網路搜索引擎中,輸入「網盤」關鍵字,搜索結果排在前面的就是網路網盤。網路掌握了搜索入口及渠道優勢,在用戶數上比其他網盤公司略有優勢。目前,其用戶數在8000萬左右,隨著時間的推移,用戶數一定會過億。
而網路網盤的離線下載相當於一個 BT 軟體,不過因為網路網盤體量大,很多人都把文件上傳到網路網盤中,而這些文件網路都有權訪問,所以你在網路網盤下載 BT 的時候,網路網盤會首先查找你下載的資源文件網路網盤伺服器里有沒有(其他用戶上傳或者離線下載過),如果有就建立一個軟連接到你的網盤(伺服器里只存放一份文件,不過多少人保存過,這也是為什麼網路網盤干提供 幾TB 容量的原因),給你一種下載速度很快的感覺。
而迅雷盤居然公然吸血,偷偷上傳文件,佔用帶寬,以及迅雷盤提供的空間並不多,要下載,必須要有客戶端因此導致迅雷的用戶量也是越來越少。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網速大幅提升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人們大部分時間都在玩手機、平板,PC漸漸被冷落,成了辦公的工具。依靠PC的迅雷自然很少有人使用了。
移動互聯網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更多的是在線用戶,方式變了,工具也由PC變成了手機,因此很多用戶不再使用迅雷,而此時迅雷本應該找到方式方法來適應這個趨勢,然而迅雷並沒有做好。
隨著愛奇藝、騰訊、優酷等視頻APP的興起,很多資源直接在手機上就可以觀看,而且這個APP都支持下載,留給迅雷的土壤越來越少。當華為、小米、OV等手機廠商有了自己的應用商店,再加上騰訊和網路和360的殺入,迅雷連生存都有困難了。
依靠下載技術的迅雷,日子越來越難過了。
迅雷下載的技術主要是:多線程下載、P2S下載、P2P下載、高速CDN下載、DCDN加速。
以上是迅雷加速的幾種原理,用戶能夠獲得遠遠高於原始下載的速度,這就是迅雷下載,這些方法在當時網路不發達的年代還是很實用的。
如今,隨著網速的升級,很多資源直接從瀏覽器上下載都是很快的,例如:IE就是多線程下載,很多時候下載速度要比迅雷快。
隨著迅雷的上市,很多下載內容都被規范化管理了,而正規的資源可以在愛奇藝和騰訊視頻上觀看,能夠直接看,我幹嘛還要下載呢?
迅雷的內斗,導致迅雷停滯不前迅雷在上市後,公司內部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
2016 年 1 月,聯合創始人程浩宣布離職,保留董事職務;
2017 年 6 月,創始人鄒勝龍卸任 CEO 一職,留任董事長,子公司網心 科技 CEO 陳磊接任 CEO;
2017 年 9 月,CFO 武韜辭職;
2017 年 11 月,副總裁於菲被免去一切職務
2017 年 12 月,鄒勝龍卸任董事長一職,由王川接任。
創始人的離職對公司影響是很大的,迅雷也不例外。
2020年10月8日一則「指控前CEO涉嫌職務侵佔」的公告上了熱搜,知情人士消息稱,「陳磊通過前高級副總裁董鱈網羅了一批董鱈黑龍江鶴崗的老鄉、閨蜜,安插在公司關鍵崗位,通過虛構交易環節、編制虛假合同等非法手段,套取公司資金,涉及金額巨大。」
陳磊10月9日晚回應,迅雷方面指控的背後,實際另有隱情。一時間,雙方交鋒,各執一詞。
我們姑且不討論陳磊的有沒有職務侵佔,單單憑一些列的高管離職,創始人離職,指控CEO等等,這些事情足以說明迅雷內部的混亂,這樣的公司能夠發展的好嗎?這樣公司的產品還能繼續火下去嗎?答案當時是 「不能」 。
問答總結
曾經很火的迅雷,現在真的不火了,無非是這幾點原因:
我是 科技 銘程,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有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不作就不會死。為了錢,為了會員,人為設置下載速度,本來不是會員的可以1M下載,非要限速給你弄個1K下載,時間久了,誰還陪你玩?再說現在帶寬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語,普通多線程就足以滿足大眾需求,誰還P2P?
另外充了會員也不讓下,這更坑!
這個我深有同感,我不了解迅雷公司,所以不做評論,我只說用戶感受!
我的網是100MB的電信,大前天晚上睡覺前因剪輯視頻,需要下載一些1080超清的漫威電影,6個資源找好了,放在迅雷里下,我買的是迅雷的超級會員,30元一個月,一開始顯示超級加速已開啟,我一看感覺還挺好,沒想到三分鍾不到,就全變成了0B/秒,我檢查一下我的網,發現無任何問題,我想可能是臨時情況,等等就好了,然後我就去睡覺了,結果第二天早上起來,一個電影都沒下載下來,還是0B/秒,在大罵迅雷之後,前天晚上無奈的又買了一個月網路網盤的超級會員,27元一個月,還是這6個資源,我又加了兩個,放置好下載我就去睡覺了,昨天早上一看,8個電影全部下載成功!
我下載的電影每個都在15G左右,這不是推廣軟文,這是我的親身經歷,如果有一句話是假的,我出門被車撞!
