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題材 > 電影評論情感分析

電影評論情感分析

發布時間:2022-05-25 13:59:55

1. 誰知道怎麼分析影片,寫影評

(一)思想評論:

1.評主題。力求有獨到見解,深入挖掘。《秋收起義》一片多數文章都認為這部影片反映了秋收起義歷史,成功地刻畫了毛澤東的形象,將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為中國革命找到了斗爭方向。而我根據列寧關於領袖的論述和中央關於毛澤東思想的界定中認識到,影片反映了毛澤東作為一個傑出的革命領袖在斗爭中成長的歷程,也揭示了毛澤東思想形成與發展的歷史原因與過程,從這一新的視角展開評論(見《銀海珠光》)。

2.評現實意義。也與主題有關,但更側重於現實作用,現實題材的影片如《孔繁森,我對你說》的評論重在黨員幹部的廉政愛民方面,評《離開雷鋒的日子》的《大寫的人》重在新時期學雷鋒的積極意義。歷史影片的評論也要觀照現實。

3.寫觀後感。要聯系現實,融進自我,或是褒揚先進,批語落後,針貶時弊;或是進行自我觀照,尋找差距,激勵鞭策。中小學生的影評文章多屬此類。要注意的一是不能寫成「故事簡介+自我對照」,二是要緊扣影片,而不是從影片中抽出一個話題,離開對影片的評論。如評《甲午風雲》的《透過甲午的硝煙》不是泛泛而談「落後挨打」,而是扣緊影片中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內容,聯系歷史事實,結合世界著名海戰,對比聯想,針對當前社會不良風氣發出呼籲。評《南京大屠殺》的評論《城的斷想》圍繞「城」字做文章,從「屠城」、「紙城」、「不設防的城」、「鋼鐵長城」和「國防之城」,扣得緊、放得開、收得攏。

(二)人物評論。

這是較為普遍的評論樣式,可分為單一人物評論、同一類人物評論、不同人物的對比評論。收錄在《銀海珠光》中的評《背起爸爸上學》的4篇人物評論各有特色。《細節描寫與宏偉意象》展開了毛澤東與蔣介石的對比評論。《在炮火中升騰的雪蓮》對《紅河谷》中丹珠的形象把握個性特點,作出由表及裡、逐層深化的評析。在人物評論寫作中,最好力求不僅評析人物形象的意義,而且要結合人物塑造的方法,把握人物獨有的個性,如人物特有的行為、動作、理想、志趣、才幹,從中更深地挖掘出人物形象意義,如評《炮兵少校》的《一團寂寞的火》改變了單純著眼於對英雄人物的熱情贊頌,而更多地溶進了新時期知識分子命運的感慨和思考。

(三)美學評論(樣式、風格、審美特性等)

1.藝術樣式評論。如《不庄不諧 笑從何來》結合喜劇樣式對影片《甲方乙方》展開評論;《屏幕涌動紀實潮》從紀錄片美學特色分析紀了優秀錄片取得成功的原因;《紅河谷:動人心魄的視覺交響樂》就該片所具有的交響詩式的結構樣式進行評論。

2.藝術風格評論。如《充滿詩情的戰場寫意》通過影片《大轉折》中幾個主要戰斗場面的不同詩意內涵的分析,對該片以潑墨的方式抒發的濃郁的詩情,給人以震顫心弦的視聽感受。對於引起較大爭議的《紅色戀人》,《詩電影的意象美》從電影風格和創新的角度給予肯定。

3.審美特性評論。《對親情與人倫的呼喚》從當代悲劇審美特性入手,指出當代悲劇重在探索人類精神生活的復雜性,喚起人們對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棗親情與人倫的珍視。評《小鬼當家》的文章《「小鬼」為什麼逗人喜愛》結合兒童審美心理的分析。

(四)電影特性的評論。

這類評論寫作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如對電影的語言、結構、修辭、懸念、音響、色彩、音樂、攝影、特技、表演、導演等方面的評論。試舉例如下:

