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末日影片评价
《世界末日》是一部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但剧情和制作上存在一定争议的影片。
优点: 票房成绩显著:该片在1998年成为全美票房冠军,全美票房达到了2亿美元,全球票房突破了6亿大关,显示了其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娱乐元素丰富:导演迈克尔·贝将各种娱乐元素堆砌在观众面前,包括壮观的陨石撞击场面、紧张的天空之旅波折以及感人的场景,使观众在肾上腺素急速分泌中度过两个半小时。 音响效果一流:影片具有一流的音响效果,为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感官刺激。
缺点: 剧情单调乏味:整个故事被高度简化、程序化,缺乏新意和深度,使得影片在剧情上显得单调乏味。 制作风格单一:影片的制作风格偏向于间歇性的爆炸、声嘶力竭的吼叫等,整体风格单调,缺乏创新和多样性。 救世主情调浓厚:影片渲染的爱国热情带有一种救世主情调,救世队的成员被处理成社会渣滓,以增添他们的“人情味”及反衬男一号的高大英勇,这种处理方式可能引发一些观众的争议和不满。
总结:《世界末日》作为一部暑期爆米花电影,虽然具有观赏性,但在剧情和制作上缺乏新意和多样性,整体风格单调乏味,且渲染的爱国热情带有一定的争议性。因此,该片在观众心中留下了一定的争议。
Ⅱ 求一个外国电影
这部电影的描述非常符合2010年上映的电影《感官世界》("Perfect Sense")。这部电影由大卫·麦肯齐执导,伊万·麦克格雷格和伊娃·格林主演。故事讲述了一对恋人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的神秘疾病中相互依靠,而他们的感官逐渐消失的情节。
《感官世界》是一部充满深情和绝望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全球性的爱情灾难。在这个电影中,人们逐渐失去了味觉、嗅觉、听觉,最终甚至失去了视觉。故事聚焦于一对恋人,他们在这场灾难中相互依靠,共同面对感官的逐渐消失。随着感官的丧失,人们陷入绝望和恐慌,但同时也展现出了人性的坚韧和温情。影片通过展现人们在绝境中的选择和情感的变化,深刻揭示了爱情和生存的真谛。伴随着感官的逐渐丧失,观众被带入了一场感官和情感的深刻冒险,思考着人类在面对灾难时的坚韧和温情。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题材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感官和爱情的震撼之旅。
Ⅲ 求问一部电影 女主被醒来被困在一个房子里 房主告知她外面已经世界末日了
科洛弗道10号
《科洛弗道10号》是由美国派拉蒙影业公司出品的科幻片,由丹尼尔·特拉切滕贝格执导,玛丽·伊丽莎白·文斯蒂德、约翰·古德曼、小约翰·加拉赫领衔主演。
该片根据约翰·坎贝尔和马特·司徒肯所写的小说《地下室》改编,讲述了一个女孩因车祸失去知觉,醒来后发觉自己被囚禁在一个地下室里的故事。
Ⅳ 求一部电影名 男主角是一个瞎子 世界末日 他要保护一本书 最后好像他变成了神明
是艾利之书。丹泽尔华盛顿主演,保护的是圣经
Ⅳ 有一部外国电影 讲的是地球变成了地狱 然后好人可以上天 去天堂 坏人则留在地球 如果坏人能改好也能
楼主你好
符合你描述的电影
是2013年的《世界末日》
是一部很多明星参演的恶搞性质的电影
有图有真相求采纳
Ⅵ 有个电影世界毁灭。 鼠来宝变异。眼睛变红。还把一个人吃了。 以前在hbo看过。这电影叫什么名字
2008年美国禅知者恶搞喜剧电影《灾难大电影贺薯》猛码
Ⅶ 世界末日电影赏评谁有啊、急
有这样一部电影,它首映于1998年。10年时间里我欣赏了数十次、回味了数十次、感动了数十次。其实这部电影并不是某位大师或晦涩难懂,或饱含哲理的艺术之作,影片也不是以独特的悬念设置而吸引着我不断思索。实际上它是一部地道的美国好莱坞商业片,但就是这样一部商业影片,却深深的打动了脆弱的神经!以至于每次听到它的主题歌《I do not want to miss a thing》时眼前很快便会浮现出片中的许多经典镜头。这部电影的名字就叫《世界末日》!
说到10年前的布鲁斯威利斯,大致可以用“所向披靡”这个词来形容。那个时候的布鲁斯威利斯,其商业价值在全世界范围内恐怕无人能敌。在这段巅峰时期,布鲁斯威利斯用了3年时间连续与吕克贝松、迈克尔贝以及沙雅马兰这些世界级导演合作了《第五元素》、《世界末日》和《第六感》3部超现实主义经典影片,而这“黄金布鲁斯”三部曲在全球范围内也创下了超过10亿美元的票房神话!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与《拯救大兵》同年的这部《世界末日》,最终以5亿6千万美元的票房成绩赢了斯皮尔伯格1亿美元而最终拿下了当年的好莱坞票房冠军!