一部分是迅雷內部的原因,另一部分是時代發展的原因。
迅雷的火爆來自於當年寬頻系統剛剛普及之時,那時候的家庭網路帶寬不像現在,尤其是在人們開始 探索 遨遊互聯網初期,對於下載的需求非常強烈,所以當年下載軟體也是互聯網公司最熱衷的產品。迅雷因為良好的軟體交互操作和穩定的性能贏得了越來越多用戶的認可。
迅雷的衰落是從移動互聯網興起開始的,因為大批用戶的碎片時間被手機和平板奪走了,在這些移動設備系統中,人們對於下載的需求幾乎是零,這直接導致 PC 端的迅雷用戶活躍度開始大幅下降。
團隊的原因在於,沒有及時跟上時代的步伐,在其他廠商都開始轉戰網盤技術時,迅雷的節奏似乎慢了許多,再到後來有點跟不上。許多工程師都離開了迅雷,創業的創業,跳槽的跳槽,內部的縮水讓迅雷逐漸失去了以前的光芒。
如今,家庭帶寬幾乎都是光纖了,在這種高帶寬支持下我們幾乎不需要任何下載軟體的支持就能直接以高速率下載東西。移動互聯網也是一樣。你可以理解為:人們不再需要它了,或者是它沒有再做到讓人們有需要了。
所以不火了唄!
我一直是會員,但現在不是了。曾經排名比較高,現在棄坑,原因很多,但我只說3個。
1外部原因 網路雲盤崛起,現在沒有網路雲,你都下不了東西,網路雲怎麼樣不在這里聊,但沒有網路雲行嗎?
2外部也是內部原因,取消離線下載和在線播放種子。這個是凈網的要求,阻止了什麼大家都知道。但是,沒有這些功能我還買會員干什麼?
3無奈理由,下載軟體其實已經無用了,下載軟體出現的環境是什麼?那時候我撥號上網,下載100m軟體幾乎不敢,幾十兆,好吧,用下載軟體,因為可以多任務下載,盡量滿速,還有就是斷點續傳,現在呢,50g我大約用15分鍾,用瀏覽器下載足矣,除了有些資源必須用軟體下,其他都用瀏覽器,所以,迅雷作用小了
從前的迅雷的確很火,裝機量僅次於QQ,且備受國家領導關懷。2006年時,迅雷被公投評為「中國互聯網用戶滿意十佳品牌」,還受到中宣部部長、國務院總理等人親自考察。如此好的發展基礎,按理說,它早應該成長到騰訊的量級了,但迅雷好像還在原地踏步,迅雷還是原來的迅雷,軟體還是原來那個軟體,只不過如今多了些搔首弄姿的直播女郎。
要說努力,迅雷絕對是互聯網的佼佼者,2011年做應用商店,2013年做移動搜索,2014年做共享計算,2015年做直播,2016年做VR,2017年做人工智慧,他經歷了整個中國互聯網發展史,所有的風口也都嘗試了,但沒有一個沒有好的結果。多年以來,迅雷好像是闖進了一個迷宮,不僅沒有發現絕世寶藏,而且根本走不出去,更可氣的是,「下載工具」的聲音,始終圍繞著迅雷,這像噩夢一樣,躲不掉也避不開。
總的來說,因為迅雷這些年做的事情太多了,導致迅雷的重心嚴重渙散,聚焦不夠集中,他們自己內部都還沒看懂這些業務,更何況是用戶們呢?這在軟體首頁上就可以看見,用戶體驗十分差勁!
以前,用戶看迅雷是這樣子的 而現在,用戶看到的迅雷是這樣子的
多年的迷失之中,迅雷的亂竄亂撞,不僅沒讓他找到新的爆發增長點,反而導致用戶輿論的不斷惡化。
2013年,迅雷內部某員工避開公司正常流程,私下指示技術人員,擅自動用子公司資源並冒用迅雷數字簽名,製造帶有流氓行為特徵的插件,讓超過2800萬用戶中招,這是板上釘釘的事情,讓迅雷當時損失了大量的用戶。2016年以來,迅雷又被爆料出悄悄給用戶「限速」,強制用戶購買VIP會員,雖然迅雷至今不願承認,但其中用戶損失肯定不小。
以前呢,或許在國內,是迅雷一家獨大,大眾不是太容易找到其他替代品。不過樹大招風,制定的很多規則不適用於大眾,廣告滿天飛,不充錢就不給下,甚至很多資源被其屏蔽。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很多下載工具出於社區。開源軟體Aria2在大眾視野的出現打破了這一格局。Aria2 是一個多平台輕量級,支持 HTTP、FTP、BitTorrent 等多協議、多來源的命令行下載工具。不過由於本身需要命令行操作,對於普通用戶來說上手仍然很困難。不過幸好,在Github有很多基於Aria2的開源項目,很多都是圖形化可視界面的操作,對用戶友好。
可能對大部分用戶來說,IDM (Internet download manager)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其清晰明了的界面,可觀的下載速度,幾乎沒什麼不能滿足。不過遺憾的是,IDM 並不支持BT協議,僅僅支持HTTP 與FTP, 這算是美中不足吧,不過總的來說,IDM 都將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另外,強烈推薦EagleGet,不但下載迅速,其資源嗅探功能也是非常強大,有興趣可以試試。
Linux用戶不得了,老夫只需要wget,哈哈!
⑧ 迅雷現在是有證運營,那它提供的電影是否還屬於盜版,為什麼btchina不轉正,甘願關站
轉正了之後電影都被河*蟹了,瞧迅雷現在的爛樣就知道。
⑨ ★迅雷的電影下載屬於盜版行為嗎——————
不屬於,因為他只是一個下載工具,他不構成盜版行為;
⑩ 怎樣才能有效舉報盜版電影網站,比如迅雷資源下載,提供種子下載連接。向什麼部門舉報,有沒有舉報的網址
除了正規的視頻網站 其實一些小網站的任何電影都算盜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