1. 電影語言評論。《<紅高梁>――中國電影走向世界的起點和成功之路》。

2. 電影結構評論。《復合交融 巧織經緯棗<平津戰役>的結構藝術》。

3. 電影修辭評論。電影修辭包括多種手法,如對比、誇張、象徵、擬人等,如《<開天闢地>中的象徵手法賞析》。

4. 電影節奏評論。《滿懷深情的韻律美棗談電影<周恩來>的節奏藝術》

5. 電影懸念評論。《懸念迭設扣人心弦棗談美國片<碟中碟>的懸念技巧》

6、電影音響評論。《摹聲會音皆有情棗<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音響》

7. 電影色彩評論。《張藝謀為何偏愛紅色》《在「形式」中強化「意味」》。

8. 電影細節評論。《耐人尋味的「納銀密賬」》、《一串閃光的項鏈》。

9. 電影表演評論。《眼之魅》

10.電影音樂評論。

以上評論角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互滲透、兼容的。評論的視角可以是復合的,如評論人物,除了上述的評一個人,評一類人,或對立人物的對照分析,也可以就幾部影片或某一類影片中同類人物進行綜合分析,或對某種創作傾向進行評論。如《憂患意識與英雄主義》對美國影片普遍性的主題的分析;「新時期軍人銀幕形象剖析」、「青年女演員為什麼不能長青」、「何必都往浴缸里跳」、「丑星為什麼走紅」等論題是綜合某類影片創作傾向選的。

電影評論的文體樣式可以多種多樣,一般以論文體為主,也可以用書信體、對活體、問答體、隨感錄。近年也有散文體,散文體多以抒發情感為主,輕靈活潑、文筆優美,但一般缺少嚴密的論證,較少邏輯力量,理論色彩較單薄,在影評百花園中應當允許各種文體樣式存在。

四、影評寫作要求

(一)緊扣「電影」與「評論」。

所評論的內容必須是影片提供的,而不能從說明書和報刊故事中尋找。

要抓住電影藝術的特質,評論的對象有畫面感、運動感。讓沒有看過電影的人也能獲得對影片的大致了解,認同你的觀點。

要展開評論,明確中心,嚴密地進行說理與論證,切忌「故事加感想」或有觀點而無論證。

(二)總體把握,細部突破。

首先對一部影片有正確的總體評價,在此基礎選擇一個較小的視角深入挖掘,做到高屋建瓴,品鑒入微。避免面面俱到,人雲亦雲。

另一方面避免一葉障目,不見樹林。力求寫出鞭辟入裡的專論,不要寫泛論、散論。目前各類報刊包括專業電影報刊為了搶時效,搞「炒作」,發表的大多是新聞記者根據編導散發的資料摘編的綜合評介,陷入「故事情節+主題思想+藝術特色+演員介紹+拍攝花絮」公式。

(三)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一。

側重於社會意義的評論要注意兼顧影片的藝術性,要用影片提供的銀幕形象進行說明與論證。有一學生寫《火燒圓明園》的影評,只是對這一歷史事件抒發感慨,全文與影片毫無關系,嚴格講這樣的文章不是影評。

側重於藝術價值的評論要把握藝術表現中體現的思想內涵。

要講究評論文章自身的藝術性。

(四)注重思辯、講究文采。

力求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力求新穎、深刻,寧可是「深刻的片面、偉大的偏見,創造性的誤解」,不要趨同,說一些人人都明白的「正確觀點」。構思立意如同兵家謀略,「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耳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以奇制勝。

注意評論語言的生動活潑、形象鮮明,注意句式長短得當、音韻和諧,既要有理論色彩,又要明白曉暢,讓理論文章給人語言美感與動情力量。

PS:

有很多人認為看電影就看電影唄,評什麼?論什麼?但事實上,在你寫影評的同時,也是讓自己回溯在這一個半小時中,你到底看了什麼?得到了什麼?再爛的片,也是有辛苦培育的工作人員,他們又是用什麼眼光來看?沒人願意製造一部人人唾棄的大爛片,那麼大家口中的爛片是否有可取之處,是否製片.導演.演員們用著不同的想法來拍攝?

這些,當你開始用心寫影評時,你的思路會愈來愈清明,想的范圍愈來愈廣大
不但可以有比他人更多的體會,也能將你的體會帶給大家
在一篇又一篇的影評中,你將會發現自己的文筆進步了,看電影時能看到更多的細微末節,能感動到心靈的深處,那麼,你成功了

當然,沒人是一蹴可磯的(除了你本身是文學創作者外),當我自己回顧一開始寫的文章,也覺得自己的文筆生澀,眼光不夠深入,但在一篇又一篇的文章中,發現自己很自然的就長篇大論了起來,當然,現在依然不夠好

最好的一句話是----

「深刻的片面、偉大的偏見,創造性的誤解」

不是一定要中規中矩的寫影評,正面.反面.側面的見解都是很獨到
化簡為繁,化繁為簡,字字都是精采 。

2. 如何賞析一部電影賞析電影時要從哪些方面去理解電影所要表達的內容呢

3. 影評怎麼寫要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寫影評,應該把握好這樣幾點:捕捉住感受點。一部電影涉及的方面很廣,需要品評的著筆點很多。這就需要對電影反復回味思考,用心靈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動人的地方,並使之在自己的筆下得到理性的升華。

