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上海电影制片厂的概述
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和工商业最繁荣的城市,上海为电影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1896年,中国第一场“西洋影戏”的放映在上海举行;1913年,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在上海制作完成;1921年,中国第一部正式意义上的电影故事片在上海诞生。从此,电影在上海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传统和民族风格。
1949年以前,中国电影的主要生产地便在上海,这使上海具有着大量的电影生产经验、人才和物质实力。例如亚细亚影片公司、上海影戏公司、长城画片公司、明星影片公司、联华影业公司、艺华影业有限公司等等一系列中国最早期最有影响的电影制作机构都建在上海。因此,把上海视作中国电影的发源地并不为过。上海电影制片厂正是在这个传统上成立于1949年11月16日的。第一任正、副厂长为剧作家于伶和戏剧家钟敬光。电影艺术家、剧作家陈白尘和张骏祥出任了艺术委员会的正副主任。
❷ 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发展简史
1949年11月16日,上海电影制片厂宣告成立。由于伶任厂长,钟敬之任副厂长。1950年,上影拍摄完成了建厂后第一部故事片《农家乐》,1953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合并了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由多家公私合营和私营公司组成)。期间,上影创作了一批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优秀影片,《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鸡毛信》、《铁道游击队》、《家》等影片,为新中国电影奠定了最初的基石。
❸ 上一世七八十年代我国有多少电影制片厂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拥有出品权的制片厂共有35家。
分别为:上海电影制片厂,内蒙古电影制片厂,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广西电影制片厂,福建电影制片厂,珠江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青年电影制片厂,天山电影制片厂,西安电影制片厂,峨嵋电影制片厂,潇湘电影制片厂,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译制厂,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中国农业电影科学制片厂,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龙江电影制片厂,辽宁电影制片厂,宁夏电影制片厂,山东电影制片厂,天津电影制片厂,河北电影制片厂,兰州电影制片厂,山西电影制片厂,南京电影制片厂,湖北电影制片厂,浙江电影制片厂,江西电影制片厂,安徽电影制片厂,河南电影制片厂
❹ 为什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不复曾经的辉煌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真正没落原因,就是在九十年代历经市场经济的强大冲击下,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出品了一些质量低下的动画,久而久之,很难再制作出优秀的动画影片。
这样的经历一直延续到2000年后,几乎看不到该厂做的优秀作品,从此以后,该厂才真正走上了没落,无声无息的消沉下去了。
该厂如今动画的质量开始走下坡路了,在近20年的时间里,很难再制作出像当年经典的美术动画影片来。令人对此遗憾不已。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简称上美影),成立于1957年4月,前身是东北电影制片厂卡通股。是中国历史悠久、片库量丰富、知识产权众多的美术电影制片基地。
建厂后共摄制美术片500多部,创作了《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黑猫警长》《葫芦兄弟》《宝莲灯》等伴随了几代中国人成长的经典作品,获得了400多项国内外大奖,以动画“中国学派”享誉国际。
❺ 上海电影曾经出品过哪些经典
1949年11月16日,上海电影制片厂宣告成立。由于伶任厂长,钟敬之任副厂长。1950年,上影拍摄完成了建厂后第一部故事片《农家乐》,1953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合并了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由多家公私合营和私营公司组成)。期间,上影创作了一批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优秀影片,《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鸡毛信》、《铁道游击队》、《家》等影片,为新中国电影奠定了最初的基石。
❻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什么时候有的呀因为我看《大闹天宫》都是1964年出品的。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立于1957年4月。1949年成立美术片组,1950年到上海。
大闹天宫是名下较出名的,还有黑猫警长。
❼ 上海电影译制厂的发展历史
1950年6月,刚刚成立不久的上海电影制片厂翻译片组迁至万航渡路618号(当时叫梵皇渡路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他们因陋就简,土法上马,将一间十五六平方米的旧汽车棚权当放映间,一台三十年代的老放映机,墙壁刷白加一木框就成“银幕”,又在大楼的楼顶用麻布片包稻草作隔音墙改装成一间录音棚,安装了一台放映机和一台苏制光学录音机。“上译人”就是靠这些装备,在陈叙一同志的带领下,开始了漫长而艰巨的创业之路。
