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看完追风筝的人简介,想问电影跟小说区别大吗
从小说改拍成电影,保留了原有的故事框架,但对小说中的一些剧情与人物性格塑造方面有所改动,从整体上来说,影片与小说叙述的核心内容差别不大。从小说改拍成电影,因为时间的原因,电影必然要做一些改动,小说与电影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阿富汗的国情
小说中对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阿富汗发生的夺权事件有所叙述,塔利班政权的残暴在小说后半部分刻画鲜活,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当时阿富汗的水深火热;
而影片或许是为了过审,或许是为了躲避美国在当时阿富汗的助纣为虐的做法,对这一重要情节并没有过多解释,战争的残酷没有展现出来。
2、父亲在美国的生活
由于阿富汗国内战争,阿米尔和父亲逃到美国定居,小说之中强烈的表现了传统阿富汗文化与美国文化的碰撞,在阿富汗“呼风唤雨”的父亲在美国找不到归属感,变得脾气暴躁,特别是在酒馆中宴请这一情节可以看得出来,父亲极其不适应美国的生活。
而影片当中对这一段描述的很少,仿佛父亲天生便是美国公民,没有丝毫的不适应。
3、哈桑的兔唇
与原著差别最明显之处便是小说中哈桑生来是兔唇,影片中的哈桑却是个安好无缺的哈扎拉人。虽然看似不重要的细节,但其实对之后揭示哈桑的真实身份有铺垫作用,在那个年代,哈桑生来是兔唇也激发了父亲的怜惜,便对哈桑比对阿米尔更为疼爱,引发了阿米尔的嫉妒。
⑵ 小说改编电影有哪几种方法
1、集中叙事法
编剧保留小说中大部分叙事元素,将这些元素分别集中在电影剧本的开场、中间或者结尾处,将新创作的元素添加到电影其他地方。
2、分散叙事法
编剧保留小说中的大部分元素,将新创作的元素,或者对小说的扩展,交织进已经存在的元素中。
3、出发点叙事法
编剧削减掉小说中的大部分叙事元素,保留情节的前提、人物名字,或者只是标题,以这些元素作为出发点,拓展为一个新故事。此类电影需要编剧和导演对小说重新解读,创作人物动作动机,构建合理的故事逻辑。
(2)将小说改编成电影如何保持扩展阅读:
无论哪一类小说都需要编剧采用改编策略使文字适应银幕。长篇小说往往要被压缩、合并或者节选叙事元素,导致电影与小说的叙事重点有所差异。
中篇小说的故事与电影平均时长需要的故事量相当,但是中篇小说的改编很难体现编剧的思想。相比之下,短篇小说的优势尽显出来,短篇小说语言简洁,情节单一,为电影叙事提供了故事框架,又留给编剧发挥想象力扩充的空间。
⑶ 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改编成电影后有怎样的特点呢
电影《祝福》要强调故事的主体性,也要让故事更有说服力。在电影的主方向和大事件的牵引下,有些小事件、小故事导演采取的是倒叙的手法,逐步插入主要故事之内。在电影《祝福》中,我们看到的是电影的叙事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电影以祥林嫂结婚前后命运的转变为中间点,以鲁镇和贺老六家两个主要地点为故事的主要发生点,展现出电影的直观性和立体性。
鲁迅先生在中国几乎路人皆知,他笔下的祥林嫂也是家喻户晓。小说原著大部分人都看过,对于小说中人和事都有大概的了解,这对电影来说,既是优势,又是劣势。如果电影的叙事与原著存在很大的改变和分歧,会让广大读者难以理解,也体现不出电影的价值。但在电影《祝福》中很好地避免了这一点。电影《祝福》的叙事方式新颖独特,切入点很好,把握住了整部电影,也强化了电影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