立意要新,開掘要深。寫影評要有新意,要有獨到的見解,抓往要點,自感而發。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內容,結合台社會現買;二是要准確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實質,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內涵。

開始練習寫作影評時還應該注意:語言要朴實,要個性化。寫影評一定要講真話,講自己的話,不要抄襲別人的評論。唯獨自己的感受和朴實的語言,才會使自己的評論富有個性和新意,也才會給讀者帶來清新的感受。

(3)電影評論情感分析擴展閱讀:

電影評論的目的在於分析、鑒定和評價蘊含在銀幕中的審美價值、認識價值、社會意義、鏡頭語言等方面,達到拍攝影片的目的,解釋影片中所表達的主題,既能通過分析影片的成敗得失,幫助導演開闊視野,提高創作水平,以促進電影藝術的繁榮和發展;又能通過分析和評價,影響觀眾對影片的理解和鑒賞,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從而間接促進電影藝術的發展。

4. 關於影評的角度

作為一個比較專業的影評人= = 不吹牛了。

  1. 主題。評論主題一般是內容有一定深度(如《霸王別姬》《活著》),但不宜太深(如《禁閉島》),切合生活實際的電影。主題小了寫不出來,大了不宜把握。但是影評入門一般是從主題開始寫的。

  2. 2.人物。評論電影中的人物形象。不一定是主人公,但人物個性要鮮明,不能單薄。(如《天下無賊》裡面,男主人公最好寫,因為其中有人物性格的轉變。其他的人物都很單薄,不宜評論。

  3. 3.鏡頭。這個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包括評論景別,鏡頭移動等等。多用於評論鏡頭語言豐富的影片。或者具有典型鏡頭特點的影片。(如《夜宴》《可可西里》)

  4. 4.色彩。需要一定專業知識。用色彩分析情感。(如《英雄》《紅高粱》)

  5. 5.聲音。需要一定專業知識。評論音樂,音響,人生。適合音樂劇。(如《海上鋼琴師》)

  6. (註:以上都是影評的初級角度。慢慢寫多了,自己就會加入風格,類似影片對比等等,自己摸索吧。還有,以上五個角度寫的時候,最好分3個左右的論點,分段寫。1000字左右)

5. 評價一部電影需要從哪幾個方面來分析

主 題

正像其它藝術作品一樣,影片的主題是電影作品中的靈魂和精華,也是我們為之迷戀的「精神家園」。更是我們在看了一部影片以後,力圖總結分析出來東西。

主題——是電影中內容的核心與內涵;

是電影所要表現的主題思想。

電影作品中的內容與主題,滲透和體現創作者的世界觀,價值觀,體現著創作者對生活的認識和情感。

電影的主題往往是多元化的、多側面的、多切入點的。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電影的主題是電影的動作和人物的內涵,是電影的情節和事件的外延。主題是編劇、導演的生活經驗和體會的暗示,藝術作品的主題轉化為形象時,是導演思想慾望的情緒宣洩。

6. 從故事內容,人性剖析和情感表達解讀電影《釜山行》的精彩之處是什麼

電影《釜山行》是由韓國名導延相昊執導,孔侑、鄭裕美、馬東錫等韓國知名演員主演的一部災難片。影片不僅刷新多項票房紀錄,一舉成為亞洲新類型電影,更斬獲囊括「亞洲電影大獎「在內的國際眾多有分量的提名和獎項。

影片講述的故事情節很簡單。一列開往釜山的列車無意中闖入攜帶喪屍病毒的女子,該病毒攜帶者攻擊列車乘務員,導致乘務員感染成為喪屍。新感染的喪屍又襲擊倖存者,不消片刻之後列車上喪屍病毒宛如洪流般蜂擁而至,僅存的倖存者展開一場末日大逃亡。

延相昊作為韓國新晉導演,擅長刻畫人性的黑暗和復雜,從而諷刺現實生活中不平等的社會現象,引人深思。其中,《釜山行》作為其首次執導的真人電影,不僅成功挑戰喪屍題材,更是秉承了導演一向個性鮮明的製作風格。影片將歐美盛行的喪屍電影融合韓國本土文化,提高觀眾的觀影參與度,使觀眾對影片產生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感悟。

