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闹天宫》1961年到1964年制作的一部什么动画片
《大闹天宫》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61年到1964年制作的一部彩色动画长片,由法国Les Films de ma Vie (VHS)公司发行,万籁鸣、唐澄联合执导。
该片以神话形式,通过孙悟空闹龙宫、反天庭的故事,比较集中而突出地表现了主角孙悟空的传奇经历。
2016年8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大闹天宫》同名有声图书,由李世宏为孙悟空配音。
上世纪40年代,万氏兄弟制作了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篇《铁扇公主》,在亚洲非常有影响。
日本动画片《铁臂阿童木》的导演、日本动画和漫画的鼻祖手冢治虫,就是在看了这部动画后放弃学医,决定从事动画创作的。他后来到中国访问,专门画了阿童木和孙悟空相聚的漫画。
《大闹天宫》的主创,包括改编、导演、作曲、动画设计、摄影等等人员都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原班人马,美术设计请的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张光宇先生。摄制组为孙悟空找配音时首选就是邱岳峰。
Ⅱ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发展历程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成立前,那时的美术片组已经摄制了94部作品。建厂后,从1957年至1982年,该厂共制作了187部美术片,9部纪录片,总计220部。早期的《骄傲的将军》和《神笔》在民族风格探索上取得了成功,对我国美术片的民族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958年,万古蟾等青年创作者凭借中国皮影戏和剪纸艺术,拍摄了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特伟、钱家骏指导下的青年团队在1960年推出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虞哲光也以儿童手工折纸创作了《聪明的鸭子》。这些作品的成功引起了广泛赞誉,美术电影展览在北京、上海等地举行,受到观众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周恩来总理甚至给予高度评价。
中国美术片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从早期到1985年底,共制作了275部美术片,获得国内外多项奖项。1980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办了《孙悟空》儿童双月刊,发行量高达40多万份。50多年来,厂里出品的《大闹天宫》、《牧笛》等作品深受国内外观众喜爱,赢得众多国际奖项,如丹麦欧登塞童话电影节的“金质奖”和柏林国际电影节的“银熊奖”等。
近年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继续引领动画市场,如2006年出品的影院木偶片《西岳奇童》,票房突破300万,受到王仲伟常委的肯定。2007年,厂里推出了大型民族史诗动画片《勇士》,国际导演吕克·贝松对其创新技术和民族特色赞不绝口。同时,厂方致力于动画产业的全面发展,提供影视片制作、形象设计等服务,并开设了动画卡通艺术长廊,培养专业人才,提升原创能力。
现阶段,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片生产数量显著增长,已成全球动画大国。尽管动画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但在市场运营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厂方正积极寻求改革和转制,以提升动画片的竞争力和市场表现。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美术电影制片(动画、木偶、剪纸、折纸)基地,厂址上海。占地10611平方米,建有动画 、剪纸、行政工作楼和木偶摄影棚,是中国摄制美术片的主要基地。前身是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卡通股,1949年成立美术片组,次年迁到上海隶属上海电影制片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