1976年上海电影译制厂搬迁到永嘉路383号。在这里的一栋小楼里,缔造了80年代译制片的辉煌。《佐罗》、《追捕》、《虎口脱险》等一批译制片经典在这里诞生,邱岳峰、李梓、苏秀、赵慎之、毕克、童自荣、刘广宁、乔榛、丁建华、曹雷、尚华、富润生、杨成纯、于鼎等新老配音演员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明星。
老厂长陈叙一。
❽ 上海电影制片厂都有哪些译制片
1950年6月,上海电影制片厂翻译片组成立,后来又改名为上海电影译制厂。
有数千部译制片从这里诞生,经典作品有《创伤》《宁死不屈》《地下游击队》《广阔的地平线》《第八个是铜像》《简爱》《红菱艳》《鸽子号》《魂断蓝桥》《巴黎圣母院》《基度山恩仇记》《鸳梦重温》《罗马之战》《音乐之声》《警察局长的自白》《冷酷的心》《佐罗》《追捕》《虎口脱险》《苔丝》《哈利·波特与密室》《国际女郎》《斯巴达克斯》《真实的谎言》《诺丁山》《翻译风波》等等吧。
❾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发展历史
正式建厂前,美术片组摄制美术片94部。建厂后,1957~1982年摄制美术片 187部、纪录片9部、共计220部。建厂前摄制的动画片《骄傲的将军》、木偶片《神笔》在探索民族风格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对美术片的民族化方向产生了重要影响。1958年,万古蟾带领一批青年美术片工作者,吸取中国民间皮影戏和剪纸片的艺术特点,成功地拍摄出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1960年在特伟、钱家骏的指导下,一批青年美术片工作者把具有民族传统的水墨画搬上银幕,摄制了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取得成功。同年,虞哲光以儿童手工折纸为造型手段,拍出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鸭子》。
1960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北京、上海等6个城市举行了美术电影展览,受到观众的欢迎,并得到国家领导人的称赞。1962年,又在香港展出,受到港澳同胞的热烈欢迎,1963年,周恩来总理曾赞扬美术电影部门在中国电影事业中,是具有独特风格、比较优秀的部门。
中国美术片在国际享有盛誉。从东影时期到1985年底共生产美术片275部,有22部获国内31次奖,有29部获国外45次奖;木偶片《神笔》和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均5次获奖。
1980年6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办了以介绍美术片为主要内容的儿童双月刊《孙悟空》,发行量最高达40多万份。 50多年来,《大闹天宫》、《牧笛》、《三个和尚》、《宝莲灯》、《大耳朵图图》等优秀作品享誉国内外,获得了包括丹麦欧登塞童话电影节“金质奖”、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及中国电影“金鸡奖”、“华表奖”、“童牛奖”等在内的200多个奖项。
美影不断推出影院动画片引领电影市场。2006年出品影院木偶片〈西岳奇童〉,票房突破300万,并受到市委常委、宣传部王仲伟的赞誉:动画片有此业绩,实属可喜可贺。望很好总结,并乘势而上,深化改革,促进转制,提升原创力,以重振我美影雄风。
2007年美影厂又创佳作,出品了大型民族史诗影院动画片〈勇士〉。该片是美影厂继〈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金猴降妖〉、〈宝莲灯〉之后又一部动画长片。全片83分钟,历时4年,斥资1500万人民币打造而成。国际著名导演吕克.贝松也曾亲临〈勇士〉剧组,被〈勇士〉流畅的线条、创新的三维技术及坚持的民族特色所折服,无比钦佩地感叹道:〈你们的人物造型是别人画不出来的!“并表示要做”“牌推销员”,把〈勇士〉带到欧洲去。〈勇士〉继获得“第12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动画片奖”、“常州最佳中国长片奖”之后,还获得了电影届学术影响很大的“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和“金熊奖”国际动画作品——最佳影院动画片奖。
此外,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还以动画产业化发展为目标,为社会各界提供影视片、广告片的制作、形象设计、卡通产品的研制开发、制作等,又新增动画卡通艺术长廊,同时美影厂下属上海美术专修学校是一家为动画片创作提供专业人才培养的学校,在卡通动漫领域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卡通艺术产品。 1993至1995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全年拍摄动画片约500分钟左右,数量上不能满足播放的需要,而且这500分钟的动画片并非都是精品,大好的市场白白拱手让了人。而动画片生产数量直线上升,仅仅2000年一年,就完成创历史纪录的5000分钟。到7月10日为止,已经完成剧本6049分钟,分镜头4278分钟,原动画2147分钟,样片2560分钟,再创新纪录指日可待。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动画片加工国。
尽管动画产业无论从产量和参与的制作单位都处在一个急剧膨胀的时期,但是在其市场运作方面,却仍然停留在“小儿科”的阶段。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市场化的运作上花了不少功夫。一部10分钟的国产动画片,在电视台播出一次只能卖到100元人民币,成本却高达30万元。作为国内老资格的动画制作单位,该厂2000年全年的销售额为2279.6万元。
❿ 五、六十年代上海有几个电影制片厂
昆仑影业公司、文华影片公司、国泰影业公司、大光明影业公司、大同电影制片厂、大中华影业公司和华光影业公司等8家私营电影企业合并成了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然后,又和上海电影制片厂合并,也就是现在的上海电影制片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