在本文,我將結合影片的故事內容、人性剖析和情感表達三方面來分析《釜山行》這部經典之作的魅力之處,並談談我的思考。

金常務:全程作惡多端,內心卻懷抱著對親情的希冀金常務和石宇同屬一類人,他瞧不起乞丐,教育小女孩秀安不好好學習就只能過乞丐的日子。如果沒有這場災難,金常務也許可以永遠維持體面的生活,在窮苦人面前自視甚高。可惜這場災難的來臨,打破了他順風順水的生活。

在災難面前,金常務為了自保使出很多下三濫的手段。比如他為了保全自己,強迫列車員提前開車;比如他慫恿安全車廂的人擋住車廂外倖存者進入;再比如他多次利用他人做自己的人形肉盾保護自己,造成別人的犧牲。

影片結局,他還是不可避免地被喪屍攻擊,感染病毒。他利用僅存的意識哀求石宇帶他回家,他想見見自己的母親。原來,這個作惡多端的反派,拼盡全力地活著,只是為了去見自己的母親一面。

如果沒有對親情的渴望,金常務的反派形象顯得過於單薄,容易淪為臉譜化的配角形象。然而,用對親情的嚮往作為他作惡多端的遮羞布以後,可以讓熒幕前的觀眾更有感觸。人性的善惡沒有明顯的界限,極端的惡也隱含著對親情的嚮往和憧憬。這種復雜的人性更能引起觀眾深思。

03、從情感表達來分析:在末日災難面前,真情是打破恐懼的唯一武器

災難片的特點是將普通人放置於末日背景這種極端環境下。在災難面前,每個人生死不定,性格也會因此發生轉變。導演通過刻畫不同人物的性格轉變,為觀眾呈現一幅眾生百態的畫像。

在我看來,雖然導演並未對影片中人物作出直接的評價,但是電影結局透露的一絲溫情告訴我們,在災難面前,只有真情是可以與之抗衡的唯一武器。

影片中有兩個著重描繪的對象--孕婦盛京和女孩秀安。她們擁有共同的特徵,就是心地善良,善於為他人思考。在喪屍攻擊人類之時,孕婦盛京馬上反應過來,讓丈夫去救人;在逃亡之時,她仍不忘拉上落單的小女孩秀安。女孩秀安也是如此,在金常務諷刺乞丐之時,她會幫乞丐說話;看見腿腳不便的老太太,盡管在災難面前,她依然主動讓座。

影片最終倖存者只有孕婦盛京和女孩秀安,她們是柔弱的婦孺,但卻是唯一的倖存者。孕婦盛京體內孕育著新的生命,而小女孩秀安又代表著新生力量。她們身上散發著人性的光輝,更代表著希望的傳承。

寫在最後:

作為一部打動無數人的災難片,《釜山行》電影本身並無過多炫技的特效和復雜的劇情,有的只是深刻的人性剖析和現實反思。

我認為,若只關注表面劇情無法完全解讀這部影片的精彩之處,所以今天我結合影片的故事內容、人性剖析以及情感表達三方面解讀了韓國新晉導演延相昊這部代表作的精彩之處,與此同時,我還在分析過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和見解。

影片結尾破落的城市布景和開頭繁華的場景形成鮮明反差,對於僅剩的倖存者而言,這一切早已時過境遷,物是人非。那麼對於現實生活中的我們,是否更應該好好珍惜自己的生活?或許只有當我們真正面臨恐懼的時候,我們才會醒悟過來,真情和善良和打破恐懼的唯一武器。

7. 電影情感分析怎麼分析

人生中不乏這樣的人,雖然是短暫相遇,但是對彼此都是有很大的影響,兩個音樂家的惺惺相惜,或許不會經常的瘋狂的想念,但是總是會偶爾想起的彼此信任珍惜的情感!

