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个电影名字是四个数字是个恐怖片叫什么来着
片 名: 1408
译 名: 1408幻影凶间 | 第1408号房间 | 1408
导 演: ( 米凯尔·哈佛斯特朗姆 Mikael Håfström )
主 演: (约翰·库萨克 John Cusack) (塞缪尔·杰克逊 Samuel·L·Jackson)(玛丽·麦克马考 Mary McCormack) (贾斯迈·杰西卡·安东尼 Jasmine Jessica Anthony) (David Nicholson) (Alexandra Silber) (托尼·谢尔博 Tony Shalhoub)
上 映: 2007年06月22日 美国
地 区: 美国
对 白: 英语
颜 色: 彩色
时 长: USA:94
类 型: 恐怖 惊怵
他不相信,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鬼,不相信人死后会有灵魂,不相信上帝……他只相信自己双眼看到的一切,眼见为实,眼睛是鉴别真伪的最有力武器。他是恐怖小说家迈克·安瑟林,在文学界积累的名气则来自于他的作品中对一系列恐怖事件客观而中肯的剖析与见解。
最近小说界流行着这样一个约定俗成的风向标:只要这本小说是对一个闹鬼的房间或墓地进行不负责任的胡说八道,肯定畅销,因为这种超出正常范围的灵异事件,往往能够满足读者永无止境的猎奇心理。
迈克最近也在忙叨着一本这种类型的恐怖小说,然而苦于没有供参考的实例,迈克总感觉自己的故事中缺乏相应的灵魂。所以在惊闻发生在纽约海豚酒店的闹鬼事件之后,迈克迅速绝笑陵收拾行囊,登记入住到酒店里升晌,不顾大堂经理奥林先生的警告,硬是住进了那间据说被鬼魂霸占了的1408室,成了这个房间许多年来的第一位客人……其实迈克心里自有他的如意算盘,根据以往的经验,他认为房间的闹鬼事件是经理伙同员工共同捏造出来的假消息,目的很简单,想通过这种方法吸引更多的客人慕名前来,他决定借助发生在这个房间的事件为自己小说结尾的一章提供素材,同时还可以揭发海豚酒店的卑鄙行为,让他们并戚功亏一篑。然而这一次,迈克却彻底地想错了,住在1408室的几个晚上成了他一辈子都挥之不去的梦魇,让他从一个无神论者变成了彻头彻尾的信徒,每一个晚上他都在与恶魔不停地缠斗--对于迈克来说,现在最重要的不是创作出一部畅销小说,而是如何活命。
㈡ 求电影的名字
电影名#隐匿的数字
剧透来了
故事只有两位人物:心理医生,有心理障碍的数学家。
他们是病患关系。
数学家被关在精神病院304房内。他被诊断为妄想症。因为他每次在叙述时都强调:
3和4之间还存在一个整数bleem,这个数关乎多维空间的奥秘。
这也是整个短片的核心。
心理医生起初不相信他说的bleem,本着治疗的目的,想方设法“破除”数学家的这番“妄想”。
他说:“如果bleem存在,我们应该可以用东西来证明它。”
于是心理医生拿出一盒彩色糖豆放在数学家面前,请他演示。
数学家依次拿出1、2、3颗糖豆,到了第4颗时却不知往哪放。
慢慢地,数学家开始焦灼。
越想证明却越发癫狂,最后被助手抬出心理医生的诊室。
走的时候,还塞了一把糖豆在嘴里。
数学家这一系列执着而又奇怪的举动,让心理医生事后感到疑惑而惊慌。
他心里却开始打鼓。他想起小时候车祸时,在路边捡到的糖豆。
他时而盯着糖豆,时而翻阅大量关于多维空间的理论。比如:闵可夫斯基空间理论、虫洞等。就连坐电梯时都觉得3层和4层之间跨越着漫长的时间。
某天,他进入数学家的房间时,发现墙上写满数学公式,地上只剩笔套,桌上还有3颗糖豆,而数学家本人却不见了。
最后,镜头切换到了那场车祸。
这场车祸在影片开始、中途都出现过,不停闪现一个小男孩,满地的糖豆等情景。
只是在结尾,除了这些要素依旧出现,镜头让我们看清倒地的那人就是数学家。
㈢ 你看过哪些以“数字”命名的电影
《Seven》又名《七宗罪》,应该很多人都看过……
《Twelve》讲述的是美国一个年轻毒贩和一群年轻富家子弟颓废的故事……
《13》机缘巧合误入一场以生命作赌资的赌局,最后赢得百万奖金,为危机中的家庭换来转机,却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2012》想必大家都看过……
《2046》王家卫的经典黑色电影,让人很费解……
㈣ 请大家说出知道的纯数字的电影吧! 例如:1942、2046、2012!这样的~
4(四)(2005)
Se7en(中文名:七宗罪) (1995)
Nine/9(中文名:机器人9号)(2009)
10(中文名:十全十美) (1979)
一一(英文名:Yi yi: A One and a Two )(2000)
21(中文名:决胜21点) (2008)
23(中文名:死-亡密码23) (1998)
1941(一九四一) (1979)
11:14(11点14分) (2003)
1408(中文名:1408幻影凶间) (2007)
300(中文名:斯巴达300勇士) (2006)
π(圆周率Pi) (1998)
20:30:40(20 30 4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