说完布鲁斯我们再来谈谈本阿弗莱克。虽然10年前年轻的阿弗莱克在演技上还略显稚嫩,但在《世界末日》中的表现却亦是可圈可点的。迈克尔贝似乎也非常钟爱于这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两人在《世界末日》中愉快的合作后,本阿弗莱克便成了迈克尔贝手中的一员爱将。在后来的《珍珠港》里,阿弗莱克跃然主角的位置并且为自己的恩师一举取下了4亿5千万美元的票房收入,为师徒二人的这段知遇传奇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电影《世界末日》投资巨大,许多爆炸性的视觉效果也极为真实震撼。在陨石一颗颗砸向地球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幕幕气势恢宏、惨绝人寰的灾难场景。美国的纽约、波士顿等大城市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世界名城法国巴黎与日本东京陷入了一片火海......在情节上《世界末日》亦是环环相连、高潮迭起、紧扣观众的心弦。太空陨石、色情酒吧、摇滚音乐、大腕巨星、灾难、爆炸、拆弹.......包含着诸多娱乐商业元素的《世界末日》几乎成了一场视觉杂烩的盛宴大餐一波又一波的向我们脆弱的心理防线袭来。但是,我个人觉得《世界末日》真正吸引我的并不是其先进逼真的特技效果,亦不是其豪华到配角的演员阵容,而是在于《世界末日》这部经典好莱坞影片对“末日”来临前各个角色人物之间感情上细腻丰富的描写与拿捏。我想,这也是导演迈克尔贝之所以大获成功的原因。一部灾难科幻类影片如果过于偏重技术上的运用而丢掉了角色刻画与感情表露这块阵地,那么电影也就失去了立足的根本。观众没有了情感上的共鸣,电影也就成为了一场“高成本的烟火秀”,所以这样的电影其结局也必将惨淡!《世界末日》与以往以灾难为主题的影片有所不同,导演迈克尔贝着力刻画了“哈瑞”(布鲁斯威利斯饰)这个铁腕英雄的角色!哈瑞一生都在海上钻井挖石油,不可否认他是个粗人,喜欢用暴力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当他得知自己的工程师杰克(本阿弗莱克)与自己的女儿发生了性关系时,怒发冲冠的哈瑞二话没说就拿起了猎枪去找那小子算帐!但是,他亦是个很有责任心的老板和父亲。他了解自己每一个员工并培训他们成为最好的海上石油钻井工人,他深爱自己的女儿并一直留女儿在身边不舍得让她去别的地方。哈瑞亦是一个钻井勘探方面的天才,他运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和经验设计出了一种酷似坦克的钻井机!而NASA(美国太空总署)的拯救计划是派飞船登录陨石,由哈瑞的小分队负责挖掘打洞,然后安装核弹,最后引爆陨石以防止它与地球的撞击发生。于是就在世界末日来临之际,哈瑞竟意外的被选为拯救者来承担起拯救世界的责任。
“责任”这个词在美国人眼里可以说无比重要,哈瑞这个角色之所以数十年来一直被我们尊敬,就是因为他真正担负起了属于自己的责任并且最终以生命为代价完成了属于自己的使命,捍卫了人类的生存权利。当他决定代替自己的未来女婿杰克引爆核弹的那一刻,他是一个慈爱的父亲。当他撕下NASA的徽章时,他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战士。为了全人类,不战斗到最后一口气绝不放弃的战士!或许,你会觉得《世界末日》展现了太多太多美国人自负、自豪的一面;或许,你会觉得《世界末日》强烈的表达着种族优劣的观点。更有甚者,以“独立号”与“自由号”两个飞船的名字为话柄对“人权高于主权”的美国政治纲领提出了强烈的批判。而实际上,这些负面言论我早就听说过,这些负面言论对于这部电影来说也只停留在流言蜚语的层面上而永远不可能成为主流!因为,当我们以一个大眼光、一个放眼世界荣辱与共、生死存亡的大视野来从新看待《世界末日》时,我们便会发现政治、宗教、纷争、伦理似乎都不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人类的生存,重要的是人类面临危机时的镇定与勇敢。在这个层面上来说,《世界末日》这部电影只是在讲述一个“英雄梦”式的传奇故事!
男人都有英雄梦!为了这一梦想就算丢掉生命也会再所不惜。英雄,其实不完全取决于“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时”,而更为关键的是我们内心的自我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志来担当。倘若你还是个男孩这部《世界末日》可能只是迈克尔贝这个“好莱坞爆炸王”给你带来的一套周末视觉大餐罢了,而倘若你已是个男人就应该能够褪却此片外表的浮华看到其对勇气,责任,爱和英雄主义深度剖析的刚硬本质。对布鲁斯威利斯来讲这部电影是他事业的顶峰,对本阿弗莱克来讲这部电影是他星光熠熠的开始,对史密斯飞船乐队来讲这部电影的主题歌开创了他们摇滚事业的第二春,而对我们这些多情的影迷来讲这部电影是我们重树“英雄梦”,找回内心里那个散失已久的“英雄自我”的一座指引路向的灯塔。
伴随着《I do not want to miss a thing》难以抗拒的经典旋律,《世界末日》落下了帷幕。伴随着千头万绪的聚集,这部《世界末日》在我心中最终成为了永恒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