8. 長城電影影評鏡頭分析感情思想

饕餮產生於兩千年前,六十年前進化了,變得詭計多端,但並沒有改變它依然是饕餮、依然是吃人的惡獸的本質。影片中說饕餮的產生源自人類在兩千年前的貪婪暴行,其實說的就是商紂王等暴君,尤其是秦始皇開始中央高度集權之後無法避免地形成腐敗、暴政,這里饕餮是貪婪的人類以及造成貪婪橫行的制度的化身,張導又藉助饕餮映射現實世界。饕餮在六十年前進化了,懂得使用陰謀詭計了,其實你想一下它兩千年以來沒進化,為什麼偏偏就在六十年前進化了呢?這里批判的就是某種制度,它兩千年以來都是赤裸裸的剝削,但是六十年前制度進化了,變得虛偽狡詐了,它會打著為群(R)眾(M)服務的旗號施行暴政。饕餮食人兩百萬,但是以影片中那種兇狠殘暴的程度,何止能食人兩百萬,這里估計是張導對饕餮之王有某種現實的映射,在現實中有能夠與這兩百萬對號入座的人。張導布置巧妙的亮點還在於兩個西方人,他們從與契丹人的戰爭中來到中國,這里的西方人與契丹人的戰爭長得頗像「中東戰爭」。西方人為生存和金錢而戰,我朝景甜教化他們說我們為更高尚的精神而戰,我們團結一致,我們互相信任,尤其還特別強調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讓達蒙綁起繩索跳下長城,但是達蒙坦言他不是不敢,而是對這種信任有點懷疑,最後送別的時候,景甜對達蒙說也許我們是一樣的,張導想藉此表達什麼意思,應該不言而喻了吧。西方人自西而來原本是為了竊取中國的黑火葯,但是看到中國深陷饕餮之災決定出手相救,到後來那個美國人可以選擇拿到黑火葯或者帶他的同伴回去,最後選擇的是放棄黑火葯,帶著同伴回國。張導想說的其實就是西方民主國家能夠救中國,並不會對中國造成實質性傷害,也不會在「出手相救」之後賴在中國不走非要得到利益。

影片中與饕餮決戰的場景,有很多高高的塔樓,上面的彩色玻璃讓人印象深刻,與張導的另一部片《金陵十三釵》「不謀而合」,個人認為這是已經成型的張導獨特的藝術表達方式,表達某種他認為的政治意味。

電影描述了成千上萬的人除饕餮無果,最後還是重要的幾個人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狠狠地諷刺了一把群體英雄主義,凸顯了個人的奮斗精神,整個電影的感情基調也不是弘揚千千萬萬的人與饕餮戰,張導就是想表達他就是站在某黨派的對立面,就是不承認以群眾之名能幹成什麼好事,影片里主角的比重越大越是能凸顯這種諷刺。張導也不在乎做過頭了,引來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一片罵聲,更有人才早已看穿了一切,把海報P得滿是景甜。


電影中能說話的細節還有很多,不再敖述,自行體會。

網上很多持差評的人,說張藝謀又一次拍了爛片,但是人張導會比你無知嗎?會比你想得少嗎?藝術從來都是一種表達思想情感的工具,電影就是張導說話的工具,張導要這樣拍必定有他的深層原因,不了解某些歷史、不了解某黨派在國際上的聲譽的人,拘泥於歷史事實合理性的人,是不會理解的,更是看不懂這部電影,就堅持以自己的眼光說拍了一部爛片,也不想想為什麼此片會在北美受歡迎,別人家的審美也不比你差。其實網上的差評越多對張導越有利,張導賺到了票房還顯得「政治正確」。因此不得不承認張導拍了一部「爛片」。

9. 誤殺的影評分析1000字

這部劇將之前的一些精華全部都保留了下來,但是並沒有完全照抄,而且有很多的地方都加入了新的情節,給觀眾新鮮的感覺。

整個故事精彩刺激,節奏把握非常准確,而且表演富有感染力,這部影片抓住了中國電影觀眾能夠接受的最核心的感情點情感。而且這部影片不追求,不強化高智商的犯罪和邏輯推理的細節。完全靠情感打動人心,導演把人物的情感關系表達的非常的細膩

從一個小的點出發,揭開世界的真相,格局非常的大。這部影片的思辨性和人文性都非常的出色,凸顯了家庭親情的可貴性和責任感。

閱讀全文

與電影評論情感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用筆記本看大銀幕電影 瀏覽:654
超人歸來電影資源 瀏覽:565
蟻人電影的系列順序 瀏覽:357
2017最新r電影 瀏覽:516
阿姐微電影 瀏覽:614
電影無路可逃西瓜影院 瀏覽:665
反黑行動組電影天堂 瀏覽:595
預見未來電影在哪裡看 瀏覽:704
曹操解說電影全集 瀏覽:737
憤怒小鳥電影在線 瀏覽:614
女性販毒電影有哪些 瀏覽:694
亞洲微電影金海棠大獎 瀏覽:414
哪裡可以看峨眉電影頻道 瀏覽:121
崗仁波切電影在哪裡看 瀏覽:356
殺老婆電影全集 瀏覽:135
小新電影最新 瀏覽:909
亂世佳人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878
最新章若楠電影 瀏覽:940
這一段時間上映的電影 瀏覽:14
墓群電影哪裡可以 瀏覽:423